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xxx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1—9月信访工作情况及经验总结

[复制链接]
杨弘毅 发表于 2012-10-16 17: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xxx县人大常委会2012年1—9月信访工作情况及经验总结


  人大信访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体察社情民意的“寒暑表”,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的“重头戏”。今年以来,我老秘网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完善制度建设,认真接访下访,狠抓督办落实,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解决了一批引起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一定贡献,进一步提升了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一、2012年1-9月人大信访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老秘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利益诉求多元化,各类矛盾和问题也日渐凸显,人大信访工作不断增强。据统计,2012年1-9月份,县人大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1件,其中办结84件,未结7件,办结率达到92.3%;上级转办4件,办结3件,未结1件,办结率达到75%;常委会走访群众,化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件数48件,落实解决37件,办结率达到77.08%。
   通过统计整理,我们认为今年我老秘网县人大信访工作中群众诉求较为突出的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反映民生问题,主要是涉及教育、环境保护、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权益保障等方面。二是反映项目建设纠纷问题,主要涉及合同纠纷、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三是反映涉法涉诉问题,大多涉及民事纠纷未得到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公的问题。四是反映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问题,主要是部分村干部不符合规定享受低保等惠农政策问题。
     对于这些信访件,县人大信访办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在全县范围内能够调查协调解决的及时办理。今年9月3日,我老秘网县人大信访办仅用三个多小时,成功为八名民工追回8500元拖欠工资,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对于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信访案件,我们及时转办和督促落实。我们切实解决了绝大部分的人大信访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为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人大信访工作基本经验
  (一)抓制度,促完善,保信访工作成效
    针对当前新形势下信访量逐年增多的现状,我们做到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务实理念和群众观点,全心全意地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努力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一是强化人大信访力量。在常设人大信访办的基础上,成立了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由一名常委会副主任主管信访工作,从人大信访办、办公室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人大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增强了人大信访工作力量。
二是完善人大信访制度建设。今年以来,结合我老秘网县人大常委会制度建设,县人大信访办先后制定了《xxx县人大信访办公室工作制度(试行)》、《人大信访首问负责制度》、《人大来信来访工作制度》、《人大信访件限时办结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信访工作的程序、时限、纪律要求等进一步规范,有力地助推了人大信访工作的开展。
三是把信访工作列入常委会工作日程,定期听取信访工作汇报,对各类信访件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为常委会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四是与县政法委、人民法院、信访局等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重点督促涉法涉诉案件的办理,尽可能的避免或减少群
 (二)抓接访,促和谐,保人大机关形象
    县人大常委会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材夜思人员,专职人员坚持以负责的态度视信访群众为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信访人和困难当家事,接待好、处理好每一件信访。
一是围绕县委中心安排,县级领导包案包保,做好重点信访化解工作。根据县委《关于做好“信访积案清理化解”的通知》(xxx委[2012]12号文件),县人大常委会各位主任、副主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和县领导包案包保制度,做到一件积案一个包案领导、一套化解方案、一套稳控措施、一个化解结果、一个效益评估报告;对一时化解不了的疑难问题全面落实稳控包案包保责任制即全面落实包掌握情况、包思想教育、包问题化解、包息诉息访、包案结事了的“五包”措施,确保取得领导包案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实效。截止9月,我老秘网县常委会8位县级领导共处理信访积案 17起,其中包括一批时间跨度长、解决难度大的疑难信访积案,推动了全县重点信访问题的化解。
二是坚持 “五心”, 做好工作。在平时的信访工作中坚持做到“五心”,即“细心”做好来信来访登记;“耐心”倾听群众反映诉说;“诚心”感受群众心中困苦;“热心”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让来访人员踏实“放心”。通过“五心”工作方法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入到依法办事的轨道上来,使材夜思者受到情的感化,法的教育,带着情绪来,高兴愉快去,使接待处理过程变成宣传政策的过程,变成引导教育群众的过程,变成化解矛盾的过程。
 (三)抓督办,促解决,保群众合法权益
   信访工作的核心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信访工作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是群众反映的问题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而督办是人大信访工作的核心,人大信访重在督办。突出重点,紧贴中心,盯住督办主要环节,力求督办取得实效。对涉及严重违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经核查,事实清楚久拖不决的问题;各级人大代表本人或者由其代为转递的问题;上级批示的信访件,我们都列为督办重点。
2012年1至9月常委会领导共批示信访件22件,其中督办18件。对领导批示的信访件,做到及时交办理、跟踪问效果,限期报结果,促使一批重要民生问题和信访积案得到妥善解决。
    为此,县人大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大信访件的交办和督办力度。
一是信函交办。在交办和转办时,明确承办单位的办理时限,并要求在办理时限内将办理情况及结果以书面形式回复信访当事人和县人大。二是召集相关部门当场交办,对于重复信访未办结件、初访重要件,由人大相关工委和人大信访组牵头,召集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了解情况后当场明确责任加以交办,提高督办效率。如今年年初有信访群众反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手续繁多,支取网点较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xxx亲自组织相关工委研究讨论后,多次到社保局等相关部门督促督办,使此事件对群众的损害和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三是采用电话和发放催办单等方式进行催办。对于那些交办、转办出去而临近和超出办理期限的信访件,通过电话或发函要求承办部门加快办理,尽快落实,对于反馈不清楚或办理不完整的信访件我们还要求承办单位进行补办。四是依靠监督手段推进信访件的办理。对于反映强烈、影响较大的信访,我们就把其与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代表视察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整改落实,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限时整改,从而更好的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抓下访,促交流,保基层民意畅通
群众选择材夜思,很多是因为权益没有得到维护。人大干部下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拉手谈心,既了解了情况,又找到了问题源头,可以有效化解矛盾。
一是高度重视,建好台帐。人大常委会要定期研究干部大下访工作,随时掌握工作进度。二是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人大机关干部和人大代表的作用,把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活动与化解矛盾纠纷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努力营造法制氛围。三是认真下访、务求实效。要认真对待“大下访”活动,把它作为人大开展“四帮四促”活动的重要举措,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强协调,切实促进一批影响和制约我老秘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信访遗留问题,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
   2012年 1月至9月份以来,虽然我老秘网县人大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一是信访形势依然严峻。我老秘网县信访总量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个别领域的信访问题仍十分突出,特别表现在重点项目建设、强农惠民政策落实和城镇建设等问题上信访形势严峻。二是信访疑难积案化解难度大。目前,据排查仍有30余起信访疑难积案因种种因素,导致协调化解存在很大难度,难以使信访当事人息诉罢访。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较多,大量利益冲突以人民群众信访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人民群众对人大信访寄予了厚望,人大信访工作还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做好这项工作还有许多文章要做。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努力在“事要解决”上再下功夫,更好地做好人大信访工作,维护好当事人合法权益,为我老秘网县的和谐稳定做出新的努力。
 

                           Xxx县人大常委会信访室
                               xxx年xxx月xxx日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杨弘毅 发表于 2012-11-6 2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呵呵,第一次发的文章被列为“精华”,感谢!
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关注

3粉丝

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