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烦。督查反馈、年度工作总结 、领导调研专报等材料一大堆,特别是传达贯彻十八大精神的讲话,改了n次,领导还是不满意,令人头皮发麻,很自然就想起了去年写的这篇文字。现特张贴出来,也算是一种发泄,tnnd
% O$ {6 M1 |; A5 U( C: s
& i9 c) j$ P/ X: b' w9 S 一苦空洞无物.从事公文写作的人,大多是在单位办公室搞内勤、打杂的,很少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对本辖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知之不多,只能凭领导的只言片语去生发,往往为了凑成一份完整的材料而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的材料缺乏典型,缺乏具体的事例和数据,显得空洞无物,领导不满,自己无奈。
5 R9 [( E: ?" R0 o& ^
. w5 A7 ^" h. C3 @' S 二苦形式主义。一是公文程式化强,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哪类文章必须是哪样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都有严格的规定,由不得执笔者自己安排,自由发挥;二是文中各部分标题要整饬一致,不能自由松散。公文大多有几大块,每块之间的标题在结构、字数上要基本对应,就象是写作对联一般;每大点内的几小点的标题也是一样。这样,看起来整齐对称,念起来干脆利落,显得有气势,有文采。为了提炼标题,写作者不得不冥思苦想,抓耳挠腮,搜索枯肠,所耗时间、心血比写作正文不知要多上几倍。
$ ^4 `) G7 m5 @- b& J0 S: O* c+ o, o* l/ y+ \ N
三苦篇幅冗长。一般的总结、经验交流、领导讲话之类材料,动辄三五千字甚至更多,写作前要大量搜集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提炼概括,找出其中的关系,分类排队,便于组织成篇。相信老秘网秘书们一定和我一样,一篇材料写成,一坐就是一整天,写得腰酸背疼,手指发麻,久而久之,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 、痔疮等职业病就找上门来,让你防不胜防。
4 v# b+ H' G1 H# _! r2 Z' P$ e( q
0 p1 \ y* }8 G, L, f Q 四苦反复修改。公文不是作者个人的文章,可以随心所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而是代表单位立言,一般都要给领导过目审定。一份材料往往要经过几道关:处室领导、相关部门领导、单位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送审时,这个领导说几句,那个领导提几点,你都得按他们的意见一次一次来修改;重大材料还要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后才算完事,让人不胜其烦。% j4 ~' D/ x2 P. O
. [3 J L5 b- m, [8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