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复制链接]
大秘书 发表于 2013-1-24 17: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语言是人类思想、情感的羽翼和传情达意的载体。现代社会中, 任何新思想、新技术、新成果的传递不外语言、文字、图表三种方式, 而口头语言是最常用、最便捷的方式。据权威研究人士报告, 在信息十分发达的今天, 有百分之七十的信息需依靠人的口语去传递。因此, 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能言善辨, 出口成章的人越来越显示出一种特有的优势。无疑, 提高我们的口语表达水平, 掌握能言善辩的语言技巧, 对于帮助我们在这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社会里去驾驭生活、开拓人生、创造辉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时空的隧道中镌刻永恒


古今中外, 有无数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艺术家凭籍语言这一媒介和载体为社会呐喊, 为民众呼号。战国时的苏秦依仗三寸不烂之舌, 游说六国, 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 舌战群儒, 说服孙权、周瑜联刘抗曹,大破曹操于赤壁, 终成鼎足之势;拿破仑凭其口才, 辅以军事, 叱咤风云, 横扫欧洲;罗斯福慷慨陈辞号召美国人民参加反法西斯斗争;闪烁着真理光辉的《共产党宣言》震撼人心, 传遍世界;改变世界格局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洋溢着激情与自信。那一串串晶莹的语言, 那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那一个个悲壮的故事, 犹如缀满天空的星辰, 在历史的时空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无数事实说明, 精湛的口语艺术不仅可以影响历史的进程,而且本身就铸造了历史的永恒;不仅显示了理性与情感的力量, 而且也闪烁着智慧的灵光。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曾从进德、修业、治国的角度, 提出“ 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丧邦” , 他的弟子子宜也说过“出言陈辞, 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这些表述充分肯定了语言表达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事实上, 人类文明的演变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部语言表达艺术的演绎史, 它总是映射着那个特定时代的思想与智慧之光彩。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和雄辩家孟子在劝谏中而留下的“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有名典故;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政治家帕特里克•亨利一篇“不自由, 毋宁死”的著名演讲, 鼓舞了千百万人民投人争取独立自由的正义战争;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演讲, 不仅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 而且阐明了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 成为唤起民众的号角;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卢梭的政治宣言在群众中点燃烈焰,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情感的动力,从而成为18世纪最伟大的播火者。

语言的表达不仅反映着历史, 也塑造着人物。历史人物的一些语言实际上也是其思想与人格的生动写照。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向周恩来总理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走路总喜欢低着头, 而美国人走路总是抬着头?”周总理机智而巧妙的回答说“因为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 所以总是低头攀登, 而美国人正在走下坡路, 所以两眼望天。” 简洁的答辞中即包含着意味深长的意韵, 又蕴示着风趣巧妙的智慧, 展示了一代伟人的大气与风度。

我们不妨再看一个例子:三十年代山东省主席韩复集曾在齐鲁大学的校庆上作过一次演讲, 现摘录如下:

诸位、各位、在坐的:

今天是什么天气?今天是演讲的天气。开会的来齐了没有?看样子大概有五分之八啦, 没来的举手吧!很好, 都到齐了。你们来的很茂盛, 都人实在很感冒。……你们都是文化人, 都是大学生、中学生和洋学生, 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是科学化的、化学化的, 都懂七八国英文, 兄弟我是大老粗, 连中国英文也不懂, 真是鹤立鸡群了。……你们是从笔筒子里面钻出来的, 兄弟我是从炮筒子里钻出来的, 今天到这里讲话, 真使我蓬荜生辉, 感恩戴德。其实我没有资格给你们讲话, 讲起来就像……就像……对了, 就像对牛弹琴……。

本来就语无伦次, 满纸荒唐言, 却硬要附庸风雅, 卖弄斯文, 叫人啼笑皆非, 其荒唐愚蠢昭然若揭, 从而在自己耻辱的历史上又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


在情感的浇铸中演绎心灵


从信息论的角度说, 语言运用实质上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输行为。在这一信息传输过程中,语言所负载的信息, 除了理性信息外, 还有感情信息。这种感情信息, 内涵十分丰富, 不仅诉诸人的理智, 而且更加打动人的情感。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真诚和真情让人如沐春风, 更如汨汨涓流沁人心脾。所以, 高明的人总是在语言交际中用心去感悟, 用情去感化, 从而达到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的理想境界。

1860年, 林肯与民主党候选人道格拉斯竞选美国总统。道格拉斯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与气派,特地租用一漂亮的专列, 并安置一尊大炮, 每到一地便鸣炮30响并配以乐队来制造声势, 他还口出狂言:“ 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贵族的气味。”林肯则买票乘车, 每到一地则登上朋友们准备的马车。面对道格拉斯的挑战, 他对选民说:“有人问我有多少财产?我有一个妻子、三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还租有一个办公室, 室内有办公桌一张,椅子三把, 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 架上的书值得每个人一读。我本人既穷又瘦, 脸蛋很长, 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 唯一可依靠的就是你们。”林肯这段话, 真诚而且得体, 一方面它勾勒了一个符合选民心目中理想的竞选人形象:廉洁、简朴、富有学识, 一方面诉诸选民心理和感情上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因此, 他能一举获胜便在情理之中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言为心声, 谈吐无疑也体现着个人的爱憎。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文坛的一员宿将, 堪称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当年日本占领东北后, 国民党政权依赖美国, 宣传美国是如何如何地主持“公道”,帮国民党说话。鲁迅先生为揭穿这一骗局, 说了一个小故事:我们乡下有个阔佬, 许多人都想攀附他, 甚至以与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奔走相告, 说是阔佬和他讲了话。许多人围住他, 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 阔佬出来啦, 他对我说:‘滚出去!’”。这则故事尖刻的嘲讽中,将国民党对美国主子摇尾乞怜的丑态暴露无遗, 也将鲁迅先生那嫉恶如仇、愤世嫉俗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充分展示。

毫无疑问,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表现着谈话者的思想情感, 它通过诉诸听众的情感, 并使之产生共鸣, 从而达到以情动人, 以情感熏陶人的目的。当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那篇著名演说时, 是那样震撼人心;林肯在盖特斯堡的一番仅仅两分钟的讲话, 却传颂了近一个多世纪,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它是讲演者用自己的思想、情感去全心浇灌的, 它不仅具有思想的震撼力, 而且有情感的感召力。这里, 我们不妨来看看林肯是怎样为一位年老的寡妇争取她的抚恤金的。这位寡妇是美国革命战争中一位阵亡士兵的遗孀, 然而, 她的抚恤金却被一官吏勒索。林肯愤激中向那位官吏提出诉讼。在法庭上, 他追述了历史和为国捐躯者的悲壮, 然后直陈事实症结:

“时间向前流逝, 在1776年的英雄, 已经成为过去了。他们现在被安置在另一个世界。虽然那位英雄已经长眠地下,但是他那年老衰弱而又盲又跛的遗孀,此刻来到我们的面前, 请求我们申冤!在过去, 她曾经也是体态轻盈, 声音曼妙的美丽少女, 现在她却无法依靠了!她没有办法, 只好向正在享受革命先烈挣扎得到自由的我们, 请求给予同情的帮助和人道的保护。我现在要问, 我们是不是应该援助她?”

林肯的这番话, 不仅义正辞严, 而且燃烧着炽热的感情, 在场许多人都感动得流下眼泪, 一致认为应分文不少地为那位可敬可爱的士兵遗孀提供抚恤金。如果要分析林肯的这番讲话, 它是源于情亦止于情, 以情为切人点, 在饱含深情的谈吐中让听众一起感染, 一起升华, 从而达到了诉讼的目的。

语言表达中的情感特征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 还可能有种种其它表现形式。马克•吐温式的幽默却别开生面, 作为一个严肃的作家, 他对现实中的许多现象无法容忍。因此, 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说了一句对某些政客极不恭敬的话:“ 国会中有些人是婊子养的!”此言一出, 议员们大哗, 纷纷要求马克•吐温道歉。马克•吐温只好郑重其事地在报刊上道歉并声明将他所说的那句话更正为“ 国会中有些人不是婊子养的。” 这种马克• 吐温式的谈吐, 粗放中包含机智, 忍让中更显坚定,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情感的渲泄, 心灵的映照么?


在剧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手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要想在市场的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如果说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自我完善的躯干, 那么知识与能力则是人生的双翼,三位一体才能纵横驰骋, 挥洒自如。在能力素质体系中, 除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外, 一个基本能力便是口才。一个出口成章、 能说会道的人, 不仅可以完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他还可以紧扣对方的心理, 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因此, 语言表达, 特别是口才表达已经成为并决定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活与事业优劣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口才的人, 就有可能在剧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手。相反也可能因为言语不得体而造成“一语告吹”的结果。据《人民日报》载, 一位在全国颇有影响的企业家在与另一家企业厂长洽谈业务时,姗姗来迟不说, 且一见面就一本正经地说:“我忙得不得了, 只能用很少的一点时间接见你。”此话一出, 举座皆惊, 于是, 一笔价值几十万的生意便告吹了。

口才为你的事业鸣锣开道

富兰克林曾说过􀀂 “说话与事业的进行有很大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中, 如何展示自我,找到人生的大舞台, 不仅需要宽广的视野、敏锐的眼光和充分的知识、能力与心理素质准备, 而且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适时展现自己的风采。有一年上海市公开招聘青年教师, 应聘者如潮。其中不少应聘者回答“你为什么应聘?”这一问题时, 都坦率直言想留在上海。有个女生则不同,她说,我不否认这是留在上海的一个好机会, 如果有一天我的学生站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领奖台上, 同样可以证实我的人生价值。结果, 其他人落聘了, 她中聘了。她在回答提问时既不否认自己有留上海意愿, 但更看重发展的机会。于是,她获得了人生发展的一个大舞台。

1992年, 有几位青年创办了一所少儿智力开发中心。为了在市场获得发展的一席之地, 他们把经营理念定位在“做少年儿童的朋友与向导”上,并围绕这一定位进行了一系列策划。他们曾借媒体给广大家长写了这么一段话:“我曾经感叹自己及父辈们孩提时代的贫乏和寂寞, 于是激励自己要为孩子们开垦一片绿洲。如果您与我同有一种感受, 那就请您与我携手, 共创一种事业。这样, 您

的孩子将拥有一个充分发展自己的天地, 您或许也能找回失落的梦……” 正是这样一种理念定位和诉诸感情的语言表达, 一时间, 家长们趋之若鹜, 从而为中心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口才为成功创造先机

在市场的运作中, 由于“ 买方市场”的出现, 营销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环节, 因为推销不出去的产品属于废品。因此, 一些大型公司在公司的发展策略上, 把推销员放置于“主脑人物”的地位, 甚至公开宣称“宁愿少十个办事员, 也要多一个推销员。”而口才对于推销人员来说是一项宝贵的资源, 如果能出口成章, 又能掌握顾客心理, 就取得了市场营销的一个优势。一位推销大王说过“交易的成

功, 往往是口才的产物”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一位空调营销人员在推销产品时, 从不滔滔不绝地向顾客介绍产品的优点, 而是用形象的语言向顾客描绘购买后的情景, 从而燃起他购买的欲望:“您在炎热的酷暑挥汗如雨地回到家中, 迎接您的是一间更加闷热的蒸笼。你刚刚抹掉脸上的汗水, 可是额头上又渗出了汗珠。您打开风扇, 却是热风扑面。您打开窗子, 又是热浪逼人。这使您本来疲劳的身体更加烦闷。假如您一进家门, 迎面吹来的是阵阵凉风, 那是一种多么惬意的享受啊!”

口才有利于融洽气氛

生活是一团麻, 总有些解不开的小疙瘩, 一首歌的歌词曾这样描述过生活。的确, 现代社会生活中, 难免会有一些无法避免的不愉快, 它不仅破坏人的心境, 而且还会让你感到精神的疲惫和负累。这时, 得体而精妙的谈吐往往如一泓清泉, 一缕清风, 抚平你心中的不快, 消除你身心的疲惫,让你在愉悦而轻松的气氛中, 养精蓄锐, 从容面对这大千世界。据报载, 一位外国老太太去武夷山旅游, 不小心被树枝扯破了裙子, 老人游兴顿减, 陪同的一位女导游和颜悦色地说:“ 您看, 这是武夷山对您有情, 它请您不要匆匆离去。叫您多看几眼!”这位老太太本来很懊丧经导游这么一说, 心境顿时开朗。


在寻常的交际中展示魅力


这是一个寻常的故事:一位年轻的姑娘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了一位男青年的脚, 她满脸绯红, 急急说了一声:“ 先生, 对不起!”那位男青年轻轻一笑:“没关系, 是我的脚放错了地方。”男青年的一句答辞, 不仅解除了那位姑娘的困窘,而且在诙谐的自责中显出了一种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 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需求, 因而社交艺术在当今社会生活交流的各个领域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而社会能力的高低, 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谈吐的艺术。语言的力量对于每一个人的心灵而言, 具有强大的征服力。通过成功的口才作媒介, 不仅可以沟通思想, 交流情感, 而且可以消除隔阂, 化解矛盾。如前面所提到的例子中那位男青年若是回答一句“你瞎了眼啦!”那场面将是何等的尴尬和大煞风景。正是他那一句巧妙而得体的回答, 不仅融洽了气氛, 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而且体现了一名现代青年的涵养与气质。

饶有兴味的是一个与上面的例子几乎有同工异曲之妙的故事发生德国的柏林。那是在一次空军军官俱乐部举行的招待会上, 一位年轻士兵敬酒时, 不小心将啤酒洒泼到了将军乌戴特的秃头上, 士兵吓得手足无措, 全场气氛骤然紧张。面对这位士兵, 乌戴特微笑着说:“ 老弟, 你以为这种治疗会有效吗?”一句话, 打破了全场难堪的局面, 使气氛顿时缓和并活跃起来。假如这位将军对那位士兵膛目而视, 或者一顿训斥, 那本来就硝烟味十足的场面很可能让那些乘兴而来的人们大失所望, 结果不是冷场就可能散场, 正是这轻松而幽默的一句反问, 体现了将军的宽容和大度。

其实, 人际交往中的谈吐不单纯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载体, 更重要的也是一种思想载体和情感载体, 高品位的言谈, 不光内含着横溢的才华, 更蕴含着思想和人格的魅力。

孙中山青年时代曾去拜访湖广总督张之洞,名贴上写着“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得知孙中山是一介儒生, 便叫门房送上一纸条, 上书:“持三字贴, 见一品官, 儒生妄想称兄弟。”孙中山读过此条, 当即写了个下联:“行千里路, 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张之洞看到回贴, 顿时肃然起敬, 赶紧开门迎接。孙中山的言辞所以能打动一代名臣, 关键就在于其中含蕴的人格魅力。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堪称一代文豪, 可他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 却让人感到十分亲近。据说有一次他到某城一家旅馆投宿, 有朋友告诉他, 那里的蚊子又多又厉害。马克• 吐温在服务台登记房间时, 恰巧一只蚊子飞来。他笑了笑, 对服务员说:“ 鄙人早就听说贵城蚊子十分聪明, 果然名不虚传, 它竟会先来看好我的房间号码, 以便夜晚光临, 饱餐一顿。”服务员一听都开怀大笑, 由衷钦佩这位作家随机生发的幽默妙语, 同时也明白了他暗示的要求。结果这一夜, 他睡得特别好。因为服务员记下了房间号码并做好了一切驱蚊工作。假若马克•吐温换一种方式, 直接向服务提出要求, 很可能还会在服务员心理上造成某种抵触情绪。然而这幽默轻松地几句话, 不仅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 而且让人在笑声中自觉地接受了这一并不过份的暗示。可以这样说, 正是这番别致的谈吐在彼此之间搭起了一座人际之间思想情感交流的桥梁, 从而收到了实效。

据说俄国诗人普希金年轻时, 有次参加舞会,邀请一位姑娘跳舞。这位姑娘傲慢地说:“ 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面对这位姑娘的傲慢无礼,普希金颔首一笑说:“对不起, 亲爱的姑娘, 我不知道你正怀着孩子。”说完, 有礼貌地离开了, 那位姑娘瞠目结舌, 惟有脸上一片绯红。本来, 这位姑娘的话可以使普希金尴尬, 但普希金的回答却让对方誶不及防,因为他对姑娘的话作了一番别出心裁的解释, 即“我腹中怀有孩子, 我不能同腹中的孩子一起跳舞。”这种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 巧妙地赋予某个语句的特定的含义, 使其符合自己的表达意愿, 不仅反映了普希金对语言表达技巧的娴熟, 同时更体现了这位诗人的机智和尊严。


在特定的场景中舒展智慧


1993年底, 香港宝莲禅寺天坛大佛举行开光大典。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港督彭定康均应邀出席。仪式结束后, 彭定康答记者问时指责我港澳办关于香港问题的声明“并不是一份有特别吸引力的圣诞礼物。”记者以此请周南发表意见, 周南开始因为在宗教圣地参加宗教仪式, 便以“佛教的日子” 为由不予评论。在记者再三追问下, 周南顺口答道􀀂 “ 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 罪过罪过!谁搞‘三符合’自是功德无量, 善哉善哉!” 末了一句“阿弥陀佛”,引得在场者阵阵掌声和笑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经常会遇到某种特定的“场景”或突发的事情,如何在这样的情形下从容应对, 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机智和谈吐的重要标志。香港回归本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而港英政府又借各种名目大做文章, 如何在这一特殊的典礼上既不冲淡大典的气氛, 又义正辞严的阐明立场?周南的回答堪称是妙不可言。它把一个严肃的话题巧妙地融人佛家教义的引用和出家人的语言模拟中, 于亦庄亦谐中, 表明了我方鲜明的立场和观点。

美国总统林肯在一次演讲时, 收到一位先生递给他的纸条, 上面只有“傻瓜”

二字, 这本是一种非难, 如果你动怒或不言语都会落人对方设置的某种圈套。林肯拆开纸条后, 不愠不怒也不动声色, 他镇静自如地说:“本总统收到过许多匿名信,全都只有正文, 不见署名, 而今天恰好相反, 刚才那位先生只署了自己的名字, 却忘了给我写信。”面对非难, 大智若愚, 巧妙地化解难堪, 化被动于主动, 让对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巧妙的一击, 不正是睿智在语言谈吐中的体现么?

遇到非难和恶意相向要善于用语言化解。同样, 在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场面, 这时, 一段精彩的说辞往往具有“ 化腐朽为神奇” 的效力, 不仅可以让您摆脱困窘, 而且让人在巧妙的应对中感悟一种灵性与智慧。

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一次作为特邀主持人到广州主持晚会, 演出中途, 发生了一个令人不愉快的插曲, 当她报幕退场时不小合摔倒并顺台阶滚了下去。在这令人尴尬的情形下, 只见她一跃而起, 面带微笑地对观众说:“ 真是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呀。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节目滚得还不够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呢, 但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的。”语音一落, 全场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有的小伙子还大声喊:“广州欢迎你!”正是杨澜颇有幽默意味的口才不仅掩饰了自己的难堪, 而且活跃了晚会的气氛, 拉近了主持人和观众的距离, 把一个令人难堪的失足化成了一次心灵沟通的机会。

军阀张作霖一次在宴会上给日本人题字,落款写“张作霖手墨”时, 误将“墨”字写了“黑” 。秘书忙暗示他改, 只见他哈哈一笑, 并煞有介事地呵斥秘书:“我就不知道这‘墨’字底下有个‘土’?就因这是日本人索要的东西, 这‘土’不能给他们!这叫寸土不让!” 我们且不去从历史的角度评论张作霖的为人, 但这几句话, 却不失为一段绝妙的掩饰,它不仅掩饰了写错字的疏忽, 更重要的是, 它借题发挥, 通过对“墨”字的字义肢解, 出人意料地给日本侵略者巧妙的一击。难怪它一时传为佳话了。(载于2001年《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4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13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