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成长中的烦恼:“80后”公务员的心理纠结及其克服

[复制链接]
小范 发表于 2013-2-6 15: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近些年来,各级党政部门通过公开选拔、招考,吸纳了大批“80后”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队伍,或走进机关,或来到基层。作为党政机关的一支新生力量,“80后”公务员已经大量地走上历史的前台,开始承担起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可以预见,随着人事的新陈代谢,他们在公务员队伍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承担的责任将会越来越重,他们的今天,必将极大地影响着党和国家事业的明天。因此,了解他们的现状,研究他们的心理,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存在的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保证他们成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时代烙印下的“80后”公务员



       每个年代的人,当他们开始在时代舞台上崭露头角时,总是备受重视。“80后”如今是公众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据综合研究,在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和全球化、信息化浪潮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的次生因素的影响下,作为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的“完整的产儿”,80后身上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与“文化标志”,明显呈现出个性强烈、注重自我感受,思维相对独立、具有批判精神,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强、视野开阔,热心社会活动、具有较强公民意识,贪图享受、勤劳节俭意识差,心理较为脆弱、抗挫折能力差,道德责任意识淡薄、价值思想过于理想化,惯于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等群体性特征。[1]80后公务员作为“80后”的一个特殊群体,或者说“80后”中的优秀分子,除具有上述群体性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情况:



      一是综合素质普遍比较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坚定。“80后”公务员大都拥有本科以上学历,随着近几年公务员进入门槛的提高,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数迅速增加,并将成为这一群体的主流。应该说,几年的高等教育使他们的专业基础更为扎实,知识训练更为系统,自学能力大大加强,综合素质普遍较高。这一群体基本上在校期间就加入了共产党,不少还是学生干部,主体上认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怀抱着献身党和国家的激情,热情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普遍关注民主政治建设。正如李长春同志所说的,他们“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一代,是充满理想、大有希望、值得信赖的一代。” [2]



       二是工作经历较为单一,缺少社会历练,但进取意识强。“80后”公务员很多都是从“家门”到“学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缺少工作经验和社会历练,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在参加工作的初期,还不同程度地保留有“书生气”、“学生腔”,普遍存在情况不熟悉,业务不熟练,心态不稳定的问题。但他们生活态度积极,工作热情高涨,政治参与意识和进取心都比较强,施展抱负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参加社会活动。他们很重视业余时间的开发与利用,有重点地把时间分配到交友、健身、学习充电和婚姻家庭上,不断树立新目标,努力提高新能力,以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是主体上处于行政“金字塔”的底座,往往陷入成长的“蘑菇期”。在干部年轻化政策的推动下,“80后”公务员中的佼佼者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但这只是少数,大部分还属于处级以下干部,在现有机关文化格局下,往往陷入成长的“蘑菇期”。根据管理学中经典的“蘑菇理论”:新人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跑腿打杂),浇上一头大粪(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任其自生自灭(得不到必要的指点和提携),致使他们心理困惑、心情郁闷。“蘑菇期”或者说适应期,是80后公务员成长的必经阶段。根据《决策》杂志2007年开展的“年轻公务员职场适应感”调查显示:53%的人认为机关适应期至少需要一两年,38%的人认为需要三至五年,9%的人认为需要六年以上。“蘑菇期”也是“80后”公务员与机关“老人”代际冲突最剧烈的时期,有超过一半的年轻公务员对机关“老人”很不满。[3]



       二、“80后”公务员的心理纠结



      心理是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一个阶层、一个群体的心理状况与其特定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80后”公务员的社会现状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状况,显示出不仅具有普通青年和其他公务员的一般特点,而且具有独特的年龄和职业特点:



       首先,“80后”公务员的心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性别差异、机关层级差异和工作时间长短的差异上。性别差异方面,女性“80后”更追求稳定,而不是工作的变动;更希望在机关工作,而不是到基层、到复杂的环境中锻炼;随着结婚生子,精力会更多用于家庭。相较而言,男性更乐于参加社会活动,更乐于接受多岗位多环境的历练。机关层级方面,基层“80后”公务员因客观上存在着起点低、出口窄、风气差、发展空间有限、收入又不高的问题,觉得没有盼头、没有奔头,从而工作上没有劲头,多数难以“心安理得”,想着尽可能地通过公开招考或其他途径“向上走”;省级以上“80后”公务员的平台高,出路相对较多,有的为了更好的成长,希望到基层丰富阅历、增加锻炼,有的则安于现状,表现出自鸣得意、年轻气盛的毛病。工作时间长短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是否过了适应期上。过了适应期的“80后”公务员,情况更熟悉,工作更有计划,心态更稳定,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在单位也更受重视。



       其次,“80后”公务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倾向。功利性倾向主要是指过度追求自身眼前的物质利益和功效。市场经济固有的趋利性、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浮躁以及机关的消极文化,对“80后”公务员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导致他们部分人理想信念淡漠、社会责任感缺失,实用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滋生蔓延。有的“80后”公务员对于“理想,有利就想”,对于“前途,有钱就图”,甚至认为“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要去掉虚的,扔掉远的,抓住硬的,捞到实的”等等。在婚姻伴侣选择上,有些“80后”也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看重的是对方的权势和财富,而不是以感情为基础。在看待职务升迁上,虽然说,“入仕未必求升官”并不合理,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应该是仕途箴言。“80后”公务员和绝大多数“仕途” 中人一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个灿烂前程。这本身没有错,应加以积极引导。然而,他们对成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把晋升的快慢看作是衡量工作和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有的甚至信奉“当人们看到你成功的光芒后,就会忘记你手段的黑暗”之类的仕途厚黑学。特别是农村出来的“80后”公务员,还不同程度地背负着振兴家族、光耀门庭的希望,承担着出人头地的压力,导致功利性心理很强烈。



       再次,“80后”公务员的心理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人的心理是复杂多样的,往往多种想法同时并存。“80后”公务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定型,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心理时常处于矛盾交织的状态,很不稳定。主要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和初期,他们对这份工作和人生目标存在着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积极性很高;工作一段时间后,面对“工作繁重”、待遇较低、“发展空间狭窄,同年龄段公务员竞争激烈”、“等级和资历的鸿沟不可逾越”、“无法得到领导赏识”的现实,内心的波动和冲突比较剧烈。调查显示,有22%的年轻公务员对于目前的状态“愉快”,“33%的人选择了凑合,26%的人回答疲惫,17%的人厌倦,想离开”[4]。但是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和前途的“望梅止渴”效应,又使他们舍不得这个铁饭碗,进退去留之间,常常焦虑不安,犹豫不决,裹足不前。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性的表现为:工作顺遂的时候,就信心满满,力求好好表现,显示出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工作不如意的时候,就产生厌倦情绪,甚或对前途悲观困惑,出现与年龄不符合的暮气。



       最后,“80后”公务员的心理具有很强的自我调适性。80后公务员大都有这种“成长的烦恼”:阅历增长的同时牢骚也跟着增多,了解事情增多的同时攀比心理也在增强。看到身边某人提拔了,某人调到关键岗位上了;看到外面“80后”厅官、“80后”市长、“80后”处级干部的不断出现,都可能使人心里产生乱、产生怨。面对“成长的烦恼”,他们中的大多数并没有怨天尤人,一味地牢骚气馁,而是“不抛弃、不放弃”,甘当小学生从头学起;正确面对现实,积极调整心态,主动适应生活,不断修正奋斗目标和人生航向,在有限的条件里做出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比如,不放弃改变现状的机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公务员考试,谋求其他出路;积极参加硕士生、博士生考试,打牢自身基础,为未来做着准备。可以说,“80后”公务员就是在不断摒除消极心理,努力克服困难、抛却烦恼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三、“80后”公务员心理纠结的破解



      “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拥有青年也就拥有未来”,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作为党政机关的一支生力军,“80后”公务员能否经受住考验成长为一个单位的顶梁柱,成长为一个地方发展的主力军?能否肩负起时代重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这已成为各级领导关心的重点,成了一个必须作出回答的新的时代课题。笔者不嫌愚陋,仅对破解“80后”公务员心理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唤起更多有识之士对“80后”公务员的研究作出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创见的突破:



       第一,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政治教育,提高“80后”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党政机关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理论、崇高的精神和正确的舆论,武装和教育广大干部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重任。”[5]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是其他工作的灵魂和生命线,仍然是解决“80后”公务员群体心理问题行之有效的好途径好方法,并没有过时。当前,机关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在继承上创新,在探索中提高,在扬弃中升华,努力产生出勾魂摄魄的说服力和沁肺入腑的感染力,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这一独特群体的新体系新模式。从“人”的角度和需要出发,先把“80后”公务员培养成人格健全、素质优秀的现代人,然后才是一名合格的干部。在继续重视道德品质教育的同时,注重心理疏导,充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为他们解压释负;在进行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教育的同时,加强公民教育、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史国史的教育。改进和革新机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变单一的“号召式”、“注入式”为多样的“启发式”、“引导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和综合化。各级群团组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现代传媒手段,大力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利于增强团队意识、有助于激发进取精神的辅助教育和文娱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感召力、战斗力。建立领导对“80后”公务员的谈话谈心制度。领导干部尤其是直接领导的态度对年轻干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各级领导干部要务必打消各种成见,放下架子与“80后”公务员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所盼所望,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正常想法,区别情况做好解释说服工作,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



       第二,正视需求,切实解决“80后”公务员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80后”公务员存在的不少心理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实际问题、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这说明,化解“80后”公务员的心理问题必须联系实际,正视需求,对症下药,切实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尽可能地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经常的、大量的心理问题都与业务工作相联系,上文提到的“80后”公务员与机关“老人”的代际冲突等都与之有关。用人单位对“80后”公务员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或者是要求过高,希望他们“考来就用、用之能胜”,否则就抱怨他们“派不上用场”、“拿不下事”;或者心存偏见和成见,轻视他们没有经验,不懂“潜gz”,对他们冷落、孤立。这些做法都会使自尊心重、进取心强,希望尽早在工作上做出成绩的“80后”极为郁闷和烦恼,导致心理问题。机关领导和“老人”要端正认识,站在为国育人的高度,突破陈规禁忌,顺应“80后”公务员乐于做事、追求上进的心理,给他们多压担子,多方位锻炼,多方指导,多多宽容和理解,帮助他们增长工作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快速融入集体之中,在干事创业中促使他们成长成才。同时,尽可能地满足生活中的合理需求。满足合理需求是充分调动积极性,增强有效性,推动问题解决的金钥匙。管理部门要帮助改善“80后”公务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尽可能地解决他们在住房、子女入学、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创造性地满足他们成长成才中的其他合理需要,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在满足合理需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第三,搭建良好平台,为“80后”公务员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管理部门要顺应“80后”公务员积极干事创业、建功立业的心理特点,革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弊病,确保有为者有位,为他们的脱颖而出搭建好平台。因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选才不如育才,选才可保一时,育才方保长久。“80后”感悟公务员基础好,脑子活,可塑性大,良好的环境,有效的手段足以将他们培养成政治坚定、能力出众、品格优秀的干部。既要注重党校的系统培训,更要加强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既要选拔到上级机关中跟班学习,更要组织到基层、生产一线和艰苦地方去经受考验、增长才干,从而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同时,必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招考形式。当前,许多地方改“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采用公开招考选拔干部,这有利于优秀的“80后”公务员脱颖而出。今后,要进一步规范公开招考程序,扩大公开招考范围,科学设置招考内容,完善这种竞争性选拔制度,并探索建立破格提拔等制度,为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开辟“快车道”。此外,要加强管理和监督。“80后”公务员自律自控能力弱,情绪色彩重,功利性倾向明显,特别在受到批评和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管理部门要本着关心爱护的目的,综合运用法规的、纪律的、行政的手段,加强管理和监督,以免他们走上违法违纪的歧途,使他们走好机关工作的初步,为今后走的更坚实更长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洪基,邓蕾,陈宁,陆烨.关于“80后”的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7):5-13.

[2]李长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EB/OL].
[3][4]杨敏.年轻公务员职场适应感调查[J].决策,2007(2):33-34.

[5]赵亚平,王永珍,徐清旭,刘富国.加强和改进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1(10):54-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7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