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邓小平的发展机遇论在泰兴的初步实践

[复制链接]
戴荣 发表于 2013-8-3 09: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在机遇中崛起
——邓小平的发展机遇论在泰兴的初步实践

戴  荣
(一)
     发展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的8个方面内容,即:发展道路论、发展阶段论、发展速度论、发展效率论、发展机遇论、发展环境论、发展途径与格局论和发展方法论。其中,关于“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发展机遇论充分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原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几年来,泰兴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深入把握和领会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机遇论,高扬“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主旋律,使泰兴的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2年,该市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名列第40位,乡镇工业名列全国“百强县”第45位;1993年,该市工农业总产值104.5亿元,被评为“全国明星县(市)”;去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6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8亿元,在苏北40多个县(市)中名列榜首。几年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使泰兴由一个农业大县迅速崛起为苏中平原上的中等滨江工业城市。
(二)
     泰兴本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历史上的泰兴特别是东部黄桥地区23个乡镇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干群思想保守,一直处于“政治上红,经济上穷”的境地。那么,泰兴人尤其是泰兴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是如何看待泰兴的机遇的呢?经过反复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发展机遇论和深入调查研究,泰兴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认为:经过泰兴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尤其是1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大环境的改变,泰兴经济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泰兴加速发展的优势已比较明显。如果错过机遇,将有负先人,愧对子孙,更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近几年来,他们领导泰兴人民以邓小平同志发展机遇论为指导,敢闯新路用机遇,使泰兴在机遇中崛起。
科技推动。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因此,泰兴市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坚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新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的水平。他们依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制定产品发展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产品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进产学研和技工贸一体化;着力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尤其是开发、培育了一批在全国或全省同行业中是“单打冠军”和在国内外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位置的名牌产品。如今,泰兴已拥有机械、纺织、化工、医药、轻工、建材、电子等10个大类近6000个产品,其中,减速机、化妆品、自行车脚蹬、电磁元件、麦芽酚、靛蓝、壁纸等产品的产销量居全国第一;牛仔布、丝毯、地毯、真丝服装、活性染料、医药中间体、中成药、啤酒、电力开关等走俏国内外市场;“泰星”、“畏苏”、“虹雨”、“少女之春”、“郁金香”等已成为中国公认的名牌。同时,他们牢固树立“只有大投入,才能大发展”的观点,量质并举,不断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
改革驱动。近几年来,泰兴市为了改进和强化营销工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行了有责任的“销售买卖制”,现在,全市“销售买卖制”的推广面已达80%;为了切实强化质量管理,着力推行了质量工资制,将产品质量与职工收入捆在一起,形成了“人人心系质量,全员齐抓质量”的局面;为了切实加强物质管理,解决许多企业事实存在的购进物资质次价高的问题,积极推行了“供应公开制”。近年来,他们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规模企业,走规模经济之路。他们彻底改变“船小调头快”的保守思想,牢固树立“船大抗风浪”的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发展规模经济的共识,进而做了四件事。一是扶持中重点上规模。从1992年起,在全市确定了60家重点骨干企业,在资金、人才、政策以及领导精力投放等各方面实行倾斜;并以60家为恒数,年年考核排队,实行优胜劣汰,形成了骨干企业你追我赶、迅速壮大的喜人局面。二是集中投入上规模。在项目开发和技术改造上,集中上大项目。1994年,投入了13.85亿元,1995年要再投入18-20亿元,并集中财力上5-10个产值超亿元或利税一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三是聚合优势上规模。鼓励和引导企业跨行业、跨产业、跨所有制实行兼并、租赁,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盘活存量资产,并以资金为纽带,产品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加速集团化进程。现在全市有省级以上集团10个。四是强化管理上规模。他们要求全市各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推行“五合格”管理,改进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泰星减速机集团就是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成功典型,原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称赞其是“江苏乡镇企业管理的样板工厂之一”,德国弗兰德公司总裁莫里哈先生称赞该厂管理水平世界一流。通过几年的努力,泰兴的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壮大起来,成为“扬州现象”中的“泰兴模式”。1994年,全市有14个产值超亿元、11个利税超千万的企业。其中,虹雨集团的产值达到3.96亿元,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利税达到3211万元。当前,泰兴市正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龙头,突出组建集团和“先售后股”两个重点,全面深化各种改革。基本思路是抓一块、转一块、放一块。抓一块,即通过聚合、裂变,培育骨干企业,促进企业上规模;转一块,即通过“先售后股”搞活一般企业;放一块,即通过拍卖、租赁、兼并等形式改造小微亏企业。
外向带动。近几年来,泰兴市把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摆上了经济工作的“龙头”位置,三外齐抓。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他们力争做到“三突出”,即突出全方位、多层次,一、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并举,不断拓宽开放的领域,提高开放的层次;突出“三外”齐上,以利用外资为重点,全面实施“以外资带外贸、以外贸引外资、以外资促外经”的联动发展战略;突出“外向、横向”齐抓,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横向联合的新突破,带动全市经济加速发展。现在,全市累计兴办“三资”企业260多家,总投资3亿美元以上;全市现有外贸生产厂家700多个,产品畅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4年外贸供货额达16亿元;1994年,全市劳务输出700人次,承揽国际招标工程34项,总取费730万美元。为改善投资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外资,泰兴突出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区建设。以四星级标准建设的泰兴国际大老秘网为代表的15幢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相继拔地而起;市区鼓楼南路改造工程由上海同济大学的专家根据“苏中第一街”的要求设计,风格独特,造型别致;全长15公里、宽54米的南北二环路迅速建成通车,将城区面积一下子扩大了一倍;与此同时,市区连接东部重镇黄桥的城黄路、西北连接国家一类开放港口——高港港的江平线的拓宽改造工程亦将大功告成。另外,自1992年开始,泰兴市委、市政府着手筹划、建设了总体面积21平方公里的沿江化工开发区、市区西北工业开发区和马甸热电开放区。其中沿江化工开发区重点发展医药、农药、染料及其中间体等精细化工;市区西北工业开发区将建设成为机械、电子、电器、建材等行业为主体的新型高科技工业区和“三资”企业群体;马甸热电开发区主要依托泰兴电厂,发展轻工、纺织、建材等耗热电较大的工业企业。现在三个开发区已初具规模,并已成为省级开发区。三个开发区共投入各项建设资金6亿元,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沿江化工开发区不仅通路、通水、通电、通航、通邮,而且集中治污,统一供气。去年,沿江化工开发区内企业已达60多家,总产值超过了8亿元。
在抓好工业经济的同时,泰兴市做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粮食产量一直保持在6亿公斤以上,粮食、畜、禽产量均在全国百强县(市)之列。泰兴的建筑业更是久负盛名,被誉为“建筑之乡”。8万余名能工巧匠遍及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近几年独立承建的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100余幢,特别是近几年在深圳、海南承建了一批高层建筑,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去年,全市建筑行业实现产值31.1亿元,净收入9.1亿元;创优质样板工程73项,夺得了中国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和全面质量管理“金屋奖”。近几年,他们在肯尼亚、俄罗斯等国家的建设市场,也承揽了数十项国际招标工程。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城乡市场繁荣,购销两旺。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工业品市场、物资交易大楼已经竣工,综合批发市场和苏中批发城正在建设之中。
(三)
    泰兴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泰兴人抢抓机遇的结果,泰兴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泰兴经济赢得和创造了新的机遇。可以这样说,在邓小平同志发展机遇论的指引下,泰兴在“机遇”和“发展”的问题上已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前,国家把国民经济发的展战略重点放在沿海地区、沿江地带,生产要素正在向以上海为中心的“上海经济区”等优势地域集结,外商投资的热点正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转移,加之宁通公路、江阴长江大桥、新长铁路在建,这对于泰兴来说无疑是新的发展机遇。泰兴人又一次敏锐地把握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制定了泰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实施“公路经济”战略,充分发挥交通干线的龙头作用;实施“沿江经济”战略,加快沿江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实施“港口经济”战略,坚持以港兴市;实施“城镇经济”战略,加快泰兴的城市建设和卫星城镇建设;实施“边缘经济”战略,加快边缘乡镇经济发展。可以想见,随着这些重大战略的逐步实施,一个文明、富庶的新泰兴,一座现代化的滨江工贸城,必将以更为崭新的面貌崛起于扬子江畔。(发表于1995年第8-9期《唯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

粉丝

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