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技教育] 瞄准目标 坚持不懈 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庐江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合则肥之 发表于 2013-8-24 13:5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优化庐江县产业结构,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在抓好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不懈推动科技创新,适时提出实施“两新”带动战略,加快发展新型矿业经济,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建立科技创新纽带。充分利用30多位庐江籍人士在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人脉资源,加强县校、县院对接合作。先后与省内外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工作对接,并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等10多个高校、科研院所签订了县校、县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各大学、科研院所与我老秘网县不同产业、不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技术合作,目前已实施的重点合作项目共83项。其中,安风风机公司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共建风机实验室,已完成5个课题研究。该企业还与全国同行业顶级院所沈阳鼓风机研究所就高效风机模型技术转让进行了深入对接,即将签订合作协议;恒泰活塞公司投入700多万元与合工大联合开发的新技术,现已投入试生产,并与亚洲活塞行业龙头山东滨州活塞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了技术合作;蜂鸟电机公司与合工大合作开展小型风电并网技术研究,已完成样机试制;大地熊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被批准设立了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正在申报中;安徽豪威光电触摸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大已就合作建立新型屏幕触控技术研发平台达成合作意向;新中远化工公司与合工大、安徽循环经济研究院、安徽大学等进行合作,设立硫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中心,研发项目已出成效,正在申报省级科技成果;安徽农业大学在台创园建立的产学研基地已完成土地交付工作,正在办理主体建筑项目开工前审批等手续。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搭建产业平台。依据资源禀赋及现有产业特色,重点加快培育矿业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磁性材料及电子、食品加工及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引进马合钢钒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硫基化工园,发展尾沙制砖等,推进矿产品深加工及循环利用。促进活塞、风机等传统制造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高研发能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推动同大镇与江汽公司合建汽配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配件等。引进包钢稀土等,着力做大做强磁电产业,推动2家企业上市,打造中国第二大磁都。引进吉新照、豪威光电等,建立光电产业园。引进中盐集团、恩度高科等,推进双福粮油公司与合工大食品研究院合作,促进初级食品加工业科技创新。搭建园区平台。在县经开区引进星火科技园项目,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基地;依托矿业资源,在庐南建立循环经济集聚区。着力打造合芜蚌庐江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台创园),对接中国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大院大所,谋划创建(合肥庐江)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建立以水稻、水产、水生蔬菜等为重点和特色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中国现代农业的“硅谷”、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杨凌”、对台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世界水稻研究基地之一。搭建沟通平台。建立与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定期对接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对接活动,注重对接成果的跟踪落实。每两年举办一次汽配、磁性材料产业论坛等。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采取企业投入、政府奖补的办法,引导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建立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县财政连续两年安排新兴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工业强县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技改升级及创新型重点项目建设等。加大对上级创新型项目资金使用督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培育科技创新队伍。推进各类人才归位。对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各类专业人才进行了梳理,针对各职能部门的岗位需求,分步安排了64名专业技术人员适岗、归位。引进高水平人才。制定《庐江县高水平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组织实施百名人才引进工程,根据城建及经济主管部门等重点岗位需求,每年面向全国引进若干名硕士及以上专业技术人才,并根据学历及岗位情况,分别给予一次性1-5万元资助及每月一定数额的生活津贴。同时,建立约3000名庐江籍人才专家库,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完善科技顾问制度等。培养本土型人才。出台县创新人才发展规划,设立县人才发展基金(每年100万元),开展县首届拔尖人才评选工作,评选出各行业拔尖人才15名;资助全县中高级知识分子读书班外出培训,资助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境外研修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资助“一村一名大学生”完成学业等。实施“百师千技”工程。从今年起,用3年时间,在县机关、事业单位培养100名左右45岁以下、经考试取得国家注册类职业资格认证的人才,并给予1000-5000元不等奖励;在企业人员中培养1000名左右能熟练掌握本行业具体业务知识、拥有高级技术技能、了解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高技能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5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