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岁尾年末年度总结时,自上而下听汇报、要材料,自下而上忙总结、搞评奖自然必不可少。然而,真正要把年终总结搞得上级满意、下级服气、大家认同实属不易。为此,年终总结过程中应当注意“四忌”。" H+ C2 g9 |( \% O, L
3 m: D8 _9 B+ N- v% x3 \5 t6 _3 E0 ? 一忌报喜藏忧。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对任何一级单位或个人都应是客观存在、相伴而生的。一些单位讲成绩津津乐道、全面拔高,谈问题遮遮掩掩,整体缩水,大忧化小忧,小忧变没忧,或者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单位名利思想作怪、领导干部作风不实是其主要原因,危害不浅;这既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也无益于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还有碍于上级机关对下级的了解,直接影响着单位的全面建设。9 Y: m- |0 o6 M$ C9 S1 A/ N. X* _
1 S+ c) ~/ y7 G: e* D, S6 p
二忌闭门造车。时至年末,各级单位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在安排部署年终总结时,往往由于时间紧、材料多,便使得一些单位把总结交给一个部门或个别人来完成,而限于掌握情况不多、了解底数不清,负责执笔的同志只能靠伏案突击,仓促应战,闭门造车,如此来,脱离了实际,远离了工作,甚至与年初计划都难以对应,显然达不到总结、提高的目的。
6 M/ H( k7 ?0 T. M. W; |
- } r3 A- n) |' L, A 三忌流于形式。“工作天天干、总结年年搞”。对于大多数单位来讲,季度有小结,半年有汇报,年终有总结,其厌烦情绪多少有之。为此,年终总结新瓶装老酒,动动数字,换换标题,走走形式,似乎是通用手法、惯用技能,导致为总结而总结,失去了总结真正的意义。究其原因,一是客观上经常写,容易言而有尽;二是主观上没的写,确实言之无物。其实,要避免总结流于形式也不难,除了认真对待、给予重视以外,关键是要做到“年初计划常对照、日常工作多积累、新的特点及时抓、紧跟时代新步伐”,才能“言之有物翻新出彩”。特别是要注重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方面多加提炼和总结的新做法新经验,改变总结的“老套套”,方使得总结有写头、有看头、不怵头,避免流于形式。5 ?* E9 x+ N2 j; Y9 P, x
+ x2 P6 \* v+ e5 w' L' r6 N, {* g: ~; h% N, {
. h$ Q4 S. g& K0 ] 年终总结是对一年来的“学习、思想、工作等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作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要讲规范、有规距,提高质量。在总结方法上,要广泛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全面梳理,深入分析,精心归纳;在总结内容上,要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不掺假,不注水;在评优机制上,要注重科学,形成制度,体现公正、公开、公平,增强评功评奖的严肃性,提高公信力。最终,在对年终总结科学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年终总结的水平。晋 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