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做事,不能只知道道理。道理很容易明白,也容易理解,还容易背诵。但更重要的是,人生也罢,做事也罢,作文也罢,其实是不需要懂得太多的道理的。如果既真懂又能真做到,并且有举一反三之功,一事一道理,一人一原则,一文一主题,足矣!
3 I R& g' p# ~9 B
) i* W- S0 U R3 U/ I3 m% t 关键问题,是要有能力、有办法、有技巧、有步骤、有策略把道理变成自己的实际行动(包括会说话、能写文),从而,在适当的时候、因适当的事由、对适当的人世、用适当的方式,应用好一个相对应的道理,也就行了。
* s" i; {; Z9 v( q* t7 w
& U6 K& [3 K- } 别的先不说,单说这说话、作文之事,如果从小就按着一个特性练习,长大之后肯定会有自己的特点。不要说作文或说话的水平高低(水平高低,需要自己多写、多说、多出成果,然后由他人评说)如何,至少也会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也就很不容易了。要拥有自己的特色,自然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而且是要经历那种枯燥无味、寂寞无趣、清冷无闻的静心、专心、用心、细心练习,才会对自己的进步有真实的意义。
. i/ u$ c# {4 Z. V) N( @
7 E9 L4 k) b2 [, Z8 N3 C- N 有网友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很难把口头表达转换为书面表达,所以文章中口头语过多,看起来很别扭!要他们改过来也较难!” 老几认为:1、受平时说话的方式影响:如果能够出口成章,自然容易下笔有神;2、阅读不多的结果:读书只看热闹,不是看经典文章的用词造句之法,自然不能学到人家的经典之妙了;3、受周围环境影响:平时接触的人事与影视之类,俚语不少,而且容易满足好奇心,故学得快。好奇心是很有意义的学习动力,但要注意对什么东西“好奇”;4、从另一个角度想,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作家,能够写出差不多的作文,就当鼓励之;5、作文、写东西,也是灵感驱驶的,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6、练习不多:前面老几说文中提到过,没有无数次主动的草稿、习作、写作……,无数次的删除、修改、销毁、重写……,很难写出一篇好东西来。如果动笔就想着要写一篇好东西,不是好东西就不动笔,多半是不可能写出什么好东西的,因为是不是“好东西”,得由他人或后世评说,自己精心、用心一字一句雕刻就是了。当学生的人,因为有老师评点,更不要太顾虑东西好不好,多写多练习,但每一次评点之后,学生应当有些思考、有些改进,自然会有些进益了。
; j& k! ]% ~# Z# ~ ?# O) K. B: k. L, `; V8 @6 p
9 L$ o, f6 g# m* v- y
: T# l9 l1 i/ B# c+ j0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