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从底特律危机看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以苏南地区为例

[复制链接]
领导之友 发表于 2013-9-28 09: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底特律曾经是一个人口达到180万的美国第四大城市,是拥有成千上万家汽车相关企业的著名汽车城,也是美国第一个铺设水泥公路和建成城市高速公路的城市。底特律辉煌时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由此形成一个汽车产业链条,汽车年产量约为美国的四分之一,从业人员近20万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40%以上。但从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欧洲、日本和韩国等地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冲击美国汽车业,迫使原先总部设于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和克莱斯勒以及数以百计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把生产基地外迁。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和财政均严重依附于大型汽车企业,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汽车产业在发生转移的同时,没有注重发展技术集约型的高科技产业以及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信息产业,如IC、计算机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金融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等,新的产业未能同步跟上以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出现了“青黄不接”的产业空心化现象。尤其是单一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集中爆发,当地三大汽车巨头同时陷入破产边缘,进而加剧了该市财政危机。导致城市发展失去了支撑,城市面临着失业率高企、暴力犯罪频发等严重问题,到2012年,人口骤降到只有约70万,失业率升至18.3%,被福布斯杂志评为2012年美国最悲惨城市,甚至被预言会在2100年消失。如今,底特律负债已达185亿美元,不久前正式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迄今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城市。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座城市,其与产业的关系可谓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企业在面临经营困境时,可以裁员,也可以搬迁,但一个国家或者一座城市却没有这种灵活性。如果缺少产业支撑,没有产业的大发展,就无法集聚人气提升财气,那么经济一定会衰退。因此,一个地区保持长盛不衰的秘诀,不是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某个产业,而在于不断更新产业链,打造新的增长点。同为美国老工业城市的匹茨堡,就因找到了医疗、环保等“绿色产业”增长点,从昔日“烟城”成功转型为美国“最宜居城市”。美国两个老工业城市的不同命运值得深思。我国许多城市依靠单一且不可再生资源作为经济支撑,很多地区片面追求GDP增长,地方政府要么依赖房地产,要么依赖钢铁、水泥等低端制造业,要么依赖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而忽视了中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使得经济增长结构过于单一且粗放,极易造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后果。而地方政府总想着税收、GDP,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这就为今后发生类似底特律的危机埋下了隐患。陕西神木就是一例。该县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前些年借着煤炭经济的拉动,经济飞速发展。财力充裕使得其有条件推行12年免费教育以及全民免费医疗,但随着煤炭价格跳水,偏重依赖能源拉动的神木经济便遭遇危机。可见,产业结构单一且不注重产业更新的经济,容易集聚并爆发市场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其中,实体经济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实体经济不断升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凸显“中国制造”之困:低水平组装、高排放生产、劣质货泛滥、利润微薄的现状严重影响“中国制造”的形象;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实体经济产能过剩,大量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虚拟领域,造成制造业潜在的空心化现象,使得中国经济的产业基础受到削弱。我国进入世界500强排行榜的公司数量虽然迅速增加,但上榜企业主要分布在钢铁、汽车、资源、化工、金融等领域,科技企业仅联想、华为2家上榜,占比2%,与全球44家科技企业上榜、占比8.8%差距甚远,而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业,以及包括软件、硬件在内的信息产业则很少或者没有企业入围。我国入围企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正尴尬地为盈利而挣扎。除了金融企业外,入围的服务业很少,而发达国家企业则以现代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为主。

进入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国际市场需求减少,外需不容乐观。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贸易摩擦继续处于高发期,应对难度持续增大,我国经济依靠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生态环境求发展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欧美等发达国家尚且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重视有加,提出了“重振实体经济”“再工业化”和“产业回归”战略,我国工业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是从非常低的水平起步的,在经济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改变时,中国人尤其是为数众多的农民仍在期待工业文明带来的福利。因此,更需要把“实业立国”上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坚持走工业化的道路,继续保持“中国制造”的优势,继续利用“人口红利”来维持“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维护“中国制造”优势的同时,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着力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实现制造业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型,使我国实体经济保持长久活力和吸引力。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要勇于创造别具一格的新产品以及新的经营模式,政府要努力营造激励劳动者的创新氛围和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这有赖于在深化改革中寻求突破,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还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中,服务业产值和就业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显得太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世界为60%,发达国家在75%以上。而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3.1%,发展空间很大。

地处东部沿海的苏南地区,是全国经济的排头兵。但由于苏南地区工业外向型发展特征较为明显,加工工业发展模式突出,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工业化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同时,近些年来苏南产业向外转移的步伐加快。尤其是自2002年江苏省对苏北地区提出并组织实施产业转移以来,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加速推进,到2011年,苏南累计向苏北五市产业转移500万元以上项目17,439个,总投资10,151亿元,苏北实际引资额达5036亿元。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本质上是“腾笼换鸟”,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为新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做准备。但如果原先产业大量转移,而客观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产业升级乏力或者不到位,就会导致产业空心化,产业竞争力下降,经济增长停滞。

事实上,尽管苏南工业化发展有较好的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制造业快速发展,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苏南制造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产业增长过快,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增长方式不仅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利润微薄,而且给区域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尖锐,能源资源严重对外依赖,大气污染水污染堪忧。脆弱的环境容量难以承载过于密集的产业、城镇和人口。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产业转移,实现苏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对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加速苏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苏南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考虑本区域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高端平台,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比重,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求把企业做大做强。具体说来,一方面,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加快推进工业的转型升级,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任务,强化需求导向,努力使产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要大力发展中高端制造业,包括纺织、轻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和制造业内的大中型企业应将产业链中的制造环节向外转移,专注于产品的设计研发和销售环节,学习德国、瑞士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端、精工制造技术,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使“中国制造”成为国家的象征和品牌;另一方面,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形成技术创新的推动机制,努力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软件、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集中政策资源优先向新兴产业和企业倾斜,从融资到土地供给,从人才引进到配套设施,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创新,全方位地加以扶持,以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牌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从而为城镇化和中国经济打下扎实的产业基础。苏南的转型升级要融入到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去,积极与上海接轨,主动为上海配套,提供优质的服务,注重挖掘上海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金融业的价值。同时也要追踪国际前沿,特别是引进世界前沿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实现率先发展。

苏南产业结构偏重,传统产业、加工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缺乏灵活度,不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工业制造企业来说,他们集中在钢铁、化工、制造等领域,其运行机制具有惯性,转型的投入巨大,由此带来的风险也大;而外商、我国港澳台商集中的电子通信、计算机等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其看中的就是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和市场,其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苏南大量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产品档次、技术装备、产业水平等在转型升级中面临巨大的提升瓶颈;苏南城市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难以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格局。此外,规模较大的企业同时也是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企业,其在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失业等社会压力较大。这些都给苏南产业转型升级带来较大的困难。

     由于转型升级涉及面广,遇到的矛盾和制约多,牵涉复杂的利益关系。因此,苏南地区要通过利益引导和法律约束来促使转型升级顺利向前推进。一方面,可以借鉴日韩等工业化国家在其转型升级阶段的做法,即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规划,出台相应的产业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另一方面,采取合理的财税政策,从利益的角度引导企业自觉参与到转型升级中来。主要是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的研发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调整财税分配政策,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用以引导产业升级;调整土地使用政策,给予达到一定规模要求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重大项目的供地优惠;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帮助落后产业企业的退出及其就业人员的培训和再就业。民营经济在苏南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要全面整合现有各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包括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联合创新、中小科技型企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各类专项资金,切实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专项资金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培育作用,并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张正云 王 帅 薛俊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4粉丝

29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