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关于我老秘网市旅游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davidjoexing2 发表于 2013-9-29 15: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入目三分景,七分在内涵,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对促进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三大板块决策的实施,旅游业将会极大地促进我老秘网市经济转型,然而,要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必须在大规划、大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旅游文化建设。
  现状——应运而生,端倪渐显
  我老秘网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体现旅游文化特点,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以寻求发展方式为着力点,旅游业兴起,启动了旅游文化建设。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朝阳产业,对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特殊意义。市委市政府立足优美山水和独特资源,顺势而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途径,启动旅游文化建设,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后发优势,制定了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引导文化建设主动服务于旅游业,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对接;修复了孔庙等一些极具文物价值的景观,保护和开发了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一批旅游文化资源,完成了汤池西街的建设;发挥了灵泉文化的影响,挖掘了膏盐文化内涵,展示了石膏艺术等特色文化。全市旅游文化建设从无到有,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以开发温泉资源为爆发点,汤池游升温,推行了旅游文化建设。随着灵泉文化的不断渗透,汤池温泉的开发成为应城旅游业的爆发点。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110.8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8000人次,旅游收入6.9亿元,占全市GDP的6%,旅游直接就业6200人,间接就业2.7万人,有涉旅企业100多家,星级宾馆10家,床位5000张,餐位8000个,景区景点8处,旅行社3家,农家乐、娱乐休闲场所300多家,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协调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业宣传了应城,应城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提高了汤池的知名度,推动了其村镇建设、商贸、餐饮、交通、房地产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湖北省旅游名镇”。
  3、以建设矿山公园为潜力点,优质源挖崛,带动了旅游文化建设。正在建设的应城国家矿山公园,处处体现着膏盐文化的独特性、稀有性、典型性、优美性、自然性和完整性,形成历史与现代、怀旧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工业遗产景观,是一部反映膏盐生产演化历史的百科全书和自然博物馆,是集科学考察、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绝佳去处;开发中的渔子河风情小镇,位于汤池温泉与应城国家矿山公园的结合部,拥有风光秀丽的渔子河、原生态的风情小镇以及天然氧吧团山等丰厚的生态旅游资源,通过体验大自然,培养人们对环境与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对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题——席位缺失,氛围不浓
  我老秘网市旅游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不少景区更多的是在打造自然景观,蕴藏其中的文化却被忽视,只能一饱眼福但不能震撼心灵,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认知有偏差。旅游文化建设能够引领旅游业的发展、支撑旅游业的发展、延伸旅游业的发展。但少数部门认为旅游文化建设是软任务,是虚指标,抓与不抓无关紧要,表现出口头上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文物保护意识淡薄;部分人乐于花钱搞“改造”,导致古老建筑遭到破坏,传统习俗慢慢消亡,民间绝活逐步失传,乡村文化失去其独特的魅力;旅游企业只注重文化在浅层次上的表现,忽视通过提升文化层次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由于认识不到位,投入旅游文化建设的资金也严重不足,体现现代科技信息的场馆设施零散弱小,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2、整体欠策划。旅游文化能穿越时空、震撼心灵、放飞联想。但由于缺少策划,我老秘网市的旅游文化没能很好地通过景观予以体现。一是旅游文化开发深度不够。单纯重视景观的开发,忽略了其赖以生存的文化氛围,在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表面化现象,没有进行改造和升华,缺乏吸引力。二是旅游景点文化内涵不深。景点文化注入性差,没有真正把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绚丽多彩的地域文化得不到充分展示,耐人寻味的人文历史包装不足,美好的自然风光空有秀气但无灵气,缺文化内涵,韵味不深。三是文化与旅游尚未有机结合、协调发展。风光与文化、文化与旅游结合不紧,坐拥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自然景观,却难在游客心中留下烙印。
  3、人才很匮乏。旅游文化挖掘没有尽头、包装难以封顶、作用无法估量。但由于旅游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直接制约着我老秘网市旅游业的后续发展。一是缺乏懂旅游产业发展规律、能指导旅游业良性发展的人才,导致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不成体系,各自为政;二是缺乏市场营销和管理人才。管理已开发旅游文化产品的职业经理人才不多,策划、包装旅游文化品牌的人才寥寥无几且不稳定;三是缺乏形成旅游产业的人才队伍。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不高,服务意识不强,尤其缺乏了解本土文化的导游对旅游文化内涵作深入讲解,致使远道而来的游客难以感受到文化赋予景点的独特魅力。
  建议——因势利导,统筹发展
  应城作为新兴旅游城市,必须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利用文化发展旅游,不断推出既有说头和看头,又有亮点和卖点的旅游产品,把旅游业打造成我老秘网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应城建设成华中旅游名城。
  1、上认识,把旅游文化建设摆上优势产业之席。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市委市政府要有立旅游文化就是立产业的理念,健全旅游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制定扶持旅游文化建设的优惠政策;部门要提高对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把旅游文化建设与抓工业企业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公众要自觉保护旅游文化,主动建设旅游文化,保护古老建筑,传承传统习俗,抢救民间文化;旅游企业要深入挖掘资源的文化内涵,通过营造旅游文化氛围、突出旅游文化特色、提升旅游文化品位来增强竞争力;要加大旅游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在搞好政府引导性投入的同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旅游文化建设,形成推动旅游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2、重规划,让旅游文化建设渗透城乡发展之中。要立足资源的挖掘,依据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旅游文化建设发展规划,既要按长期和中短期目标确定产业发展指标和速度,又要按东西南北纵横相交的“╋”字雏形实施全市旅游文化建设:南北纵向以老县河为线,依次为临江码头——黄滩老街——文峰公园——主城区——巡检司——短港水库;东西横向以曹汤路为轴,依次为盐化基地——主城区——板湾遗址——白杨美食城——五龙寺——矿山公园——松林岗——渔子河风情小镇——汤池,还有烧香台——伍家山;要有山水有形,文化是魂,环境为本的理念,完善旅游文化建设机构,组建专业队伍,整治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景点的历史文脉,保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防止短期行为发生。
  3、推精品,使旅游文化建设融入资源开发之列。应城的文化璀璨斑斓,各具特色。历史文化有门板湾文化、蒲骚文化、蒲阳文化、灵泉文化和膏盐文化;名人文化有宋玉与蒲骚田、李白与玉女汤、欧阳修与西河渡、张居正与妙高台,著书之富陈士元,朝廷重臣李幼兹,泰安知州张迎芳,民国勋臣蒋作宾,湖北的李先生李范一,科技精英李天培,有民国的24位将军、共和国的7位将军,有体坛明星李青、彭丽萍、季发元、周元香,有时代先锋杨小运,当代海迪田子君,药界巨贾刘宝林;红色文化有最后的同志刘仁静,早期工运领袖许白昊,汤池训练班旧址,周恩来陪同金日成考察应城;古迹文化有孔庙、文峰塔;馆藏文化有文物奇绝的博物馆,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服务大众的体育馆;饮食文化有流传千年的小吃,油重味大的土菜,彻夜不眠的夜市,独具风味的早点;生态文化有幽静秀丽的团山、古木参天的伍家山、宛如仙境的烧香台,有烟波浩渺的短港、青山绿水的渔子河、景色如画的龙赛湖;宗教文化有寿宁禅寺、天主教堂;民俗文化有金漆木梅花、膏雕、绞彩,有楚剧、高跷、唢呐、彩莲船、舞狮、舞龙、出平台、出马故事;民间歌曲有绣荷包、车水歌、打麦歌,石硪号子、拉网号子、膏洞号子;民间传说有四龙河、义马河、龙王玉米、黄滩酱油、灵芝草、一夜黄、龙死湖、龙赛湖、九子墩、天子岗、白龙井、三眼井、烧香台等。要在异彩纷呈的文化中优选品牌,在满天繁星中突出明月,充分发掘和利用文化,并在策划过程中有效地进行物化,用具体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达主题思想。
  立足灵泉文化,挖掘汤池温泉亮点。汤池美景见之于典籍,是盛弘之的《荆州记》,作为旅游胜地向外推介,则是郦道元的《水经注》,广告词是“炎热特甚”“可以疗疾”。神奇的汤池与优美的传说,引来了诗仙李白。隆冬时节,诗仙走团山,经幽冥店,绕道陶家湖故城,临景墩,过渔子河,到汤池寻访魂牵梦绕的玉女。云蒸霞蔚的汤池温泉,确是一片天造地设的仙境,真有一群叮铃传情的仙女,躺在温柔的仙汤中,诗仙着迷了,诗仙发狂了,扯下随身绢带,大醉般挥下留传千古的《安州应城玉女汤作》。更多的文人墨客循着诗仙的足迹,争相吟咏汤池,留下无数名篇佳句,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以讴歌大自然为特色的灵泉文化。要以灵泉文化为魂,以发展生态温泉池为方向,全面升级改造一期工程,扩充多功能温泉池规模,兴建高级温泉会所;以创新理念为变革基点,结合汤池一个美丽的传说、一首著名的诗篇、一座沧桑的故城、一个红色的摇篮、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巨资投入二期扩建工程,兴建湖景高尔夫球练习场、商务度假老秘网、大型水上欢乐世界、高端国际会议中心、园林式生态餐厅、趣味农庄、鲜蔬果采摘园、高端温泉汤屋、生态湖畔餐厅等配套设施,将汤池温泉打造成华中地区集温泉沐浴、休闲养生、商旅会务、游乐度假于一体的多元化生态旅游区;要立足汤池温泉规模化、专业化的优势,坚持多元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思路,拓宽营销网络,制造持续不断的旅游兴奋点,形成独树一帜的温泉品牌。
  依托膏盐文化,打造矿山公园卖点。应城石膏的开采始于明嘉靖年间,清初由浅采变为深采,咸丰三年开始膏盐并采。1894年,成立膏盐公司。1912年,石膏出口国外。1913年,在汉口设立湖北石膏公司。1917年,有洞商104户,井洞243对,出口石膏占全国年产量的90%以上,膏盐年产值占全省各矿业的16.5%,应城因此“富甲鄂中”,形成了十里膏城,矿工超2万,运输工人近万。1923年,党领导了第一次矿区万人大罢工。应城沦陷后,日寇的破坏使膏盐业濒临毁灭,在党的领导下,矿工参加游击队,洞商募集“抗日乐捐”,矿区成为敌后抗日游击战的坚强阵地。解放后,应城膏盐业获得了新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500年的矿业发展史,展示了应城工业的精髓,创造了应城的集镇文化、行商文化、码头文化、园林文化;近百年走出国口的经贸史,演义出许多精彩的故事;150年的矿区革命斗争史,弘扬着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的膏洞号子、劳动歌谣以及精彩的故事传说,浓缩了应城的民风民俗。紧扣膏盐文化,我老秘网市正加紧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先建成占地300亩的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博物馆区、高70米以晒盐台为设计理念的主碑、准五星级老秘网,确保明年国庆开园;将温泉引入园区,利用温泉和太阳能建设热带植物园;将温泉引入矿井,打造私密温泉休闲区;在矿井内用动漫的形式展示膏盐的形成、不同时期的开采、加工过程,让游人感受厚重的膏盐文化;沿井壁用石膏浮雕的形式,反映应城的传说与典故,用直观的方式向游客灌输应城文明;大力炒作团山庙的故事,建成团山寺宗教文化区;充分利用优良的自然资源,建设高效生态农场和体育公园;沿黄毛水库建设人造沙滩,开凿人工河连接黄毛水库和燕子山水库,把人工河两岸建成一条如诗如画的景观带;在燕子山水库边造假山,沿湖建风格各异的私密别墅群和国际会展中心。让国家矿山公园成为应城向世界展示保护矿业遗迹、弘扬矿业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提高应城膏盐产品知名度的重要渠道。
  体验生态文化,抓住风情小镇重点。渔子河是一片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神凝梦幻的秀丽湖泊。东岸是一碧万倾的松树,依山而生,偶有曲水横卧其间,便有阵阵松涛入耳。极目而去,湖在山下,树在眼前,树因水而挺拔,水绕树而妩媚,似乎水可以更远,可以更无边际,便有如在仙境的缥缈。祝墩、景墩是渔子河边的原生态小镇,没有现代文明遗弃的下脚料,没有灯红酒绿残败的废弃物,只有千姿百态虬劲的马尾松。夜幕下的小镇温馨祥和,晚归的耕者心无旁骛奔向光亮的小屋,纳凉的老太轻言细语重复昨日的故事,无影的秋虫断断续续拨弄低频的琴弦,早至的北风呜呜咽咽轻拂朦胧的小镇。春去秋来,那分亘古不变的安祥和谐,那分绿色清静的山水田园,那分远离尘嚣的清淡闲适,让小镇的来客羡慕不已。要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精心策划,把小镇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候鸟式”度假目的地,引导游客把人烟稀少、风光优美、生态安然的小镇当作假日居住的好地方;要鼓励沿河居民建一批上规格的果园、菜园、鱼塘,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农家乐”,给游客提供清新优雅的环境,使其在亲历、亲见、亲闻中观赏诗情画意的风光,体验田园劳作的生活,感受淳朴厚道的民风,放纵悠闲自得的心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弘扬红色文化,开拓红旗公社热点。湖北省第一个公社——红旗人民公社的成立,引来铺天盖地的报道:亩产万斤粮、肥猪壮如牛、吃饭不要钱……俨然共产主义如期而至。1958年11月26日,周恩来陪同金日成访问红旗人民公社,在群跃楼听取公社党委书记的工作汇报,总理边询问公社的工农业生产、水利建设、文体教育情况,边嘱咐要勤俭办事,关注民生。一行人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共产主义新村、公社卫生院、妇产院、敬老院和幼儿园等多个亮点后,总理提出在公社大食堂与社员共进午餐。简陋的食堂,陈旧的餐桌,杂乱的条凳,平常的饭菜,普通的碗筷,亲民的总理,高贵的来宾,幸福的群众,热烈的气氛,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人民公社虽有缺陷,但历史意义不可低估,1979年,群跃楼被改为“周总理纪念馆”,楼前塑总理的全身像,1986年3月,纪念馆被列为应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3月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名为“红旗人民公社旧址”。要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物进行维修。采用钢混结构重建群跃楼,适当抬高房屋基础;恢复总理视察时的陈设,增加光电设备,增设展区,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展示从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联产承包到现代农业应城的农耕文化及“三农”的变迁;在院内增塑金日成塑像,改善地面道路及绿化环境,整修院墙,在大院南端建大门,配套门房、办公接待处;拆除院墙周边违章建筑,清理菜园、垃圾场并加以绿化;硬化门前道路,增设消防栓、专用电路,接入自来水,院落南部开辟小广场。要把红旗人民公社旧址打造成展示对外友好交流的窗口、反映“三农”变迁的长廊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展示民俗文化,配套文峰公园看点。文峰塔又称文笔峰、凌云塔,是孝感唯一现存的明代古塔。高34米,砖石结构,六面七层,角锥形,各层面阔与高度不等,以螺旋式的石阶相连,均有青石为框的圆拱门,倚门远眺,富水风光,尽收眼底;塔底西南辟一门,门楣镌“青云直上”4字;底层四方嵌有青石书刻的“凌云塔”三字;塔顶铜质宝葫芦高约丈余,传说铜顶铸成后,人们以土垒台,用木杠顺坡慢慢上橇,历时数月,感动鲁班,施法将铜顶提上塔身。应城沦陷后,日寇几欲拆下塔顶,但慑于鲁班的神威,始终未动。文峰塔屡遭劫难,先后于清乾隆四十年、道光二十八年、同治十年重建。建塔原由有镇水说;有兴学说;有泄恨说。周家湾在朝中的大官荣归故里,门前和泥做砖的农夫想作弄一下前来请安的县官,说:“管你请安不请安,脱下鞋袜来做砖。”县官不敢得罪,强忍怒火替农夫和泥做砖,暗自发誓报复。县官借故暂辞公职,专研阴阳之术,三年后复任应城县令,以疏渠港、兴文昌之名,挖渔子港,修通济庵,建文峰塔于周家湾的西侧,让塔影压在湾头,破坏了风水,周家湾从此一蹶不振,栎林新市随之而废。要以现有文峰公园东南角为基点,向北扩150米,向西扩500米与改造后的老县河相连,向南扩50米与规划中的公路相接,向东沿武荆高速连接线打造喇叭形的透视长廊,建成占地150亩的文峰公园。公园以文峰塔为主体,配套民俗文化村,演示膏盐、轻纺、手工业的传统工艺和传统餐饮、传统祭典、民间曲艺和各种民间绝活,复原明代“栎林新市”牌坊、明清时期商埠和“文峰夕照”美景,修建明代塾室和文昌阁、清代“应城石膏税厩”、民国时期的膏园、栈房、膏行等,打造碑林展示名家的潇洒笔墨。要变文化积淀为文化资源,使文峰公园成为展示应城民俗文化的窗口。
  4、引人才,将旅游文化建设推上协调发展之道。旅游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依靠大批高质量的旅游服务人才,提供集约化、高水平、高品位、有特色的服务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因此,一要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营销策划人才、复合型旅游服务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竞争机制。二要制定旅游人力资源的培训发展规划,结合旅游业的实际需求,依托各类院校,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和从业人员培训,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从源头上保证旅游从业人员的质量。三是加强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和培养,鼓励民间艺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间传统技艺,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到旅游文化建设中来。
  应城旅游要一飞冲天,就必须借助文化的翅膀。只要积极推进旅游文化建设,打造品牌效应,必定能使应城的旅游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关注

4粉丝

1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