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

  [复制链接]
村夫 发表于 2014-6-29 08: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关于父亲的点点滴滴

村  夫

 

    转眼父亲去世已经23年了。

    昨天,外甥发来一条彩信,彩信内容是用手机拍的一张字据。图片太小,字迹模糊,我只依稀看出我父亲的名字。多年以前,这张字据我是见过的,那是资兴县人民政府委派父亲为某小学校长的派令。派令的落款日期是1950年3月,签发人是资兴县县长孙立,副县长袁漫游。我参加工作前搞过地方党史,知道孙立是资兴解放后第一任县长,应是南下干部;袁漫游属本地人,解放前夕是资兴县工委三位委员之一。

    据母亲说,父亲读书一直读到三十几岁,其实父亲二十几岁已经参加工作,母亲是把与书打交道的行当都当成读书。姑妈也曾说父亲“读不得”,每次大奶奶给父亲带到学校的盐菜里埋了猪肉,大爷爷都会拣出来吃掉,说肉吃多了人会更蠢。父亲的伯父、伯母没有子嗣,父亲从小过寄给他们,所以我称呼他们“大爷爷”、“大奶奶” 

    爷爷是地主,且在国民党内担任过职务,土改时被人民政府镇压。过去爷爷曾经是家族的荣耀,解放后爷爷成了后辈的罪孽。父亲被族人举报,被清除出教师队伍,打回原籍务农。

    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行书草书都拿得出手,用现在的眼光看,也许可以称得上书法。记得当年大门口、墙壁上、田墈上的大字标语都是父亲的手笔,诸如“抓革命,促生产”“学大寨,赶昔阳”之类。父亲的书法最大的用途是给村民写春联。我们的隔壁本来就住着全村惟一的公办教师,而且是语文教师,但村民们更乐意要父亲写。村民多不识字,但他们说老师的字太“死“,父亲的字“活络”。写春联是没有“润笔费”的,都是乡里乡亲的,客气的发根烟就不错了。父亲唯一的赚头是剩下的红纸。如果一家要写几副春联,父亲就纸头也没得赚了,父亲会告诉他们,两张红纸三副对联,刚好。

    在地方上,父亲还是小有名气的“侍客”,所谓侍客就是在婚丧嫁娶活动中负责安排礼仪的人。父亲熟读《酬世指南》,对这方面是有些研究的,祠堂里横竖摆个几十桌,都能排出所有位置的尊卑长幼。如果主家的喜事做得比较隆重,就会请几个侍客,而父亲往往就是侍客的头,称做“先生”。父亲因此也有了一个绰号——“大先生”。当得几天先生,父亲可就有些油水了,主家往往会有个“谢礼”,既是图个吉利,更是劳务报酬。主家恭敬地用菜盘把谢礼端到父亲面前,通常是两条烟,还有一个红包。这其中有蹊跷,红包是做样子的,主家也未必真想给你。如果收了红包,人家会说你贪;如果一概不收,人家又笑你蠢。父亲自是只收烟不收红包的。自从我出门在外,父亲收人家的烟就再也没有自己抽过,他宁肯抽一两毛钱一包的劣质烟,这些烟盒上带锡纸的“高档”烟一律封存起来,等我回家享受。父亲并非不知道高档烟好抽,他每次到乡上赶圩,抽了大表哥带过滤嘴的好烟,回家就要津津有味地说道。

    村民们叫父亲“大先生”并非完全出于尊敬,还有一点轻微的嘲讽。父亲三十好几才务农,农活便干得很不地道,斯斯文文,慢慢悠悠,除了耙田很有耐心外,其余力气活都干不过别的男劳力。印象中,父亲的工分等级总是跟妇女差不多。高考落榜之后,我随父亲在家种了两年田,对他干农活的速度与力量很是不屑。无论挑谷还是背柴,我肩负的重量都是他的两倍。事后想来,我还是大大的不孝,他力气不大是真,然而毕竟已是年近花甲的人,而我当时不到二十岁。

    为了让我安心在家务农,父母腾出一间祖屋,在村里开了一爿南杂小店。附近200余口人只有这一家店子,赚两个油盐钱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但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学抽烟,三天两头从烟架上拿烟抽,深夜还跟村里的年轻人“打平伙”,就用店里的饼干下酒,我与大家一样按成本价平摊。村民买东西还经常赊账,有的年头购物年尾才给钱。年终盘点货物,赚了三百元,父亲高兴了老半天,话语滔滔不绝。依稀记得那天是过小年,吃饭时我好像想起什么,问道:“那三百元本钱呢?”父亲端起的饭碗僵在半空,思索片刻,再不说话,只顾低头吃饭。那种兴高采烈的气氛一时变得尴尬起来。我忽然觉得我太残忍了!

    父亲已经没有了自己的荣耀,当我走出家门,在县城开始我的文化打工之旅后,他为我获得的一张张荣誉证书“沾沾自喜”,为我带回的一点年货四处张扬称赞,而且夸大其词。后来见我有机会上大学,父亲的内心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可能因此改变命运,村里还没有出过真正的大学生,我可以给他长脸,忧的是家里已经没有余钱剩米。为了给我凑学费,父亲请家门父老吃了一餐饭,几块几块的钱是送的,几十上百是借的,总算凑够了第一笔钱。他跟村人兴高采烈地说,等我参加工作了再请大家喝酒,给我娶亲时还要请铜鼓喇叭。

    我读的是成人电大,不转户口,不包分配,毕业即失业,还欠了一屁股债。父亲四处托关系,还和当中学教师的姨父一起,找到一所私立中学,想让我进校任教。校长是他们的老同学,但还是很客气地拒绝了。电大的文凭毕竟不硬。

    1991年8月的一天,我背上当时流行的黄布挎包出门,想去问同学是否有代课的门路。身后,我听父亲跟母亲笑道:“怎么背个这样的包!”我刚到一公里外的村部,就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同学寄来的,信中说,市委党史办准备继续聘请我,那是我读书前打工的地方。已经有了栖身之地,但我还是出去跟同学玩了两天,直到我听到那个噩耗——父亲急病!

    等我回家,父亲已不能言语。就在家里那间南杂小店,父亲躺在我平日睡过的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医疗措施。亲戚中有当医生的,说父亲这种情况抬到医院恐怕中途出事,还是准备后事吧。有村民在旁边烧着纸钱,并且念念有词,不时用斧头把地面砸得“咚咚”作响。我发疯般地哭喊着父亲,父亲脸色紫红,双眼微闭,喉咙里卡着痰。我此时最想说的一句话是:“爸爸,我找着工作了!”我不知道我是否喊出了声,也不知道父亲是否听见。但父亲显然感觉到我来到了他身边,只见两滴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

    凌晨,父亲撒手而去。那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父亲还不到65岁,他得的是脑溢血。他终日劳碌,再加心情抑郁,早已经患上了心血管疾病。乡下人从不体检,所以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无所知。临死那天,他还到田头看水,并且上山砍了一捆柴。如果在城里,抢救及时,断不至死。

    平日里我与父亲并不对路,脾气不和,加之我心里郁闷,彼此很少交流,甚至还不时产生冲突。因为哥哥在进山放老鼠时不幸遇难,父亲改掉了暴躁的脾气,对我一些负气挑衅的行为百般忍让。但我知道,父亲对我既寄予厚望又放心不下,既担心我的前程又怕我想不开。那年除夕,父亲还用那副著名的对联开导我:年年难过年年过,事事无成事事成。我嘴上不说,心里还在笑父亲浅薄,因为那副对联我早就知道。然而,我终究还是让父亲失望了,父亲至死都没能看到我出息的那一天,可以说是含恨而终,死不瞑目。

    乡亲们还是很感念父亲的。那些平日里请父亲写过春联的、做过侍客的,纷纷前来吊唁,方圆几里的农户几乎没有缺席的,送葬的队伍排得老长。这种待遇超出了父亲卑微的身份。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个忠厚人,在乡下这是平常而又难得的评价。

    如今,父亲的坟头周围已然长满了翠竹和杂草。当年父亲最大的愿望是我能吃上“国家粮”,能当干部当然更好。事实上,我和我的父亲从骨子里都是乡村里的穷书生。可以告慰父亲的是:现在吃不吃“国家粮”已经不重要了,你的儿子一不小心居然当上了村民眼中的“大官”!

标签:点点滴滴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4-6-29 13: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字里行间满是父子深情。村夫老师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熏陶与培养,您就是父亲最优秀的学生、最成功的作品、最骄傲的成就。
 
北国0235 发表于 2014-7-2 18: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父母最大的希望是子女过得好。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人读来十分感动。
 
村夫 发表于 2014-7-3 22: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北国0235 发表于 2014-7-2 18:34
$ B6 R& |/ T7 F. y# l) v4 z. v父母最大的希望是子女过得好。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人读来十分感动。

2 J9 L7 c2 [& y* E1 ?2 ]3 U3 `感谢老猫和北国老秘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家父是凡人,但文中提到的那一纸派令,如今已成为文物。大部分人凭着那一纸派令,在1980年代落实政策时恢复了公职,补发了工资。然而管事的对家父说:“仅有校长派令是不够的,还得要教员派令。”真是岂有此理,难道一个小学校长还不是教员?当时本人尚不通世故,且人微言轻,徒叹奈何。
 
 楼主| 山水性情 发表于 2014-7-24 06: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一样的环境下长大,感受着一样的父爱;阅读中,泪眼婆娑,思绪悠长:人间至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6粉丝

3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