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农业生产] 建设鄂北林业强县 加快兴县富民步伐

[复制链接]
鹤鸣九天 发表于 2014-7-1 23: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本帖最后由 鹤鸣九天 于 2014-7-1 23:15 编辑

建设鄂北林业强县  加快兴县富民步伐

大悟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地处大别山与桐柏山交汇处,属低山丘陵地区,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近年来,我们在充分认识大悟县情的基础上,抢抓大悟列入全国板栗之乡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区的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亩板栗产业大县和鄂北林业产业强县,在领导促动、规模推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上狠下功夫,加快了林业开发步伐,壮大了林业特色产业,促进了山区农民增收。2005年,全县林业用地14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48%;有林地面积13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8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9.1%;全县经济林基地面积发展到76.7万亩,比2000年新增31万亩,其中板栗62万亩,新增24万亩;茶叶10万亩,新增6.3万亩;银杏、药材等新增0.7万亩。林业产业系列产值达到3.5亿元,参与林业产业化经营农户6万多户,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收入近700元,占农民人平纯收入的30%。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科学规划,明确思路定目标
我老秘网县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林特资源十分丰富,加之优越的土、肥、气、热等自然条件,为板栗、茶叶、药材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地理环境,发展林业生产是大有可为的。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就鼓励和引导农村大搞林业开发、发展多种经营,把板栗、茶叶、药材作为骨干品种来抓,基地开发初具规模。1995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大悟现场办公会上,明确提出大悟要建设人平亩半高效经济标的目标后,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板栗、茶叶、药材等林业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来抓,制定了“北部板栗南部茶、中部发展果药杂”的区域布局规划,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形成了一定的区域规模。进入二十一世纪,我老秘网县被列入全国板栗之乡和湖北省板栗、茶叶、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县后,县委、县政府加快了林业产业开发步伐,明确提出了“山当田管、树当粮种”、“山上抓板栗、山丘抓茶叶、林下套药材”和“建设百万亩板栗产业大县、鄂北林业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确定了林业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发展板栗产业以三宣线、悟宣线、吕乔线3个百里产业带和宣化红、腰子栗、江山二号3个品种为主,力争每年新发展6—8万亩,到2010年板栗基地面积达到100万亩、产量过1亿斤、系列产值过10亿元,培植6个板栗基地面积10万亩以上的乡镇和一批万亩村、千亩组、百亩户,使农村人平板栗面积达到2亩,户平板栗收入达到3000元;发展茶叶产业以整合资源、统一品牌为主,积极申报注册“大悟绿茶”商标,搞好茶叶集团化运作,力争每年新发展2万亩,到2010年茶叶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量达到4000吨,农村户平茶叶收入达到3000元;发展药材产业以华龙生物制药公司为龙头,以国有林场为依托,以桔梗、苍术、天麻等品种开发为主,力争每年新发展1.5万亩,到2010年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达到5万吨,农村户平药材收入达到1000元。
二、坚持规模开发,调整结构建基地
基地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们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坚持统一规划建基地、分区布局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逐步壮大了基地规模,形成了聚集效应。特别是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来,我们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在保护基本耕地的前提下,引导农户调整低产田、挂坡地和山场面积布局,25°以上坡地发展板栗、茶叶、药材等高效经济林和生态用材林,25°以下坡地实行坡改梯,发展水果等经济作物。目前,全县有3万多农户自发调整,已调整低产田、挂坡地和山场面积20多万亩,农户从调整中全面受益。一是以集中连片为主,规模开发新基地。在板栗、茶叶、药材基地建设上,我们突出路域、流域、区域布局调整,大力实施五个层次的“3—5”工程,即县每年集中办一个3000—5000亩的示范基地,乡镇建一个3000—5000亩的重点基地,村办一个300—500亩的连片基地,组办一个30—50亩的当家基地,户办一个3—5亩的小康基地,逐步形成规模,每年新建基地在6万亩以上。目前,全县已形成大、中、小3个板栗经济示范循环圈,开发11万亩以上的示范基地,52个千亩以上的骨干基地,基本建成三宣线、悟宣线两条百里板栗带,5个乡镇板栗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年林业产业收入过万元的农户达到2.3万户。二是以提升品质为主,加快改造老基地。针对我老秘网县部分板栗、茶叶、药材等老基地管理粗放、品种杂乱、科技含量不高的现状,我们坚持新基地开发与老基地改造并举,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召开板栗嫁接管理现场会和老基地上档升级现场会,连续五年全县确定为板栗嫁接年,组织专业队进行板栗嫁接,对所有老基地普遍推行除一次杂、培一次土、刷一次白、整一次枝、打一次药、施一次肥的“六个一”管护措施,每年完成老基地提档升级6万亩以上,嫁接改造野生茅栗2万亩以上。
三、坚持创新机制,多元投入搞开发
近年来,我们在认真组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严格实行“四制”管理的基础上,借鉴工商企业资本营运的成功经验,立足用资源换资金,采取股份合作、租赁、拍卖、承包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闲散资本投入林业产业基地开发。一是政策激励引导发展。199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板栗、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决定》,明确规定农民现有板栗、药材基地的管理权50年不变,实行“谁种、谁管、谁受益”,鼓励机关团体、干部职工、科技人员承包山场开发板栗、药材产业。2003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意见》,明确规定农民连片开发茶叶基地达到100亩以上的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2004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聚集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向的原则,支持发展板栗、茶叶、药材等林业特色产业,对新发展板栗连片基地5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种苗资金30元,连片嫁接实生苗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嫁接费用20元,发展嫁接苗圃的每亩补助生产费用200元;对新发展茶叶连片基地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种苗资金100元;对新发展药材连片基地1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种苗资金100元。从2004年起,县政府每年拿出200万元资金支持板栗、茶叶、药材等林业产业的发展。200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退耕还林和林业开发政策,明确规定对新办家庭林场达到100亩以上的农户奖励现金3000元,当年荒山绿化达到100亩以上的农户奖励现金5000元。二是招商引资推动发展。我们始终坚持集体开发、承包经营,集中开发、分散经营,合作开发、股份经营,租赁拍卖、独立经营等四种开发经营模式,转换林业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壮大林业经济实体。目前,全县各类林业经济实体达到2300多家,经营总面积近20万亩,其中招商引进林业开发项目45个,投资2000多万元,经营面积3万多亩;县直35个部门开发经营面积达到6.5万亩。三是优化环境服务发展。在板栗、茶叶、药材上市销售期间,我们定期召开部门协调会,实行公开承诺,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所有林特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及专业经销户的税费实行“一费制”征收,承诺中途不得随意增加或稽查罚款;开辟林特产品经销绿色通道,承诺对境内运输销售板栗等林特产品的车辆不查车、不扣照、不罚款;规范市场经营行为,严厉打击行霸、市霸及假冒伪劣行为。
四、坚持市场运作,延伸产业增效益
近年来,我们以现有林特基地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营经济为取向,把板栗、茶叶、药材作为林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来抓,逐步扩大基地规模,延伸加固产业链条,致力发展精深加工,全力唱响骨干品牌,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乡镇。一是组建专业市场活流通。全县新建了三里、城关、宣化3个板栗专业交易市场和刘集、黄站、城关3个茶叶交易市场,年交易额都在3000万元以上。如宣化店镇中原街板栗交易市场经营门店100多个,市场交易面积3000多平方米,从事板栗经销业主1000多人,运输板栗机动车辆650多台,网络我老秘网县及周边的河南省罗山、新县等地基地面积40多万亩,年交易量达到1.5万吨,成为中原板栗第一大集散地。与此同时,我们在林特产品集中产区乡镇,以经销大户为核心,相应成立林特产品经销协会,网络农民经纪人,广泛搜索经销信息,不断拓宽经销渠道,形成了一大批商人上门收购、一批大户集中吞吐的经销群体。二是培植龙头企业深加工。目前,全县已发展林特产业系列加工企业近百家,骨干龙头企业23家,其中板栗冷藏加工龙头企业3家,茶叶生产龙头企业18家,药材生产龙头企业2家。2004年底,城关镇引进金丰果品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了1500吨板栗贮藏冷库,当年贮藏优质板栗1000吨,形成了板栗分级、保鲜、贮存、运销一条龙的产后配套服务,2005年又成功开发了糖炒板栗、冻干板栗等新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600吨。2004年6月,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进本地籍武汉知名企业家董道维回乡创办了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购置制药设备148台套,带动5000多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药材基地年产量达到1.5万吨,中药饮片加工1万吨,使药农人平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五、坚持科技支撑,科学经营创高效
近年来,我们坚持发挥林业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大科技培训、应用、推广力度,提高林特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一是加强科技培训,成立专业服务队伍。全县每年举办有关林业产业化方面的科技培训班60多期,培训人员1万多人次,使全县林业专业科技人员达到450人,组建了板栗、茶叶专业协会,吸纳会员单位50多家,吸纳会员近1000人。县林业局组织了32人的林业科技服务队,长年累月巡回在乡镇村组,现场指导林业生产,培训农民技术骨干,印发技术资料20多万份(册),开展各类科技咨询20多万人次,创办科技示范点200多个。二是组织科技攻关,推广高产高效模式。自1992年以来,县林业局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县板栗品种进行普查、选优,从206个优良单株中选出9个品种送省评审,确定了腰子栗、宣化红、江山二号3个主推品种,并以国有林场为依托,每年培育板栗良种嫁接苗200万株以上,建立省级良种采穗园1000亩,每个乡镇都有一处50亩以上的采穗园。与此同时,成功探索了板栗矮密早丰、花期“三喷”、配方施肥、防虫治病等新技术,并在全县普及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