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市区30年城市建设览胜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8-11-26 10: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山城变奏曲
市区30年城市建设览胜
本报记者曹燕李桂清
www.smnet.com.cn 2008-10-27 08:57:30

1988年的列东江滨(邢保兴摄)
现在的列东江滨

    1958年三明建市,面对一片荒丘和田野,百废待兴,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新图。第一任地委书记张维兹满怀豪情壮志,表示要把三明建设成布达佩斯式的城市,当时许多人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布达佩斯是匈牙利首都,多瑙河穿城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河西岸称为布达,东岸称为佩斯。西岸是工业区,东岸是热闹繁华的行政商业和文化中心,国会大厦及政府机构大都集中在这里。连接起布达与佩斯的是9座气势雄伟、风格迥异的大桥,迷人的夜景使人难以忘怀,被称为多瑙河上的明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珍贵的世界遗产之一。

    经过三明人民半世纪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一张蓝图画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宏伟的蓝图如今变成了现实。1996年,三明市与布达佩斯市十三区结为友好市、区,1998年12月,匈牙利驻华大使叶桐到三明参观访问后,感慨地说:“三明很美,与布达佩斯有很多相似之处,连城市的地貌都一样,简直是微缩的布达佩斯”。

跨跃屏障,打造沙溪河上“桥之都”

    浮桥和渡船是许多三明人回忆中永恒的一道风景。在三明居住了50年的林宗荣说,最早三明只有城关、下洋和列西三座浮桥,在雨季,为了防止浮桥被洪水冲走,只能用渡船来运人,还曾发生落水人亡事故。上世纪80年代以前,列东大桥、城关大桥是两岸交通的枢纽,但浮桥渡船仍是不可或缺。

    如今,三明市区的沙溪河面已经先后架起9座横跨东西的大桥。那一座座卧波彩虹般的大桥,与周边一条条宽阔的道路连接,使交通更加顺畅,城市东西连成一片。桥梁本身也成为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极为醒目的一道景观。

    在建设系统工作了40年的翁祝仁对每一座桥都如数家珍。他曾担任梅列大桥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也曾参与下洋悬索桥建设和城关大桥拓宽改造工程。在他看来,每一座桥梁都具有特别的意义,不仅是因为它们技术和功能上的不同,更在于它们承载着太多人的心血和希望。不过,老人最念念不忘的还是分别建成于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城关大桥和梅列大桥。

    在老人的记忆中,城关大桥的建设和拓宽是最让他感动的工程。1970年8月,百姓最急切盼望的城关大桥破土动工。当时,政府财政极其困难,施工中许多群众自发参与进来,不计报酬,忘我劳动,为大桥建设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00年,城关大桥改建,由原来13米拓宽为21.5米。如果说城关大桥是经济困难时期百姓汗水的结晶,那连接列东和列西的梅列大桥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客观需求,是建筑人智慧的结晶,这也是最让翁祝仁感到自豪的工程。梅列大桥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桥墩为薄壁墩,可左右摆动六公分,抵消热胀冷缩带来的不稳定。桥面设有伸缩缝,车辆在桥面上行驶真正有“一马平川”的畅通,这些都是当时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的技术。

    “大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沙溪河上不断飞架的大桥见证了三明每个时期城市建设的变迁。1996年建成的下洋悬索桥、1999年建成的碧口大桥、2002年建成的碧溪大桥、2007年建成的徐碧大桥、今年建成的城关高速公路大桥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台江大桥等每一座桥梁,都承担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市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完善城市交通主网架的重要功能。梅列大桥通车以后,带动了列西的开发,使原来还像农村的列西快速融入了市区,共同繁荣;碧溪大桥和高速公路连接线使市区到陈大镇的车程从原来的半小时,缩短到8分钟,陈大已成了三明的新区。

道路延伸,构筑科学合理的路网格局

    谈起城市道路发展的变迁,在市区开了近三十年公交车的刘代珠深有体会。她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市区的公交线路还只有七、八条,大多在城关和列东打转转,最远开到陈大。非常低档的沥青路面,到郊区甚至是沙土石路,车辆颠簸,尘土飞扬。大多数的道路还十分狭窄,每次错车我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不然车辆就会被刮蹭。”如今,市区公交营运线路增至33条,营运车辆达283台,最远开到沙县金沙园。

    市政工程处的一位专家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多年前,从市第一医院到市邮电局这段路曾是三明最繁华、也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条具备城市功能的大街。可这条路仅有两三百米长,为了避免人们从路头一眼望过去就看到了路尾,当年在修建的时候特意人为地拐了几个弯。如今,这条路延伸成为列东街,全长超过3000米,是市区商业最繁华的地带,经改造采用最高等的沥青路面,将合流制排水系统改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实现雨污分流,真正成为列东的大动脉。

    道路作为城市的血脉,是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方面。伴随着质量的逐年提升,市区道路也在不断延伸。据资料记载,三明市区道路骨架在上世纪80年代初基本形成,当时有主干道13条,总长28.14公里。数十年过去,全市道路长度由1978年的72.94公里增加到631公里,增长865%;市区道路长度206.39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0.66平方米。根据城市布局科学规划。市区已形成了以工业路、中山路、江滨路、新市路为主干,同其他主次干道连成一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路的延伸又伴随着城市的扩张。1978年,三明的建成区面积只有12.7平方公里,至2007年,这个数字增加到24.33平方公里,并还在不停地被改写。

高楼林立,市民居住条件根本改善

    衣食住行中的“住”可谓是人人关心的头等大事。一家几代同住狭窄的单层砖木瓦房中,兄弟姐妹们只得挤在搭建的阁楼上;上个厕所还得出门找公厕;在市区调个单位就要搬一次家;这是许多老三明人记忆中的生活。

    原市咨询委主任龚人左说:“1979年,一些企业职工还住在简陋工棚里;有些企业建厂时从闽南农村招来的工人还住在集体宿舍,他们家属都是农村户口,就在后山自搭小棚居住;全市仅有公房49幢(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拥挤着1000多户干部,全市人均居住面积长期徘徊在3平方米。”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房改政策的实施,我市的房地产发展迅速,投资额持续增长。市委、市政府更把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作为做大中心城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

    1995年,我市获得资质证书的房地产开发公司48家,全年完成投资1.76亿元,到200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53家和47.34亿元。全市城镇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5.79平方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8平方米。当年邮电局、专区招待所等屈指可数的五六层楼是市区标杆性的高楼,如今10层以上高楼数不胜数,其中20层以上就有10幢。文笔花园、水榭坊、高岩小区等一个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小区相继建成,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通过“以小换大、以旧换新”,告别了窄小且格局不合理的房改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商品房中;而旧城改造和新村建设,则让不少一辈子也没敢想还能住进新房的老三明人告别了破旧房屋,搬进了安置房。

    针对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新建了明辉花园、省安小区经济适用房等一批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并对符合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做到应保尽保。

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城市

    建市初期,三明市区仅有城关、列东、列西和下洋几个点有200盏白炽路灯,许多路段夜里漆黑一片。老建设工作者汪跃介绍说,那时单位里有女同志要加夜班,还得男同志护送回家才放心。如今通过夜景工程建设,市区路灯、夜景灯总数达1.2万盏,做到路通哪里,灯就亮到哪里。

    30年来,三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明显改善。围绕城市“水气路桥厕场”等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热难点问题,通过加快环境绿化、路面硬化、市容美化、街区洁化、夜景亮化等“五化”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增加城市环境建设的亮点,提升城市档次和品位,让群众得到实惠。目前,我市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4.10%,污水处理率为46.37%,市区还改建了52座公厕,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

    1996年开始,我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充分利用沙溪河流的自然优势,按照“亲水、乐水、戏水”的要求,拆除沿河一带建筑物,建成两岸滨河绿地。2000年以来,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结合两岸防洪堤建设,全面实施以“蓝天、碧水、绿地、青山”为主题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沙溪两岸绿地进一步改造提升。仅1996年至2004年,我市就先后投入5.6亿元用于一河两岸改造。如今,这里不仅绿树成荫,芳草凄凄,自然风光无限,更有亭台阁榭、小品建筑、文化长廊等引人入胜的历史和人文景观。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游人还可登上豪华游船,一览沙溪夜景,体会到“青山碧水画中游,三明美景日夜赏”的惬意。2006年,沙溪两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获国家建设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改革开放30年,三明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旧貌换新颜。到东欧打拼创业的三明人张传联两年前回三明时说:“出国几年,三明巨变,大桥多了,街道长了,楼房高了。熟悉的三明变得陌生了,真是一年一个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