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2-15 10: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4 e. B3 X5 |! S) x. R% ~% [/ G" L! W* h4 d, b4 d u/ B3 @* ^5 K1 L6 c3 X& T( B( @: {# P* x. u8 F5 o+ c4 p% }3 k) ?4 I/ O' e# e# M! ^1 Y/ O) ~8 M% Y- ]1 s$ {( g* y) C3 V' e# ~# N' E
& B3 b0 d2 D% a) R' ^3 K% u, P# u' e$ I3 l( m) S
% L' O$ O& m( ?! s5 g) f9 A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 H' c' {* o+ }0 [
' N- y/ w4 n7 q2 Z' a

来源:《闽西调研》2008年第11期  作者:中共龙岩市委组织部课题组  日期:08-06-12

" }& H- x5 ]& ? ' @& b, Z n+ Q( \) R& x6 K4 n6 @6 F# h4 i) k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全面加强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我们以中心城市所在地新罗区为代表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探讨加强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 Y7 _: v3 A) |1 w" W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t; d2 ]9 ^1 q3 n/ Q

社会工作人才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进行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新罗区在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 C& M" v+ p! [: h

1拓宽选人渠道,调整优化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按照社会工作岗位需求,采取公开招聘、遴选下派、择优汰劣等办法,拓宽选人渠道,不断推进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第一是公开招聘。拿出相应的社会工作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56人到社区社会工作岗位,进一步优化社区社会工人员的学历、年龄、专业等结构。第二是遴选下派。从街道退二线科级干部、年轻干部及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遴选30多人到社区社会工作岗位工作,发挥他们专业特长或组织领导经验优势。第三是择优汰劣。制定选拔条件和办法,通过述职、社区居民代表评议、组织考核以及开展社区建设和社区工作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理论考试等方式,疏通出口,逐步淘汰文化程度和素质低、年纪大的社会工作人员,提高社工队伍整体素质,激发社工队伍活力。

& i" o: |) l2 [4 S9 F: U

2设立基层机构,充实加强系统社会工作人员。近年来,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等政府部门系统和妇联、团区委、残联、关工委等社团组织,注重加强本系统基层所(站、办)机构建设,充实系统内社会工作人员,构建上下联通的工作网络。如区司法局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站、人民调解办、司法所等机构。近年来,分别建立了376个区、乡(街道)、村(居)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吸纳各级调解员1417人;建立了由全区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共63人组成的法律援助服务队伍。区妇联在党政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多种经济成份所有制企业中设立妇女维权组织,在324个村(居)中配备妇代会主任,开展妇女维权工作。

8 x) o* Z$ J$ l6 }- A7 R

3建立志愿组织,逐步壮大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力量。红十字会、团区委、妇联等社团组织牵头建立志愿组织,集聚和发展志愿者。通过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等形式,招聘社会工作志愿者,为群众提供扶贫助残帮困、医疗保健、就业信息等服务活动。如红十字会组织成立的红十字会志愿者义诊服务队,分设龙岩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卫生防疫站、卫生局等支义诊队,聚集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开展健康普查和咨询等专业服务活动。区妇联成立的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伍,积极帮助下岗、外来务工、婚姻受挫等妇女群体开展维权活动。团区委成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指导各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开展扶贫助残、文艺宣传等服务活动。各街道社区不断完善惠民服务体系,成立党员义工服务队、治安义务巡逻队等不同类型的志愿者组织,开展义务巡逻、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结对帮教等便民为民服务。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300多支,近1万人。

/ z+ f2 e+ [# `

二、当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Y* P# V5 K; b8 `3 j+ l, I9 |2 l) G

从调研情况来看,新罗区虽然采取了一些办法和措施,推进社会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但是从总的来看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问题,这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新形势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

2 \5 P0 D! n0 {: A/ F

1人员分布失衡。根据初步调查,截止20078月,各类从事与社会工作有关的相对稳定的人员共3705人,主要分布在涉及社会工作的区直部门、乡镇(街道)机关部门、社团组织及社区居委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以及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迫切需要社工人员伸出援助之手,而目前在这些领域的社工人员却很少。据统计表明,从事救灾救助、人道主义援助服务的2人,占社工人员总数的0.05%;从事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残疾少年儿童特殊教育的16人,占社工人员总数的0.4%;从事收养服务类事业的4人,占社工人员总数的0.1%;从事学生心理疏导工作的24人,占社工人员总数的0.6%;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和法律援助的64人,占社工人员总数的1.7%;从事戒毒康复工作的没有一个人。

# b) c* w3 v' T I( O6 i5 Y

2整体素质不高。从学历上看,全区社工人员大专以上学历884人,占23.8%,高中及以下学历2821人,占76.1%。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大部分集中在国家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而社区、行政村社会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开展工作靠上级安排,只能提供一些大众化的、科学和知识含量较低的助人服务活动,服务领域较窄。从职称上看,具有初级以上职称的321人,占8.6%,且这部分人员的职称都不属于社会工作专业类,而属于经济、会计等其他专业类。此外,受市场经济和个人私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一部分社会工作人员的公德意识、社会意识和奉献意识较薄弱,他们主动服务社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0 D! X2 L* G! W0 B! w. _# N( H$ ^

3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较低。据了解,95%以上的从事与社会工作有关的人员都是兼职,有的甚至还身兼数职。如在拥有一个5000人常住人口和近万人流动人口的社区居委会,一般配置6名干部,他们的工作范围涉及了民政、司法、教育、卫生、人口计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以及工、青、妇等多个领域,工作任务繁重,容易造成精力分散。正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没有一个人,并且多数人员没有受过正规的社会工作知识、技巧训练,缺乏社会工作应具备的岗位知识和技能,他们在从事社会管理和服务实际工作中凭工作经验办事,服务手段不专业,工作方法落后,难以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服务,更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层出不穷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 W B" F( J7 M6 `# C

4志愿者队伍不稳定。近年来,红十字会、妇联、团区委等社团组织的志愿者义诊服务队、妇女维权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等队伍数量不断增加,其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展。从他们所开展的活动来看,具有视野较开阔、形式较丰富的特点,并且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些专业服务。但是这些志愿者队伍一般都是临时组成的,其管理不够规范,队伍松散、稳定性较差。再加上志愿者队伍中的多数人没有参加过正规的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培训,其服务的随意性也较大,服务的质量也比较低。而且从全区来看,志愿者队伍发展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

! i9 d9 L: o9 G) @

5社区社工队伍年龄偏大。据统计,目前45个社区共有社会工作人员310人,其中35岁以下的80人,占25.8%3645岁的99人,占31.9%;46岁以上的131人,占42.2%。现有社区社工人员年龄偏大,虽然多数从事街道里弄工作时间较长,如从事社会工作6年以上的有201人,占64.8%,拥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们养成了纵向性的习惯思维方式,思维定势难以一下子改变,思想比较保守,观念比较陈旧,接受新事物较慢,较缺少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想象力,不太适应新时期的社区工作。

, y1 |5 c [1 W" x, w8 N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O0 @# R& M7 |. ~- C8 Z0 ]

1主观认识不到位。由于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社会工作人才建设总体上处在起步阶段。就这次调研的新罗区而言,目前社会工作还处在自发状态,基础非常薄弱,公众对社会工作的范畴、内涵、意义及社会工作人才的概念、构成和相关知识都比较陌生,对专业社会工作的知晓度、认同度低。甚至连涉及社会工作的管理部门,如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等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地位和作用也不够清楚,对于如何抓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心中无数。此次调研收回的2000份调查问卷统计数据显示,83%的调查对象对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才不了解,15%的调查对象比较了解,2%的调查对象完全了解。

$ |- M5 ^! a, J" G, p

2吸纳渠道不畅通。一是“来源”不多。就新罗区而言,每年报考社工专业的学生数不多,即使有一些毕业生,也往往选择到大中城市就业,回本地的很少。如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名社会工作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到新罗区工作。二是“入口”不畅。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工作岗位,无法吸纳和接收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各类人才;另一方面,我市没有出台关于社工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人才引进难。三是“引力”不大。由于受择业观念、工资待遇、发展机遇等方面影响,许多年轻人特别是有一定专业特长的年轻人,认为从事基层计生、调解等社会服务工作地位卑微,低人一等,没有出息,大多不愿意到社区从事社会工作,造成年轻力量难以得到及时补充。

& O8 O* e( a) {7 ]" w! E

3培养措施跟不上。一是缺乏统筹安排。各级没有制定一套对社工人才的培养计划和措施。二是培养手段单一。只是简单的以会代训或一般性的业务培训,没有通过多种方式,针对性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对新招聘人员,给他们创造的学习、实践锻炼机会少。三是培训力量不足。能够承担社工人才培训的机构不多,也没有一个培训机构专门举办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而且非常缺乏培训社会工作人才的师资力量。四是奖惩机制未建立。没有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社工人员参与学习培训的热情不高。由于培养措施跟不上,社会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难以提高。

0 ^( f/ S8 N; I. E8 v

4机构组织不健全。一方面,目前社工岗位主要还是依托在政府部门,与政府行政和服务职能岗位重合,各类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如民政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中的主要业务部门,由于受编制、人员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没有配备社会工作专门人才和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和岗位,许多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依靠行政职能来完成。但政府现有的社工职能还非常有限,服务功能比较单一、狭窄,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这种“大政府、无限责任政府”运行模式下,政府管理、政府服务替代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诸多功能和领域,弱化了社会功能,再加上民间对社会工作的参与热情不高,各种非政府组织发展非常缓慢,很难为社会工作人才提供工作平台。从调研来看,在新罗区除今年成立1家民办慈善机构外,没有其他民办的公益性、慈善性社会团体、民办社会服务机构。这与国外和国内一些大中城市民办机构发展相比差距很大。

3 E0 n5 T8 y3 T3 m* ~+ v* W

5激励措施较滞后。目前关于社会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绩效考评、技术培训、职业认证、引导社会工作人才就业等一系列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还很不健全,甚至有的还空白。这对在社区和行政村从事与社会工作有关的人员来说,由于缺乏应有的保障,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村级从事社会工作人员没有固定的收入,即使是村干部他们的薪酬也不稳定,不少村两委成员只领取误工补贴,工资待遇低。他们需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挣钱养家糊口上,而把社会服务工作当着“副业”看待,在时间和精力上不能给予足够的保证。据了解,从事社会工作人员普遍认为工作投入很多,回报却很少,待遇上不合理,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会受到一定影响。

7 G. k% f9 s8 b$ S' A

三、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 a) h7 x. r* H, c* o/ C

要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指导,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出发,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以构建社会工作组织网络、打造社会工作人才工作平台为重点,以盘活开发社会工作人才资源为切入点,坚持专业人才队伍与非专业人才队伍并抓、专业部门与非专业部门并举、发挥现有社工人才作用与培养一大批社工人才并行的原则,按照先街道社区后乡镇行政村的实施步骤,着力在现有社工人员的专业普训、志愿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健全社工机构和岗位、专业社工人才的吸纳以及人才激励保障措施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下功夫,逐步培养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功能齐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4 t+ e# B" r1 d N) o

1建立全方位培训机制,提升现有社会工作人员素质。针对现有社会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社会专业教育背景的现状,要科学制定近期和中长期培养规划,大力实施职业素质提升工程,提高其政治素养、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一是加强岗位培训。根据条块管理原则,将培训任务分解到系统、部门和单位。整合政府业务部门、区委党校及辖区高校资源,组织人员编写知识更新读本,通过举办各类主题培训班、社工论坛、聘请专家开讲座、以会代训等形式,重点培训其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力争在短时期内所有的社会工作人员轮训一遍。同时,要注重强化社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列入普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展经常性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二是推行继续教育。依托闽西职业大学、龙岩学院等院校,开办社工专业学历证书班,分期分批组织现有的社会工作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现有社会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对参训人员给予一定学费支助和时间保证。同时,建立社会工作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推进我市高等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科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业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对于现有社工人员,可通过开发一些社工岗位、选派到社工专业部门或社会救助站和法律服务站等跟班学习、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工作活动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对于新招聘的社工人员,可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领域和社区一批社会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实践基地,组织他们到基地实践锻炼,促使他们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四是建立评价过渡证制度。制定社工人员职业水平评价过渡办法,结合不同人群、不同领域的特点,组织开展不同社会工作内容的模块考试,经考试合格的,发放给社会工作者从业资格证书,逐步提高准入门槛,实现持证上岗。同时,鼓励现有社工人员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明确规定部分专业性强的特殊机构和岗位,必须由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通过严格的职业评价考试来提高现有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 X. d+ i8 c5 ?9 U# J

2健全多类别机构设置,广泛吸纳社工专业人才。鉴于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部门的社工机构在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还发挥主导作用的实际,要健全和发展政府部门的社工机构和岗位,鼓励发展民办社工机构,以政府组织的发展带动民间组织的发展和壮大,逐步实现民间组织服务代替政府服务。同时,要以岗位为平台,畅通社工专业人才引进渠道,有针对性地吸引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较高水准社会工作人才,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1)在岗位开发与设置方面:一是增设专门社会工作机构和岗位。立足于对现有从事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组织岗位的改革和完善,在明确现有社工部门、各类社工岗位职责、结构比例、内容、专业、资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新建社工机构、进行社工岗位调整或增设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专门配备法律、心理咨询、家庭护理等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工作人才,提供专业性服务。比如,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农村社会保险等部门,民政局下属的民间组织管理、优抚安置、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等部门,以及学校、医院、社会福利等社会服务组织中增设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专门岗位。二是鼓励民办社工机构。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公益性社会团体、民办社会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等,如养老机构、助残机构、青年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社等,通过制定民办社工机构注册登记、税收减免、监管等政策,使社会服务机构注册、收费、支出及管理有政策依据,进一步拓展社会工作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如在民办社工机构成立之初,允许这些机构以营利性或半营利性的形式存在,工商、税务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提供注册登记和税收减免,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取消优惠政策。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途径,目前可通过项目形式,由政府补贴支持民办中介组织提供社会服务,从而转变使政府职能,使政府直接从服务领域脱身出来。三是健全社区工作服务站。借鉴新罗区社区法律服务站设置的做法,探索在每个社区增设不同服务内容的社工服务站,如社区事务工作站、助老服务社等,并将社工服务站纳入社区公益性服务组织管理,配备专业人才,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在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领域开展专业服务,形成与社区中的其他服务组织相互补充的格局。(2)在人才引进方面,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本地与外地人才相结合、在职与退休人才相结合、青年与老年人才相结合。一是鼓励和引导具有一技之长、热心社会工作的退休人员到社会工作岗位工作,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经验优势。二是健全公开竞争选拔机制,拓宽选聘渠道,面向市内外择优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素质过硬、服务意识强、具有相关社工专业的优秀社会工作人员。三是用人单位要主动出击,到高校宣传我区的就业政策和信息,及时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同时,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相关社工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充实基层社工人才队伍,改善社工人才结构。

K6 B$ m: h b( y+ K8 Y$ L' ?

3建立“两工联动”机制,推进义工队伍规范化管理。义工(也称志愿者)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使义工服务成为社工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要建立“两工联动”机制,即“社工引领义工开展服务,义工协助社工改善服务”的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义工队伍管理,提高其工作实效。一是扩大义工队伍规模。在总结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义工来源渠道,组建不同类别社会工作义工队伍,以志愿服务的方式,集聚更多的社会工作力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当前,要积极探索成立党员义工服务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各类义工服务站建设,不断完善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三级义工服务网络。二是发挥社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在岗社工在服务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的主导作用,积极倡导公务员、在校大学生参与经常性的义务服务活动,调动义工参与、协助、配合社工实施服务项目的积极性,形成“社工引领义工、义工带动各方”的良性循环服务链。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义工培训基地,注重加强对义工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促进其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搭建联动信息平台。如可建立社工、义工信息服务网络,实现社工、义工服务信息时时共享;可设立义工、服务机构的基本信息库,开通义工网上招募、网上注册、网上培训等信息建设项目,实现义工服务信息快速传递。四是加强义工管理制度建设。成立不同类别志愿者协会,建立义工队伍服务记录和教育培训、考评监督、权益保障、奖惩激励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义工管理,确保义工队伍相对稳定。

8 k1 z8 Q( U% _+ d" d

4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提高社工人才工作绩效。当前,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政策措施不健全、制度保障不到位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体现行业特点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一是健全薪酬保障制度。调整社工人员特别是社区和农村社工人员的工资标准,如可根据工作岗位、职务、工作年限划分若干等次,确定相应的工资标准,在标准执行上不低于区城镇职工年平均收入水平,并根据年度考核情况,逐年提高待遇。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员医疗、养老等福利保障制度,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各项工资、福利、保险等福利保障所需经费可由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财政保障,确保落到实处。二是建立双重激励制度。坚持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双重激励的原则,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激励作用。在经济上,制定出台《社会工作人员工作考核细则》,对社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个人的工资、奖金相挂钩,以调动社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的服务更贴近群众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政治上,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优秀或拔尖社会工作人才评选活动,对入选的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在广大社工人才中树立标兵和榜样;注意在各种评先评优中向社工人员倾斜,支持和鼓励社工人员参政议政;积极培养优秀社会工作人员入党,及时把德才兼备的社区社会工作骨干选拔到社区领导岗位上。在生活上,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优秀或拔尖社工人才定期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开展工作交流活动。三是建立配套管理制度。出台社会工作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社会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办法、社会工作人员职业规范、社工注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明确社会工作人员的范围、聘用、继续教育、职业行为规范、注册管理等问题,进一步加强社工人员管理,为培养一支高素质社工人才队伍奠定基础。

& o/ V$ o2 k! s

5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开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任务重。要从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重要性的认识入手,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化程度。一是牢固树立新的人才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工作人才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把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把社会工作人才开发抓紧抓好。二是整合工作资源。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整合民政、人事、教育、劳动、司法、卫生以及工青妇等有关部门现有工作资源,成立社会工作人才领导小组,合理划分和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责、权限和任务。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注重发挥社区(村)党组织和居(村)委会的骨干作用,结合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当前,要抓紧制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培养的规模结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方法步骤,增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长远性。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知识,使全社会对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有一定的了解。注意宣传优秀社会工作者的典型事迹,积极营造适合社会工作开展、适应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使人们不断认识、理解、尊重、接纳社会工作者,提高公众的认同度。

: ^( N! V2 @4 G' C

 

4 t$ F D) n( v4 ?! ~: B

     课题指导:林有才

; X: ~7 t; z4 z% L

     课题负责:陶以宁

7 Q* X8 ~, }8 H7 @2 e

       课题组成员:曾       章江华

3 V$ @/ v7 E# [* J* u- q, k

  林忠庭     

9 d) s6 K: b9 `3 M1 E' f* t

  陈      林志坚

" \$ W% z6 N9 m9 r- N

  陈晶晶

) h/ K! ] M0 X6 t

       执      :  林勇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