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 强化乡镇党委龙头作用

[复制链接]
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6: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闽生

农村税费改革后,面对农村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乡镇党委要切实加强建设,创新举措,发挥作用,努力实现乡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持安定稳定。
    一、主抓“三个提高”,强党委龙头
    1.提高乡镇党委的执政能力。乡镇党委班子面对新的形势,要强化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高科学判断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发挥好龙头作用。要继续深入开展“我为加快建宁发展献一策”和“我为改善建宁发展环境办一事”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营造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党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严格按照省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六个机制”的若干规定(试行)》,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工作,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取信于民。要结合开展建设“平安建宁”活动,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组织网络和工作制度,认真抓好涉及村务财务公开、山林矿产土地权属、集镇建设拆迁、征地补偿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一些苗头性的宗教势力和家族势力,要加强防范,加以遏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
    2.提高乡镇党委开展工作水平。工作方式方法是否科学和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班子在群众中的形象。要坚持以人为本,改变过去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多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的办法开展工作。如针对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当中出现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要避免采用粗暴的做法,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说服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防止问题扩大,尽量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培育财源方面,也要注意纠正过去“跟风式”的做法,善于从本乡镇实际出发,选择符合乡情的发展项目。如溪口镇针对本镇山地资源丰富的特点,大胆引进台湾应德农产品有限公司发展黄花菜产业,获得明显成效。当前,重点还要针对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干部人力出现剩余的现状,及时改变干部使用、任用方法,积极鼓励乡镇干部离岗进入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办、创办各种经济实体和中介组织,参与农村闲置资产以及集体机动田、荒山、集体林权等的改革。并制定优惠政策,在若干年内身份和待遇不变。
    3.提高乡镇财政实力。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受到较大程度削弱。目前,乡(镇)村两级资金缺口的解决,除了利用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外,关键一点就是要依靠发展农村经济,增强造血功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特别是要加快个体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工商税源,增加乡村两级财力。乡镇党委要强化发展举措,抓好重点产业、特色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项目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引导干部围绕莲子、水果、种子、笋竹、烤烟、养殖、林业等七大产业的精深加工,走出山门要项目、跑项目、引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以项目培育一批工商税源,以项目促进乡镇财力的发展壮大。
    二、突出“三个重点”,壮支部龙身
    1.完善农村投入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后,村一级日子更加艰难,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能丢,公益事业建设不能停。农村支部要切实强化核心作用,认真按照全省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积极创新农村投入机制。重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入股、投标等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要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的有关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以利于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对于一些外出打工户的筹资筹劳,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实行以资代劳。对农村义务教育、计划生育、民兵训练、低保社保等关系全局的“公共产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的前提下,要尝试建立多头投入机制,大胆创新,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2.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努力提高他们带领群众面向市场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的本领,增强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要扎实推进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制度建设,改进和完善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制度,促进农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要认真做好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对组织部门从县党政群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乡镇中选拔到相对后进,薄弱村任职的18名青年干部,要加强管理,重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出成效,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3.提高村级组织抓落实水平。村级组织处在现行行政体制的最基层,任务重,压力大。由于大多数的村级集体经济困难,尤其是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取消“三提五统”后,“无钱办事”的矛盾更为突出,一些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积极性不高,战斗力不强,对县乡安排部署的任务,能推则推,抓落实存在“空档”和“缺位”。要切实提高村级组织特别是支部抓落实水平,进一步建立健全抓落实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通过解决、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不断提高村干部抓落实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两委主要干部要树立大局意识,克服困难,带头抓督查、抓落实、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督促决策落实,实实在在地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三、落实“三个加强”,活党员龙尾
    1.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要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尤其要注意发展一批青年党员、有文化有知识的党员和农村女党员。要采取措施,加大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力度,避免出现不受组织约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不交纳党费的“四不党员”。要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的力度,疏通“出口”,真正使党员在平时能够自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在困难时能够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要善于做好“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工作。
    2.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引导和管理。这方面我县一些乡(镇)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如,黄坊乡深化“一线工作法”,推行“乡干部身份、村干部职能”,实现了干部工作的重点下移;溪源乡通过组建“农村综合服务队”,实行干部“十个一”责任制,加强效能建设,完善效能告诫制度,增强了干部的服务意识;黄埠乡推行“干部驻村服务登记、工作月汇报、意见及时反馈、驻村绩效考评”四项工作制度,提高了干部驻村服务工作的实效性。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就是要像黄坊、溪源、黄埠三个乡(镇)那样,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度,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脚踏实地为群众谋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3.加强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相对而言,党员、干部的素质较高一些,市场经济意识更强一些。在他们中间,有些是种养的行家里手,有些是营销大户、经济能人。如,我县溪源乡80%的村主干都发展了一定规模的种养加方面的项目,鲇坑村的支部书记杨有能通过创办宾馆、清水罐头厂,承包毛竹山,不仅自己致了富,还带动了党员、群众发展笋竹业,增加了收入。我们培育典型,就要注意发挥这些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鼓励他们加快发展,扩大生产规模,并联合带动周边群众,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

    (作者为中共建宁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责任编辑:黄元庚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沙市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6: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看帖无罪 回帖有功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2-26 16: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版主 我不乱灌水很久了
 
abcd7821673 发表于 2009-2-26 16:0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头可断 水要灌 灌水规矩不能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