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泰宁县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探讨

[复制链接]
乐将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6: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剑波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深入进行,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乡镇工作干什么,怎么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结合泰宁发展实际,我们力求在“四新”下功夫,求突破。
    一、工作重心新转移
    农村税费改革后,一方面乡镇干部从“登百家门、收百家钱(粮)、挨百家骂”的苦恼中解脱出来,对重新调整工作重心的积极性较高;另一方面,乡镇财政压力增大,机关运转出现困难,必须转变观念,将“以收费抵支出不足”的工作思路调整为“发展生产,培植财源”,把主要精力从以往仅注重收粮催款中彻底摆脱出来,转移到带领农民搞生产、闯市场,发展农村经济上来。一是突出发展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抓住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逐步取消后农民参与农业开发积极性回升的契机,在保护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导农户扩大烟叶、竹笋、锥栗、雷公藤、乌凤鸡、肉羊(牛)等六大特色重点产业。主动对接县委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部署,立足各自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带,培植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高经济实力。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重点扶持藤锥、林木、竹笋、茶叶等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效益显著,对农户带动力强、带动面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每个乡镇都有1-2个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解决产销脱节矛盾,从而在根本上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是突显项目拉动,加快农业工业化。在广大干部中营造想项目、议项目、抓项目、跑项目的良好氛围,创新项目生成机制,要围绕国家投资政策上项目,抓好雷公藤生物制药等一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地方特色明显、基础较好的重点项目,争取上级支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找项目,抓好锥栗产业化、竹笋精深加工等一批有市场竞争力、有经济效益的项目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示范园区等一批农业基础项目,提高农业发展整体水平;围绕旅游开发生项目,发展一批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山区休闲游等新兴旅游产业及旅游产品加工项目,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围绕“十一五”计划实施选项目,选择一批能够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生产性项目,切实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三是突破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别。小城镇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载体作用。要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中,搞好中心辖区规划,加强中心集镇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农民向小城镇集中,全方位提高中心集镇辐射带动能力。要科学规划专业农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社区服务市场和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引商入市,以市活商,以商促贸,以贸活财,增加工商税收。
    二、工作职能新拓展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需要对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和合理界定,进一步明确乡镇政府“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必须将过去乡镇履行职责靠管、征、催、罚等行政干预转变为利农、为农、便农等服务领域上来,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重点发挥好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是营造环境促发展。对于乡镇来说,就是要搞好服务。一方面,着力于优化发展环境,组织专门的人员力量,为企业提供从入住到开工生产全程的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用地、用水、用电等问题,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形成干事创业的“温棚”、“洼地”效应。同时,要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注重从政策、环境上为各种经济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条件。另一方面,着力于改善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要通过统筹使用资金、培育乡镇财源、向上争取资金等办法,继续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救济和养老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加快道路、自来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乡村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二是改进服务促管理。乡镇要重新整合工作力量,加快农村综合服务网络建设。重点推进中心镇“三农”服务联动中心建设,逐步建立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乡土人才3支服务队伍,从群众反映最迫切的要求入手,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科技、信息、营销和资金等生产性服务;建房审批、计生办证、农村低保、政策法规咨询等政务类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摸底、组织、指导、培训等就业类服务;调解农村基层矛盾纠纷、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应急类服务;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宣传类服务等,逐步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的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三是维护稳定促改革。税费改革后,农民利益面临较大调整。乡镇一定要主动面对新形势,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方法,督促指导乡镇领导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面对面谈心,深入体察民情,切实关心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不断创新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形式、方法,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三变”:即深入了解实情,变上访为下访;认真排查纠纷隐患,变被动为主动;加强乡村调解组织建设,变无力调解为有力调解。
    三、工作方法新手段
    农村费税改革后,农业特产税逐步取消,土地面积成了计税的依据,为了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农民对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比较高,希望种植比较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和发展特色农业。为此,作为乡镇要自觉地将“领导方式”从行政命令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让乡镇干部由催收催种的“指挥官”转变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勤务员”、“信息员”。一是善当助手,把工作重点放在农事的适时提醒、大宗农副产品市场行情的分析及发布、基层在结构调整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协调解决。通过组建“墟日学校”、“村民夜校”等形式,逐步推进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服务体系和农业科技培训、职业技术培训体系的建立,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引导和支持农村运销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各类市场中介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组织产销衔接、搞活农产品流通方面的作用。二是典型示范。俗话说:“一人有门路,带动七八户。”发展一个大户,往往就能带动一大片,甚至形成一大产业。要充分运用能人示范、邻里效仿的方法,注重培植一批在当地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可以带动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增收的种、养、加、运、销的农民能人、专业大户,并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抓能人、抓大户,起到示范推动、典型引路的作用。三是依法行政。结合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下大力提高乡镇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政策执行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们依法办事的能力。同时,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继续深入开展干部“驻村夜访”活动,建立健全乡镇领导干部“驻乡守职”制度,使乡镇干部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干部管理新机制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要克服“无费可收,无事可干”的思想,把干部队伍管理作为关键性工作来抓,创新干部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干部转型。一是改革干部管理方式,激发干部潜能。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管理方式,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重新调配干部,整合人力资源。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实行“三变、三不变、三鼓励”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部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带薪创办领办民营企业,带薪到基层工作。二是调整干部考核内容,提高考核实效。由以税费征收和出勤考核为主向以发展产业和群众考核为主转变,重点围绕发展农民增收项目、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解决群众具体困难等工作任务进行考核,增加群众考核和民意测验在干部考核中的比重。三是加强干部教育,提高干部素质。着重加强理论、科技、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乡镇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农村工作的水平;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政策、法律的学习,促进乡镇干部自觉用法律约束行政行为,用政策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

    (作者为泰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责任编辑:陈 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27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