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季羡林:对我影响最大的十本书

[复制链接]
见习秘书  发表于 2016-7-21 21:55:38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我自比是一棵只有枝干并无绿叶更无花朵的树。

  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

  至于哪几部书对我影响最大,几十年来我一贯认为是两位大师的著作:在德国是亨利希·吕德斯(HeinrichLüders),我老师的老师;在中国是陈寅恪先生。两个人都是考据大师,方法缜密到神奇的程度。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个人兴趣之所在。我禀性板滞,不喜欢玄之又玄的哲学。我喜欢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而考据正合吾意。

  我在下面介绍的只限于中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不在其中。我的专业书籍也不包括在里面,因为太冷僻。


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这一部书,很多人都认为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史籍,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我个人同意这个看法。平常所称的《二十四史》中,尽管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哪一部也不能望《史记》之项背。

  《史记》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水平,司马迁的天才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他的遭遇起的作用似乎更大。他无端受了宫刑,以致郁闷激愤之情溢满胸中,发而为文,句句皆带悲愤。他在《报任少卿书》中已有充分的表露。


《世说新语》


  这不是一部史书,也不是某一个文学家和诗人的总集,而只是一部由许多颇短的小故事编纂而成的奇书。有些篇只有短短几句话,连小故事也算不上。每一篇几乎都有几句或一句隽语,表面简单淳朴,内容却深奥异常,令人回味无穷。六朝和稍前的一个时期内,社会动乱,出了许多看来脾气相当古怪的人物,外似放诞,内实怀忧。他们的举动与常人不同。此书记录了他们的言行,短短几句话,而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陶渊明的诗


  有人称陶渊明为“田园诗人”。笼统言之,这个称号是恰当的。他的诗确实与田园有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名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从思想内容上来看,陶渊明颇近道家,中心是纯任自然。从文体上来看,他的诗简易淳朴,毫无雕饰,与当时流行的镂金错彩的骈文迥异其趣。因此,在当时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他的诗的评价并不高,在《诗品》中,仅列为中品。但是,时间越后,评价越高,最终成为中国伟大诗人之一。


李白的诗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这一点是谁都承认的。杜甫对他的诗给予了最高的评价:“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风飘逸豪放。根据我个人的感受,读他的诗,只要一开始,你就很难停住,必须读下去。原因我认为是,李白的诗一气流转,这一股“气”不可抗御,让你非把诗读完不行。这在别的诗人作品中,是很难遇到的现象。在唐代,以及以后的一千多年中,对李白的诗几乎只有赞誉,而无批评。


杜甫的诗


  杜甫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千余年来,李杜并称。但是二人的创作风格却迥乎不同:李是飘逸豪放,而杜则是沉郁顿挫。从使用的格律上,也可以看出二人的不同。七律在李白集中比较少见,而在杜甫集中则颇多。摆脱七律的束缚,李白是没有枷锁跳舞;杜甫善于使用七律,则是带着枷锁跳舞,二人的舞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在文学批评史上,杜甫颇受到一些人的指摘,而对李白则绝无仅有。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


  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传留下来的仅有三十多首,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仍在江南当小皇帝,后期则已降宋。后期词不多,但是篇篇都是杰作,纯用白描,不作雕饰,一个典故也不用,话几乎都是平常的白话,老妪能解;然而意境却哀婉凄凉,千百年来打动了千百万人的心。在词史上巍然成一大家,受到了文艺批评家的赞赏。但是,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后主有佛祖的胸怀,我却至今尚不能解。


苏轼的诗文词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画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他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纳兰性德的词


  宋代以后,中国词的创作到了清代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名家辈出,风格不同,又都能各极其妙,实属难能可贵。在这群灿若列星的词家中,我独独喜爱纳兰性德。他是大学士明珠的儿子,生长于荣华富贵中,然而却胸怀愁思,流溢于楮墨之间。这一点我至今还难以得到满意的解释。从艺术性方面来看,他的词可以说是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胡适之先生给予《儒林外史》极高的评价。诗人冯至也酷爱此书。我自己也是极为喜爱《儒林外史》的。此书的思想内容是反科举制度,昭然可见,用不着细说,它的特点在艺术性上。吴敬梓惜墨如金,从不作冗长的描述。书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作者只讲一个小故事,或用短短几句话,活脱脱一个人就仿佛站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这种特技极为罕见。


曹雪芹的《红楼梦》


  在古今中外众多的长篇小说中,《红楼梦》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是状元。中国其他长篇小说都没能成为“学”,而“红学”则是显学。《红楼梦》描述的是一个大家族的衰微的过程。本书特异之处也在它的艺术性上。书中人物众多,男女老幼,主子奴才,五行八作,应有尽有。作者有时只用寥寥数语而人物就活灵活现,让读者永远难忘。读这样一部书,主要是欣赏它的高超的艺术手法。那些把它政治化的无稽之谈,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
季羡林,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本文摘自季羡林作品《季羡林禅心四书》,转载自“有声媒体语言资源网”微信公众号)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心家园 发表于 2016-11-17 19: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读书是件幸事、福事。毕竟,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更何况,古人还有“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的告诫。但现时的问题是,知识爆炸书太多,工作繁忙时间少。如何在这种“多”与“少”的矛盾中去读书,恐怕是需要考量的。

    无疑,世上的书再多,也不可等量齐观。这就如同当今市场里的商品一样,虽林林总总、品种繁多,但“含金量”、“附加值”是不一样的。对此,就需要有所选择,异而读书。

    异而读书,也叫“异读”。异读,就是因书而异,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用同样的时间与精力去读不同的书。

    “异读”有种种,概之可分为扫读、略读、阅读与攻读四种。

    扫读,即一扫而过,快速浏览。主要是看看书的目录或书的梗概介绍。这种做法,颇如时下流行的“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那样,迅速横掠而过,只求面宽,不求深究,只要知道面上的动态与发展大势即可。

    略读,即举其大纲,知其大概。主要是工作之余,出差在外,或在家中,或在旅馆,或在旅行途中,翻翻画报,看看小说,上上网络,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不仅知道自己干的事儿,也知道别人干的事儿,不至于天下之大不知大,与人沟通无语言。

    阅读,即注视对象,心有所系。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工作,选书、读书,包括阅读报章杂志及网页上的有关文章等。这种读书,犹如饮茶、吃饭,需要从容品评、咀嚼。否则,一饮而尽、大嚼大咽,不仅品不出味道、说不出所以然,而且会导致肠胃不适、身体出病的。

    攻读,即攻坚,对虽难懂但极具思想、虽艰深但极有价值的著作、文章或者名篇、名著,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要强攻硬取,弄懂弄透。切不可围而不攻、攻而不取,只图热闹,不图“占领”。毕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异读”虽有异,但异中又有同。这个同,就是扫读、略读也好,阅读、攻读也罢,都需要去思。思,是读的延伸与升华。如果只读不思,读的再多,也难有收获,甚至很有可能会像当年被称为“书厨”的陆澄那样:“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然由于只读不思,故“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被人戏之曰:“陆公,书厨也。”从这个意义上讲,“异读”之异,在于“异”为思考者。思考者,就是读而不循古人之陈迹,思而不食别人吃过之窝头,而是任吾警悟之灵、承前而前。

    不仅如此。“异读”之异,还在于“异”不仅是读已经装订成册、出版发行的“死书”,还要读人世间的主人们正在力写着的“活书”。这种异读,就是用自己的头脑、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洞悉人情。当然,这种观察,一刻也离不开思考;这种思考,一刻也离不开读书。这种异读,实质上是一种深度阅读:一改两耳不闻窗外事之旧习,全身心与现实的火热生活深度接触、紧紧拥抱、不舍不离,而非孤芳自赏,自觅虚拟世界之乐趣。因为,那样“即使自己觉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实是已在逐渐硬化,逐渐死去了”。

    “异读”之异,说到底“异”在“始入”与“终出”上。始入,就是多闻博学,读有重点,攻有难点;终出,就是学博后约,长出精神,学以致用。毕竟,读书之要,不贵谈说贵躬行,不尚知解尚体验。倘若只会朗朗诵读、照本宣科,即便是读千篇、背万语,也不过如鹦鹉一样,只属能言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4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