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关于我市工业重镇建设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市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为促进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市从2005年起在全市145个乡(镇、街道)中筛选30个今年扩大到42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亿元或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乡(镇、街道)作为工业重镇,实行重点支持、重点推进,并以开展重点乡镇工业发展竞赛活动为抓手,突破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配合了工业立市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根据中共三明市委《关于组织开展2006年度市重点调研课题的通知》的精神,市委政研室抽调有关人员组成课题组于今年6月至8月间,对全市工业重镇建设特别是开展重点乡镇工业发展竞赛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具体了解了工业重镇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工业重镇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我市工业重镇建设的初步成效和主要做法
  ——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各乡(镇、街道)积极开展项目竞赛活动,认真落实重点项目的投产达产和企业挖潜改造、内涵扩大增产,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加。2005年,全市30个重点工业乡(镇、街道)共完成工业总产值95.89亿元,占县(市、区)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1.1%,现价比增达51.7%,比县(市、区)工业的平均增速快19.3个百分点,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29.5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42个重点乡(镇、街道)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4.3%,其中上半年新增28家,占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6%。工业重镇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中一支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狠抓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保持了工业投资增长的强劲势头,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5年,全市30个重点工业乡(镇、街道)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96%,高出县(市、区)平均增幅37.3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66.3个百分点,其中,当年投资超亿元的有10个乡镇。今年上半年,42个重点乡(镇、街道)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87亿元,比增63.5%,高出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30.2个百分点,比全市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快了44.8个百分点占全市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2.6%。投资增幅超过100%的有14个乡(镇、街道)。
  ——增长质量显著提升。各乡(镇、街道)狠抓大项目和产业集聚项目招商,积极促进企业走名牌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路子,工业经济增长活力和增长方式日益改善。目前,全市重点工业乡镇共创国家免检产品4个,创省名牌工业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11个,一批产品分获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标志使用权。各乡镇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发展节能、节水、环保等新兴项目,发展利用工业“三废”、资源回收利用的产业。引导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400余家企业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39所高校、科研单位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近1000项。工业重镇规模企业的不断增加,以及企业规模的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吸纳了一大批城镇下岗职工,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增长。
  ——乡镇收入不断提高。2005年以来,全市工业重镇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呈较快增长趋势,各参赛乡镇经济实力不断加强。2005年永安市的曹远、贡川、大湖、安砂等4个参赛乡镇,乡镇收入达2086万元,占永安全部乡镇收入总数的67%,尤溪县6个参赛乡镇,乡镇收入达3033万元,占全县乡镇收入总数的81%。其中,梅仙镇2005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了88.16万元,增加了12.48%,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达609万元,己接近去年全年总量。
  我市重点乡镇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围绕加快工业重镇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竞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2005年7月,全市重点乡镇工业发展竞赛活动工作会议在沙县召开之后,全市上下进一步激发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了各级干部抓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了想工业、议工业、抓工业,大办工业、加快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对竞赛以发展为目标的认识不断到位。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工业的制度。把领导干部抓企业、招商引资等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主要内容,有效振奋了干部的精神。二是活动组织机制不断完善。各参赛乡(镇、街道)都成立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抽调有责任心、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干部专门抓工业经济,建立完善领导负责项目制度和领导干部抓工业经济激励机制和协调考核机制,促进了竞赛活动的有序开展。如永安大湖镇设立了招商引资奖、争取资金奖、完成任务奖等三个项目奖,梅列区陈大镇实行项目挂包责任制,建立风险押金和奖惩制度,做到人人有指标、有责任、有压力。三是发展思路不断清晰。各乡(镇、街道)充分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产品、林产品、矿产品深加工,扶持培育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开发资源,为工业重镇的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抓项目,形成项目集聚效应。各工业重镇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项目工作举措,强化协调服务职能,千方百计引项目、上项目、建项目。去年全市30个工业重点乡(镇、街道)共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42个,今年全市15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在建工业项目中,42个工业重镇有71项,占47.3%。永安燕北街道去年全年投资达2.64亿元,比增275.8%,其中总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2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4个。永安曹远提出对引进企业精心呵护、对建设项目精诚服务、对发展环境精细营造的“三精服务”,共引进项目20个,被列入永安市重点项目的有11个,全年共完成投资3.18亿元。尤溪梅仙镇通过项目工作,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提高矿产业的整体水平,形成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一条龙产业链,全年完成投资1.96亿元,比增359.4%。
  (三)抓园区,搭建工业发展平台。除省批的8个工业园区外,各工业重镇都十分重视工业集中区建设,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出台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大田县制定了《大田县工业项目区建设考评方案》,推动工业项目区规划建设深入开展,到去年年底,包括参赛的四个乡镇在内已规划工业项目区7210亩,预计总投资3.35亿元,已动工680亩。尤溪新洋工业小区已初具规模,有效地吸纳资金、技术项目向小区集聚,促进劳动力向小区转移。建设里心镇专门聘请浙江大学对工业小区进行详规,出台政策扶持入区企业,已落户19家企业。沙县凤岗街道为工业用地征用了4200亩,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高砂镇工业集中区已投入了3940万元,开发工业用地800多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大力发展“飞地工业”,鼓励乡镇引进工业项目到工业园区及工业集中区落户,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抓招商,着力提高工作实效。各工业重镇普遍把多招商、招大商作为重点来抓,争先构筑引资新“洼地”。具体工作中把握了以下四点:一招商引资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网上招商、节会招商、企业招商、以商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进行推介宣传。二是招商产业集群化。围绕“3+1”产业集群、特色产业招商,努力拉长产业链,加快优势产业区域性集中,提高专业协作配套水平,实现产业集群化、经济板块化发展,三是自身定位准确化。认真分析面临的招商引资形势,找准自身的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行招商。把握住各地产业调整和资源整合的发展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初步形成的产业优势,吸引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实现了招商引资量的扩张和质的突破。
  (五)抓保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各工业重镇都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工作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一是环境意识进一步增强。初步营造了“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事事关系投资形象”和“抓项目、议项目、服务项目”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完善了相应制度。出台了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理制、挂牌保护制、首问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措施,规范了行政执法部门行为,维护了投资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三是搭建了发展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增强了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对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实行专人负责、专人跟踪,采取保姆式服务。在利益分成上舍得让利,新项目在用地上给予照顾,减免费用。四是发展的硬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吸引民资,加大了交通、电力、通信、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发展的硬环境明显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进展不平衡。一是工业重镇之间差距较大。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最高的乡镇达10.5亿元,最低的为0.39亿元,最高与最低相差27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乡镇3.2亿元,最低的只有0.14亿元,相差23倍。去年全市30个重点工业乡镇中有4个乡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不到全市平均增长率,有2个乡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呈负增长。二是县(市、区)之间的不平衡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在发展速度上,市区、永安、沙县等铁路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发展较为活跃,全市42个工业重镇规模以上企业共有459家,其中80%分布在市区、永安、沙县、大田、尤溪。参评最多的永安市有9个乡镇参评,而少的县仅有1个。三是政策推进力度有一定落差。“突破工业”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确立,推进措施还没有真正到位。同时,工业重点镇竞赛活动的考核体系和考核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
  (二)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从产业结构上看,工业重镇的增长主要还是靠资源消耗、外延投入和传统产品拉动。从产品结构看,存在着结构性缺短的“三多三少”现象,即一般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中低档产品多、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少;初级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从组织结构上看,工业企业个头小而且数量不多,资产存量不大。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企业不多。引进的项目体量小,今年1-6月份全市工业重镇还没有一家实际投资5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从布局结构上看,多数工业重点镇与城市工业关联度低。与周边经济带、经济都市圈的产业融合度不高,许多乡镇工业企业基本上依靠本地资源进行加工,农副产品深、精加工不多。
  (三)发展环境尚不宽松。一是发展的制约因素较多。由于煤炭、成品油,以及部分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造成部分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工业“两金”占用增加,经营效益下降;不少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紧张;部分乡镇财力有限,影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工业项目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空间受限。二是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成本高,服务效率低;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和行为还存在;在社会化中介服务方面,门类短缺,信息不对称。三是机关效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推诿扯皮、“中梗阻”以及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四乱两难”现象依然存在。
  三、加快我市工业重镇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发展理念,再造工业重镇发展新冲力。一是要强化对工业重镇的领导。工业是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重镇在我市工业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必须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解决工业发展面和量的问题,突出重点区域,增加工业总量。目前,工业重镇的考核小组由市委组织部和市经贸委相关科室组成,建议成立市工业重镇发展协调小组,由一名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在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市小城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对我市工业重镇建设的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二是要拓展发展理念。工业重镇的发展,不仅是加快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工业化与城镇化具有同生性工业化的发展要以城镇为依托以获得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而城镇化的发展必须有产业为支撑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议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工业重镇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来,强力推进。将工业重镇的发展情况,纳入新农村建设以及小城镇建设考评体系,形成推进工业重镇发展的工作合力,共同加快工业重镇发展步伐。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实践证明竞赛活动是加快发展一个非常有效的载体,我们的发展能有今天的势头,也是通过创业竞赛这个载体合力推进的。为此,要继续把开展重点乡镇工业发展竞赛活动做为开展工作的关键载体和有效抓手,狠抓具体运作,促进持续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竞赛的指标体系及考核方式。指标体系方面:我市工业重镇之间差异较大,发展基础不同,用同一套指标考核,不尽合理,建议加强对工业重镇的分类指导,对参赛乡镇依据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进行分类,可分为亿元、2-5亿元、5亿元以上等几个类别,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目前的考核指标中,产值指标占据较大分值,建议适当调减,增加财政收入增量、完成税收增量等财税方面的指标。增加对完善投资环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方面的考核指标。考核方式方面:目前各参赛乡镇的考核指标主要依据是市统计局每季度汇总的指标数据,建议结合工业用电量、税收入库量等相关指标进行考核,以增加考核指标的合理性;每年定期召开一至二次现场会、讲评会,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二)调整产业结构,再造工业重镇发展新推力。一是立足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升级。要立足优势资源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紧扣具有相对优势或特殊优势的产品,抓一批基础素质好、经营机制活、竞争能力强,有希望做大的企业;抓一批处于产业关键部位,能够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作用的企业;抓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再造新一轮工业重镇发展的强劲优势。二是立足做强做大,培育规模企业。规模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市工业重镇中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要重视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巨人企业”迅速成长。建议在重点扶持60家重点企业的同时,每年从中小企业中评估、遴选出一批高成长型、创新型的次优势企业和潜优势企业,作为优势产业后备梯队予以重点关注和扶持,并实行动态管理,以促进工业重镇这块“蛋糕”迅速做大。三是立足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群。立足现有的基础,积极参与全市以至全省主导产业链的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建议市、县计划、规划和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加强对工业重点镇发展的指导,特别是要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明确各工业重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统筹“点、线、面、体”的发展,以龙头企业、核心企业为骨干,主动帮助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衔接好产业链,搞好产业分工和配套协作,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产业集约化生产、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三)构建发展平台,再造工业重镇发展新强力。传统产业在全市乡镇工业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应采取积极措施,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帮助企业吸引外资、民间闲散资金等各方面资金,增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的投入,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要重点培育那些对我市工业结构升级具有互补作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广市场前景、较好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如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和环保工程等。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和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加快规划论证,坚持走多元化投入的路子,创新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明确工业集中区的产业导向,把结构和布局调整结合起来,以增量项目促进园区加快发展。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特色,实现工业集中区错位发展。
  (四)抓好项目带动,再造工业重镇发展新动力。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立足镇域实际,殚精竭虑想项目、找项目、推项目,切实把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依托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全力抓好项目的策划、推进和落地工作。特别要在强化“四个效应”持续抓跟进、走活“三条渠道”持续抓开发、盯紧“两个重点”持续抓投产、突出综合协调持续抓突破等四个方面,结合本地实际,拿出具体的对策办法,形成详细的工作方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实现项目工作有大的进展、新的突破。要积极推行“以地招商、以友招商、以资源招商、以产业招商”等招商方式,组织力量参与“6·18”、“6·26”、“9·8”等各类招商活动,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大力引进项目和资金;千方百计引导民间资金投入,鼓励外出返乡人员、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和社会各界能人投资兴办个体私营和股份合作企业。
  (五)规范运营机制,再造工业重镇发展新活力。积极引导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探索企业产权结构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道路,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帮助企业开展资本经营。推广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业协会,促进企业分工协作,形成规模效应和关联效应,努力把我市的特色产业转化为优势产业。建议在企业基础管理和现代管理方面分别树立10家左右的标杆型企业,并组织企业开展管理经验参观交流,形成面上的学习效应。加强工作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做好对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培训,重点围绕“循环经济”、“现代企业管理”、“名牌战略”、“信用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新课题,举办较高层次的讲座和论坛,帮助企业家开拓视野、更新知识、转换理念,及时掌握有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前沿信息,推动他们对企业未来作出更多的战略性思考,从整体上提高工业重镇发展的“软实力”。
  (六)优化环境,再造工业重镇发展新引力。一是强化服务保障。融资方面,要积极研究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注意加强政银企多方协作与配合,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保持信贷投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注意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建设用地方面,按照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省政府出台的有关土地管理的新政策,用好用足省上下达的用地指标,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建设用地,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项目的供地率、落地率、利用率和产出率。企业用工方面,要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加紧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区外劳动力;要督促用工单位改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居住条件,提高员工生活水平。二是优化硬件环境。采取政府投入、争取项目资金、经营公用设施、吸纳社会资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以供排水、供电、污水处理、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打造承载大项目、大企业的坚实平台。三是优化软件环境。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突出政策优惠和扶持奖励,落实对损害投资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抓好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部门的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为加快工业发展营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
  (七)实行倾斜政策,再造工业重镇发展新合力。工业重镇是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区域,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层面。去年全市开展重点乡镇工业竞赛活动以来,一批重点乡镇发展工业的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良好成效。要保护和鼓励这种发展工业的积极性,保持这种发展的好势头,充分利用乡镇发展工业用地成本低、用地矛盾少、建设项目快的优势,正确引导、加大扶持,壮大乡镇工业规模、夯实工业发展基础。建议我市县域次中心镇可享受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样赋予工业重镇,以加强对工业重镇的倾斜扶持,增加其自身造血功能,促进其加快发展,通过工业重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周边乡镇的发展。
  课题组成员:黄少斌、陈 真、林运裕
 责任编辑:岩 实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0: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出来混 迟早都是要灌的
 
 楼主| 吾爱 发表于 2009-2-27 10: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此帖虽说不上山明水秀,可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7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