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在中国共产党江阴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复制链接]
灰白色 发表于 2016-9-27 16: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勇于担当 勇立潮头

奋力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
——在中国共产党江阴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陈金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江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中国共产党江阴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三五征程全面开启、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深入推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和无锡市委各项战略部署,回顾总结我老秘网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江阴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号召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勇立潮头,为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和基本经验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江阴应对重大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实现重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百万江阴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咬定目标,埋头实干,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各项事业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
过去的五年,我们积极应对挑战,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我们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抓投入、控风险,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2000.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2880.9亿元,年均增长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达到218.9亿元、1128.6亿元、705.2亿元。11家企业位列中国企业50013家企业位列中国制造业500,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6家,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三年位居全国第一。
过去的五年,我们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传统产业加快提升,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8:59.2:39.0调整为2015年的1.6:55.0:43.4。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累计新增诺奖得主研究院4家、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7人、中国驰名商标26件、授权专利3.7万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2.98%42.2%,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381家,江阴获评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高新区成功跻身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行列,临港开发区位列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百强。
过去的五年,我们致力统筹发展,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总体规划、各片区各镇总体规划、全市域控规、市域镇村布局规划完成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断优化,城乡规划体系更趋完善。重点片区建设加快推进,沿江、南门地区形象初现,敔山湾、城西地区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江阴大道、海港大道等6条省级干线公路和锡澄高速江阴南互通相继建成,30多条城区断头路陆续打通,锡澄运河五改三航道整治和新沟河延伸拓浚主体工程基本完成。累计建成安置房1023万平方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58万平方米。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累计创成无锡市幸福镇7个、幸福村152个。
过去的五年,我们加大环保力度,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严格划定生态红线保护区,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累计关停三高两低企业348家、热电企业11家,主要污染物十二五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期末下降27.1%。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水、供热、供气、环卫、治污等工作有序推进,累计新建城乡污水主次管网300公里,绮山应急备用水源地、秦望山产业园加快建设。累计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27万亩,林木覆盖率比2010年提高3.2个百分点。江阴获评首届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动力活力更加强劲。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组织领导机制更加健全,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更加明确,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开放园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创新实施高新区区街一体化、临港开发区区街镇园一体化管理,江阴国家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分别突破200亿美元、100亿美元大关,累计完成到位注册外资42.2亿美元,新批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23.6亿美元,境外投资规模继续名列全省同类城市首位。
过去的五年,我们促进民生和谐,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30184元、14898元增加到2015年的50701元、26012元,年均增长超过10%,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十六年位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一。各类社会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建设、养老、社会救助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江阴实现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八连冠。平安江阴、法治江阴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我们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明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展开,学习吴仁宝、学习李良宝专题活动扎实推进,理论武装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创新实施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年轻干部墩苗培养等举措,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强化。深入开展五先五好主题竞赛活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增强。刚性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扎实开展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更加健全。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斗争深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明显,人大、政协重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统战、人武、法院、检察、群团、双拥、老干部、对口援建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归功于省委、无锡市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历届市委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归功于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驻澄部队、驻澄单位、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江阴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积极参与、关心支持江阴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定勇争一流的发展追求。五年来,我们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主动把握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以敢攀登、创一流的高远追求,增强了全市上下砥砺奋进的勇气和信心,激发了广大干群超越自我的锐气和斗志。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五年来,我们主动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敢于摆脱定势,敢于突破常规,用创新的思维探索新路,用创新的胆略突破瓶颈,用创新的举措攻坚克难,使得江阴各项事业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必须牢记造福人民的发展目的。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创新社会治理,使江阴改革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造福全市人民的过程。必须凝聚团结实干的发展合力。五年来,我们始终以团结凝聚合力、以实干应对挑战,全市上下形成了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良好局面,营造了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浓烈氛围,汇聚起了凝心聚力谋发展、埋头实干求突破的强大正能量。必须夯实从严治党的发展保障。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江阴十二五发展全过程,把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标准和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为江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十三五发展中加以坚持和发扬。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局部性经济金融风险依然存在;二是城市功能品质亟待提升,城乡发展不平衡性依然突出;三是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四是民生改善任重道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仍面临较大压力;五是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还要付出更大努力。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老秘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动强富美高新江阴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面向十三五,江阴面临着三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课题和挑战:一是发展机遇稍纵即逝。十三五时期,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重大战略机遇也前所未有,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稳步实施,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区域性重大交通工程全面布局,这些多重叠加的重大机遇对江阴未来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和历史性的。能否敏锐把握、超前对接,确保江阴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课题。二是县域竞争日益深化。经济新常态下,市场洗牌加速、企业分化加快、县域竞争加剧的严峻态势,已经直接而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更重要的是,当今时代,县域间的竞争已经从过去单纯比拼产值规模大小、增长速度快慢、总量排名高低,日益升级为区域间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城市能级、环境品质、文明程度等的全面较量。能否顺势而为、科学应对,确保江阴在新一轮区域竞跑中勇立潮头,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考验。三是民生期待更加殷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人民对过上更有质量、更加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期待,不仅期盼物质生活富足殷实,更期盼精神生活文明充实;不仅期盼社会秩序安定和谐,更期盼生态环境清新秀美;不仅期盼民生事业提档升级,更期盼各项权益充分保障。能否顺应群众期待、呼应百姓诉求,确保新一轮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这是我们面临的根本任务。
根据这样的形势和任务,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加快实施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改革开放、城乡统筹、绿色发展、民生优先六大战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阴,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继续当好全省全国县域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矢志不渝让产业更强劲。现代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基本建成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到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更加合理,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达到45%
——补短攻坚让城市更宜居。滨江亲水近山的城市特色充分彰显,开放大气精致的城市形态靓丽呈现,繁华都市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到2020年,十三五时期城乡建设十大重点工程(“1310工程)基本建成,一座现代化有特色的美丽宜居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屹立于扬子江畔。
——狠抓严管让环境更优美。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到202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6.5%,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比2015年下降1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天数比例超过75%,黑臭河道和地表水劣V类水质全面消除。
——全力以赴让百姓更幸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创业致富蔚然成风,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到2020年,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薄弱村全面脱困转化。
——坚持不懈让社会更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平安江阴、法治江阴建设水平处于全省前列,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到2020年,人民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城乡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达到98%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实现建设新江阴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继续保持勇立潮头、勇争一流的信心和决心,在目标定位上求突破,在体制机制上求创新,在工作推进上求实效,用担当成就伟业,用实干创造未来。为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发展导向。
崇尚创新,就是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江阴十三五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体制机制的不断健全、发展动力的加快转换,在更大层面、更深层次上破解发展瓶颈、激活发展动能,真正让改革创新成为江阴新一轮发展的鲜明特征和强劲动力。
注重协调,就是要把全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十三五发展全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作为一个系统来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在固优固强、补差补短中,加快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产业与生态、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筹协调,推动江阴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倡导绿色,就是要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始终坚持从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大力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态治理结构,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江阴发展最鲜亮的底色。
厚植开放,就是要主动对接国家开放战略,全面参与全球竞争合作,深度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以开放平台的再完善、开放领域的再拓展、开放内涵的再丰富、开放机制的再优化,切实加快经济、城市、人才等各领域的国际化步伐,为江阴新一轮发展集聚更多资源、开辟更大空间。
推进共享,就是要牢固确立共建共享理念,大力弘扬江阴精神、学习华西经验,持续营造为实干者点赞、为创业者加油、为暂时受挫者暖心、为勇于担当者担当的浓厚氛围,在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企业力量、民间力量,积极投身建设新江阴的宏伟事业,齐心协力、万众一心,推动江阴的发展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
当好县域发展排头兵和领头羊,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紧紧围绕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着力实现六大突破
一、深入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要主动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能力,全力确保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效位居苏南前列。
着力优化产业体系。要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强攻项目招引建设为抓手,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壮大产业集群。要做优做强先进制造业。坚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重、优化布局与提升层次并举、去落后产能与添优质增量并进,通过加快两化融合、实施技术升级、推进装备提档、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大规模定制化生产,壮大提升以特钢、石化、金属制品、石墨烯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汽车、船舶、机械制造、节能环保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端面料、品牌连锁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产业,以风电、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为主体的集成电路产业,以现代中药、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等产业集群,推动江阴由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要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江阴产业强、企业多、港口优、腹地广的优势,加快打造一批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亮点,集聚一批文化创意、高端咨询、旅游休闲、现代商贸、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贡献提升。要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按照优质高产、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确保每年三资投农10亿元以上,全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着力壮大企业集群。企业是产业的细胞,只有企业生生不息,产业才能生机蓬勃。要助推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引导企业大力传承工商基因、弘扬工匠精神,全力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做优做强,加快培育一批国内有地位、世界有影响的千亿级企业集团和本土跨国公司;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坚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催生一大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隐形冠军;引导和鼓励更多后备企业与实力券商深化合作,做到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境外板多板齐上,全力重塑江阴板块品牌优势,确保到2020年上市公司总数超过50家、新三板挂牌超过80家。要提供全方位政府优质服务。坚持强服务是本职、优服务是天职理念,主动服务、靠前服务、优质服务、精准服务,对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策,重点服务、重点保障;对优势成长型企业,强化要素支持、政策扶持;对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简化服务流程,提升审批效能,打造更具效率的政务生态系统,实现企业追求与政府支持的同频共振,全面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要聚焦做强实体经济降成本,切实降低企业税费、融资、用工、水电气、制度性交易等成本。要高度关注防范金融风险去杠杆,不断完善市级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镇街中小企业转贷平台建设,全面健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风险预警防控机制,确保江阴金融生态安全有序、健康稳固。
着力做强开放园区。要坚持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开放园区的项目承载力、要素集聚力和对外影响力,全力打造产业强市最强增长极。要优化目标定位。高新区要充分利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把本部建成产城一体的创新核心区,把青阳园区建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产业拓展区和项目承接区;临港开发区要全力创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临港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靖江园区要抓住跨江联动、合作共建的有利态势,加快建设具有临江产业特色的千亿级园区。要建强功能载体。高新区要做强创业园、孵化器、总部经济、科技服务等功能,增强园区对领军型、创新型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临港开发区要全力做强江阴国家综保区,加快建设功能性口岸,赢得更大发展空间。要集聚特色产业。高新区要立足”“特色,重点打造特钢及金属制品、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现代服务业三个千亿级和微电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两个五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临港开发区要充分发挥岸线、港口、腹地优势,加快集聚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机械装备、石化新材料、港口物流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靖江园区要重点壮大船舶制造、钢构加工、冶金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各镇街工业集中区要坚持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层次、项目质态、功能配套、园区形象,更好地助推镇街经济转型升级。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实现新突破。要主动顺应新常态下发展动力转换的新趋势,补齐补强制约创新发展的短板,全力促进新动能成长、传统动能提升,切实把经济发展的重心和资源、空间转到发展新经济上来。
积极培育创新主体。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大力发展物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全面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强化质量、品牌、专利、标准建设,全力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培育一批掌握行业前沿技术、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30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300家。
大力发展创新平台。要围绕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深入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水平建设江阴滨江科技城,打造创新核心区。充分发挥全国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平台作用,全力打造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接力式孵化体系,高标准建设技术成果转化、公共技术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平台,确保十三五时期全市新增产业技术研究院10家、企业院士工作站30家、博士后工作站10家、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100家。
加快打造人才高地。要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完善柔性引才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诺奖得主、海内外院士、海外工程师等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加快建设主导产业人才集聚区。高度重视中青年企业家培养,全力打造一支有理想有办法有定力有情怀的企业家队伍。继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和培育,确保到2020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新增主导产业领军人才30名、创新创业领军团队30个。
不断完善合作机制。要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力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优势互补、深度融合。在用足用好100亿元产业强市发展资金的同时,与大型投资机构加强合作,设立各类产业基金,引导和鼓励本土企业抱团打造民营投资平台,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全链式对接,全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提升,确保到2020年全市产业基金规模超400亿元。
三、深入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在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上实现新突破。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出资源集聚、空间拓展,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为江阴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以改革激发新活力。要严格遵照上级部署,科学把握时序进度,重点突破、精准发力,确保到2020年完成市委全面深化改革《意见》各项既定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要围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深化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严格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全力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高效、更便捷的发展环境。要围绕激发国资竞争能力深化改革。通过企业上市、资产收购、股权置换、战略合作等方式,切实完善国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政府出资人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优化国有企业监管考核,推动国资公司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做优品牌。要围绕激发基层发展动力深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深化村级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健全财税管理体制,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镇街园区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围绕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潜力深化改革。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施范围,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完善面向创业者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潜力充分迸发。
以开放拓展新空间。要主动适应国家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发展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要内资与外资并举。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锁定北上广、欧美、日韩、港台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瞄准世界500强、著名跨国公司和大型央企、知名国企、实力民企,加强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加快招引集聚一批投资超亿美元、超50亿元甚至100亿元的龙头型、基地型、功能型重特大产业项目,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和发展方向的高精尖项目,实现内外资利用总量、质量的双提升,加快培育更多新增长点。要内贸与外贸并重。着力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和外贸主体结构,积极打造贸易平台、完善电子口岸,引导企业在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面向全球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大力推行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型贸易方式,加快推动内外贸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向产品输出与技术、标准、品牌、服务输出并重转变,实现各类贸易的稳定增长、提档升级。要引进来走出去并行。树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开放理念,大力引进前沿技术、优秀人才等各类要素,积极招引高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管理等合作项目,着力提升引进来的层次和水平;支持本土企业在做大做强总部经济的基础上,走出国门开展产业转移、项目承包、跨国并购、境外投资,推行建工厂+建市场模式,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市场链价值链,在走出去中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深入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实现新突破。要主动策应长三角城市竞争态势,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加快实施“1310工程,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让江阴早日展现出现代化有特色美丽宜居城市的现实模样。
坚持高起点规划。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起点一样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城乡宏观布局、推动微观空间治理,构建更加清晰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围绕滨江亲水、靓山亲山、江阴绿道、文化提升、交通畅通、城际轨道、环境整治、五网升级、城市管理、民生实事等十大工程,全面加强重点片区、重要街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更好地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让高水平规划真正高品质落地。要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全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做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48

正序浏览
沧浪之水清 发表于 2021-5-23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强化“六大建设”  打赢“五大攻坚”  为全面建成“四个岳西”而努力奋斗  —— 在中国共产党岳西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周 东 明  (2016年6月26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岳西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岳西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圆满完成“十二五”发展任务、绘就“十三五”宏伟蓝图、阔步迈进小康社会征程中,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总结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确立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县纪委和市党代会代表,进一步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戮力同心,务实创新,“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奋力谱写岳西新的辉煌篇章!  “五个示范”成效显著 五年成绩令人鼓舞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办成了一批大事,办好了一批喜事,办实了一批难事,“五个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是生态优势更为彰显的五年,是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是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的五年。先后荣获全国和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县委、全国党务公开工作先进县委、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名茶之乡、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和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全省信访工作责任目标管理优秀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等数十项国家级或省级荣誉称号,扶贫开发、党务公开、廉政风险防控、基层党建、医疗改革、电子商务等多项工作经验全国或全省交流。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发挥生态最大优势,严格执行“三不原则”,“五个严禁”、“五个一律”,群众观念实现求生存向求生态、求温饱向求环保的大转变,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实现大突破。创成全省第4个国家级生态县,入选3个国家生态示范政策区间,荣获全省首批森林城市称号,古井园保护区晋升国家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98%,森林覆盖率达75.55%,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县域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实现森林大县防火无火灾。成功取缔城区非法营运车辆,组建全国第1家县级纯电动公交公司,开通公交车和出租车,文明创建、“三线三边”整治成效显著。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兴县”为主线,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总量前移、增幅领先、收入省均”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农业“两品三化”、生态工业“三升三调”、现代旅游业“三生福地”战略,走出一条具有岳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绿色发展示范县建设实现大提升。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增幅位于安庆县(市)第1;地区生产总值达76.95亿元,是2010年的1.8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49亿元,是2010年的2.4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1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32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8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4.8亿元,是2010年的2倍。特色农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68.7万亩,总产值达78亿元,是2010年的2倍;“岳西翠兰”茶叶荣获国宾礼茶等多项荣誉,品牌价值达13.76亿元,蚕桑主要指标保持全省第一,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镇)3个。“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中国驰名商标6个,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牛草山风力发电、钾长石等新兴产业项目投入运营。旅游综合收入达54亿元,是2010年的10倍,建成国家4A景区5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映山红旅游文化月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全市首个县级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等一批电商产业园正式运营,电商服务站实现村级全覆盖。商事制度、不动产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顺利推进,新增2家商业银行,组建了交投、水投、农投和农业担保集团。招商选资新增亿元以上项目52个,牛草山风力发电、钾长石、品牌白酒等一批大项目落户岳西。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协调,以“国家大5A景区”理念建设岳西,以特色山水理念建设县城,以景区理念建设集镇,以景点理念建设乡村,美丽乡村示范县建设实现大发展。岳桐高速、六安景铁路、随麻安铁路、武杭快速铁路、通用机场、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广大群众“早也盼晚也盼、就盼高速通武汉”的岳武高速建成通车,完成国省道路面提升,升级改造县乡公路172公里,建设村组道路585公里,恢复及加固各类水利工程设施5000多处,电力“高速公路”220千伏仙河输变电工程竣工运营,农网升级改造累计投入资金3.8亿元。新建或改造映山红大道、温莲大道一期、天堂西路、东山路、中洲路等15公里城市道路,建成全省水质最好、工艺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自来水厂,“母亲河”衙前河及沿河两岸成为县城的景观带,县医院和中医院综合医技楼投入运营,思源学校、县文体中心、污水处理厂一期和二期投入使用,建成竹篙尖等一批大众公园。菖蒲镇水畈村荣获“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考核连续两年领先皖西片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为本,把扶贫开发作为中心任务,追溯以往几十年不动摇,薪火相传,棒棒接力,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年接着一年抓,扶贫开发示范县建设实现大进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思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三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三清”,强化“三主”措施,推进“十大产业”和“十大工程”,减少贫困人口17.54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43.7个百分点,综合考核连续六年保持全省领先,央视和凤凰卫视多次专题宣传报道,多次获得国家扶贫办和省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表扬。农村变化看楼房,全县农村楼房率达80%以上,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864户,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1.13亿元,连续六年考核位列全市前列。农民收入看银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7元,是2010年的2.4倍;居民存款余额71.3亿元,是2010年的2.8倍。幸福指数看脸庞,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升至3600元、2520元,较2010年提高1824元、1077元;农村A、B、C类低保救助标准分别提升至2496元、1764元、1434元,较2010年提高1116元、624元、510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0969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文体活动经常性举办,群众精神状态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认定。我老秘网县列入全国首批光伏扶贫试点县,建成5000个贫困户和47 个村级光伏电站。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切实履行“两个”责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从严治党示范县建设实现大加强。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保持全市前列,县人大、县政协各自职能作用不断增强,良好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提升。全面落实作风建设各项规定,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十大工程”,切实强化巡视问题整改,“阳光村务工程”、纪检监察信访举报目标管理等获得全省先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情况保持全市优秀位次,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惩不廉洁,纪检监察组织共立案审查265件,结案25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67人,移送司法机关5人,同时为反映失实的78名干部澄清问题。省委组织部专门发文推广基层党建工作“岳西经验22条”,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村“两委”换届、大学生村官等工作获中央或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干部公选、干部交流、干部教育培训、乡镇党代会年会制等工作全国或全省推广交流;乡镇党委换届圆满完成,换届环境风清气正;我老秘网县被确定为全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和全省基层党建现场教学基地,岳西党性教育网上展馆参加中组部网上展馆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入选“中国好人”和“安徽好人”共10名,评选“最美”系列人物20名,市级以上主流传统媒体发稿7000余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和央视新闻联播多次专题宣传我老秘网县有关工作,外宣工作连续五年获得市表彰,“扫黄打非”获全国先进。司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法行政等经验全国全省推介,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获全国表彰,岳西保持“省级平安县”称号。加强党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干部人事制度、干部督查考核、政府机构、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公务用车等改革顺利完成。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强化。打造了一批“同心工程”示范基地。武装、老干部、党史、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文联、残联、民族宗教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攻坚克难,五年砥砺奋进。这些成绩和经验的取得,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政策要素日益趋紧的环境下取得的,是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和改革向深层次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取得的,是在频发的自然灾害和薄弱的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理应倍加珍惜。这是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特别是省委书记王学军和六位省委书记都把岳西作为扶贫联系点,他们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为我老秘网县发展把脉导航,给予巨大支持;这是以县委为核心的县四套班子和衷共济、开拓奋进的结果;这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结果;这是历届县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省市单位、县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届人士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三届县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岳西建设与发展的领导们、同志们、朋友们和全体党代表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差距。一是贫困人口大多数是“硬骨头”,内生动力弱,因病因学因灾致贫比例高;扶贫脱贫措施的精准度还不高,产业发展收入比重亟待提升,防止返贫压力大;乡村“三清”的基础工作仍需压实,账、册、据、照等仍有不准不全;县直单位“头等大事”意识仍需强化,干部包保仍有不到位;建新房拆旧房、退宅还耕基本没有落实,成为汛期安全重大隐患,易地扶贫搬迁进度慢。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工业大企业没有一家;特色农产品质量、品牌体系未形成,严重影响线上线下销售,缺少精深加工,没有形成产业链,严重影响效益;特色养殖业规模小,没有发挥生态优势和潜力,成为发展短板;企业家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不足,科技和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体对外竞争力不强,乡村旅游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面不大,旅游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三是基础设施欠账多,菜场、公厕、停车场、休闲文化广场、特色街等公共服务功能严重不足,背街小巷改造、主要街道管线落地和立面改造、衙前河两岸改造和学校布局优化亟需加快;铁路、机场前期工作没有突破性进展,县内道路未形成“一张网”,县乡道路亟需升级改造,乡镇之间还有“断头路”,村级道路等级太低,旅游快速通道建设迫在眉睫,中小河流亟需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安全饮水未实现全覆盖,小水电电网质量差,通信覆盖还有“盲点”。四是美丽乡村建设面小,不足潜山县的三分之一,省级中心村建设质量不及皖南片区的市级中心村建设;一些村种植茯苓、天麻等破坏生态的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有的还在蔓延;城镇化水平较低。五是社会矛盾易发多发,恶性刑事案件仍有发生,非法信访没有得到很好化解,乡村陋习没有大的改变,干部社会治理工作能力水平不高。六是少数党组织“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软弱涣散村整治成效不大,少数干部履职能力、工作标准、责任担当、创新意识、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都存在着较大差距。问题即是导向,差距即是压力,必须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坚决打赢“五大攻坚战”      今后五年,是岳西实现脱贫摘帽的攻坚期、同步小康的决战期。这一时期,全县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总体而言,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脱贫攻坚、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等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和省委加快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市委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我老秘网县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多重叠加的政策优势、日益彰显的区位优势、短板补齐的潜力优势,以及全县上下竞相发展、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都将为全县今后五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支持。      我们坚信,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一定能够激发更加昂扬的斗志;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一定能够转化更加生动的实践。新起点应有新姿态,新使命呼唤新作为。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安徽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加速崛起、富民兴县”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中心任务和头等大事,以“调转促”为主抓手,以结构性改革为主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着力点,以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打赢精准扶贫脱贫、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深化改革创新“五大攻坚战”,实现生态、创新、美丽、小康“四个岳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是:      ——生态岳西。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20个,森林覆盖率76.5%以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果进一步巩固,空气质量、重点流域水质全国领先,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成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      ——创新岳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积极成果,形成一批改革创新品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对GDP贡献率达15%以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加速形成。推进数字城市建设,逐步升级为智慧城市。      ——美丽岳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2万,努力打造特色县城。建成10个以上特色美丽中心城镇,培育100个精品美丽乡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5%。力争建成美丽中国示范区。      ——小康岳西。生产总值突破12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600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3万元和1.4万元,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两年脱贫摘帽、三年巩固提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宏伟目标必将印刻成奋斗的足迹,美好愿景必将绘就灿烂的现实。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决打赢“五大攻坚战”,在“五大发展”上实现大突破。      (一)在共享发展上大突破,坚决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最大的民生、最光荣的使命,“承诺似金,军令如山”,确保2016年完成脱贫攻坚主攻任务,2017年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2018年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实现全省率先示范的目标。精准“造血”拔穷根,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发展“十大产业”,精准到户到人,做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产业在手、就业在岗,使贫困户有可持续的收入;做到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创新“建管护”方式,光伏扶贫全覆盖,使他们有稳定收入;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必须落实产业就业在前,确保搬出一户,脱贫一户;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推进“双百”基地建设,补齐养殖业短板;加大旅游电商带动贫困户增收等,使产业发展成为脱贫主业,使贫困户内生动力成为脱贫主力。精准“输血”强基础,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大力整合相关涉农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加大金融支持,实施贫困户养殖业保险,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推广扶贫资金期权发展新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民。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完成小水电电网改造,确保光伏发电上网畅通;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执行标准,严格把握对象,防止拆楼房建楼房,防止在新的地质灾害点和山洪灾害区建房,防止因建房搬迁或购房搬迁致贫返贫,完成4000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和7686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消除农村D类危房。精准“兜底”保基本,健全低保线和贫困线两项政策衔接增长机制,完善大病保险、大病救助、意外伤害救助制度;对贫困户新农合慢性病补偿提标扩面;开展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试点;落实特困供养人员全部集中供养,开展特殊残疾人员集中供养试点;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免除普高贫困学生学杂费,聚焦贫困大学生争取社会帮扶全覆盖,着力解决因病因学致贫和返贫。精准脱贫高质量,根据“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按照国家和省关于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程序和后续政策,模拟中央评估办法,认真组织乡镇之间、村之间进行互查、互评和省市第三方评估,落实“三个一律”问责,确保脱贫真实,确保退得稳、真脱贫。精准帮扶摘穷帽,健全政府协调支持,企业、合作社、协会组织市场营销、物流配送、技术服务等产业服务体系;强化对包户干部检查通报,把包户脱贫实绩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强化社会参与,实施“百企帮百村”“千名志愿者牵千户”扶贫行动,积极争取部队、社会组织扶贫济困;强化力量和经费保障,解决县扶贫办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下派乡镇专职扶贫副书记,加强乡镇扶贫工作站;强化队伍稳定,按照中央和省委规定贫困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贫困人口多的乡镇党政正职和扶贫工作队队长保持相对稳定,包村单位不出列不收兵,包户干部不脱贫不脱钩,坚决执行;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四个全覆盖监督机制”,即审计全覆盖、巡查全覆盖、舆论监督全覆盖、第三方评估全覆盖,培育“四个一批”先进典型,对脱贫攻坚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坚决兑现“三个激励”。完善公共服务,巩固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名校名师”培养工程,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改革和整合教育资源,力争组建教育集团,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挖掘和保护传承优秀文化资源,建成“六馆一中心”,构筑城乡“十分钟文化圈”、“半小时文化圈”。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争创全国医改示范县。积极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保障改善社会民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深入实施民生工程。重点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和财产保值增值方式。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底线民生”。      (二)在绿色发展上大突破,坚决打赢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深入推进调转促“496行动计划”,打造三个“百亿”产业。大力推进特色农林业“两品三化”战略,推进“种养加”和“种养旅”深度融合,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强化国家级品牌创建和“三品”认证、QS认证及追溯系统建设,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打造“百万亩特色农林基地”和“百万头(只)生态养殖基地”,到2020年农林业总产值达百亿元。大力推进生态工业“三升三调”战略,发展壮大汽配电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传统产业,努力形成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产业等新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汽配制造、新型钾材料、名牌酒水三大产业,到2020年成为百亿产业。大力推进特色旅游“三生福地”战略,创成省旅游经济强县,建成2个国家5A级景区,让禅宗文化融合山水生态文化,联合其他禅宗圣地,成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坚决整合资源,以资本为纽带,发挥各4A景区特色,抱团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形成国际性旅游品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每个乡镇都有1-2个以上各具特色的旅游示范村;加快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美丽乡村、特色农业、文化等深度融合,让岳西成为“人人都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再来”的世界人之家。着力打造国家品牌,竭力扩大外宣,力争让“三生福地、净土岳西”成为享誉全国、国际有影响的品牌,力争使岳西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旅游经济成为百亿产业。      (三)在开放发展上大突破,坚决打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构建对外开放的大交通,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和武汉城市圈,力争六安景铁路开工建设,推进武杭快速铁路、随麻安铁路项目;力争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完成岳桐高速岳西段和城东出口建设,完成岳武高速白帽出口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岳武高速沙村出口;完成国省道改造和黄沙岭隧道建设,加快县乡道路升级改造,加大农村组级路和乡镇连接线建设,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2000公里,加快旅游大通道和连接线建设,构建“内成网外成纲”的交通网络。增强对外开放的大基础,建设相公庙水库,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大重点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打造山区水利发展升级版。全面加快配电网升级改造,建成宜南线潜山-岳西管道天然气支线。强化“三网”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和智慧乡镇建设。搭建对外开放的大平台,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找准政策和产业发展结合点。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强重大项目招商选资,把招商项目达产效益作为考评依据,力争引进一批数十亿元大项目。建成安徽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整合全县电商资源和物流企业,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考核奖励销售地产品为主,使地产品电商销售额超十亿元,加强同合肥、芜湖等地跨境电商平台合作,鼓励支持特色产品通过电子商务走出国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实现县经济开发区去筹,推进扩区升级,加快温泉开发区和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竭力把三区(园)打造成经济发展的引领区、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创新驱动的示范区和财税增长的贡献区。  (四)在协调发展上大突破,坚决打赢美丽乡村建设攻坚战。推进特色县城建设,按照“西拓北扩、东延南伸、内疏外联”的总体思路,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立足“四面山水一面湖、三条大河穿城过”的独特生态优势,构筑“依山傍水、显山露水、望山亲水”、“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的生态特色山城。建设大环城快速通道和一批精品区间道路,实现“三区同城”,奠定“五区同城”基础。推进衙前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天堂湖国家湿地公园创建,提升县城品味;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园建设,整合县城及周边红色文化遗址,打造大别山红色之城。着眼县城功能提升,加快老城区改造,建成几条特色街、几个特色广场、一批公厕。坚持把人的文明摆在首位,把严的管理变成常态,把高的品质充分展现,建成“数字化城管”,深入推进“公安+城管”模式,推进城乡“三线三边”整治和县城“三治三增三提升”,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文明县城,让县城成为干净之城、秀美之城、精致之城。推进“风情小镇”建设,围绕产业“精而特”、环境“优而美”、体制“新而活”,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造红色小镇、温泉小镇、鲜花小镇、禅意小镇、传奇小镇、长寿小镇、凉爽小镇等一批“产镇融合”独具特色小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中心村、自然村庄环境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等美丽建设全覆盖,健全长效管护机制,争创一批国家级荣誉称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三不原则”和“五个严禁”不动摇,加大保护开发力度,争做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有机统一排头兵。强化“多规合一”,推进古井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严厉打击倒卖珍稀动植物,建成大别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转变森林管理方式,既要大力发展特色药材,又要打疏并重、转扶结合,坚决遏制耗林药材对生态的破坏,健全保护长效机制,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强化国土资源保护,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五)在创新发展上大突破,坚决打赢深化改革创新攻坚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履行简政放权“三张清单”,全面落实“三证合一”“先照后证”改革,让“放”的效果持续显现、“管”的制度不断健全、“服”的体系逐步完善。摆脱凡事照搬条文的思维框框,树立“利商就是利己”的意识,在全程代办、并联审批、容缺预审等方面敢做一些“领跑”的事。顺应大数据时代,运用“互联网+政务”等新模式,加快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深化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报纸、电视台、网站等资源,成立新型传媒集团。建立以“六分开”“三协同”为核心的“6+3”城市建管模式,实施征地、拆迁、安置三榜公示、二级认证等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和支持企业并购、重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行“房票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多措并举推进企业上市,到2020年,主板上市保1争3、新三板达10家以上。推进交投、水投、旅投、农投和农业担保集团发展,大力发展地方类金融机构,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积极搭建金融保险资金与地方融资项目对接平台,成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发起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基金。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打击金融违法活动,净化金融环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和集体产权效益,探索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完成乡镇涉农服务体系改革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三权落实”、“五有并轨”。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县、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支持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深化平安岳西建设,持续推进立体化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七五”普法,以问题为导向,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提升公民法治和道德素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关爱农村留守人员,关注生产生活需求,打造幸福家庭。创新和改革信访工作,强化初访和非访化解,坚决摒弃“和稀泥”、“花钱买平安”式维稳观,在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中维护公平正义。坚决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保持森林大县防火无火灾、山区大县防汛无伤亡。大力推进“双创”,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创新孵化器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科技中介组织,让各种研发成果在岳西找到成长的沃土,让更多科技人才在岳西圆上创业梦。在新领域、新业态“同一起跑线”上与发达地区比拼竞争,加强与央企、上市公司、集团总部合作,着力引进培育区域性总部、研发基地,促进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完善产业平台,引导建立“创意空间+创新工场+天使投资”的新孵化模式,提高创业成功率。激发创业激情,积极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加强创业技能培训,引导支持专业技术人才离岗创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致富能手返县创业,掀起招商潮、激发创业潮、激励“凤还巢”,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强化“六大建设”  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努力打造作风建设根据地、从严治党示范县,为实现岳西美好蓝图提供坚强政治组织保证。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坚定铁一般理想信念。思想政治建设重点在于坚定理想信念,让每位党员精神之“钙”充盈于骨髓、无比坚硬。增强看齐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向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四个看齐”,强化“四个意识”,奋力争当“四个自觉”的模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始终与习总书记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等制度,建立“周末岳西大讲堂”等学习平台,充分发挥党校党性教育的熔炉作用。认真抓好党性党风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习总书记视察安徽时重要讲话精神的宣讲学习,不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从党章党规、系列讲话中找办法、找路径,把“学做”成效转化为推动岳西发展的科学思路、工作举措和实际成果。把握舆论导向。严格阵地管理,强化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主动权。按照“内聚力量、外树形象”的要求,善于借力传统媒体,主动发力新兴媒体,积极着力媒体融合,宣讲好岳西故事、传播好岳西声音、汇聚好岳西力量、展示好岳西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扩大岳西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文明素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文明载体评选,关心下一代思想政治建设,健全志愿者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最美系列”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积极培树各类好人;广泛开展新乡风民风、新乡贤评选活动,竭力革除乡村陋习。        本帖隐藏的内容 (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构筑铁一般战斗堡垒。巩固提升“岳西经验”。强化队伍,坚持整乡镇推进提升,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围绕“选育管用”的各个环节,继续开展“双十佳”评选,大力实施村(社区)“两委”干部“领头雁”工程,严格实行带头人队伍专职化管理,继续实施“大学生回乡工程”,着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促使“头雁高飞、大雁竞飞、雏雁快飞”。压实管理,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大力推行村组干部和农村党员“千百十”目标管理,严格实行“小微权力”清单管理和“阳光村务”监督,积极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建立严密的工作制度,以制度管人。优化服务,持续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巩固为民服务大厅、村干集中办公轮流坐班、网格化服务、“背包服务”的基础上,搭建、创新、拓宽符合群众需要的服务新平台、新载体、新渠道,提升服务新能力。强化保障,实施农村基层党建保障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不断提升村级工作保障水平,不断完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整体推进全领域党建。牢牢把握机关党建“服务中心、建设队伍”这一核心,坚持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发挥职能作用紧密结合,引导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走在前、作表率”。加强非公党建和社会组织党建,抓好党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覆盖”,发挥好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两个作用”,加强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两支队伍”建设。积极组建党建联盟,完善“互联网+党建”模式,打造岳西党建e平台。开展党员“三亮”活动即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让“口袋”党员“落户”、“隐形”党员“现身”。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各级党组织都必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党组织书记必须种好党建“责任田”,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要强化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党组织书记意识,对以行政会议代替党组会议要坚决纠错。每年对党建考核后两位的乡镇、县直单位实行诫勉谈话。      (三)强化干部人才建设,锻造铁一般队伍。树立鲜明导向。严格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以“守规矩,干成事,不出事”为鲜明导向,不断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评价干部既看文凭更看水平,检验干部既看唱功更看做功,使用干部既看资历更看能力。对那些想干事的,给机会;对那些会干事的,给平台;对那些干成事的,给地位。砸掉“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铁定律”、“无错无为不摘帽”的“铁交椅”。把一线历练看得更重,更加注重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干部意志,更加注重在发展实践中增长干部见识,更加注重在一线工作中提升干部本领。通过挂职、任职、选派等多种途径,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着力解决班子结构不优、整体功能不强等突出问题,用好各个年龄段的干部,注重女干部、党外干部培养使用。加快各类人才建设,培养和引进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鼓励支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推进监督升级。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原则区分和配置权力,构建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严格按照规定职数和资格条件、程序选拔任用干部,规范干部初始提名办法,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疑上岗”。坚持“严管厚爱”理念,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谈话、函询、诫勉三项制度,落实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为权力运行涂上“防腐剂”、套上“紧箍咒”,做到有权不“任性”、权重不谋私。鼓励干事担当。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坚决落实容错纠错制度,明确哪些属于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哪些属于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无意过失,明确相关的具体情形和政策界限,真正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让真干事者无顾虑,让干成事者有地位,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在脱贫攻坚、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等一线创造更多经得起考验的优秀“作品”。  (四)强化党的作风建设,严守铁一般纪律。锤炼过硬作风。牢固树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理念,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形成作风建设常态化。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作风建设规定,深入开展“两个四项”专项整治,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和“小四风”,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坚持一抓到底。坚持一线工作法、问题导向法、时间节点法、典型引路法。要实干,作任何决策,都要议而有决,决而即行;干任何事情,都要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坚持工作项目化、责任人头化、措施具体化、不让职责挂“空挡”,不让承诺放“空炮”。围绕改革发展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一条一条对账,一项一项兑现,干就干成功,做就做最好,叫响“落实落实再落实”的最强音。要大干,大干大发展,小干难发展,充当“突击队”,甘当“排雷手”,勇当“急先锋”,面对困难不退缩,越是艰难越向前,不达目标不罢休。要苦干,遇到矛盾不躲,遇到问题不绕,遇到困难不推,宁做“恶人”、不做“罪人”,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敷衍找借口,一事未成,食不甘味、夜不成寐,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事,以非常之功求非常之效。      (五)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勇出铁一般重拳。落实责任从严。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加大问责力度,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扎实推进从严治党“十大工程”,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把压力传导到乡村、责任压实到基层。纪律监督从严。坚持“四凡四必”作为从严管理干部的“四把利刃”,实行县委巡察工作县直单位和乡镇全覆盖,强化巡视和巡察问题整改、处理和成果运用;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离任、重大财政投资工程项目、扶贫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等重大资金使用审计监督全覆盖,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实行重要岗位交流轮岗全覆盖;实行规范制度全覆盖,加快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推进纪检体制改革,完善述廉评议、廉洁预警和办信办案协作等制度,完成纪检派驻机构改革,探索分片设立乡镇纪检监察室,持续深化“三转”,深化对党的部门和乡镇纪律监督,提升纪检监督能力和效能。查处案件从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铁的手腕查处不廉洁分子,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行为,严厉打击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征地拆迁、回迁安置、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不廉洁行为。对中梗阻、吃拿卡要、强买强卖、司法不公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坚决露头就打。对于破坏投资环境、影响对外形象、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案件,坚持从严查处。坚持“一案双查”,既查直接责任,又查领导责任;既查案件本身问题,又查监督管理不力问题。坚持“双向核查”,既查违反“九个严禁”换届纪律的问题,又查造谣、诬告干扰换届的问题,确保县乡换届风清气正。      (六)强化民主政治建设,健全铁一般的举措。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真正成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坚强领导核心。支持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提高议事决策和整体工作水平。支持政府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对群团工作的领导,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开展双拥共建。认真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一直以来,岳西人民处贫困而不屈,临艰难而不畏,在各个历史时期,谱写了一章章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创业史,谱写了一篇篇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改革史,谱写了一部部顽强拼搏、追赶跨越的奋斗史。岳西发展已翻开崭新的一页,蓝图绘就,应争扬帆起航;实现愿景,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撑天一根担日月,拔地千笋写春秋”的勇毅,开拓进取!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气魄,破浪勇进!拼搏到感天动地,努力到感动自己!为强化“六大建设”,打赢“五大攻坚”,实现“四个岳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zdd9566 发表于 2021-7-12 11: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发展全域旅游  建设最美乡村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8月30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老秘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奋力进取,扎实苦干,大力实施旅游全域化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婺源立足新起点,全面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事业新跨越的五年。这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谱写了婺源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壮丽篇章。
这五年,我们坚持围绕旅游做强三大特色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7%;财政总收入实现13.14亿元,增长了2.04倍;三产比从15.3:40.7:44优化为13.6:32.5:53.9。旅游业加快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景区利益分配、旅游市场监管等制约婺源旅游发展的“瓶颈”,在改革创新中被不断突破;江湾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由6个增至12个,各种新兴旅游业态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一大批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文化体验型旅游项目,最美乡村的品牌知名度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游客人次、门票收入、综合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9倍、2.7倍和3.3倍。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茶产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茶业系列产值达28.2亿元;涌现出了一批农业观光体验园,形成了以绿茶为核心,皇菊、荷包红鱼、油茶等为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稳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扩园调区,成功申报并启动了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工业发展的平台不断拓展,集聚了一批以旅游商品、绿色食品、机械电子、鞋服纺织等为特色的生态工业。
这五年,我们坚持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内外交通和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京福高铁建成通车,九景衢铁路加速推进,昔日偏远山区正成为通达四方的重要枢纽,与沿线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婺源人民正搭乘高铁列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段莘至浙源、清华至沱川、瑶里至灵岩洞等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乡村公路建设全面向自然村延伸,农村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针对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积极拓宽旅游公路、增设停车场,采取了统一换乘、信息预报、技防管控等措施,实现了“睹花不堵路”。大力实施了以旅游为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朱熹大道、文公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城市外环线快速推进,“一环五区”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启动实施了智慧婺源、城区地下综合管网、城区景观提升和里弄小巷改造等城建重点项目,城市功能和品位得到极大提升,初步实现了向宜居宜业宜游最美县城的嬗变。加快推进江湾省级示范镇和清华、赋春两个市级示范镇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创建了一批景观村、田园村、特色村,“步步皆景、处处如画”的最美乡村画卷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五年,我们坚持守住底线加强文化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现了良性互促互动。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绝不以发展之名牺牲生态文化,彰显了绿色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深入开展了天然阔叶林十年禁伐、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启动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山塘水库管理整治等工作,成功创建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婺源的生态优势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不断探索实践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机制,形成了以“篁岭模式”“汪口模式”“九思堂模式”等为代表的古建保护性开发模式;坚持“将徽派进行到底”,对重点村落、主要干道沿线的非徽派建筑进行改造提升,对新建建筑坚持徽派风格,不断提升了最美乡村徽派建筑大观园的品质形象。
这五年,我们坚持民生为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群众幸福感和满意指数实现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县基本养老、医疗等政策实现城乡全覆盖;精准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稳步推进,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完成了朱熹中学、詹天佑小学、紫阳五小、六小及县第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婺源茶校完成整体搬迁,高考屡创佳绩。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承办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重大赛事,举办了首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荣获“全国门球之乡”。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治婺源、平安婺源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攀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来,婺源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乡大地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这五年,我们坚持挺纪在前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始终保持惩治不廉洁的高压态势,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继续加强统战、残联、工商联、群团组织和党管武装工作,营造了和衷共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五年的团结拼搏,五年的奋勇争先,让最美乡村的荣誉光环再添新彩,先后荣获了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创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先进县等国字号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得江西省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先进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团结拼搏,离不开各套班子、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驻婺单位和部队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婺源县委,向所有为婺源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加快婺源发展,最根本的是保护好生态文化,夯实永续发展的根基;最关键的是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最核心的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推动婺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工业基础依然薄弱;生态文化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旅游业态还不够丰富,游客体验有待提升,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不高;社会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社会稳定还面临一些问题;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未来五年,是婺源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未来五年,机遇无限。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精心呵护了这方青山绿水,顺应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广大城乡居民对美好环境的热切向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响彻全国、远播海外;内外交通日益优化,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京福高铁、九景衢铁路的十字交汇,让婺源迈入了新兴的高铁经济带。今日的婺源,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春天!
未来五年,挑战巨大。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依然巨大,经济增速放缓对旅游的影响不容忽视;二是周边各地竞相发展旅游的势头强盛,大项目、大投入、大建设层出不穷,旅游目的地之争更趋激烈,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形势逼人;三是我老秘网县旅游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四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广大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给我老秘网县生态和古建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未来五年,前景广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按照选准的路子坚定不移地前进,朝着认准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婺源未来的发展前景必将更为广阔!
今后五年,我老秘网县的发展目标是:确保提前两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2010年相比实现翻番,确保到“十三五”期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思路是:秉承和发扬历届班子的好经验、好做法,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加强生态文化保护,加强改革创新,加强规划管理,全力推动旅游全域化,加快推进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最美乡村的内涵品质,努力把婺源建设成为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区。
各位代表,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对一名党员来说,必须始终保持初心向前;对一个地方而言,必须始终在坚持中前进。在继续推进富民强县、绿色崛起的征程中,我们要扛起责任、勇于担当,全力做到“四个始终”:
——始终秉承“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的理念。婺源之美,美在生态、美在文化、美在生活。我们要更加重视生态与文化保护,提升生态优势、传承地方文化,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生态共赢,让最美乡村的青山长存、绿水长流、古风长在、幸福长驻。
——始终坚持“围绕旅游、服务旅游”的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以来的十几年,是婺源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把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始终把旅游作为第一产业来推进,坚持做到“产业围绕旅游转、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优”,与时俱进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依托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协调、融合、健康发展。
——始终牢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让婺源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群众享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便利的出行条件、更广泛的就业创业机会、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发展、共享发展。
——始终弘扬“崇尚实干、务求实干”的精神。干事创业、关键在人。通向目标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困难和矛盾。我们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对认准的事,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对正在推动的工作,动真碰硬、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健全督促落实机制、工作激励机制、干部使用机制,让肯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有舞台、有作为,在全县营造鼓励干事、崇尚干事、乐于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旅游全域化,引领县域经济融合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崛起,就没有绿色崛起。今后五年,我们要在继承和深化“一个最美、两个第一”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紧扣建设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的目标,大力实施以旅游全域化为主导的四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快速融合发展。
(一)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全域化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总趋势,也符合婺源县情实际,是加快我老秘网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举措。要紧扣“全域景观化、交通便捷化、服务全程化、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对县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着力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多层次、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也让更多的婺源人民参与旅游、服务旅游、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不断提升全域景观。充分发挥全县2967平方公里是一个3A级景区的品牌优势,依托全县是一个文化生态大公园的禀赋特色,按照“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创建标准,进行全域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划定保护区、游览区、娱乐区、购物区、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全面优化城乡环境、建筑风貌,不断提升景观节点、配套设施等建设品位,确保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也具备审美和休闲度假功能;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优化乡村面貌,让游客能在更多的美丽村庄免费旅游。按照“宜游易游”的要求提升环境,大力推进“畅、安、舒、美”工程,着力提升公路沿途景观,让每条公路都成为旅游中的一道风景线;有序实施非徽派建筑改造工程,精心呵护粉墙黛瓦与青山绿水互为映衬的美丽画卷。
大力丰富旅游业态。以建设“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为抓手,有机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现代旅游的十二要素,大力引进和合理布局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一批观光体验、主题游乐、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全季节旅游产品,构建四季游产品格局和多元化发展业态。大力发展夜游产品,培育壮大“月光”经济。注重提升景区品位,扎实推进A级景区创建,力争五年内再创1-2个5A级景区,巩固我老秘网县4A级以上景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积极畅通全域交通。进一步升级对外交通体系,全力支持配合九景衢铁路建设,不断提升对外通达能力。扎实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自然村村道公路建设,让更多深藏于大山之间的美丽村庄,享受到旅游带来的无限商机。进一步破解交通拥堵难题,适时启动连接热门景区的道路建设,构建区域交通小循环;因地制宜推进一批立体式停车场和生态型停车位建设,舒缓交通压力;完成县城外环线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区各区块连接外环线的路网体系,不断提升城区交通微循环能力,打破城区交通瓶颈。科学布局城乡交通网络,提升运营水平,力争实现旅游交通“无缝对接”;积极引进租车平台,合理部署一批公共自行车等租用式、便携式交通工具,打造“无障碍”的旅游交通体系。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不断巩固提升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成果,细化完善各项旅游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旅游服务品质;着力加强精品景区建设和管理,完善公厕、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各类设施。积极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和落实餐前消费确认、购物场所诚信金、旅游诚信预赔等制度,提升涉旅人员服务水平和从业道德。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实现城区、景区和重要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依托智慧婺源大数据平台,积极打造“一站式”网络终端,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智能服务和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不断优化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旅游110”作用,依法治理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健全投诉、申诉处理和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提升反应处理能力。加大旅游营销和品牌推广,深度开发高铁沿线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自媒体作用,不断拓宽婺源旅游辐射范围,吸引更多的游客向往婺源、热爱婺源、享受婺源。
(二)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发展战略。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富裕的财力,也就无法为生态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改善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撑。全县上下要始终坚持“工业富县”的思想不动摇,在确保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着力引进大企业、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平台,进一步推动生态工业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
加强招商引资。按照“招商选资、环保先行”的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选准招商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符合婺源实际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切实补齐工业短板。加大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保障,落实好“降成本、优环境”的各项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构建既“亲”且“清”的政商关系,全面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壮大主导产业。围绕旅游商品、绿色食品、机械电子、鞋服家纺等四大工业产业,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紧扣“稳增长、抓项目、促转型”这个核心,着力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构建高技术性、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新型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技术人才向企业流动、科技成果向企业集中,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好工业平台。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决战园区”战略,稳步实施园区扩园调区,加快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具备旅游和生产双重功能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小区。着力破解用地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千方百计盘活土地存量、实现集约利用,集中开展园区土地清理,对投入不足、产出不高的企业适时进行“腾笼换鸟”,不断提升园区土地回报率。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主动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强和市经开区的合作,依托县外平台承载项目落户,不断拓宽工业发展空间。
(三)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要依托婺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特产品,以经营品牌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响“三大品牌”。
振兴传统品牌。婺源绿茶是我老秘网县的传统品牌,要围绕振兴婺源“千年茶乡”的目标,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四绿一红”茶叶品牌发展的契机,不断推进婺源绿茶品牌化、精品化进程。大力推进生态茶园、优质茶加工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不断丰富茶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婺源绿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推进一批茶旅结合项目建设,积极融入“万里茶道”。加大婺源绿茶的品牌推介和市场营销,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使婺源茶产品成为广大游客必购的旅游商品。
打响特色品牌。加快农产品生产规模化进程,大力推进皇菊、铁皮石斛等特色精品种植,鼓励发展荷包红鲤鱼、娃娃鱼等特色水产养殖,打造一批特色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酒糟鱼、茄子干、山茶油等农产品专业化加工,打造一批有影响、有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引进各类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整合各类涉农政策资金,培育壮大一批品牌响、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创建有机品牌。积极实施有机化生产战略,以推动山塘水库人放天养为突破,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禁止农药、化肥、除草剂投放,不断扩大有机农产品的规模和种类。建立健全婺源各类农产品的地方质量标准,加大有机品牌营销,全力打造有机食品之乡,让“有机”成为婺源的又一张响亮名片。
(四)大力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旅游的拉动力及催化集成作用,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民宿、文化、养老、会展、电商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旅游+工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鼓励工业企业把厂房建成景点、把生产线打造为观光线、把工业产品打造为旅游商品。依托生态旅游优势,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在婺源设立培训中心、研发中心、营销区域中心。加快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一批“旅游创客”入驻,鼓励企业开发多种类型的工艺品、纪念品,形成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特色旅游商品价值。
发展“旅游+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型农副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新业态。进一步放大“油菜花经济”效应,着力构建从种植到加工、展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建设从农田到山林、水库、河流等全覆盖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园区,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发展“旅游+体育”。积极发展体育经济,破解旅游淡旺季落差明显的问题。扎实推进乡村古道保护开发和绿道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等一批特色健身项目,开发徒步、骑行、攀岩、漂流等户外拓展运动,把婺源2967平方公里打造成一个天然大运动场。加大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县,为体育经济发展营造良好产业氛围。积极争取和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力争使婺源成为“最美马拉松之乡”,把体育旅游打造为婺源旅游新的增长极。
发展“旅游+民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在全县形成以臻品民宿为品牌、以精品民宿为主体、以普通民宿为补充的民宿发展格局,打造中国乡村民宿的样板。大力推动县内民宿差异化发展,把每一栋民宿都打造为具备观光、体验和住宿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产品,吸引游客“游婺源、住民宿”,让民宿产业成为婺源旅游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发展“旅游+文化”。依托丰富的徽文化积淀,大力推进以“三雕”、歙砚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产品开发创新;放大以朱子、詹天佑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效应,挖掘以赋春严田为代表的耕读文化,依托大鄣山莒莙等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扎实开发一批体验性、教育性旅游项目。积极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大力发展演艺、影视、摄影、美术写生和文学创作等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文化创意、艺术展示、创作体验项目。
发展“旅游+养老”。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开发“银发”旅游市场,打响“长寿”品牌。开发一批观光型、疗养型、文化交流型养老旅游产品,推进一批康体养生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养生村”“长寿村”。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挖掘养老养生文化,把婺源打造为养老养生福地。
发展“旅游+会展”。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高品位、高标准推进一批会议会展平台建设,提升会议会展接待能力。大力承办协办各类国内外知名会展和节事活动,推动形成以旅游带会展、以会展促旅游的良性互动模式,把婺源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会议会展中心。
发展“旅游+电商”。借助我老秘网县品牌知名度、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和智慧平台,大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产业。加强线上线下互通,主动与国内外知名网络电商合作,在线上建立集展示、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特色馆,在线下完善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等实体平台。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关联产业培育,突出抓好物流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保障,努力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五)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不断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系统推进,全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创新产业管理体制。创新全域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全局谋划、整体推进、高效运转的产业发展机制,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挂钩企业、项目、景区的工作协调服务机制。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完善旅游资源收储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市场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茶业等领域的市场监管。完善对各级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干部有担当、组织有关爱的融洽氛围,提升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推进县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将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抓手,不断优化项目包装、引进和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县级统筹管理开发模式,建立健全县域旅游资源收储项目库。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适时组建国有投融资企业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实力、有资质、有远见的国内外大型战略投资伙伴入驻。鼓励实行“政府+企业+基金公司”等开发模式,完善政府和社会资金“双重推进”的项目开发机制。进一步强化定期调度和督促机制,确保项目有效快速推进。
创新区域联动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与合作,完善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努力在产业互促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安全稳定联动、重大政策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精心策划一批区域交流会、旅游节、商贸展等大型活动,打造区域联动特色板块。充分利用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契机,努力使婺源成为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的核心景区和集散腹地。
四、坚持城乡一体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坚持城乡统筹,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大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婺源打造成生态与人文和谐、历史与现代交融、群众与游客共享的最美乡村、梦里老家。
(一)以生态文化为依托,全力推动全域环境大提升。始终坚持文化与生态的保护建设,在保护建设中不断优化提升最美乡村的全域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全面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实行森林采伐减量管理制度,力争“十三五”末实现森林资源“零砍伐”。加强生态功能区、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及古村落周边林木的保护力度和林相改造工作,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工程,确保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积极开展水资源综合防治,深化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严禁山塘水库化肥养鱼及毒鱼、电鱼、炸鱼行为,加快推进城乡两级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启动农村小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力争五年内实现重点村全覆盖。着力抓好城乡垃圾处理,加快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启动垃圾处理项目,保持最美乡村干净整洁的良好形象。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体系,探索实行和向上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有效制度,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生态、追求绿色生活,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争当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编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文化保护与开发机制。全力推进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和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区和传习所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全力推进以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修复,着力抓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积极争取市人大对古村落、古建筑保护进行立法,力争早日将更多的古村古建纳入法律保护范围。积极探索古民居开发与利用管理办法,有效破解古建保护与农民建房的矛盾问题,推动古村落原真性保护,凸显和谐优美的人文韵味。
(二)以乡村旅游为引导,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建设。坚持把服务旅游的理念贯穿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始终,着力把县城做优、集镇做特、乡村做美。
实施城乡一体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引领的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生态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做好路网、地下管网、自来水、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的系统衔接工作,构建“一张图、一张表、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的建管格局。坚持“中心县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一盘棋统筹推进,努力构建老城与新区共同繁荣,中心城区和特色集镇交相辉映,文化生态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的城乡发展格局。
完善城乡配套功能。加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乡水、电、路、网的覆盖面和品质。着力优化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改善街区路网布局,合理建设公共停车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积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配套,中心县城要突出旅游、休闲、健身主题,以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为抓手,努力提升旅游城市品位。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按照“朱子故里、千年紫阳”文化定位,重现千年古城风貌。扎实推进火车站片区和旅游综合服务区开发,继续抓好景观提升工程,谋划建设一批配套服务项目,增强城区旅游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乡镇要围绕资源优势和区域定位,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美丽乡村要突出本地特色和风格,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原则,打造一批特色主题景观村。
(三)以科学管控为手段,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管理。统筹城乡发展,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坚持数字化、网格化、全员化相结合,不断提高城乡管理科学化、智慧化水平,着力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区。借助智慧婺源平台,加快实施数字化管理,逐步构建精确、快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强化政府对社会单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实施全员化管理,倡导“人民家园人民管”,形成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加强农民工在城区的就业、子女就学等政策保障,切实畅通农业人口的进城渠道。持续加大“两违”的防控和打击力度,确保城乡建房的规范化、法治化。
    五、坚持民主法治化,构建幸福文明和谐社会
本帖隐藏的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扩大群众民主权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不断增强居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履行职能,进一步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成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团结一切社会力量。依法有序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决策机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二)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扎实做好就业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努力让贫困尽快脱贫,脱贫尽快小康。加快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擦亮“书乡婺源”教育品牌。创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升全民身心素质。大力支持老年事业,让婺源老人“老有所乐”。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医疗网点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断优化人口和计生服务,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三)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推进法治婺源建设,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努力创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经济社会和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推进综治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化。持续深入开展治安整治,加大犯罪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开展平安景区、法治先进乡镇、法治示范村等创建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诚信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助推依法治县。
六、坚持党建科学化,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健全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提高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和在线教育平台作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切实加强理论培训和科学发展的学习教育,更好地把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凝聚成共识,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服务发展的水平。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围绕发展选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效监督、充满活力的选贤任能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干为要、勇于担当的用人标准,重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干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以提能善政为核心,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进“一把手”工程,加快实施“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分层分类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积极培养女干部、党外干部,注重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认真负责、带着感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健全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评体系。以关键岗位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统筹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三)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领导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国有企业、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党建工作,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完善资源共享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推进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远教便民微平台建设。注重以党的建设带动群团建设,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注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准入关。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探索“党建+”基层工作新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党建品牌,支持鼓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不廉洁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函询、巡查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逐步建立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水平。继续保持惩治不廉洁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基层“微不廉洁”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严肃查办各类不廉洁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廉洁问题,大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像保护婺源的自然生态一样,保护好婺源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新的起点,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征程,需要我们继续拼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让婺源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nange22 发表于 2017-4-17 15: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一)在提升传统产业中调整结构,力促工业发展层次由“低”到“高”。一是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转型支撑力。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加强下游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特别是要加速能源化工、酒类食品、轻纺的下游产业链培养,实现内部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将投资“触角”伸向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下游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力。依托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福溪电厂、高洲酒业、立华蚕茧等企业为核心,引进一批关联度配套高、产业链条长、就业拉动力大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横向成集群、纵向成链条的工业企业新格局。二是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增强产业转型发展力。完善资源循环利用有关考核办法,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倾斜,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鼓励发展循环经济,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和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强度。积极引导企业间废弃物循环利用,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今年,我老秘网县先后成功引进了四川宜宾中电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石灰石制粉项目、四川嘉阳集团公司粉煤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和重庆长江造型材料公司铸造废砂再生资源化项目,既充分利用了福溪电厂、普什铸造的废弃物,又可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引导企业走优质、高效、低耗的路子。目前,我老秘网县已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华盛纸业正在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三是注重科学技术创新,增强产业转型竞争力。县财政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我老秘网县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为主攻点,在抓好技术创新中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重点引导高洲酒业、川红集团、早白尖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在巩固高洲酒业、早白尖茶业2个省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再创建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狠抓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密切地方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国内大企业的合作,引导企业加强同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开发合作,推进校所的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与全县企业资本优化组合。。
本帖隐藏的内容

(二)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工业经济规模由“小”到“大”。一是抢抓机遇,分门别类承接转移。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主动融于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立足我老秘网县资源、区位、劳动力等比较优势,从三个层次抓好产业转移工作。第一层次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家电制造、机械配件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以此带动城镇化发展,促进“两化”互动;第二层次抢抓宜宾城区食品、化工、造纸、制造等产业向郊县扩散或转移的机遇,借助福溪工业集中区距城区仅10公里的优越位置条件,吸纳市内企业退城入园;第三层次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农产品深加工和煤电化上做文章,千方百计吸引企业投资兴业。二是打造园区,夯实平台承接转移。抓科学规划,在完成福溪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中区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交通建设等配套规划,同时,结合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以规划主导产业和园区布局有重点、有选择的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抓基础建设,启动福溪工业集中区石桥片区骨干道路和供排水配套设施建设,加速集中区110KV变电站和骨干电力线路建设,加快推进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标准化厂房、仓储设施、集中治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善企业和项目入驻条件。抓优质服务,继续对园区企业实行县级领导负责制,对有合作意向的项目明确专人跟踪服务,全程协助帮办项目审批等工作,对在建项目实行定期汇报制、督查考核制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让入驻企业来一个、办好一个、发展一个。三是保障要素,提升基础承接转移。破解用地难题,一手抓增量供给,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积极争取用地指标的倾斜,储备好工业用地指标,为承接转移提供基础;另一手抓存量盘活,对那些圈而不用的土地,明确时间限期开发,过期严格依法收回,同时,严格执行土地投资强度、经济密度等指标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强化金融支持,继续加大金融协调服务力度,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高县,支持各类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加快发展,全力帮助入驻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争取金融贷款老秘网



(三)在强化人才支撑中调整产业结构,力促工业人才资源由“少”到“多”。一是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实行柔性人才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根据我老秘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对能源化工、酒类食品等重点领域所急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打破身份、地域、行业等“体制壁垒”,设立岗位,开辟通道。同时,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选用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帮助企业加快职业经理人的选聘步伐,建立有效的广纳人才、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二是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教育。依托高县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开展“订单式” 技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校企智力资源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入口、过程、出口诸环节全部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轨,培养企业急需适用人才。依托企业技术岗位,积极引导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培养造就一批高技术工人伍摆在重要位置,制定培训计划,通过技术比武、以师带徒、外出培训等形式,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每两年一次的高县工业管理杰出人才、工业技术能手评选奖励制度,对评选出的杰出管理人才和技术能手给予一定特殊津贴。积极推荐优秀人才、拔尖人才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各类人才在全县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中进行技术攻关、科研开发等方面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类、科学技术类奖和国家专利授权的,给予重奖。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支持各类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新机制,真正体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
 
玫瑰花园~~ 发表于 2016-12-12 09: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着力改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
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稳定居民收入来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提高社会保障参保率,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完善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兜底性制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完善农村“三自三助”养老模式,探索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改善中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促进高校应用型、内涵式发展。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执行“两孩”政策,传播婚育新风、创建幸福家庭,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重视做好老干部工作,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少年儿童健康、重点人群健康等工作,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办医。
 
huzhilin 发表于 2016-10-31 10: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来五年,实现“产业崛起之梦”、“创新创业之梦”、“全面小康之梦”,一个共同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统筹好“去”、“降”、“补”等重点工作。去产能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尽可能通过腾笼换鸟,推动兼并重组;要协助企业安置好职工,更加细致地做好社会托底工作,防范引发社会风险。去库存要针对xx房地产市场特点,加大旧城改造力度,逐步取消拆迁和棚户区改造实物安置,采取“市场筹集房源、开发企业让利、居民自主购买”的方式,实现货币化安置全覆盖,使之变成市场的刚性需求、去库存的主要动力。去杠杆要与发展直接融资、建立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新机制等改革举措紧密结合起来,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降成本要以落实国家营改增政策为抓手,以简政放权为关键,切实降低企业税负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补短板要聚焦发展薄弱环节,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人才供给等短板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710869661 发表于 2016-11-23 15: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实施九项民生工程、15件民生大事和6件民生实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深入实施,城镇新增就业3680人,实现转移就业10.2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应保尽保”和动态管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不断巩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新改扩建中小学校舍2.3万平方米。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发展,自贡市肿瘤医院实体化运营,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全面二孩政策有效落实。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行动,整合财政专项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各类扶贫资金2.15亿元,上半年1582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依法治区深入推进,“法治夜校”“大下访、大接访、大化解、大调解”等活动获省市好评,受理矛盾纠纷1057件,调解成功1036件,调解成功率达98%。
 
zyk1989101 发表于 2019-1-25 09: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在提升传统产业中调整结构,力促工业发展层次由“低”到“高”。一是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转型支撑力。在做大做强现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加强下游企业的培育和引进,特别是要加速能源化工、酒类食品、轻纺的下游产业链培养,实现内部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对产业发展的拉动和支撑作用,引导企业将投资“触角”伸向与主导产业相关的下游产品,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增强综合竞争力。依托福溪工业集中区和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以福溪电厂、高洲酒业、立华蚕茧等企业为核心,引进一批关联度配套高、产业链条长、就业拉动力大的工业项目入驻园区,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横向成集群、纵向成链条的工业企业新格局。
 
文秘小白407 发表于 2022-8-10 15: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高起点规划。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起点一样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城乡宏观布局、推动微观空间治理,构建更加清晰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围绕滨江亲水、靓山亲山、江阴绿道、文化提升、交通畅通、城际轨道、环境整治、五网升级、城市管理、民生实事等十大工程,全面加强重点片区、重要街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更好地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让高水平规划真正高品质落地。要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全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做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我来送你上路 发表于 2021-5-24 16: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高起点规划。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起点一样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城乡宏观布局、推动微观空间治理,构建更加清晰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围绕滨江亲水、靓山亲山、江阴绿道、文化提升、交通畅通、城际轨道、环境整治、五网升级、城市管理、民生实事等十大工程,全面加强重点片区、重要街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更好地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让高水平规划真正高品质落地。要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全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做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沂蒙小秘 发表于 2016-12-21 23: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高起点规划。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起点一样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城乡宏观布局、推动微观空间治理,构建更加清晰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围绕滨江亲水、靓山亲山、江阴绿道、文化提升、交通畅通、城际轨道、环境整治、五网升级、城市管理、民生实事等十大工程,全面加强重点片区、重要街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更好地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让高水平规划真正高品质落地。要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全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做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言午 发表于 2016-10-31 10: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坚持高起点规划。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起点一样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城乡宏观布局、推动微观空间治理,构建更加清晰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围绕滨江亲水、靓山亲山、江阴绿道、文化提升、交通畅通、城际轨道、环境整治、五网升级、城市管理、民生实事等十大工程,全面加强重点片区、重要街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更好地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让高水平规划真正高品质落地。要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全力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做到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yjyjjfqb 发表于 2016-11-2 16: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学习
 
lilinas0609 发表于 2016-11-3 15: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深入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实现新突破。要主动策应长三角城市竞争态势,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加快实施“1310工程”,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让江阴早日展现出现代化有特色美丽宜居城市的现实模样。
 
syymj820111 发表于 2016-11-4 09: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起点一样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进一步优化城乡宏观布局
 
皓月当空照 发表于 2016-11-6 20: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未来五年,实现“产业崛起之梦”、“创新创业之梦”、“全面小康之梦”,一个共同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沛然有雨 发表于 2016-11-7 11: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大气,精彩,值得学习,谢谢
 
沛然有雨 发表于 2016-11-7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报告大气,精彩,值得学习,谢谢。
 
457394039 发表于 2016-11-18 08: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更好地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风貌,让高水平规划真正高品质落地。要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3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