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做大做强三明中心城市 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复制链接]
宁建老秘 发表于 2009-2-27 16: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王江明 黄 俊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未来社会的竞争,无论是国家间的竞争,还是区域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已演化为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加快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省份的普遍共识和战略选择。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城市带等几大城市群落,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强劲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发展态势表明,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是城市化的先导和重点,继而将呈集群发展并加速形成城市圈。因此,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快速提升我市城市化的水平和质量,不仅是加快三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一、三明中心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三明市作为闽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我省的老工业基地,自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了较快发展。三明市区作为三明的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表现在:
  1、从经济总量看,市区经济总量居全市首位。2006年市区GDP达到102.17亿元,在全市11个县(市、区)位居首位,占全市GDP总量的22.6%,约占全市经济总量近四分之一。
  2、市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
  ⑴从人均GDP看,市区经济已达到工业化阶段第三时期。2006年市区人均GDP26400元,比全市平均水平17094元高出54.4%,比全省平均水平18646元高出25.2%。市区人均GDP折合成美元为3385美元,按照著名发展经济学家H.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论已达到工业化阶段第三时期(2912-5460美元),而全市、全省人均GDP折合成美元分别为1864、2331美元,处于工业化阶段第二时期(1456-2912美元)。
  ⑵从产业结构看,市区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工业化演进阶段可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在工业化初期与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变动的核心问题是农业与工业之间的“二元结构”之变动与转化,即在起始阶段,一产比重高,二产比重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一产比率下降,二产、三产比重上升,且二产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的优势地位被二产取代。当一产比率降到20%以下时,二产比重高于三产,此时,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降到10%以下时,二产比率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比重将逐渐下降。即工业部门的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将经历一个由小到大,保持稳定一段时间,然后再逐渐下降的过程。2006年,三明市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6.7:55.6:37.7,与全市23.5:40.7:35.8对比,第一产业低16.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高14.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1.9个百分点。按照上述观点判断:三明市区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全省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8:49.8:38.4,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全市则处于工业化前期阶段。
  ⑶从城镇化率看,市区处于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市化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所提供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进工业化发展。世界城市化水平平均为47%,发达国家为75%,发展中国家平均为37%。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2005年三明市区城镇化率达86.26%,比全市城镇化率42.3%高43.9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48%高38.26个百分点,处于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三明市区作为三明中心城市,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已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现有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出全省平均水平,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较多,为做大做强三明中心城市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二、三明中心城市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三明市区作为三明中心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现有城市规模偏小,综合经济实力不强,造成中心城市对所辖县(市)和周围地区辐射和带动作用较弱,自身经济增长也出现回落。2006市区GDP较上年增长12.1%,比全市GDP增幅13.1%低1个百分点,比全省增幅13.4%低1.3个百分点,市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下降,经济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也明显下降。
  1、市区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下降。
  2000-2004年间,市区GDP占全市比重均呈上升趋势,2004年市区GDP占全市比重达24.2%,但是2005年市区GDP占全市比重为23.3%,仅相当于2002年水平,2006市区GDP占全市比重又下降了0.7个百分点。
    2、市区对全市增长贡献率和拉动力下降。
  2006年,市区GDP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21.6%,为2001年最低水平;2006年市区GDP拉动全市GDP增长2.8个百分点,与2002年相当,低于2004年1.8个百分点。造成市区经济增长不快、中心城市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市区城区规模小,人气不旺。2005年市区建成区面积仅为20.1平方公里,在全省九个设区市中仅高于宁德市区(12平方公里),居倒数第二位,相当于最大福州市区的11.8%。从人口看,三明市区2005年末常住人口为38.5万人,在九个设区市城区中位列最后一位,相当于倒数第二的宁德城区41.62万人尚少3.12万人,相当于最多福州市区的14.9%。
  (2)经济规模小,经济实力弱。根据一般规律,一个地区中心城市的GDP应该占该地区GDP总量的30%以上。2005年市区GDP仅占全市GDP总量的23.3%,相差约6.7个百分点。与省内各设市市辖区相比,仅高于宁德市区、南平市区,居全省倒数第三位,仅相当于最高厦门的9.1%,相当于龙岩市区的58.6%。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亿元,居全省倒数第三位,仅相当于最高厦门的7.7%,相当于龙岩市区的59.8%。年末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均居全省倒数第三位。
  (3)城市功能不完善。我市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54.3公顷,列全省倒数第2位;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1653张,列全省倒数第2位;拥有医生663人,列全省倒数第1位;市区在校高等学校学生数1.01万人,列全省倒数第3位。可见,我市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城市功能比较单一,还没有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城市活力不足,经济增长乏力。主要体现为企业活力不足,民营经济和域外、境外投资企业发展不充分,突出表现在总量少、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企业素质差、产业特色不鲜明。2005年三明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家,居九个设区市市区倒数第2位,高于宁德的35家,低于南平(170家)、龙岩(267家);非公经济实现工业产值51.3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29.9%。从影响GDP增长的三大要素分析,投入不足、消费水平有限、出口规模小致使经济增长乏力。2005年,我市市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39亿元,排在全省九个设区市市区倒数第2位,仅高于南平市区(40.05亿元),也低于龙岩市区(63.07亿元)和宁德市区(50.91亿元)。2005年三明中心城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17亿元,同全省各市区相比,只高于宁德城区,排在倒数第二。2005年全市实现外贸出口4.6亿万美元,经济外向依存度为9.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微乎其微。
    三、三明中心城市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1、是顺应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的需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客观要求要把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推动中心城市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以中心城市的大发展带动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就要求三明应顺应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战略要求,加快城市发展。
  2、交通条件改善为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创造了条件。福(州)银(川)高速公路通车,极大的改善三明的交通状况。随着泉(州)三(明)高速公路全线动工,永(武)高速已获国家批准立项,永(宁)高速公路已报批,三明机场开工续建,向(塘)莆(田)铁路建设已获国家批准立项。已列入海峡西岸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的高速公路还有厦(沙)高速、漳(永)高速。待这些路网建成后,沙县将成为福建的交通枢纽,打通了三明至沿海和内陆的便捷通道,成为连接沿海与内陆的重要腹地。
  3、已具备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内外部条件。
  从自身条件看,除交通条件正在不断改善外,一是已具备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所必需的节点能力(衡量指标:城区GDP总量)。区域中心城市理论认为节点能力是构建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前提条件。2006年我市城区GDP总量达到102.17亿元,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标志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将直接推动城市形态由低级向高级转变。二是具备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所必需的腹地条件,周边是广大的欠发展地区。三是没有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刚性约束。四是永安-三明-沙县经济发展繁荣带经济实力增强,发展空间上互补性较强,为三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三地GDP总量达238.62亿元,占全市的52.8%;地方一级财政收入为14.61亿元,占全市的66.3%。
  从外部因素看,三明具有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良好机遇。其一,三明周边尚无更强的中心城市。其二,三明人口规模虽小,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三明达到区域中心城市所必需的人口规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其三,良好的外部机遇为三明实现经济实力的迅速扩张提供了可能。其四,交通条件改善后,三明经济腹地和辐射范围远景开阔,极具潜在投资价值。如果能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产业等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聚集体外生产要素,完全有可能实现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四、三明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
  做大做强区域中心城市是加快三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整体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内在要求。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市场运作和产业集聚,扩张城市空间、人口的规模,提升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把三明建成具有聚集力和辐射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一)城市发展定位
  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完善、产业重点突出、生态环境良好、人与社会和自然和谐的现代化中型城市。成为福建著名的制造业基地,全国绿色生态旅游名城,海峡西岸内陆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
  城市发展方向:以“北扩为主,适度南拓,合理西进”,在空间上向沙县跳跃发展。三明城市通过与沙县区域空间整合为重点的市县一体化,与永安区域产业整合为重点的城市联盟发展战略,加快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
  城市发展规模:到2020年,三明市区面积将达8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达6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80%以上。
  (二)城市发展思路
  1、观念上要“活”,把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最大的项目来抓。在全市上下要形成想实现三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就必须加快三明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树立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做大做强城市的理念。把中心城市作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象抓项目建设一样,抓中心城市建设,把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最大的项目。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不仅能为我市加速融入海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支持,同时在就业、城乡统筹、人才强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居民收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等各方面举足轻重,有利于实现城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动力。
  2、空间上要“广”,努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要有更高的视角和更大的气魄,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来统筹谋划城市发展,打破现有区域界限,进行区域重组,解决三明城市规模小的问题。由于三明的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土地利用的弹性空间小,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强对土地利用政策研究,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加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速推进三明市区与沙县一体化进程,尽早完成撤县设区,实现整体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的一体化。当前重点实施市区 “南拓北扩西进”的扩张战略,以金沙园的开发建设为突破口,以沿沙溪河两岸为重点,建设沙溪滨河旅游景观,构建梅列至沙县旅游休闲走廊,逐步把三明市区与金沙园、沙县县城连接起来,与永安贡川连接成片,形成沙县到贡川的城市走廊。实现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共建,加快三明至沙县连接带地块及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为加快三明市区与沙县之间的资源流动和要素的优化配置创造基础条件。
  3、思路上要“新”,把沙县作为三明中心城市的新增长极。三明市区与沙县实现一体化,一方面能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为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许多发达城市的发展过程看,加速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都要有新的区域作为城市发展和扩张的支撑点和增长极。三明在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也应借鉴这一做法,把沙县作为城市发展和扩张的支撑点和增长极,加快城市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经济的体量。如果“三明市区+沙县”中心城市区域建成,2006年,三明市区加上沙县GDP总量达149.87亿元,经济总量比原三明市区扩大46.7%,中心城市GDP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将由22.6%提升至33.2%,提高10.6个百分点。 
  4、进程上要“序”,规划先行,顺序渐进推进。从目前情况看,建议首先应把金沙园区纳入中心城市区域,由市财政对金沙园实行控股,这样有助于避免市区由于实行“退二进三”,许多工业企业向金沙园转移造成市本级财力的削弱;同时由于市级实力相对较强,可以通过高校、城区、工业及园区和企业之间四位一体联动发展,实现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做大做强金沙工业园区。在此基础上,逐步实施沙县撤县设区步骤,从而实现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目标。
  5、产业上要“强”,培育支柱产业,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坚持工业强市,加速发展工业,全面实施工业立市和产业集聚战略,构筑“3+1”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接续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的双跃升。依托现有支柱产业的加速集聚,加速传统工业与现代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对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充分利用金沙园区平台,三明市区工业要逐步大力发展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吸纳沿海及周边区域生产要素;主动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当中,与周边地市实现互动发展相适应,与区域经济增长、融合趋势及需求相适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步伐,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6、环境上要“优”,努力构建和谐城市。在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应采取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既要尽快完成现有企业污染达标排放,又要对市内投资项目严格审核,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尤其是禁止重污染企业来明“安家落户”;既要合理规划,对时机成熟的现有排污企业进行搬迁安置,加大市内环境整治力度,优化美化城市环境,让三明的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打造“绿色”三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者单位:市统计局)
 (责任编辑:黄元庚)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安永老秘 发表于 2009-2-27 16: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二十小时都花在一件事上 的确有些双手疲劳
 
心包太虚 发表于 2009-2-27 16:32:4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不可否认我等级很低 可是我很能顶 而且永远不会灌水
 
溪尤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6: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看帖无罪 回帖有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