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三)
: e* a5 @2 }7 A$ Y5 B: R. L主讲:清水拂心+ D$ v% m T( L; ] d
6 ]% z% d1 _2 ]7 ^: s: I ) C6 O R3 k4 T1 \5 L6 t/ K$ b7 M0 m! v4 ^3 S" c1 Y; `1 s- p
(2016年8月18日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的讲稿)0 }; }: B1 g' c( C6 ~
+ c& c& `" g$ M5 |2 d# j" t4 |7 F1 L% r, c) e4 e ) E# y' \, L% Z3 x0 S8 J2 b+ o2 m* d! J# `4 M1 D
7 G1 k$ _" R ] b. t. P% x r; q2 y6 b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晚上由我与大家一起文字交流《如何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三)》。按照系列课程的安排,这次课程的主题是“如何运用协调理念谋划推动业务工作”。9 }# u! r! `4 D1 B
' q# J* s8 ]+ K- M6 p! h U3 |2 |" }- m8 C* Q: U
首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在8月4日的课程中,我讲了一个启发公文写作思路的“万能六法”,再加入一个“说文解字法”,应是“万能七法”。现在,我们系统地回顾一下“万能七法”的内容。
5 w- u, J: |9 B+ h9 |+ o4 k5 [+ ?( b: W$ a
2 u4 l3 [6 S6 d a3 m一是“5W2H”分析法。也叫七何分析法,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易于理解、使用,能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具体“5W2H”思考架构如下:3 O# B/ j# |7 h1 Q) o5 D$ B
( v3 I! }* A1 Y& s# R5 | % `" f0 r$ C8 s ~8 c' O8 P6 z! k, G$ a) T* R8 j* N u9 H' ?
Why:为何做?为何如此做?为什么(目的、目标、宗旨)?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是最佳方案吗?有预备案吗?这样做的必要性是什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通过思考why,剔除不必要的工作。
" r/ I0 k `4 a, N: v8 M; D; z" I5 z- \; \/ C( t( ]0 Q7 p9 X. \' b. g h( t
What:是什么?做什么工作?做何事?做什么(内容、标题)?目的是什么?具有挑战性吗?——通过思考what,选定明确的分析焦点。6 F( D% c5 K4 ?- L" f- B2 {% j
" d: A) g! d3 l+ Z9 B w: z3 L1 v6 H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为什么在那里做?在别处做会更好吗?从哪里入手?什么地方(执行对象、地点)?空间地域分析,能否因地制宜?——通过思考where,选定做的最佳位置。2 a( _" C, h- Z5 L [5 X/ T
When:何时?何时做?什么时间(进度、期限)?什么时间完成?开始时间?中间时间?完成期限?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检查?什么时机最适宜?——通过思考when,制定时间表,掌控进度。
* h$ Z5 i! H2 K$ D+ d/ i1 c! a5 `3 N |& ?9 r5 j6 U
6 {2 M8 ]& F, {' T% k!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何人做?什么人(担当人、担当部门)?分主办者、协办者及相关者。由谁来执行?谁来负责?——通过思考who,明确地指定权、责人员。
4 |" |( [! Z, T K! B, u" r* J# z( u5 l* t
$ W1 i: o1 ]) P( ? AHow:怎么做?怎样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能突破吗?——通过思考how,制订方案计划、步骤、流程。
+ {4 ]/ F# e1 ^ o4 h6 v) k9 h9 ?) q2 @# O - _6 C, G% c- T
# S0 n9 o5 n9 B# A$ y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怎样?投入产出如何?多少钱(经费、预算)?效益如何?值得做吗?需要多少资源?人力、设备、金钱、时间;会不会旷日费时、得不偿失。——通过思考how much,对此作出整体预算。/ J* z- w/ r* e& T+ h5 T, a0 a5 ?
二是“直线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研究法。这是人类常规的三种思维方式。- F' t, S- G% Y, M. Z7 _
直线思维,可以理解为递进思维、顺向思维、横向或纵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深入、深入再深入,追求纵向的深度、厚度和横向的长度、远度。
/ W: a( S% L% e( ~% O g$ l8 N c. s 0 x( u4 L- Z, I+ {1 [2 Z0 b6 y. Y+ t* {8 H! X
逆向思维,可以理解为辩证思维、反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从正反两个角度来思考,甚至站在亦正亦反的角度来把握,体现着辩证法的意味。
7 e5 [" _/ S* ~8 Y6 H1 [' ?+ _0 D& E9 @8 j; ?, V: Z' X" r : X" S9 e n/ \3 u, C+ z
, g; e+ g; x$ H发散性思维,可以理解为并列思维、侧向思维、联想思维、延伸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从多个侧面、多个视角去思考,充分展开相似相近联想,不断拓展思维触角,以求系统地认知事物。
$ n" H, C& b% t( W. i! [% X4 }! B/ j8 \ ; j* R, h4 I% W) u. e& c, O# |4 I: f7 v& N
三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事理逻辑法。严格来说,这一事理逻辑法,可以纳入第一法“5W2H”分析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分别就是Why、What、How。
; k& w _# a2 @$ q& `8 p之所以把这三个单列出来,因为它是行政公文中最常用的三个思维角度,也是部署开展工作最常规的三个步骤,即阐述意义,先在认识上进行统一;部署任务,告知要做哪些任务;提出要求,强调以什么样的责任、方法、纪律等来完成任务。8 x' ]* ^$ h& T( e" X
: s( s) G2 u6 P, a7 F; i, k
; s9 o- p+ B( ]; b* s3 J: ?再来看“5W2H”分析法其它的四个要素Where、When、Who、How much,其实都可纳入How怎么办的范围。所以,个人理解“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怎么办How”事理逻辑法,是“5W2H”分析法的浓缩精炼版,是“5W2H”分析法的行政应用版。. `/ x' G9 M. l1 G7 f
四是“过程管控”分析法。这一分析法的关键在于以全过程、全景式、链条式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即把一项事物或一个工作,看成一个过程、一个链条或者多个节点、多组碎片,而不是单纯的一点或一个碎片。% p' l5 i7 b+ D. r( i! y
% p; q. I- ?( G" k , @; b) v% z, W6 [0 m7 G# t) I. W0 d2 s D3 l/ e/ n
“过程管控”分析法,也可理解为“精细化工作法”、“项目化工作法”。对任何一项工作,我们可以设计为“调研—决策—部署—实施—验收”,或者“调查研究—制定方案—动员部署—检查督办—经验总结—结果运用”,或者“精心选项—认真研项—扎实施项—深入督项—组织评项”,或者“明责确责—诺责亮责—履责践责—督责考责—问责追责”等等。
7 u" W: d- C! O4 a* m" u. R. g/ l) K& y8 L& |+ t' l3 }( a& |$ S/ O0 w+ i' \
本帖隐藏的内容. M2 ~2 M! Q9 [; Z: i9 B M
. [. {! z2 x# C# H 五是“重点、难点、亮点、热点”四点分析法。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这“四点”。其中的难点,可理解为弱点;其中的热点,可理解为焦点,各级以及社会各领域的关注点。, _7 ?7 n0 ?, [, Q7 X
; V) j& p( z3 l6 X# L
7 }( X* j) z3 a( r, ?6 f一般来说,从“四点”角度来分析一项工作,就能基本把握这项工作的关键信息、核心要素。立足一项工作的“四点”来谋划决策,会是比较科学、理性、系统的决策。- u6 n3 O) ^" U B; c" L
$ m$ a! @; ]& h7 T # R% F! z3 J% z* m% n1 U7 ]7 K
, E1 e2 a7 H Z5 D! m4 A2 ^六是公务员申论对策部分“万能八条”分析法。严格来说,这八条,只是一种答题法,告诉我们从哪些方面来提出对策,赢得高分。
6 W" ^7 p# l; _1 A6 d"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申论“万能八条”抓住了行政工作中最常见的八种工作举措或者说方式方法,对我们全面把握一项工作,特别是谋划具体思路、提出具体对策时,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 ?0 j$ Q1 i" v0 s8 G+ F. I' G' o0 V. W% a0 }# F u7 c
七是说文解字法。说文解字原本是一个书名,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书中系统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中央办公厅主办的杂志《秘书工作》专门开辟有“说文解字”的栏目。我们从事公文写作的,本身就是文字工作。说文解字、拆字解字,对公文写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z$ F. }& F d! v* v9 b
2 [1 \9 s& o8 _ ]+ U+ J8 A
2 U% A( U" Y7 T, V- Z/ |3 P关于说文解字法,我理解为两层含义:+ F; O7 c0 Z6 m0 I7 K
第一,将某个词语中的每个字,单独进行理解,挖掘其本源义。如理解“创新”的含义,就可分别理解“创”和“新”的含义。2 m3 s: H/ {5 F8 ~
& X; @# B6 D% g! t( W$ r" N# V 3 a, I, S/ C0 @: \5 V) ? I8 z- |8 Q" F" o2 E
第二,将某个字中的每个偏旁拆开,单独进行理解。比如,理解“文秘”这个词,可将“文”字拆解为道义的“义”横着一条扁担,将“秘”字拆解为“禾”和“必”,进而将“文秘”理解为“担道义,必有米”,只要用心,就会有好收成。又比如,理解“岗位”这个词,可将“岗”字拆解为一座耸立的山峰,将“位”字拆解为一个人站在山峰上,立在悬崖边,进而将“岗位”理解为“一个人站在山峰上,立在悬崖边,站得好、站得稳可以登高望远,拨云见日,站不好站不稳就容易两脚蹬空、落于崖下。还比如,理解“选调生”这个词,可将“选”字拆解为先走一步,必须走在前、干在前,将“调”字拆解为言周,就是敢于为周边代言,将“生”字拆解为一股牛气,就是保持锐气、虎虎生风。还比如,理解“老干部局”这个词,可将“老”字拆解为“考”字拐了个弯儿,迅速转变考生角色、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将“干”字拆解为一个“一”加一个“十”,以一当十冲在前、务实干;将“部”字拆解为“立耳立口”,既要善于倾听善于学习,更要勇于唱出好声音、发出正能量;将“局”字拆解为一个“口”字加一个“句”字,收口全在句号,引申为干工作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绝不能虎头蛇尾、中途掉队。在这些例子里,虽然有一些牵强的成分,但其角度新颖,从拆字角度来理解某个词、发表对某个词的看法,往往给人一种清新、新颖的感觉。
) R- W/ [) I4 g8 h# l) ?. d3 V7 F0 [. w$ |
4 c/ U& `+ Y" Y8 N6 I3 u0 J( h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万能七法”或者说七条定律,不仅能够启发我们公文写作的思路,也是我们谋划推动任何一项业务工作的科学思维角度和方式。为进一步论证“万能七法”的科学性,我们就本次授课主题“如何运用协调理念谋划推动业务工作”,作一番实战演练。0 W( \1 y1 m) R$ |" w- U
首先,我们以“万能七法”中的第三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事理逻辑法作为大框架,一起来解读“如何运用协调理念谋划推动业务工作”。
# j0 ?- F1 j" Mm q3 @0 M+ I2 s- [6 |1 l, N0 s) j' ?
一、为什么要“运用协调理念谋划推动业务工作”?5 a0 F. o, j4 T2 q
- \ {' n# v- i4 f& ]
" K' p G0 F" A" i9 i% A4 ?与创新理念相比,协调理念是近些年才涌现出的科学理念,是在经历和目睹城乡发展不均衡、教育等领域发展不均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配套之后提出的有效对策。
9 e, x: N5 J0 H8 [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理解,协调理念主要体现了“联系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所以,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促进联系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互促并进。7 b3 E) A5 Z Z
$ [/ ]9 ?8 H4 z, @" R! v. b 4 g3 x' Q, z! k G4 }" A- l" P9 }, g3 k
回到业务工作上来,就是要把部门业务工作或本职岗位工作,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强化各局部、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经常说,要整合资源、增强合力之类的,其实强调的就是业务工作内部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可见,协调发展理念,是指导推动业务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科学理念。% R+ a$ c7 {6 W+ L
; q& \% Z4 C, E9 ~8 _- o! k6 Y
7 r4 f8 z3 X# I1 {7 u% M二、什么是“协调发展理念”?& ^/ j; w1 u8 M# V2 V1 x
在解读某一词语含义或者理解某一项工作时,我们一般可以用“万能七法”中的第七法说文解字法、第一法“5W2H”分析法、第五法“重点、难点、亮点、热点”四点分析法。
3 `) {2 g2 \* B$ V5 I: `# S# P6 g1 J2 K
' }" P8 v' U) U: Y- F! W首先,我们站在说文解字法的角度来分析。着眼于说文解字法的第一个方面,将词语拆成单个字来理解,“协”是共同合作、和洽、帮助、辅助的意思;“调”是搭配均匀、配合适当的意思。“协调”合起来理解,就是协力调和、和谐一致、配合得当的意思。通过这样拆字理解,“协调发展理念”至少传达出两层含义,一是协调发展涉及到不同的主体对象;二是各主体对象之间要互相帮助、通力合作,以达到和谐、得当的效果。
, V# i+ [8 s" y, R/ ^$ z2 M9 a+ K6 b* F' F0 i) d2 t) A; y
: T& J- t* z9 V+ x8 h. o着眼于说文解字法的的第二个方面,将单个字拆成若干个偏旁来理解。“协”字的繁体字是“協”,左边为“十”字,右边为“三个力相加”,可理解为很多人的力量之和,既强调众人中每个人都要使力,而且使力的方向一致、节奏协调,切实形成合力、共力,形成力的倍增效应。“调”字,左边是“言”,动口说的意思;右边是“周”,周边、周围的意思。可将“调”字理解为周边许多人一起说,一起发声,人人动口而不杂乱,各种声音相互和谐、融合。那么,可将“协调发展理念”归纳为一个“和”字,和力和声。: U1 j9 e+ e# E* {
# Z, { q8 T a9 `3 Z, V a
2 ]* j; z6 p* ~$ s" t其次,我们站在“5W2H”角度来分析。逐一分析协调发展理念涉及到的Why、What、Where、When、Who、How、How much七个方面内容。至于Why,前面已讲;关于How,后文将详细讲到;What就是当前正在讲的;那么就剩下Who、Where、When、How much四个方面了。
! b" c* e3 q+ X( i( L# Y/ p1 O2 c0 Q- N3 U& G+ d; ~" a7 k# {# ?/ A0 a9 q
“Who”即协调发展理念涉及到的各个主体对象,往具体处讲,就是谁来统筹各部分的协调,这是站在操盘手、一把手的角度来讲的;各个部分、各个科室、各项任务分工小组之间怎么去协作,这是站在具体参与方的角度来讲的。
7 o( f/ m1 k: R: G2 P“Where”和“When”放在一起,即何时何地要注重协调发展,要把握协调发展的时机和场合,有些时候有些场合需要协力协调,同步走,有些时候有些场合需要突出某个部分、某支力量,一个领先其它随后。- D1 L) k7 f, U" }
“How much”,就是协调发展到什么程度,协调发展过程中投入产出如何?需要多少资源?人力、设备、金钱、时间等保障因素。/ `! y) z, h1 `/ K. t
" m) g& P: g3 w4 @/ A x
2 J4 b F/ c! ]0 U+ d最后,站在“重点、难点、亮点、热点”四点的角度来分析。通过前面的说文解字法,我们得到一种认识,即“协调发展理念”更多地强调两条腿走路,其重点应是协调的节奏、方法,以什么样的节奏、方法来走路;其难点应是如何补齐短板,如何加快走得慢、拖后腿的那只脚的速度;其亮点应是建立“一盘棋”、“同步走”的工作运行机制或体制、制度;其热点或者说社会的关注点,应是协调各方的责任问题、触及后腿那一方的利益问题等。
! x1 k. B; R8 a# Y1 _6 B) j6 c8 `3 n& w( f" z2 K2 `$ E: t- \8 w
综上所述,运用说文解字法、“5W2H”分析法、“重点、难点、亮点、热点”四点分析法,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深入、全面、系统地认识一项事物,把握一项工作。说文解字法,是从事物名称的角度,理解事物;“5W2H”分析法则启示我们多角度、立体化、全景式地去分析和认识事物;“重点、难点、亮点、热点”四点分析法则启示我们抓关键、抓重点、抓核心,从核心要素角度,来以点带面地认识和把握事物。通过上述“万能七法”中的三种方法,就能实现对事物根本性的而非一般性的、全面性的而非片面性的认识。
! B% b4 B8 K) _4 O3 C/ E: P! v5 ?9 W. H1 P4 S
' M( @. H; l1 g! ?三、怎么“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
0 m! S4 }8 e* P: ~; a7 N4 h* ?& d* F. @( ?
7 ?5 {$ m( d" S6 Y' J“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性及内涵,很好理解。接下来,就是“怎么办”的问题,怎么将协调发展理念与自身业务工作牵连起来,怎么灵活运用协调发展理念科学指导推动业务工作。需要用到“万能七法”中的另外三种方法,即“直线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研究法、“过程管控”分析法、公务员申论对策部分“万能八条”分析法。 K1 ~9 r. p O8 o( M% C
: ?. \) \0 N# E( C; n 2 e @0 r$ V1 y/ Q2 w( ^8 Y' h% d7 E1 e. _" n; A7 r
首先,我们站在“直线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角度来分析。从直线思维角度来理解,“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就是要运用协调的科学方法、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力量、建立各方协调运转、规范高效的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制度等。
8 M, R( D6 d- A5 Y' Y1 N+ h% i, j( s* w, t+ E; ~6 n& i( i
L& w- L0 e" i) e+ M B9 B从逆向思维角度来理解,“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主要是查找、正视、分析、解决业务工作不协调的问题,锁定不协调的一方、走得慢的那只脚,剖析原因,聚焦问题原因对症下药。并且,还要考虑走得快的那只脚是不是节奏太快,是否有冒进、跃进等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情况,考虑两者之间的节奏、互动方面是否出了问题,等等。总之,就是要从正反向、积极消极面等去辩证地分析和把握。) H* N7 e. x. z+ }9 \3 y! X/ e! r
) g/ z# r$ C" C: Y7 `6 l+ `9 A M7 o- Z: O' E
从发散性思维角度来理解,“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就是要考虑本部门工作与上级对口部门的协调沟通衔接,与本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协调同步,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略大事的协调融合,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协调协作,与兄弟地方部门以及本地其它部门的协调互动,业务工作领域内各大板块工作之间的协调合作均衡用力,等等。( y" j. \. g# B; Q1 J; _, j8 C
# l/ `) |& P! W0 S$ w9 l- y7 ~: @* @1 p; c/ p! N0 s. s* p
其次,我们站在“过程管控”的角度来分析。也就是把“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看作是一个过程、一个链条,有头有尾有节点。* e# d/ q, T" N( o
比如,可将“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作为一个课题,对其进行“调研立项—选题研项—结题评项—总结用项”等等。; _9 @( [# {9 W& P# m# T- e& ]
2 l# l! z9 f- [) U& w# w 6 z9 Z- I$ I, _. Q- R
. K4 u2 @1 X N& U, y还比如,可将聚焦业务工作的短板、后腿,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论证原因症结—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部署开展整改行动—加强整改情况的检查督办—开展整改做法的经验交流—形成长效整改机制和管用制度”,等等。
6 Y( p) ^3 l! r- v/ J+ L. q; c d+ F8 f, ?) a: U# T 7 n$ i! u r; Q* \
. x8 J1 ]5 ^( _4 X1 p最后,我们站在公务员申论对策部分“万能八条”的角度来分析。这万能八条本身就是针对“怎么办”来提出,可对其中的八个方面,逐一进行筛选、应用。( Y# D1 a6 t) e3 F, b
: ^5 f3 t6 r( k/ K " ]) ]8 p1 C# }3 m
5 n5 q% W. r, d( t$ t比如,在“认识”方面,“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就是要强化“一盘棋”意识和全面发展观,就是要站在整体的角度来谋划工作思路、作出工作决策、形成整体发展格局,就是要强化每个部分、每个干部的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站在部门大局、全局的角度来开展岗位工作、履职尽责。
" p, d7 y9 G/ @, s" B7 j) Y: k. h, b1 @' s7 ?8 Y, t9 u* P9 g) i( U6 H5 y1 i, i4 ]' f( S
还比如,在“组织”方面,“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就是要组织各方资源、力量,进行充分统筹整合,以形成工作合力。 b3 z: ]; b& @% F+ T) j, d
3 L' q; L' i3 {% ?- d+ i& @
) |! u, s8 l0 Q7 C8 @还比如,在“投入”方面,“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就是要参与协调发展的各方都要用力用劲,而且是均衡用力、共同投入。
" c( I9 ?$ e. z- ]! G! X, G4 M6 W8 U0 ? 0 L& r# k9 ]0 A- }" d: f/ D
( z+ G1 P0 J# O. }2 \ q还比如,在“监督”方面,“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就是要实时监督后腿方的进度、效果,监督双方的节奏,等等。
' h4 a8 r) `, ]" ^3 k ]/ l) P% V2 Q; R$ `7 H ; v3 U1 k' Q" X; z. ~' S" Y7 c) Q L2 o8 _1 j$ k K% j
还比如,在“制度”方面,“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就是要建立协调协作、共同使力的科学体制、良好机制和管用制度等。* L/ H# M9 j8 g
# ?# |1 f% p3 R- G8 I$ V+ m5 Z( m! M* d
还比如,在“教育”、“宣传”、“总结”三个方面,“运用协调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就是要围绕业务工作协调发展的主题,适当开展业务培训,及时进行宣传推介,适时总结提升。5 N; M6 z- T. Y, \% |. W# t
- Q: h! d% \' k0 u) ?3 M1 x: M0 t8 Q: q1 T$ R, K! l
综上所述,运用“直线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研究法、“过程管控”分析法、公务员申论对策部分“万能八条”分析法,能够让我们较快地找到“怎么办”的答案所在。其中,“直线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研究法本身就是思考对策、作出决策的科学思维方式;“过程管控”分析法,则启示我们更加精细化、具体化、项目化地去研究制定对策;公务员申论对策部分“万能八条”分析法责直接从8个方面为我们提供寻求对策的角度或范畴。& c( Q" f4 C# B8 H! }
$ Z; g+ ~' B+ O. I# N2 n$ r8 N" D8 b! t' n8 ]7 @; |5 F# U- j
《如何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推动业务工作(三)》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