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复制链接]
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6: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江吉平


  三元区现有小学13所,初级中学6所,在校学生17000多人,其中农村学生3500多人。“两基”验收后,如何加快教育发展步伐,实现建设“教育强区”目标,三元区委、区政府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认为三元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差距太大,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市区,而占全区三分之二的广大农村地区办学分散、基础薄弱,投入少、条件差、危房多,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因此,要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重点在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难点在于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城市反哺农村、城乡捆绑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切实落实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以有限的财力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先后从城市教育费附加等经费中拨出1300多万元用于农村撤点并校,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撤点并校,集中办学,抓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
  三元区农村人口分散,各村之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例如:中村乡平均海拔800多米,各行政村都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村与村之间相距十几里山路。全乡原有7所村小,10个教学点,小学生685人,其中7个教学点学生数不足10人,教学点分散、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师资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信息技术教育和英语课程无法正常开设。
  中村乡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是三元区农村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集中有限财力,实施农村撤点并校集中办学,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2003年秋季,三元区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村乡拉开了序幕,先后撤消了中村乡的所有村小和教学点,在乡政府所在地创建寄宿制小学,全乡小学生集中就读。在撤点并校过程中,三元区妥善处理好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一是抓好宣传发动。95年通过“两基”验收后,三元区农村子女在家门后就能上小学,如今要到远在十几里外的寄宿制小学读书,多数村民对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担心,对撤点并校的做法不理解。为此,区教育局机关人员和学校教师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动员,发放宣传单,并联合乡政府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学生家长会,邀请村民代表到新建学校参观,广泛宣传撤点并校的目的、意义和做法,逐步消除家长的思想顾虑。二是抓好硬件建设。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新征校园用地3200多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校舍5000多平方米。学校建有学生公寓、食堂、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学生电脑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等专用教室,配备体育、音乐、美术等教学设备,基本满足了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三是抓好政策扶持。区委、区政府强调不能因为撤点并校而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区财政和乡政府每年拨出专项经费补助学校的办学经费缺口,给予学生一定的补助。如:减免每人每年住宿费60元;学生周末班车票价优惠30%-50%;所有寄宿生统一办伙食,每人每天只交4元伙食费;特困生住宿费全免;二女结扎户,二女都在同校寄宿的住宿费减免一人。四是抓好后勤服务。为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校下大力气抓后勤管理,确保学生吃、住、行等方面的健康安全。建立了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了校医;建立了专职的生管教师队伍,实行封闭式管理;开通了学生周末班车,组织安全护送。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家长普遍感到放心、满意。
  2004年秋季,三元区农村撤点并校工作继续在岩前镇推开,创建了星桥寄宿制小学,撤消星桥村周边8个村小。据统计,几年来三元区共撤除了25所村小、教学点和1所农村初中,新建2所寄宿制小学和3幢农村初中学生公寓,新征校园用地6319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校舍10558平方米。2007年三元区将继续推进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岩前中心小学新建校舍700多平方米,将乌龙小学撤并到岩前中心小学,启动最后一个乡镇(莘口镇)的撤点并校工作。同时加强原来4所市级农村示范幼儿园建设,办成日托式,提高农村学前教育入园率,解决幼儿和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十一五”期间三元区除了保留个别必要的教学点,将实现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初中和一至两所小学的目标。
  二、建立机制,以城带乡,抓农村学校师资水平提高
  在实施撤点并校的同时,三元区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水平整体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一是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以撤点并校为契机,2004年出台了全区小学教师离岗待退办法(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有78名小学教师提前离岗,把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选派部分年轻优秀教师到三明学院参加为期一年的英语专业脱产学习培训,学习结束后担任小学英语教学任务;部分教师转岗专门从事生管工作。这样既解决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又解决了教师超编问题。二是实施城乡结对子帮扶。采取了“校对校”、“师对师”的措施,城市帮扶农村,城乡学校捆绑发展。2003年以来,三元区制定了三项帮扶制度。即: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城乡学校教师双向对口交流制度和校级领导轮岗制度。为了促进城乡结对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建立了《三元区学校城乡交流工作督导评估制度》,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评估,将评估结果纳入每年的校长责任目标考核,教师交流教情况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挂钩。几年来有20多名校级领导互相交流,每年参加双向交流的教师有200多人次。三是建立培养骨干教师平台。从2003年开始开展“双百工程”活动(创百堂优质课、育百名学科带头人),并从中单列出农村学校的评选指标。全区农村学校现有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20名,教育局和学校每月发放学科带头人津贴,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同时明确了他们在教学教研、传帮带等工作的职责与义务,有效带动了农村教师钻研业务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优化资源,强化管理,抓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三元区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2002年以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用于信息技术硬件建设,建成“三元教育城域网”,覆盖全区城乡学校,实现“校校通”。2006年9月,以“三元教育城域网”为依托,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全区农村中小学都共享中央电教馆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习培训,搭建有利的平台;为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最新的信息提供均等的机会。二是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从规范教学全过程管理入手,根据省市有关规定,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制度,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学质量的跟踪检测,特别是小学英语学科和技能学科的检测,设立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和进步奖。近两年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抽检结果,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高于城区学校一般水平。三是城乡学校联合开展教研。将城乡学校分成五个片区,每个片区的划分将市区和农村学校合理搭配。各片区每月利用一个双休日时间,对有关课改实验等工作进行全方位或局部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区教育局针对不同层面的学校确定不同的目标,实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所有学校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四是城乡学校质量捆绑考核。从2006年开始,把城乡结对子学校的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学科竞赛、教学质量等指标“捆绑”进行考核,促进城乡学校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同时三元区正积极探索农村学校作为城区学校分校的办学新模式,将两校的人、财、物重新进行整合,促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和倾斜。
  (作者为三元区教育局局长)
  (责任编辑:陈   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