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仁: 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分享我在基层摸爬滚打的一些体会。什么是坚守?就是当你看清了基层的“鸡毛蒜皮”与“千钧重担”交织的真相,依然选择把根扎在这里。是的,基层不易。报表材料、迎检考核、邻里纠纷、项目推进……“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常态。有时磨破嘴皮子调解矛盾,换来的可能是不理解;有时夙夜在公推进工作,也可能遭遇质疑。但请别误解,我想说,正是这份“不易”,恰恰是滋养我们成长的独特养分。唯有在直面真相后,依然选择热爱、选择投入,才能积蓄起那股穿透迷雾的韧劲,向着心中那片“希望的田野”坚定迈进,最终领略“无限风光在基层”的壮阔!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我的感悟是,年轻干部要在这片沃土上真正立住脚、扎下根,离不开四个“有”: ——“心有秤”方能行稳致远。这杆秤,一头是组织纪律的“硬杠杠”,一头是群众利益的“定盘星”。年轻干部头脑必须清醒,时刻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刻在心上、融入血脉。只有心中这杆秤摆得正、压得住,面对诱惑才不会失重,面对困难才不会失衡,方向才不会跑偏。 ——“眼有光”方能主动作为。基层工作不能等靠要,眼里得有“活”。这份“光”,是发现问题的敏锐,更是主动担当的热情。不能只盯着“分内事”,对“交叉地带”“模糊区域”就绕着走;不能遇到“老大难”“硬骨头”就说“不归我管”。要葆有“我想干”的冲劲和“我来干”的闯劲,把解决问题、服务群众当作本能,把攻坚克难、创新突破视为乐趣。这份主动,是年轻干部最该有的样子。 ——“肩有力”方能扛起重任。基层是练兵场,更是检验场。我们肩上的力,既要体现在能担事、敢扛事的勇气上,更要体现在能成事、善破局的能力上。乡村振兴的蓝图、社区治理的难题、产业发展的瓶颈……每一项都考验着我们的肩膀。要像老黄牛一样踏实肯干,更要像拓荒牛一样锐意进取。总书记教导我们,了解情况要“脚步为亲”。对我们而言,就是要走出办公室的“舒适区”,走进田间地头、车间厂房、居民楼栋,用沾满泥土的双脚去感知实情,用充满力量的肩膀去扛起责任。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监督才更有力,决策才更精准,落实才更有效,群众才更满意。 ——“学有恒”方能永葆活力。身处变革时代,新知识、新技能、新挑战层出不穷。在基层,绝不能有“躺平”心态。躺平换不来理解,躺平只会让问题堆积如山。无论是扎根基层深耕细作,还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持续“充电”学习是永恒课题。政策法规、群众工作方法、数字经济、基层治理现代化……都需要我们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去钻研。不要一边憧憬着更高平台,一边却放任能力“躺平”。手上有“真招”“硬招”,心中才有底气,脚下才有力量,才不会有“本领恐慌”。 最后,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我们不必奢望一到基层就能立竿见影地解决所有积弊、改变整个面貌。重要的是,要在心中深埋一颗“种子”——一颗理解国情、体察民情、敬畏职责的种子。这颗种子,会让我们在日后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记得要俯下身子倾听,迈开步子调研,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拍脑袋”;这颗种子,会随着我们阅历的增长、岗位的变化,愈发彰显其价值,时刻提醒我们决策的根基在何处。 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组织为我们搭建了成长的舞台,群众对我们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感恩之余,唯有行动。下一步,我将继续锚定方向,笃行不怠:一是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是持续深化学习,向实践学、向群众学、向先进学,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三是永葆为民情怀,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成长为一名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基层干部! 让我们在基层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共同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