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以来,随着气温持续攀升,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易发期。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镇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理念,将防溺水工作作为当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周密部署、压实责任、多措并举,全力构建覆盖全镇的生命安全防护网。现将2025年上半年,特别是暑期以来我镇防溺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我镇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以实现“零溺水”为工作目标,建立健全了覆盖全镇、责任到人的防溺水工作体系,从组织保障、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等多个维度系统性推进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责任体系 工作启动之初,我镇迅速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担任组长的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涵盖综治、公安、教育、水利、城建、卫生、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多个职能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督导检查和信息汇总。我们制定并印发了《*镇2025年度防溺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部门、各村居的职责分工,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链条。同时,全面推行“分片包保”责任制,将镇、村干部、网格员的力量整合,把全镇范围内所有河流、水库、池塘、沟渠等涉水区域全部分解到人,确保每一片水域都有人巡、有人管、有人看、有人防,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管理格局。 (二)深化宣传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我镇坚信,预防溺水事故最有效的手段是提升全民的安全意识。为此,我们开展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宣传形式多样化。各村居利用村级广播、宣传横幅、电子显示屏、微信群等线上线下平台,高频次播放和推送防溺水安全知识。今年上半年,全镇累计悬挂宣传横幅超过200条,张贴宣传海报数千份。二是入户宣传精准化。各村组织村干部、志愿者、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逐户上门发放《关于预防溺水致家长的一封信》《防溺水安全告知书》,与家长和监护人面对面沟通,讲解防溺水知识和监护责任,累计发放宣传资料超过8000份,签订《防溺水安全承诺书》6000余份。特别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多孩家庭等特殊群体,建立了“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定期上门或通过电话、微信提醒,确保安全监护不留空白。三是家校社联动常态化。我们与辖区内各中小学、幼儿园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安全教育课、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六不准”等核心要点。同时,督促学校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坚持隐患排查,夯实安全基础 我镇组织力量对全镇范围内的重点水域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各村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所有沟、河、塘、库、坑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了详细的《危险水域安全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至目前,全镇共排查出重点危险水域140余处,全部登记在册,并明确了包保责任人和安全信息员。在隐患整治方面,我们对所有排查出的危险水域,均设立了醒目的永久性警示标识,标明了水深危险、责任单位、包保责任人及紧急救援电话等信息。同时,为关键水域配备了救生圈、救援绳、长竹竿等应急救援器材,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第一时间开展有效救援。 二、重点工作成效与数据分析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我镇防溺水工作的成效初步显现,安全防线得到进一步筑牢。 (一)网格化巡查监管实现常态长效 全镇建立了由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及志愿者组成的专兼职巡逻队伍,实行常态化巡查制度。特别是在午后、傍晚等事故高发时段,以及周末和节假日,巡逻队会加大对重点水域的巡查频次和力度,及时发现并劝离在水边嬉戏、垂钓、游泳的青少年和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暑期以来,各村巡逻队累计开展巡查超过1500人次,成功劝阻不安全涉水行为近百起。*村组建的“防溺水巡逻队”,每日在高温时段对村内重点水域加强巡查,有效阻止了多起青少年野泳行为。这种“人防+物防”的结合,极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二)多方协同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我镇成功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镇妇联、关工委、团支部等群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组织志愿者深入村组,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关爱活动。例如,*村妇联联合关工委、团支部组织的入户宣传活动,通过真实案例警示,有效提升了监护人对防溺水工作的重视程度。*村则针对外出务工家庭,通过微信持续推送防溺水科普视频和警示信息,实现了安全教育的远程覆盖。这种多方力量的整合,形成了一张覆盖广泛、守护严密的社会化防护网。 (三)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我镇高度重视应急能力的建设。一方面,我们完善了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响应、科学处置。另一方面,我们加大了培训力度。*村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应急救援队成员、村医等多次参与上级组织的安全生产日活动和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培训,累计参与各类培训6次以上。通过现场教学和模拟演练,参训人员熟练掌握了心肺复苏、溺水者正确施救技巧等急救知识,并强化了“智慧救援”的理念,即优先呼救、利用工具,避免盲目下水造成次生事故。这支具备基本应急处置能力的基层队伍,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我镇在防溺水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挑战和薄弱环节。 (一)部分重点人群监护存在薄弱环节 我镇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较为普遍,导致留守儿童、独居老人数量较多。这些家庭的监护主体往往是年迈的祖辈,他们或因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或因自身安全意识淡薄,对孩子的监管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我们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全天候、无死角的有效监护依然面临巨大挑战。 (二)地理环境复杂,隐患点多面广 我镇地处*区域,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池塘、水库、沟渠星罗棋布,尤其是一些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废弃水坑和施工积水点,分布零散,隐蔽性强。这些点多面广的危险水域给我们的巡查和管控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仅依靠人力巡查难以做到全时段、全覆盖,安全监管仍存在盲区和死角。 (三)科技应用水平尚需系统性提升 目前,我镇的防溺水工作主要依赖“人防”和传统的“物防”手段。虽然部分区域借助“雪亮工程”等监控系统辅助巡查,但专门针对防溺水设计的智能化、自动化监测预警系统尚未普及。与一些先进地区相比,我镇在运用AI智能识别、自动语音告警、无人机巡查等现代科技手段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赋能的潜力远未充分挖掘。 四、下一步工作规划 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挑战和问题,结合我镇实际,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防溺水工作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一)持续压实责任,完善联防联控机制 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防溺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确保每年至少召开2次专题会议,定期分析研判形势,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强化督导检查和责任追究,对工作落实不力、措施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同时,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协作,形成公安、教育、水利、卫生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强大工作合力。 (二)推动精准宣教,提升全民安全素养 在继续保持宣传广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宣传的深度和精度。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和推送更具针对性的宣传内容。例如,为青少年制作通俗易懂的动漫、短视频;为学生家长定期推送家庭监护要点和典型案例分析;为老年监护人制作方言版的广播提示。通过更加精准的教育引导,真正让安全知识入脑入心,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 (三)加快科技赋能,构建智慧防溺水体系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分批次在全镇事故风险最高的*处重点危险水域,试点安装集成高清摄像、AI人形识别、智能分析和远程语音喊话功能的防溺水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对危险水域的全天候监控,当监测到有人靠近或越过安全边界时,系统将自动触发高音警报并进行语音劝离,同时将警情信息实时推送至村级管理员手机终端,构建“自动预警、远程喊话、后台推送、网格处置”的闭环管理模式,以科技力量弥补人力巡查的不足。 (四)强化应急准备,提升实战处置能力 我们将继续加强镇、村两级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计划每季度组织一次防溺水应急演练,模拟真实场景,检验和提升队伍的快速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同时,鼓励和引导更多群众,特别是居住在水域附近的村民学习基础急救知识,扩大应急救援的群众基础,确保一旦发生意外,能够抓住“黄金救援时间”,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总之,防溺水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我镇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常抓不懈,警钟长鸣,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硬的担当,持续织密织牢防溺水安全防护网,全力以赴守护一方平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