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文化体育] 用传统节日激活公共文化空间

[复制链接]
猫眼看文 发表于 2018-2-6 12: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庄子在 《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但在不同的眼睛里,它们却有不同的意义。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象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的与众不同的四季。在中国人的思维与表达里,充满着四季的字眼。在这个地球上,因为只有中国具有最鲜明的四季分明、冬冷夏热的气候特点,而二十四节气的发明,更令中国人有了独特的季节文化和诗意般的生活。


  中国是农耕民族,在优秀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关照下,大地自然就是中国人的文化信仰。都市生活正在使我们对时令、气候、物候的变化逐渐淡漠,但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供给与空间营造,可以重新唤醒人们对于自然的尊重与顺应。一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作为区域文化中心,应以“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时间轴观念,将“四季、七大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供给之中,使得城市居民在城市生活中体验到时光的流转与人文的关怀,在超大的城市空间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节气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价值:第一,中国的节日与节气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应该效法天地万物,通过对天地万物的观察和体悟发现蕴含其中的自然之道,并将其作为指导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正是这个原则的集中体现。在其指导之下,我们才能回归到人与物和谐相处的状态,建立起人与自然融洽无间的关系,实现天人合一。第二,中国的节日与节气呈现着深厚的美学意蕴。对于中国式的哲学与智慧,对自然的律动和天地人合一境界的深切感受,无数古人都曾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透彻表达。不论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还是唐诗中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又或是古代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对应着金木水火土的属性,寄托着不同季节的音乐情感。第三,中国的节日与节气中蕴藏着中国古人对于科学的执着探索。

  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已经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的名称,构建起了“二十四节气”的基础架构。“二十四节气”显示出中国古人精湛的天文学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生活有着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更被作为现代养生学的重要坐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那么,怎样能够激活传统节日与节气的当代意义与价值,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设呢?

  首先,要以社区为核心提供七大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的认知与体验的公共文化内容体系服务供给。

  社区是每个人日常生活最容易接近的地理区域,在社区创造传统文化节日氛围,体验其中蕴藏的伦理价值,更能让每个个体在超大城市中感受到邻里的温暖与城市的温度。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四季的流转就是阴阳消长在时间轴上的变化韵律。人体的阴阳随自然界阴阳升降而升降浮沉。人顺应天时的秘诀是顺应四时阴阳之气的变化,都市居民应该在顺应自然节律中保持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社区作为居民生活居住区,可以提供四季养生的文化创新产品与服务供给,营造出人们对于社区文化的归属感。

  二十四节气,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背景下产生的独特文化概念。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在二十四节气中直接的显现,既是中国人看待“人与自然”的独特方式,构成了独特的生活时间轴,社区作为人们最方便参与活动的地方应该按照节气的时间轴开举办社区活动。

  其次,以文化场馆为核心进行七大传统节日主题公共空间的营造。传统节日的激活中,需要调动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用当代的方式来进行激活与再造。比如,选取文化场馆组织七大节日集体庆典活动仪式,使得人们融入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之中,完成群体性文化活动供给。基于目前的放假调休制度,城市居民度过传统节日的方式多以休假、休闲为主,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日趋弱化。挖掘七大传统节日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得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多重伦理价值能够体现在节日内涵中,增强传统节日中的仪式感、神圣感、使命感,在重大的节日活动,不仅要传承其蕴含的深厚人伦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重大仪式庆典中净化人的心灵,使得参与者体悟到情感共鸣、体味到仪礼的崇高与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归属感。

  通过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创设公共文化空间,增强七大传统节日深刻的文化内涵认识,使得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社会的多重伦理价值能够体现在节日内涵中。

  再次,研究以节日、节气为核心的公共文化内容体系服务供给的运行机制。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提炼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社区与文化场馆内容文化体系服务供给的模式,做成文化品牌系列,在全国进行推广,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杜绝外来宗教与文化思想的侵蚀。

  总之,以四季流变、七大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中所涵盖的衣、食、住、行、用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活方式为蓝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都市人民的生活方式。建立系列丰富的中国文化活动与仪式,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提供多元的选择;塑造以二十四节气、七大传统节日、重要人生礼仪为基本元素的中国文化品牌活动,逐步形成社会时尚与文化氛围,使得城市中的人能够受到文化的滋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城市生活,传统文化真正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就能真正鲜活起来,并且逐步走向世界。作者:李海峰 来源:学习时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7粉丝

43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