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说说全球变暖

[复制链接]
啤酒小菜 发表于 2019-2-15 09: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说说全球变暖

 

全球到底是不是在变暖?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争论挺大的。所以,不太好下结论起文章题目,为了逻辑自洽,干脆,也就说说全球变暖吧。

全球变暖问题,主要有三种声音。

一种声音:什么,全球变暖?别瞎掰了,纯粹扯淡!

一种声音:一个天大的阴谋,背后有着巨大的利益驱使,是人为操控的骗局!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全球会变暖!

主流声音,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持续增加中,全球变暖会引发生态灾难,请大家团结起来,保卫家园,拯救世界!

因为各说各话,各干各的事,理论逻辑上看,都自圆其说。

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生态灾难→人类灭亡。这属于明天和未来,类似科幻,究竟会不会发生,有没可能发生,天晓得?

就像最近火到爆《流浪地球》的作家,刘慈欣说过一句“三体文明(计划毁灭地球)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但,也有可能,下一秒就会来临。”

基于这一点,未雨绸缪,出门带把伞,总归不是什么费心劳力的事。

众所周知,“全球大猩猩”特朗普上台后,速度烧了三把火:退出TPP群,废除奥巴马医保法,推翻气候行动计划。他认为,“全球变暖”是中国人炮制出来的骗局,美国要退出《巴黎协定》,增加化石能源的投资。很快,就有坚持“阴谋论”的专家跟风,提出观点:全球变暖是弥天大谎,世界冰期才是事实。

当然,证据和事实也是杠杠滴。专家认为,如果全球变暖是事实,那么北极海冰将出现大规模融化,实际情况是,海冰覆盖的区域在增加,并不是减少。另指出,按照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标准,测量气温的很多国际气象站是不合格的,所以,对测量的数据也提出质疑。

针对“全球变冷说”,也有专家承认,全球之所以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暖,部分原因是人类排放的颗粒物太多,遮挡了地球接收光线,使得地表阳光照射量下降,热量也随之降低,抵消了变暖趋势。

各执一词,婆说婆有理,媳说媳有理,清官难断地球家务事。

通过围观,我们看出,不管专家还是政治家,都是在假设和推测。具体来说,气象站机器不合格,是不是更换一批合格的就可以?全球变暖还是变冷,放置测量机器的位置是不是最准确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就必然导致全球变暖吗?这些问题很难争出个谁对谁错。

但是,大家公认的事实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在不断增加中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个国际机构,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是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的。任务就是对气候观测并出具报告。

截止目前,共出具4次大气评估报告。

分别是1990年,1995年,2001年和2007年,报告显示人类活动正在改变气候,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从140ppm(百万分比浓度)变化为现在的405ppm。这也是2018年全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20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波兰卡托维兹开了半个月会,讨论的重要内容。

与其争论“全球变暖”,倒不如换个切入点,那就是“碳排放”问题。这样大家都容易接受,锣对锣鼓对鼓,切磋比划也到了一个频道上。

关于“碳排放”的治理体系,主要有三个法律协议文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后两个协议属于《公约》的细则,更加量化和可操作。2001年,布什宣布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2018年,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是不是感觉他们很不要脸。

其实,当今世界竞争的实质还是民族利益,民族利益驱动国家意志,采取一切可能的行动来维护利益,绝不会受什么道德契约半点约束,这也可以看出,美国宣传所谓“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虚伪,这些口号,一定程度上是利益的挡箭牌和遮羞布。不过,关键时刻,你还真得学会用,还要活学活用。

这三个并行的法律协议,理论上都有约束力。《公约》侧重把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安全水平线,《京都议定书》重申强调了《公约》论点,《巴黎协定》是部署2020年后的战略安排,目标是把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

实践中,全世界在力推《巴黎协定》,经常性开会研究如何落地。

其实,开了这么多次大会,然并卵,会场有扔鞋的,有吐唾沫嚼槟榔的,有生病请假不来的,有会中途愤而离席的。可谓是:各色的脸上,各色的妆,会议效果很差。很多时候,会议的成果,就是确定下一次在哪个地方继续吵。

对于碳排放,大多数国家都是:君子动口不动手。

既然这样,为啥各个国家还蜂拥而至,积极参加呢?

要知道,碳排放,关系两个方面。一个是治理碳排放的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一旦在某项技术上,你落伍了,一步晚,步步晚。清政府被西方国家追着打,还有英国日不落帝国霸权的陨落,都跟工业和科技息息相关。包括现在美国围攻华为5G技术,特朗普用行政干预市场,把人工智能作为美国优先产业发展,终极目的都是在跟上科技的步伐,别被甩远了。这是世界上稍微开放一点国家的共同认知。

再就是,碳排放,说白了,不就是工业运转消耗化能资源的副产品嘛,国家要发展必须有工业,工业就需要消耗资源,而国家的资源分配是不平衡的,有的国家坐在矿车上,有的是“穷山恶水”,所以有了出口和进口的需求,有市场交易的需求。

技术也好,资源也罢,说到底,都跟钱相关,买卖技术和资源都需要钱。有钱,自然就有动力来开会。

可为什么总开会,又总没个好的共识呢?

这就需要提及一个关键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这是气候大会确定的一个原则,就是说,国家和国家之间爱的大气是没办法隔离的。所有活在地球上的国家,都要面临碳排放的后果,所以,治理大气环境,人人有责,但责任要结合实际来区分。发达国家工业革命200多年了,原来属你排放最多,现在你要立刻减排,发展中国家甚至有些还处于采摘农业时代的,别着急,晚一点开始减排。这就叫做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也就是,精准区分责任。

面对这个原则,各国利益诉求是截然不同的。

一种是已经很发达,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减排技术专利也有,比如日本,强力支持减排。

一种是小岛国,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国土面积越来越小,比如马尔代夫,放声疾呼,赶快救我。

一种是一些近北极的国家,因为靠近北极,其国土的很大一部分常年冰冻,不适宜人类居住生活,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北极圈的冻土解冻,这些国家的可耕地就会大大增加,资源开发也会更加方便,他们“欢迎”的不是减排,是全球变暖。比如俄罗斯、加拿大和丹麦等。

一种是非洲的国家,没啥工业,更没啥碳排放。无所谓,开会就是混个脸熟,还有可能赚取一些经济援助,何乐而不为。

再有就是中国和印度,这种工业进行式的大国,为了证明大国有担当,支持减排,但坚决主张西方发达国家应多承担责任。

这就好比,讨论高速公路上车速控制多少码的问题。开会的国家中,有的开宝马,有的开奥拓,有的骑电动车,有优秀就有落后,你也别笑话,还有驾马车的,骑单车的,甚至不穿鞋的。

大会设定一个100码时速天花板,你说,你什么态度?

驾马车,骑单车,步行的,肯定没意见,为啥?就算打死我,我也超不了100码啊。

开宝马的可有意见了,你的天花板就是我的地板砖,老子最低时速110码,咋滴?你这是要收我超速费,还是开罚单啊。

这样的话,碳排放问题的解决,就凸显集中到了200多个国家中的“关键少数派”,也就是大国,既能开到100码,也能刹车控制好时速的。

这也就是作家施展在《枢纽》中说的。中国和美国都有强大的碳实力,特别能排,技术水准到位,所以也都很能减。欧洲就不行了,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人均排放量很低,所以是能减不能排。印度正好反过来,工业化还将持续很长时间,是能排不能减。至于其他国家,排放太小,能排还是能减都不重要。

所以,真正具有排碳体量和减排科技的中美不参会,那其他国家随便谈,都是弹棉花,没什么用处。

大大几次强调: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是一个大国,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担当,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我们要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这也是很多全球问题如果真要切实解决,必须有中国参与的潜台词。

不顾及中国态度的开会,都是闲着没事瞎扯淡。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美国还坐着已经开始摇晃的头把交椅,在最后一根稻草来临之前,作最后一搏的准备。对美国文化来说,放弃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民间反对的声音也很大,国会过不了。

我们也有我们的理由,大国是要承担,所以每次开会都来了,还讲了话。但是我排二氧化碳多,是因为我人多,我是世界工厂,我是替全世界在搞中低端生产,相当于在替全世界排,如果要减,没问题,也请考虑这个实际。

国家要强大,民族要发展,就必然需要建立在强大完善的工业体系上,就目前科技来说,工业发展是肯定要碳排放的。在这个问题上,谁阻挡我的碳排放,就是阻碍我的发展,就是要我的命,你说,我该不该搏命争一争。

碳排放,还会继续吵下去。

不过,这个担子最终是要压在大国肩膀上,因为我们体量大。“霸蛮粗鲁”不要脸的“退群”,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全球大哥该有的样子。

全球变暖是危机,有危险,有机遇,碳排放是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次“弯道超车”,或者“霸权移交的里程碑”。得民心者得天下,风云际会,能够把握形势,解决难点,就有机会“上位”登顶,终结旧秩序,开启新世界。

别错过任何一次可能的机会,因为,任何一次微小,都可能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所以,祖国母亲,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74粉丝

15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