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从选材和文字推敲谈谈怎样写文章

[复制链接]
杰拉德 发表于 2020-7-17 02:03: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4 A, `; N0 q9 X2 `
& x% e& r) ]) r. _( o7 ^% n4 A/ N' C
从选材和文字推敲谈谈怎样写文章, o2 b8 U+ H3 i7 C- E
作者: 周文彰4 H5 c' N# H: Y* a* T, ]( ^
- o. {2 |5 X. `; J7 X# Y
2 ?, _5 D, f/ t. c2 H3 `: z7 e
写文章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科学,是指文章要符合文字表达规律、视觉阅读规律,特别是内容要符合客观实际。艺术,则体现在如何构建框架、如何遣词造句、如何用生动语言表达,从而让人们喜爱阅读。写文章要想兼顾科学性与艺术性,必然要从许多方面发力,这里先简要谈谈“选材”和“文字推敲”。* j3 q( L3 E5 J2 V$ K3 K) [
. L) W$ X. o9 M$ g3 f' W* ^
6 D/ f% P3 O3 T7 y9 M% j( V% w
精心选材
6 [  m7 Q4 T( l9 l, k
6 O+ p% E4 k. f4 K0 Y2 d$ s- I写文章离不开选取材料。可供论述的材料往往很多,如理论上的材料、实践上的材料,历史材料、现实材料等,这就需要进行取舍。
: T( w7 J* s( O) h0 O+ }. A
# X; Z, K5 b7 q& V# e1 Q1 C/ ?怎么取舍呢?一是选取有利于说明主题的材料。材料要直截了当,有很强针对性、适用性,兜圈子的材料、令人费解的材料,最好不要。二是选取能够吸引人的材料。所选取的材料不仅能说明主题,而且能引人入胜或扣人心弦,让读者兴味盎然、欲罢不能。三是选有特点的材料。一般化、没有个性的材料不要选。# A% p$ n! Z7 S. |0 k$ P) V
; N2 }: e' q1 N
和讲课一样,写文章一定要有事实材料。选取事实材料要注意“三化”,即中国化、时代化、精致化。
% p( x6 R5 ~0 h$ N5 G+ {4 c3 z9 {5 Z& c0 j2 ?
中国化,就是案例能用中国的就不用外国的。因为中国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外国案例容易被质疑——我们不适用。以领导科学案例选择为例,无须言必称外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领导、决策和政策制定、执行、组织等方面丰富的经验和案例,足以涵盖领导科学的诸多领域。' i( a' @4 q0 f& K5 `% M
7 D. J) z' H( d
时代化,就是用最新案例。能用今年的,就不用去年的;能用本月的,就不用上月的;能用今天的,就不用昨天的。
% M! K6 B4 K' F* w, P" X$ b; q* w0 Z0 Q! c! C! s
精致化,就是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再好的案例,能用三言两语讲完的绝不拉长,越是精致,就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好的材料也要进行概括提炼,不能拉长。
  I  W+ ~) e. P. r1 F# e' Y
* A5 [; {+ y& Q& e做到“三化”,还要注意“两不用”。一是经典的案例最好不用,经典案例很多人都在用,一用就好比在“嚼别人嚼过的馍”,没有什么味道;二是著名的案例不用,路人皆知的案例没什么新鲜感和说服力。
# j3 m2 w# J5 b/ S  D7 x$ h9 k1 k
( `% V% b# e/ Z5 L6 n推敲文字9 h: s# t4 X6 s6 U
) W( x; S$ s& M% Q( d* G% C
写文章,“文字”非常关键。如何用一个一个文字、词语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文字问题,也是最考验功底功力之处。我的体会是,文字要做到通顺、流畅、生动、简洁、丰富。6 p8 S1 U7 R1 _0 Y# W
$ b" W9 f; {! ], u, n
通顺,就是绝对不能有语法错误,不能添字、丢字,不能主谓、动宾搭配不当,这是平时需要留心的。. f3 C+ F2 E1 ?+ l% |

" D4 f$ S+ I- z' |/ d流畅,就是一气呵成、娓娓道来,读了让人感到顺畅、自然、舒心,没有磕磕绊绊、吞吞吐吐或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
4 Q7 s& V- N4 N! R2 e& A: M( k: n& @! A2 S& A* q$ N, Q" F/ v
生动,这是文章最需要讲究的。比如怎么开头,当下很多文章开头便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这种开头不是不可以,但不能都这样。这个问题其实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避免:“关于制度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们过目难忘。” 用什么样的文字开头,就决定了你的文章能不能让人读下去。毛泽东同志的文章、讲话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吗?”一读就被吸引并且难忘。刻板的开头、官话套话的开头、千篇一律的开头,一下子就让人不想读。. Z8 |- P; x+ Z3 C, D* n3 U

1 E! g3 @5 U: b  a4 Y简洁,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准确表达思想。就像鲁迅先生所提倡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就常见的文章来说,目的状语如为了实现什么,条件状语如在什么样的形势下,结果状语如达到了什么效果……太多太多。我的建议是,多删目的状语、条件状语和结果状语,用尽量少的语言承载有信息量的话。, a" J9 Z) ?, d
7 O& n6 j7 ]8 O5 T
丰富,即词汇丰富、语言丰富。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这三组“liàn”字,都用“锻炼”也说得过去,都曾经被人用过,但总书记以丰富的语言讲出了三个不同的“liàn”,准确又耐人寻味。# B, \6 x( o& M9 Z' H
8 C- Y! k9 F  l, d
写文章可以学
. m' U6 r; W$ X( j& ^$ {7 N  J( {4 Z# B" I" J7 X8 o1 D' N
写文章没有秘密。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没有秘密,广播是怎么好听的,电视节目是怎么好看的,报纸是怎么吸引人眼球的,以及文章怎样写得这么漂亮的,答案全都直接露在你面前——是可以学的。
# h* u) s! B1 I: Y/ E3 b
+ E+ @* P' \6 M( |" p3 A& M* A8 t9 i我认为,读书看文章一定要注意三条:第一,要学理论学知识,看作者提出哪些思想、观点,给了哪些你不知道的信息;第二,要学层次结构如何安排,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框架表达的,这些层次、结构安排如何;第三,要学如何论证论述的。只要我们看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从这三个方面去研究学习,特别有用的部分多看几眼,甚至背诵下来,经年累月一定会有感悟、学到门道。在写作文和迎高考的岁月,我有专门的笔记本抄录新鲜的东西;上了大学,哲学的格言、妙语、表达也是用心去学的,后来证明这样很有帮助。
, E( Q) \$ o  r) ~5 h6 g( L5 x5 r- D8 }
文章是写出来的,绝不是被教育出来的。到底如何把文章写好,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就像游泳一样,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要靠我们在游泳中学游泳。如果每天都在纠结如何写好文章,却不动手练,那永远也写不好。我要求我的博士生每天写一篇几百字的读书笔记,有感想写感想,没感想就摘抄重要观点。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要他们养成动笔的习惯,越不动就会越怕动,如果天天动笔,写作就可以像拿筷子一样信手拈来;二是动笔勤了,写得多了,可以一步一步积累功力,形成自身特点;三是越动笔就越会思考,动笔能带动思考。
+ `" h, A# t5 f' V- d$ j# j, z5 [+ {, h
感悟写文章的过程,我的体会是“一动笔就深入”,深入即思考深入。所以大家一定要勤练,因为好文章是练出来的,如果每天都动笔,我们的文章就会越写越好。
1 y: ^& T# i! p7 I4 A! Y' |# z: F3 b# k/ {) `$ X5 f
中国化,就是案例能用中国的就不用外国的。因为中国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外国案例容易被质疑——我们不适用。以领导科学案例选择为例,无须言必称外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积累了领导、决策和政策制定、执行、组织等方面丰富的经验和案例,足以涵盖领导科学的诸多领域。/ R' g, v! `  e; H, M9 G/ f! g

8 I# Y- {+ i: W3 }时代化,就是用最新案例。能用今年的,就不用去年的;能用本月的,就不用上月的;能用今天的,就不用昨天的。; u9 w$ r9 f- p
5 G  y, E4 f3 T' H
精致化,就是要对材料进行概括提炼。再好的案例,能用三言两语讲完的绝不拉长,越是精致,就越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好的材料也要进行概括提炼,不能拉长。6 S3 y5 |5 }! e% _$ k
" a" v5 T4 u6 }0 M7 z
做到“三化”,还要注意“两不用”。一是经典的案例最好不用,经典案例很多人都在用,一用就好比在“嚼别人嚼过的馍”,没有什么味道;二是著名的案例不用,路人皆知的案例没什么新鲜感和说服力。
& Y" f5 l  r+ H  P6 @% F
- k$ E- M7 f5 [推敲文字
; `# ^+ I7 Q3 a- c
& r1 p1 r4 j5 L2 a* q& B7 s0 ]写文章,“文字”非常关键。如何用一个一个文字、词语把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出来,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文字问题,也是最考验功底功力之处。我的体会是,文字要做到通顺、流畅、生动、简洁、丰富。7 s, O4 A' W% c9 |$ z, ]# k

/ T/ F0 [. b# T通顺,就是绝对不能有语法错误,不能添字、丢字,不能主谓、动宾搭配不当,这是平时需要留心的。8 T2 O: q- G+ T- x/ P0 t8 n
% x( r# L; u) U
流畅,就是一气呵成、娓娓道来,读了让人感到顺畅、自然、舒心,没有磕磕绊绊、吞吞吐吐或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
5 G2 ?. a  ?! A/ j9 g
; p; f: c7 ~8 R& `, m生动,这是文章最需要讲究的。比如怎么开头,当下很多文章开头便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这种开头不是不可以,但不能都这样。这个问题其实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避免:“关于制度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们过目难忘。” 用什么样的文字开头,就决定了你的文章能不能让人读下去。毛泽东同志的文章、讲话就是丰富多彩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吗?”一读就被吸引并且难忘。刻板的开头、官话套话的开头、千篇一律的开头,一下子就让人不想读。) @5 g1 e4 u# D( f$ j

9 u( o! d( O6 Z0 q# ?/ ~) B简洁,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准确表达思想。就像鲁迅先生所提倡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就常见的文章来说,目的状语如为了实现什么,条件状语如在什么样的形势下,结果状语如达到了什么效果……太多太多。我的建议是,多删目的状语、条件状语和结果状语,用尽量少的语言承载有信息量的话。( O$ v3 p4 M; @+ O' X% U

2 l. ^- X, P8 w, l7 @丰富,即词汇丰富、语言丰富。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这三组“liàn”字,都用“锻炼”也说得过去,都曾经被人用过,但总书记以丰富的语言讲出了三个不同的“liàn”,准确又耐人寻味。# \0 \  o8 u+ Q# }. q# y! A0 ~
% ~; C! K0 B% x$ g
写文章可以学$ Z4 z9 n6 Q" O* Y' Z. w

# H2 A- L0 R% D7 R" O2 k& u6 E写文章没有秘密。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没有秘密,广播是怎么好听的,电视节目是怎么好看的,报纸是怎么吸引人眼球的,以及文章怎样写得这么漂亮的,答案全都直接露在你面前——是可以学的。; z. q! g' J8 ]9 O# W& q

# v7 W& A9 Q; R* U: b, Q% N2 h! h: b我认为,读书看文章一定要注意三条:第一,要学理论学知识,看作者提出哪些思想、观点,给了哪些你不知道的信息;第二,要学层次结构如何安排,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框架表达的,这些层次、结构安排如何;第三,要学如何论证论述的。只要我们看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从这三个方面去研究学习,特别有用的部分多看几眼,甚至背诵下来,经年累月一定会有感悟、学到门道。在写作文和迎高考的岁月,我有专门的笔记本抄录新鲜的东西;上了大学,哲学的格言、妙语、表达也是用心去学的,后来证明这样很有帮助。
4 V. v  Y4 q" b2 Y% F: `, C7 H/ d; y
; x  _- b- R0 n! ?5 [/ D  M" y文章是写出来的,绝不是被教育出来的。到底如何把文章写好,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就像游泳一样,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要靠我们在游泳中学游泳。如果每天都在纠结如何写好文章,却不动手练,那永远也写不好。我要求我的博士生每天写一篇几百字的读书笔记,有感想写感想,没感想就摘抄重要观点。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要他们养成动笔的习惯,越不动就会越怕动,如果天天动笔,写作就可以像拿筷子一样信手拈来;二是动笔勤了,写得多了,可以一步一步积累功力,形成自身特点;三是越动笔就越会思考,动笔能带动思考。
9 O. v; t9 f6 P3 d4 k
2 d8 [6 j9 H5 }感悟写文章的过程,我的体会是“一动笔就深入”,深入即思考深入。所以大家一定要勤练,因为好文章是练出来的,如果每天都动笔,我们的文章就会越写越好。+ A8 p3 [0 a3 d
  M7 ^3 @( j  L3 \) S' C  u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 T  h1 c( j8 g0 v: N  F; z

) W3 o2 w- l+ N6 i$ I; d- O4 [来源:《秘书工作》2020年第2期
) F; v, j% E/ ^2 p责任编辑:王泽阳 杨宪东
! \* T+ }: I2 Q, }7 Q; Y% R7 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19粉丝

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