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外事活动中茅台酒的故事

[复制链接]
福建老秘 发表于 2009-3-17 19: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外事活动中茅台酒的故事
——我的礼宾秘书见闻(上)

马保奉

在秘书接待工作中,宴请与饮酒是常有的事,而宴请中的礼仪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期,我们请外交部长期从事礼宾工作的马保奉同志给大家讲一讲外事活动中饮酒的故事,既有可读性,又有启示性。 ——编 者 

 

 

在外交宴请活动中,喝茅台酒是司空见惯的事,因而外交往往会与茅台酒结下不解之缘。

我到外交部后,一直做礼宾工作。礼宾工作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操办国宴和其他重要宴会。40年来,我经历的这类宴请不计其数,因而亲眼看到外交名人喝茅台酒的场面很多。关于他们与茅台的故事,我就从见得比较多的周恩来、乔冠华、韩叙说起。

周总理的君子风度

1965年,我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入外交部礼宾司工作,到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在十来年的时间内,有幸多次亲历周总理主持国宴的场面。他老人家在宴席上畅饮而又不失礼仪的翩翩君子风度,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周总理酒量大,这我早就听说过。1954年4月,他出席日内瓦会议经过莫斯科,赫鲁晓夫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宴会。在当时中苏友好的气氛中,总理面对苏联领导人一杯一杯的敬酒,来者不拒,诚实干杯。苏联名酒伏特加劲很大,总理支持不住,最后喝醉了,呕吐一地,说话也有些失控。酒醒后,他很后悔,认真地做了自我批评,为此还专门向中央汇报了当时的情况并作了深刻检讨。毛主席安慰总理说,多喝几杯是常有的事,幸好没有发生什么政治错误,以后喝酒注意节制些就行了。据说,自那次以后总理再没有喝醉过。

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周总理喝茅台是1967年,那是在欢迎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国宴上。总理在“文革”中日理万机,忙得寝食俱废,但办事从不马虎。他在国宴上陪同外宾喝酒也很认真,很有风度。听总理说,既然喝,就不能只是应付人。当然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不能勉强,尤其不能喝多失态。那时国宴在大会堂二楼大宴会厅举行,规模比现在大。作为国宴,那时的重要标志是上茅台酒。一瓶茅台大约可斟25—26杯。盛茅台酒的酒杯是各种酒杯中最小的那种,斟满大约有4钱。

按照当时的礼宾习惯,外国驻华使节夫妇也应邀出席国宴。因此,在国宴上总理除同国宾及其陪同人员干杯外,还常常走到使节席,同各国使节干杯。这既是一种礼节,也是总理接近外国使节,同他们谈话、做工作的好机会。每当总理离开座位同客人干杯时,礼宾司同志、译员、宴会服务人员,都紧跟在总理身旁,各司其职。礼宾人员引导并给总理介绍客人,译员负责翻译总理同客人的谈话,服务员不时斟酒。我看到,每当总理与客人互相敬酒时,总要规规矩矩喝上一小口,而不像别人那样,只是做做样子,并不真喝。我听服务员说,几十桌的宴会一圈走下来,总理总要喝干10多杯茅台,算起来差不多有半斤左右。

有一次,大家担心总理喝酒多,伤身体,想用水代替酒,受到总理批评。总理说,这是在我们的国宴上,怎能拿水骗人!而到1974年以后,总理身体越来越差,酒绝对不能喝了,碰杯时,只举杯,不喝,但他会如实向客人说明情况。

很多来访贵宾对茅台赞不绝口,总理常指示礼宾司,在贵宾房间放上几瓶茅台,或者送一些茅台让贵宾带回国。当时的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喜欢我国茅台,每当他生日时,周总理都会让人送去茅台祝贺。

外交官饮酒过量引发事故

过去,人们形容唐朝大诗人李白是“斗酒诗百篇”。文人们喝酒大约容易激发灵感,能写出好的诗文。外交部的大才子“乔老爷”——乔冠华也习惯于一面喝酒,一面写文章。那个时代,国家领导人对外的重要讲话、重要外交声明,如《中美联合公报》等,大都出自他的手笔。有时,“乔老爷”熬一个通宵,文章就写好了,前提是一定要准备好一瓶“飞天”茅台。

乔冠华爱喝茅台酒是出了名的。他喝茅台写好文章,但喝茅台也惹过事。他曾因向阿尔巴尼亚驻华使馆公使灌酒造成外交事故,受到周总理严厉批评。

1969年3月的一天,礼宾司操办在国际俱乐部(原址在今北京市委对面)宴请阿尔巴尼亚大使和使馆人员。我方以外交部领导姬鹏飞、乔冠华为首出席。那时正是中阿友好的“蜜月”时期,宴会上觥筹交错,茅台一杯接一杯地喝下去,气氛十分热烈友好。使馆二号人物——公使阿果力,来华任职才几个月,在宴会上表现尤其活跃。他曾任阿尔巴尼亚最高领导人恩维尔·霍查的秘书,来华后颇受中方重视。我作为那次宴请活动的操办者,现场的情景依稀记得。姬、乔二位领导频频举杯,祝“中阿友谊万古长青”;阿大使罗博、公使阿果力等人也频频干杯回应,表示中阿要“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宴会持续3个多小时,大家尽兴而归。

喝酒过量的阿果力仍坚持自己驾车回使馆。他开的车由国际俱乐部出来北行右转上长安街东行。在驶过东单和方巾巷路口后,他右向强行超车,撞死了正骑车向东的工人金沛章。周总理得到报告后,非常生气,说姬、乔向客人灌酒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严厉批评了他们,并指示死者家属的抚恤金由外交部承担。

这件事告诉我们,在宴饮高兴的时候容易喝过量,因而饮酒应该注意有度,不要喝过头。有关部门早已三令五申,对外宴请饮酒不得超过本人酒量的1/3。特别是驾车人,如果喝了酒,就不要再去碰方向盘。这应该成为铁的纪律。

韩叙闻酒不喝酒

韩叙同志是新中国第一代礼宾官。他在礼宾司工作了23年,经他亲手筹划和参加的大大小小宴会不计其数。我在礼宾司有8年在他领导下工作。我知道韩叙基本上不喝酒,平时对酒也毫无兴趣,即使在他担任外交部副部长、驻美大使等显要职务时,人们也很难看到他同客人干杯。然而,他有个特别嗜好——爱闻茅台酒香味。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韩叙就是外交部办公厅交际处的科长。我到礼宾司时,“文革”已经开始。他作为司领导,经历了当权派必定都要经受的各项“文革”洗礼。但他业务熟,礼宾司离不开他,周总理也离不开他,所以即使是在“运动”最疯狂的时候,他也没有离开过工作岗位。当时,司里包括他本人在内,一度只剩下九名业务人员(我是其中之一)。他往往是白天按照造反派的命令参加运动,晚上看文件、电报,处理业务上的各种问题。那时我是单身汉,住在办公室。我亲眼看到,他每晚很少11时之前下班,连星期天也是在办公室度过的。人毕竟不是铁打的,这样不要命地工作,能不疲劳吗?而他有自己解除疲劳的办法,在办公桌里经常放着一瓶茅台酒,困倦时就把它拿出来,打开瓶盖,用鼻子闻一闻酒香,这样他就觉得不疲倦了,就有了精神。

此事在阮虹写的《韩叙传》中有记述。如今韩叙同志已经逝世十多年了,为了印证自己的记忆,同时也为慎重起见,我曾专门向他的夫人葛绮云同志核对此事。她证实,韩叙平时不喝酒,但确实有闻茅台酒香味的爱好。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外交部礼宾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8粉丝

118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