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5章 2014年3月11日

  [复制链接]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3-12 21:5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15

2014311日)

 

311下午3:30分,贾陆英老师在“重温经典读书会”群,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群众进行了交流和探讨。由于这两天草拟《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发言提纲》,不仅错过了贾老师的精彩讲座,还拖延了讲座记录整理的时间,对此表示歉意!

本次讲座,睡虫西麦的发言十分精彩,值得学习。另外,右岸、夕都因事错过了讲座,这既是她们的“损失”,也是贾老师和广大群友的“损失”,下次一定补偿回来哟。现将讲座整理内容整理如下。

贾陆英: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15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受骗。

殆:疑惑。

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受骗上当,只思考不读书就会误入迷途。”

请大家围绕学与思的关系,展开讨论。

精灵:学中有思,思促学。只有善于思考,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贾陆英:本章孔子强调学与思必须并重,不可偏废。

不知者乏味:这是孔子教育我们要带着疑问去进行学习,但也不能去空想,要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

滨海工商唐:我觉得偏重于学,学的方向其实更重要。方向正确是前提,然后才有学习的力度和思考的深度

如风:对。先要多学,积累到一定时候就要多思。

半杯醉:这个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吧。

老猫:学而不思,就成书呆子。思而不学,就成空想家。

无心随风:学者,觉也!学的目的是有所觉悟、有所得,不能为学而学!

如风:知易行难。

贾陆英:这个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吧

——学思结合与知行合一还不是一回事。先有学与思,后有知与行。

半杯醉:我觉得还不够,还应该加入实践才对

贾陆英:问: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学而不思,就是死啃书本。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不动脑筋死读书,读死书,缺乏智慧的思想,就会迷茫受骗,学的再多也没有用。

思而不学,就是不读书却在那里苦思冥想。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不学习,没有知识的积累,就会缺乏信心,疑惑重重,甚至误入迷途,那也是很危险的。

孔子既指出学而不思的不足,也指出思而不学的弊病,主张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任何人,要想学有所获,学有所成,都必须注重学思结合。

不知者乏味:学习和思考都很重要,既要在学习中去思考,又要在思考的过程进一步去学习,两者不可偏废。

浙江-吉祥天:尽信书不如无书,应该是指时代发展,有些东西原先放在那个环境是对的,但是放到现在就不对了,如果只读书,不思考,不与时俱进,那肯定会脱离实际,然后受骗上当

贾陆英:学与思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过程。勤奋学习是深入思考的前提和基础,有益的思考离不开学习。深入思考又是勤奋学习的升华、提高和动力,有效的学习也离不开思考。正如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王夫之所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为功。”“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四书训义·卷六》)。

黄发秀:学习和思考必须有机结合。

浙江-吉祥天:而思而不学则殆,我认为是不是一个人,只靠自己去思考,摸索,很容易走偏路,毕竟没有旗帜,很难保证自己走的是正道。

睡虫西麦:学是实践,思是思考。鲁班发明锯也不用看书的吧。

铂金1984学习是补充原料,思考是对学习的东西进行吸收并创造出新的东西。正如一头奶牛,吃草是学习,思考是产奶。光吃草不产奶不是头好奶牛;光产奶不吃草,就长久不了。

幻有:学习和思考应为一者,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

贾陆英: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

——赞同。

睡虫西麦:我宁可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改变,继续实践继续改变,从而成功。学习有两方面的,一个学习技艺,一个学习知识。只学习知识,那就是死读书。

幻有:学习促思考,思考促学习。合两者为一者。

铂金1984@睡虫西麦:很多东西是前人已经实践并总结出来了的,如果你还要去实践不是费时费力,并且还不一定正确。

无心随风:为学日益,贵在坚持!

不知者乏味:确实,有很多真理已经被前人实践过了,我们只需要拿来用就可以了。

睡虫西麦:我想说的是,发明家是根据实用来的。中国的发明家少,就是因为看书太多了。

贾陆英:学习是积累的过程,思考是消化的过程。

流畅:在读书的过程中多思、精思、善思,就会有所发现、有所进步,这样的读书才会大有收获。

如风:党政部门最主要的是学那些别人不说出来的东西。比如侯卫东笔记中写到的金句。

铂金1984:中国人看的是文字类的书,科技类的少。所以我们古代出了很多文字高手。

睡虫西麦:多看多思可能产生更多的辩论家,思辨家,但是对于科学发明这一类还是缺少。学而思,思而行,没有行,思和学又有什么用。

滨海工商唐:如何思考这才是学习的最为关键的过程。这才是大家孜孜以求的“金手指”。看到和悟到是两码事。

无心随风:大大要求: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如风:学和思之外,再加今天这样的探讨可以开思路。最难思的是潜gz。仕途的潜gz。好的秘书能不动声色地做到领导满意。

不知者乏味:其实有点赞同西麦的观点。我们的学习方法,很容易的让我们成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很难成为科学家。

贾陆英:只有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知识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从此以后:似乎目前的教育制度强调学的方面比较多,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就能得高分,强调思的方面比较少。这也就导致了成绩好的不一定有成就,成绩不好的不一定没成就。

铂金1984最近多次听贾老师授课,我一直在想,这些看似和学习相关的东西,孔夫子为什么放在为政篇里?刚才我突然认为,“学习”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整合”“思考”可以理解成“干事,出成绩”?

睡虫西麦:行不通去思,思不通,再去学,这样学习也会有兴趣。

贾陆英:学而思,思而行

——非常正确。

( E7 e8 @( V3 h% `6 d! \8 K $ Q* C% O- p1 p
 

精彩评论11

正序浏览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3-13 08: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greennp 发表于 2014-3-12 22:48
% P$ \/ `2 {2 w+ W6 @; l* x! j都不知道现在的人还能像贾老师一样做学问吗?
  e7 x9 B1 \9 V, h& G: z
肯定有像贾老师一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虽然有些自诩的“学者”上电视作秀,贻笑大方,但还是有执着的、真正的学者。另外,做学问,需要空间,制度空间、生活空间,这点不作深入阐释哈。
 
 楼主|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3-12 22: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右岸/love 发表于 2014-3-12 22:10
5 j& U$ v" H7 D7 l0 U$ F) u( Z& u事不过三,因为比赛和工作的关系已经二次与贾老的课失之交臂,希望明天不要再有意外

6 z7 v  c: E1 a8 M1 V# r肯定要以工作为重,错过了,还有记录可看,如果想说的话,讨论内容里面没有,还可以回复在帖子里面,将讨论从群众搬到论坛来。:D
 
 楼主|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3-13 08: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老猫 发表于 2014-3-12 22:50
7 U& C" k/ h- b8 h, B8 Z感谢石子云整理,给你增添额外负担,真过意不去。周四下午3:30分贾老师继续开讲,期待更多朋友积极参与。

5 D, T- T. k5 r悄悄跟着大家学两招,向贾老师学、向群里的朋友学。
 
 楼主|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3-18 12: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的高度 发表于 2014-3-18 08:538 o" O- V- ~* I, l& M
学习,学习,怎么看到关键处就要看不到了!
2 Q( G5 n( g: U0 P1 R% z
一是分为3页,需要手动点2、3页;二是需要回复,才能阅读到隐藏的内容。
 
 楼主|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3-13 23:5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石子云 于 2014-3-14 00:04 编辑 8 Y" q, V$ R3 P0 h9 |$ l+ b$ z. l( B

5 Z; ~9 ~" Q6 X# }9 m实在对不起,粗心大意了,讲座整理的第一段中的“群众”应该为“群友”,“讲座整理内容整理如下”的第一个“整理”去掉。特此更正!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4-3-12 22: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石子云整理,给你增添额外负担,真过意不去。周四下午3:30分贾老师继续开讲,期待更多朋友积极参与。

点评

悄悄跟着大家学两招,向贾老师学、向群里的朋友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3 08:19
 
右岸/love 发表于 2014-3-12 22:1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事不过三,因为比赛和工作的关系已经二次与贾老的课失之交臂,希望明天不要再有意外

点评

肯定要以工作为重,错过了,还有记录可看,如果想说的话,讨论内容里面没有,还可以回复在帖子里面,将讨论从群众搬到论坛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2 22:15
 
阳光勾勒的微笑 发表于 2014-3-24 22:12: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提高思想高度很重要呀!错过好多贾老的讲座了,很遗憾呀!
 
greennp 发表于 2014-3-12 2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不知道现在的人还能像贾老师一样做学问吗?

点评

肯定有像贾老师一样的人,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虽然有些自诩的“学者”上电视作秀,贻笑大方,但还是有执着的、真正的学者。另外,做学问,需要空间,制度空间、生活空间,这点不作深入阐释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3 08:18
 
理想的高度 发表于 2014-3-18 08: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怎么看到关键处就要看不到了!

点评

一是分为3页,需要手动点2、3页;二是需要回复,才能阅读到隐藏的内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3-18 12:43
 
亮在秀中 发表于 2014-3-13 08:49: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次有空一定多参加学习,重新认识论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4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