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2005年第5期)

[复制链接]
择善而从 发表于 2009-5-26 17: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工业是三明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三明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工业企业,成为其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三明市企业调查队对43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同时走访了金融、担保等相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缓解,而且有所加剧。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状况及影响
    1. 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持续低迷。自2004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金融机构信贷规模收缩,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据工业企业景气监测资料,2004年一季度至2005年二季度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为87.8、75.5、53.1、65.3、 72.9、71.2,分别比同期大型企业融资景气指数低13、10.5、32、18.7、12.4、14.1点,在不景气区间运行。在这次被调查的43家企业中,有65.1%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2.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减弱。调查显示,在43家中小企业中,有4家企业资金充足,无须贷款,有6家企业贷款申请被金融机构拒绝,近一年多来没有获得一笔贷款,33家有贷款的企业2004年底贷款余额为82741万元,2005年上半年有8家企业未获得银行贷款,到6月底贷款余额降至64098万元,比年初减少18643万元,下降22.3%。
    3. 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较大。在这次调查的43家企业中,有33家企业资金紧张,占76.7%,2004年资金缺口29360万元,2005年1至6月份资金缺口30870万元。
    4. 资金紧张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一是影响流动资金周转,认同率为90.9%,如某中型塑胶制造企业被收购后,银行收回贷款2000多万元,又没有新的资金注入,企业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原材料采购能力差,开工不足,平均每月仅开工10天左右,生产大幅度下降,客户大量流失。2004年该公司完成工业产值比2003年下降了60%,2005年1至5月份同比又下降了57.5%。二是影响企业设备更新,认同率为54.5%,有2家水泥制造企业资金缺口500万元,陈旧设备无法更新。三是影响企业规模扩大,认同率为51.5%,如某中型造纸企业资金缺口5000万元,新上生产线的计划无法实施。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一)企业自身因素
    调查显示,“资信状况不符合银行要求”、“缺乏抵押资产”、和“发展前景不好,风险大”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主要原因,其认同率分别为60.6%、54.5%和42.4%。
  1. 信用等级较低,增加了向银行贷款的难度。我市有13.9%的企业没有信用等级,在有信用等级的企业中,A级及以下的占59.5%,AAA和AA级的分别占16.2%和24.3%。
    2. 企业规模小,资产有限。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资产少,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资产,因此得不到银行贷款。
    3. 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行业发展前景“很好”的占18.6%,“一般”的占56.5%,“不好”的占24.9%,企业发展前景不好,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风险较大,因此存在“惜货”甚至“恐贷”现象。
  (二)金融机构因素
  1. 商业银行的运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制约了信贷投向的选择。一是信贷投向集中趋势明显,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大型企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投入。据人行三明中心支行统计,2005年一季度前15名贷款大户贷款余额为118.9亿元(含异地),占本异地贷款余额的40.9%,比年初增加19.1亿元。某高速公路公司、某冶炼公司、某水电开发公司贷款均超过10亿元,分别为37.3、24.4、10.5亿元,其余12家企业贷款余额为46.8亿元。二是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制约了基层行的信贷行为。目前基层商业银行只有贷款推荐权,没有贷款发放权,与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时效性不相适应。三是重约束、轻激励的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严重影响了放贷积极性,使基层信贷人员更重视信贷风险,不重视信贷营销,面对责大、权小、利少的现状,惟一的选择只能是多贷不如少贷、少贷不如不贷。
    2. 金融机构办理准贷款业务积极性不高,加剧了信贷资金紧张程度。由于获利较低和惧怕风险,金融机构对开办银行承兑、贴现等准贷款业务积极性不高。目前金融机构对企业开办银行承兑业务时,一律将100%的账户存款担保作为前提条件,使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3. 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信贷准入门槛更高,部分行业受到限制。2004年4月以来,各商业银行总行和省分行采取了强硬措施,一是上收信贷增量审批权,审批程序更严,贷款的投放进一步受到限制;二是恢复实行贷款规模控制,信用流程和环节增加,制约了信贷投放进度;三是对企业评级标准更严,信贷准入门槛更高。在本次调查的37家有信用等级的企业中,有11家企业信用等级在过去一年内被调低。四是部分行业受到限制。国家发改委、人行和银监会联合下发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涉及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石化、轻工、纺织、医药、印刷等九大行业,部分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
  (三)担保机构因素
    截止2005年6月底,全市共有12家担保机构。担保机构为拓展各类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担保机构资本金少,12家担保机构资本金2055万元,平均每家只有171万元,担保水平有限,使得金融机构对担保及抵抗风险的能力表示怀疑,造成对其提供担保的贷款项目审查更严格,由此影响并制约了担保业务的开展。这次调查的有银行贷款的33家企业中,只有1家是通过担保机构担保,获得一笔150万元的贷款。
  (四)企业融资渠道因素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培育仍不成熟,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机会较少,我市3000多家中小企业中,仅有1家中型企业上市。调查显示,我市有76.7%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向金融机构贷款。融资渠道不畅、单一,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政府及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服务
    1. 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政府部门要下大力气整治社会信用环境,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倡导信用立业、信用兴业的理念,营造诚信经营、合法守信的氛围。同时加大对企业违约的惩罚力度,坚决打击制裁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2. 发展壮大担保公司。对已成立的12家担保公司,适当增加财政投入,扩大担保资本金,提高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团体组建服务于不同对象的担保机构,以解除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
    3. 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激活民间资本。引导独资企业实行股份制,引导股份制企业扩大股份,大量吸纳民间资本。二是要积极发展资本市场,疏通股市渠道。努力为中小企业营造上市环境,为那些成长性较高、效益好、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场所。
    (二)中小企业要健全管理制度,强化信用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一是要提高管理水平,打破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规范经营,自我约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提高企业可信度。二是要强化信用意识,树立良好信誉。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同时,必须努力增强信用观念,提高自觉还贷意识,使企业存款、贷款、结算及经营活动都置身于银行的监督之下,以取得银行更多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步伐,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
    (三)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首先,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一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适当下放贷款权限,允许基层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减少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二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科学合理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三要健全贷款营销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鼓励信贷人员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客户。
    其次,人民银行要加大窗口指导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货币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发挥对商业银行的指导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强化约束力,防止商业银行的非理性行为抵消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二是利用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优势,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信息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三是灵活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票据融资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并适当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增强利率弹性,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陈逢炳,三明市企业调查队科长、统计师、经济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33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