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科技教育] 关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复制链接]
秘园老董 发表于 2009-6-28 11: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凡能解答一个问题的可得5分,而能提出一个新问题的,则可得10分”。由此可见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是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从而提出一个新的可能,这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一、提问的背景

    朱熹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李政道教授曾说过:“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新教材教法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是还教学以本来面目,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然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遇到:学生提问,不是抓住主题,而是支离破碎,不得要领,或只是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偏题、离题,甚至与主题背道而驰,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疑。结果,造成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教学过程松散庞杂。所以引导学生多提问题是使学生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的重要一个环节。

    二、问题分析

    1、提问目的

    学生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实施思维探索。就像杨振宁教授说:“不善于提出问题的人,缺乏创新思维。”

    2、提问类型

    提问就按层次来分,可分为三类:一是“是什么型”,属于记忆再现为主,如这是什么植物?动物?二是“为什么型”,以组织思维为主,如为什么有些植物会开花,而有些植物不会开花?三是“怎么办型”,以形成策略性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

    就提问的内容而论,可分为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就探究方面可分为:可探究问题与不可探究问题。如音乐与奶牛的产奶量有关吗?这就属于可探究问题。三、学生存在“少问题”现状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

    (1)无疑可问。在我们传统教育思想里,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相当一部分教师仅是依照课本讲解无可争议、勿庸置疑的知识;亦存在部分教师仍奉行“满堂灌”的教法,使学生在45分钟内均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缺乏主观能动性;而在课外有几乎永远都完成不了的作业,没有自己的“闲暇”时间想问题,这样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问呢?

    (2)不敢问。有些学生存在胆怯或自卑心理,碰到问题不敢问,怕丢面子,认为向教师或同学问问题,会给别人留下不好印象。

    (3)不知怎样问。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缺乏相应思维能力而“无从下口”———不知怎样问。

    (4)不想问。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优异的学生的问题较为新异、尖锐,若是经常得不到教师的明确答案,甚至是鼓励,也是容易挫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的;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也在此行列中。

    四、学生多问问题策略

    (1)、提供“有问题”的环境,留给学生多一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教师应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每节课至少留5分钟—10分钟时间给学生总结和发言,往往这短短的5分钟———10分钟是学生提问的黄金时间;其次,布置作业要“精”,让学生在课余有充足的思维时间,避免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而大搞“题海战术”,限制学生的多向思维。多注重具有开放性和设计性的作业,也能较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

    其次,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做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创设出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设想,不怕出错,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课外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融洽、亲切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师面前无紧张感,能像对朋友倾吐心事一样问问题。

    (2)、加强双基教学,让学生具有质疑的基础

    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才能提出有见地的问题。在双基教学中不能只重结论,更要重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多启发学生展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或探索过程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能获得思想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在生物教学中充分利用模型、实物、挂图、标本、投影、录像、计算机演示、实验探究、室外探索、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直观手段,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通过不断感受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意识。

    五、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课外知识面要广

    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能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多种多样的新知识,其中的许多疑问,教师当然是他们的解答人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博览群书,经常接触各种媒体,了解广泛的人文、社会新闻信息,包括政治时事、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教师只有和学生有了共同语言,才有可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他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994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