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合肥经开区闯入全国千亿级开发区俱乐部的启示

[复制链接]
神八 发表于 2011-12-4 09: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一五”以来,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建设机遇,坚持“四创新四提升”,在全省率先闯入全国25家千亿级开发区俱乐部。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8亿元、工业总产值1077亿元,财政收入87.7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4倍、4.2倍、4.6倍,在国家商务部组织的全国107家同类开发区评比中,发展与效率指数由第18位跃升至第9位,并跻身“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经济园区”第2位。
创新合作发展模式,提升集约化开发水平。统筹对内对外开放,在全省率先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完善项目落户、税收分成机制,探索规划引领、合作开发、扩容升级、品牌辐射新途径,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发展多赢。区企联合共建“区中园”。扎堆开发、集约建设,先后与长虹电器、合力叉车、中外运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合作建立16家“区中园”,其中,江汽、日立、海尔、联合利华4家工业园产值突破百亿元。县区合作建设“廊中园、廊中区”。依托“派河工业走廊”规划建设,与肥西县合作建设新港工业园、合肥出口加工区。新港工业园一期开发10.56平方公里,目前,已落户中烟醋酸纤维、东维太阳能、青雅科技等7个项目,协议投资54.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73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4.92亿元。合肥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预计今年9月封关运作,2年内利用外资6亿美元、外贸进出口15亿美元。与长三角开发区合作建设“飞地园区”。首开东中部开发区合作发展之先河,分别与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漕河泾开发区缔结友好园区,实行招商信息互通、人员互动,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园”,促进发展理念与管理方式等高对接、产业互补和配套发展。目前,已引进项目10个,完成投资近亿元。发挥品牌辐射效应。与阜阳经开区等皖北园区开展结对合作,建立管委会领导层面相互挂职、招商相互推介等协作新机制;全面托管8.5平方公里桃花工业园烟墩新区,促进省级开发区管理与服务升级。
创新承接招商导向,提升现代产业基地建设。坚持“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重点承接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基地。建立“招大引特”配套联动机制。瞄准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及新精特优中小项目,整合招商职能与资源,成立招商一局,专攻招大引强;成立招商二局,专攻招引特色中小项目。组建32支招商小分队,设立上海、广州、厦门3家招商联络处,实现配套分工作业、快速联动反应。主攻“种子”项目及配套招商。围绕江汽、海尔、熔安动力、联合利华、洽洽食品等现有19家“种子”项目,引进上下游核心配套企业230多家,种子”项目本地配套率提高至35%以上。突出做好“无中生有”文章,引进宝龙达电脑、峻凌电子、尼普洛医疗器械等11家新兴龙头项目,协议总投资210多亿元。强化日资台资招商。紧抓全球金融危机后日本和台湾产业加快向海外转移的契机,依托日立、三菱、友达光电等现有骨干企业,实施以商招商,吸引日资台资企业25家,协议投资额近百亿元。目前,已成为中部最大的日资企业聚集地和台资企业首选地。近5年,累计引进各类项目401个,总投资额61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超320亿元。联合利华、佳通轮胎、日立建机等18家世界500强和11家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
创新转型发展方式,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中心战略任务,致力打造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窗口。力争“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1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00亿元,建成家电、装备制造2个千亿级产业,汽车、电子信息、快速消费品、新材料与新能源4个500亿级产业。坚持不懈地推进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采取直接引进、推动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加速“合肥制造”向“合肥创造”转变。目前,已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分别占全市23%和20%。去年申请专利706项,专利授权362件。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式扩张升级。近3年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3亿元,减免工业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3.52亿元,先后实施海尔300万台冰箱、日立2万台***、合力5万台叉车等重大技改项目64个,完成技改投入145亿元。去年,汽车、家电电子、装备制造、日用化工、食品5大特色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值占全区总量95%以上;家电产业实现产值374.5亿元,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与生物医药等4大新兴产业。目前全区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80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区总量70%。严格实施节约集约用地。倒逼承接项目质量,挖掘存量发展空间。规定入驻项目投资强度、工业产值、税收每亩分别不低于400万元、700万元、30万元。近3年,清理低效闲置用地近千亩,促进16家企业加大投入;建设标准化厂房22万平方米,已引导近百家中小企业入驻。
创新和谐共建理念,提升投资发展环境。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凝聚和谐共建合力,打造全国最佳宜居创业开发区。去年,综合投资环境指标首超武汉经开区,跃升为中部第1位。优先增强综合承载力。近5年,累计完成交通道路、供电及供水、供气、供热、污水等管网基础设施投资40多亿元,覆盖面积由34平方公里扩展到66平方公里,绿化率由39%提高到42%。配套建设15.6万平米蓝领公寓,入驻产业工人1万多名。配套发展城市新兴业态。投资近百亿元,先后建成合肥大学城、45所中小学幼儿园、安医大二附院等27家卫生服务机构、翡翠湖迎宾馆及中环城与百乐门国际名品广场、海洋世界、徽园等大型商业旅游网点,加快合肥物流园建设,引进江信国际集团、安徽国元创投等7家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和完善城市功能。建立扁平化快捷服务机制。坚持“小政府、大服务”为取向,整合内部职能,内设机构由27家减至17家,全区110名干部通过“双向选择”方式,组成50个帮办小组,为入区项目提供“一站式”全程陪同服务。推行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组建21个社区工作站,建立119个社区责任网格,探索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机制。近五年完成拆迁190万平方米,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让失地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近5年,4万多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城市社会保障,累计各项民生工程投入6.42亿元。去年,失地农民就业率超过92%,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159元。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农村向城市、农民向市民”转变被国家商务部誉为“合肥模式”,并在全国推广。
作 者: 张晓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2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