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其他方面] 中学生学习负担调查报告

[复制链接]
wiliamlin 发表于 2014-6-18 23: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中学生学习负担调查报告
实习期间让我记忆深刻的学生们对学习的态度,他们总抱怨作业太多,或是老师和父母要求太多,学习压力很大,不想学习。我疑惑:豆蔻年华,正是读书学习的好时期,怎么就有了想放弃学习的念头呢?更甚者,竟有学生公然说读书无用。基于学生表现出的这样一种状态,我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学习负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一、学生学习负担状况:
我所实习的学校xx中学是xx县的一所县重点初级中学。在校学生约1300多人,三个年级都是7个班,每个班约60人,学生95%以上是来自乡下农村。学校作息时间如表1所示:
xx县第xx中学作息时间简表
时段∕时间
作息内容安排
6:20~7:40
起床、早操、晨跑、清洁卫生、早餐
7:45~12:00
早读、四个课时、课间操
13:00~14:00
午休
14:20~17:00
三个课时
19:00~21:45
晚读、自习三个课时
22:00
晚睡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校每周35课时,周一至周五每晚自习3课时。我在学校班主任的帮助下,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表2所示:
请根据实际情况和切身感受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结果(%)
1、您觉得现在学生学习负担
过重(78.9)
适中(20)
过轻(1.1)
2、您认为学习负担最重是
经济负担(15)
课业负担(63.2)
心理负担(21.8)
3、您认为现在学习科目
过多(76.4)
适中(13.3)
过少(10.3)
4、您认为每天的课时量
过多(86.7 )
适中(13.3)
过少(0)
5、您认为每周课时文化课的比例
过多(56.8)
适中(43.2)
过少(0)
6、您认为每周课时艺体课的比例
过多(0)
适中(82.4)
过少(17.6)
7、您认为每天的作业量
过重(86.1)
适中(13.9)
过少(10.3)
8、您认为每周应该上课几天?(自由填写)
5天()
6天()
6.5天()
9、您认为现在学习负担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有下列几种情况:(1)家长期望太高,心理压力大;
(2)课业负担重,每天仅课外作业就6-8小时,睡眠严重不足,太疲劳;
(3)学校、家长、社会都以能不能上大学来衡量学生,学习特长不是因为自己有兴趣或天资,而是为了上高中,上大学,所以拼命学习。
表2
从表2不难看出,导致中学生负担过重集中体现在课业负担上。
二、学生学习负担的原因:
经过问卷研究、文献查阅,发现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早已不是新的话题,但一直都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究其原因,从不同的角度看, 学生学习负担有经济负担、课业负担、心理负担、有形负担、无形负担、制度负担和非制度负担,最关键的是升学压力。但是课业负担过重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原因中考试制度的弊端是一道总闸门,最终汇聚到这里并通过它涌现出来,现行升学考试的弊端,包括中考和高考在内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全国大一统;二是一试定终身;三是一律看分数。这就势必造成学校教育年复一年地围绕这“三个一”转。严重地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是这种考试制度驱使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是这种考试制度的恶果。
总的来说,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一直难以得到根本解决的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四个矛盾,即社会形势和减轻学习负担的矛盾,家长期望和减轻学习负担的矛盾,教学观念和减轻学习负担的矛盾,学习观念和减轻学习负担的矛盾。
三、学生学习负担重的危害
首先,从教育与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系看,过重的课业负担超越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所能承受的极限。学生们日以继夜地拼搏,没有很好的休息和睡眠,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得不到补充,必然会影响各个生理器官的健康发育,使身体受到摧残。另外,这种疲劳战术持续地进行,对天真烂漫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学校将变成抑郁沉闷的场所,学习也将变成枯燥乏味的活动。于是对求知产生冷漠态度,乃至“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滋生了厌学情绪或形成其它心理障碍。
其次,从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关系看,过重的课业负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各种名目的考试分数,把课堂变成了“考试演练潮”、课余变成了“写作业时间”。如此周而复始,就违背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学生心目中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也不再是良师益友。尤为严重的是,学生为了“应试”只能跟着老师的复习资料转,很少还有学习的主动权和灵活性,更谈不上学会独立学习,以及培养创造力和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其三,从作息安排上课业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看,过重的课业负担破坏了紧张智力活动与休闲娱乐活动之间的合理调配和动态平衡。其结果是:学生非但不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面且个性也得不到自由和谐发展;学生非但不能在智力因素方面得到多维发展,而且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得不到健全发展。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只限于书本中讨生活,难于在广阔天地里撮取信息,拓展知识面,增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力。
其四,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关系看,过重的课业负担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律。诚然,我国基础教育在“双基”教学和训练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许多中学生在国际学科知识大赛中名列榜首或榜上有名。但国外基础教育的先进经验表明,中小学教育宽松些和活泼些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形成、个性的发展,以及打好身心健全发展的素质基矗相反,我国基础教育中某些超负荷的压力和刻板的要求,使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时变得没有后劲,甚至熄灭了他们智慧闪光的火花和压抑了爆发创造的冲力。
四、中学生减轻负担的对策
从xx中学目前情况看,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集中体现在课业负担上,所以要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必须集中力量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而要解决这一关键性问题,关键又在于教师。
1、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育教学观念。
要想真正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必须用现成的理论武装头脑,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外地改革经验。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现在很多老师只顾“满堂灌”、“题海战术”,而不顾自身学习;只埋头教学,而不顾教法改革;只考虑多讲、多留作业提高成绩,不考虑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效果。教师间要加强交流,勤于总结,让教学从传统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并且教师要积极参加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和示范课,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获得知识。
2、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主要途径。
拖堂、补课现象是学生负担过重表现之一。本来一节课可以掌握的知识,却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课间休息时间,甚至还要补课才能掌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下降,学生的负担大大加重,解决这一问题,就应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教学决不能打无准备之战,一定要备好课,高质量的教案是向45分钟要效率的基本保证。精心高质量的教案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重点要让学生牢牢掌握,难点要能使学生彻底解决。要真正的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说实话,其关键是课要上得好。一堂苍白毫无生气的课,使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糊里糊涂,学生听得模模糊糊,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课上得不好,使学生学得劳累吃力,本身来讲就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一堂生动充满了活力的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前活跃,能够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学起来效果极佳,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这不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吗?所以每个教师都应该追求高艺术的教法,使自己的教学达到“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3、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分层教学研究,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必须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这一教学思想,要求教得生动,学得主动,最终达到轻负担、高质量。因此,要改变教学理念,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解疑、创造和谐适度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兴趣、乐趣、志趣,调动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内驱力。
4、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兴趣的培养,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
在教学中,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降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而是消除学生因学习带来的枯燥、烦恼和重复的练习,产生的厌学情绪。
总之,在教学中,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主要靠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结合生活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的难度降低,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重在指导、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让学生去体验、探究,主动地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的负担减轻下来。
参考文献:
[1] 桂荣,中学生学业负担调查报告[N].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S1)
[2] 刘秀芹,关于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报告[J].科技信息,2008年35期
[3] 尹雪梅,关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的调查报告[N].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1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