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社会发展] 深圳市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复制链接]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4-10-7 15: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并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这既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表明我们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应对中国严重的生态矛盾、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深圳市盐田区紧紧抓住建设“美丽盐田”战略机遇期,先后获得了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生态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区)”等称号,以及“广东省宜居环境范例奖”,并唯一代表深圳市参加广东省审核申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盐田建设的成功关键在于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关键词,即制度、绿色、人居、持续、文化。

      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关键在于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盐田区高度重视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保障作用,狠抓实推生态制度改革。
  确定总体目标。邀请中国工程院专家为我老秘网区生态文明建设出谋献策,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在全市率先提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以此带动产业低碳发展,促进民生福利改善,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优化城区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
  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保证各项生态制度能贯彻执行。全面铺开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将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大力加强财政资金投入,近几年,全区下达生态文明建设类投资项目占政府投资比例始终稳定在45%以上。
  创新生态制度。探索构建符合盐田区情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转变唯GDP的政绩观,逐步将GEP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健全环境信息公开机制,率先建设国内领先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将环境评价审批、重点污染源监管信息等纳入公开范围,切实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

       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盐田区紧紧把握生态经济的本质要求,树立“以质取胜”的发展理念,结合本土优势,着力推进港口物流、休闲旅游和生物科技产业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低消耗、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速绿色港口建设。推进装卸及拖运设备绿色升级。完成港口龙门吊“油改电”、拖车设备更换为LNG型,港区内外建设加气站,从硬件方面降耗节能,建设信息化物流服务中心,从软件方面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双管齐下打造盐田绿色大港。
  树立生态旅游品牌。打造“节能景区”,对辖区内景区实施生态节能改造,实现成本节约提升经营效益,推动梧桐山风景区、三洲田风景区、东部华侨城景区在交通体系、生态环境、景观功能等方面的有机整合,塑造盐田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研发创新生物科技。鼓励生物科技龙头企业整合行业资源,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重点支持合同研发和委托制造服务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承接国内外生物产业服务外包,努力培育生物产业延伸服务。培育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资本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人居——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优化人居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力求达到天人和谐的境地。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制定《盐田区绿色建筑发展激励和专项扶持办法(试行)》,新建项目通过规划、施工许可、环评三道程序保障100%按绿色建筑设计。
  建成国际一流绿色慢行系统。在全区率先建成由省立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海滨栈道与公共交通、自行车与步行交通慢行系统相互贯通、无缝衔接的绿色交通出行链,初步形成国际一流、兼具滨海和山林特色的绿色慢行系统。
  深化生态示范区创建。全区省级宜居社区申报率100%,16个社区获评广东省宜居社区,建成率89%。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区范围内老旧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管网改造,改造后居民用户优质饮用水达标率≥95%。辖区污水处理率稳定在96%以上,稳定保持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水平。

       持续——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
  生态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落脚点,既要求恢复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承载力,又要求治理污染。盐田区在深刻理解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关系的基础上,开展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将全区陆域和近岸海域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区别开发和保护。
  严格保护重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为担负资源保护和生态稳定性维护功能的区域,包括生物多样性功能保护区、饮用水源地、生态廊道、关键生态节点等,为严格保护区域。区内除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等建设项目外,禁止任何开发建设活动。
  适度开发控制开发区。控制开发区为对区域生态功能的完善、城市居民生活、休闲娱乐具有重要作用的区域,包括海岸带防护区、生态旅游区等。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限制不符合生态要求产业的发展,控制土地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
  科学发展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来满足城市人居发展需求,以现有建成区为主,包括经济文化密集区、人居环境、生态产业园区等区域。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优化城镇的空间布局,增加绿地面积,解决水资源的供给、水污染、大气污染、固废污染等环境问题,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核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的灵魂,当低碳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成为习惯,生态文明建设就有了内核。
  创新生态文明宣传。举办盐田区环保达人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生态文明新风尚。鼓励企业产品参加绿色产品标志认证,政府带头优先采购获得环保认证的生态产品(服务)。
  倡导绿色生活消费方式。方便快捷的公共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已成为辖区居民出行首选,主动帮助老秘网办理绿动自行车卡,让游客参与盐田区“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的行动。
  强化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制定《盐田区生态文明企业规范具体认定标准》和《盐田区生态企业规范及员工文明行为守则》,积极引导企业参与生态文化建设。辖区内学校、社区、老秘网、街道100%建成市级以上绿色单位。

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盐田区能够实现从生态大区到生态强区的跃升,关键在于深刻理解了“五位一体”发展方略的丰富内涵,正确把握了其内在逻辑,即以经济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动力,以政治建设为生态文明提供制度保障,以社会建设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群众基础,以文化建设涵养生态文明的正确观念和良好氛围,同时,又以生态文明建设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管理制度变革,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以科学政绩观为引领,明确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树立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政绩观,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持续发展。2012年以来,我老秘网区生产总值连续两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全区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比例保持在4.4%。事实证明,盐田区紧紧抓住生态着力点和文明着眼点,全面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示范性道路。
  以机制创新为驱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转变唯GDP的政绩观,改革和深化政绩考评标准,在深圳市范围内首次探索构建符合盐田区情的GEP绿色核算体系,试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强化体制机制保障。量化评估我老秘网区自然生态系统价值,科学反映我老秘网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状况。
  以社会治理为契机,构建生态文明共治格局。只有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盐田创新参与制度建设,引导辖区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三社互动”工作格局,促进“生态文明自觉”的养成。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福利。生态文明建设要赢得最为广泛的民意支持,必须让民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获得实惠。盐田始终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导向,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来抓,不断提升全区各环境要素质量,让市民群众享受深圳最好的生态福利。
  以重点突破为手段,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效。生态文明建设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盐田优先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环境改善、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重点领域和区域为突破口,积极实施绿道网络和公共自行车建设、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垃圾减量分类、环境在线监测监控系统等具有突出特色的生态建设示范带动项目,让广大居民和游客享受到更蓝的天、更绿的地、更洁净的水和更清新的空气。作者:杜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77粉丝

1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