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三明市笋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复制链接]
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7: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林 赟



  三明市地处亚热带南端,是竹类植物生长的最适宜区。全市现有竹类资源120多种。竹林面积达405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其中毛竹373万亩,中小径竹32万亩。全市竹林资源沿沙溪河东岸、金溪河流域上源,依地形地貌变化,呈条带状区域分布。竹林面积40万亩以上的县(市)有:永安、尤溪、沙县、将乐、泰宁等5个县(市);5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7个。2004年全市笋竹产业产值达到27.4亿元。笋竹开发已经成为三明市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以及加快林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区域地方经济的鲜明特色。
  一、三明市笋竹产业的发展现状
  1、笋竹资源不断扩展。全市竹林面积从2000年的367万亩扩大到目前的405万亩,累计培育“两高一优”丰产竹林120万亩,营造沿溪河生态防护竹林1232.8公里、面积3.95万亩,建设省竹业示范基地3.86万亩,培养示范户1000多户。为改善三明市竹山经营条件,2003年启动了竹山基础设施建设,至2005年全市新开竹山道路1947公里。2004年生产商品竹3646万根,小径竹材4万吨,鲜笋38万吨,竹山产值10.6亿元,同比增长12%。
  2、笋竹加工业快速发展。全市现有笋竹加工企业775家,其中产值上千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22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6家。2004年全市笋竹加工产值16.8亿元,比2000年的4.86亿元,增长245.7%,年均增长36.4%。笋竹制品从2000年前以竹筷、竹香蕊、清水笋等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产品,发展到附加值较高的软装笋食品、竹胶合板、竹地板、高档竹凉席、竹工艺品以及竹炭等六大系列、百余种产品。2004年全市生产清水笋6.1万吨,软包装笋4.2万吨,笋干1.2万吨,竹胶板7.2万立方米,竹地板成品27.55万平方米,竹地板半成品58.34万平方米竹凉席586万平方米,竹炭5074吨,竹工艺品6.7万件,竹香芯竹串、竹花枝4.7万吨,土纸、竹浆纸2.3万吨。
  3、笋竹品牌正在打响。近几年来,三明市连续举办沙县竹藤交易、永安笋竹节以及各种招商交易会,搭平台、树品牌、促流通。已有“明通”、“永兴”、“沙阳”竹胶板,“天河”牌竹凉席,“三和”笋食品,“孟宗”牌笋干、“尤溪绿竹笋”等20多个地方知名商标,永安、将乐、泰宁等获得了中国“笋竹之乡”称号,沙县被授予“中国竹席之乡”。据调查,全市竹胶板和竹凉席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0%和26%,笋竹加工基本实现订单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4年笋竹产品出口产值为6千多万元。
  4、科技兴竹水平提高。通过实施省竹业开发一、二期示范工程,“两高一优”丰产竹林示范基地和竹种园、示范园建设,大力推广了竹林施肥、喷灌、号竹等竹林高效经营技术、竹农经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亩立竹量由2000年前的100株提高到现在的120株,平均胸径从7cm增加到8.5cm,经营竹种由单一的毛竹扩展到丛生竹、散生竹、混生竹中的20余种。竹山亩产由2000年的140元提高到2004年的261元。
  5、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竹山经营水平的提高,进入“十五”以来,竹山产值年均增加1.4亿元,全市60万涉竹人口人年均增收233元。二是降低笋竹产品税费。现行笋竹仅征收育林费,每根标准竹0.36元、鲜笋每吨21元,比2000年分别减负1.84元和72元,涉竹人口平均受益155元。三是工资性收入。至2004年,全市笋竹加工从业人员数达4.3万人,有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当地农村,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2004年竹农人均收入1800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近几年,三明市笋竹产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些甚至还很突出。
  1、竹山经营水平不高。首先,我市竹山亩均产出261元,与竹业开发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毛竹纯林化现象日益明显,竹林结构不合理,抵御雪灾,病虫害的能力减弱。其次,由于养笋护竹是一个需要花功、花时的农业项目,一些竹农经营竹山时没有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生产中只注重在出笋上,没有注重平时对竹林的养护和管理,不少竹农为获取眼前利益,往往出现砍幼留老,砍强留弱,砍壮留老,导致竹林的衰退,致使竹林产值不高。第三,在资金方面,山区竹农砍伐竹子后,很少进行抚育施肥,造成竹子生长状况差,残次林多,单位产量低。第四,竹林管理粗放,残次林面积扩大。目前全市竹林面积以竹农自留山、责任山为主,生产经营分散,不能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经营粗放,管理水平低,很少进行抚育管理,长久下去,必然使许多竹林变成残次林,竹材产量低,制约了加工业的发展。
  2、基础设施相当滞后。竹山基础设施是影响竹林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许多乡村由于没有竹山道路,竹林砍伐的竹子都是靠肩扛手抬搬运到山下,费时费力,运输成本高。竹山道路成为制约竹业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市竹山道路现有密度每千亩不足1公里,交通不便已成为竹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按照每千亩3公里的合理路网密度,全市还需建设6000公里。竹山水利设施作为竹林丰产培育的重要措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3、科技支撑能力低,笋竹产品急需换代更新。首先,在竹产业上,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不多,大部份产品是面临着国内市场同行的竞争,利润不高而且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甚少。其次,三明市竹林加工以竹胶板、竹凉席、竹串竹香芯等传统产品为主,资源浪费大、附加值低、产品趋于老化,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如2004年下半年以来胶料成本提高,加上国家宏观调控缩减基础建设规模,全市竹胶板生产受到了较大影响,竹凉席也由于市场原因减产20%。第三在竹制产品上,没有资金进行开发研究,主要是依靠传统产品占领市场,造成销路不畅。
  三、几点建议
  1、深化改革,激活竹业发展机制。认真贯彻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集中力量抓好竹山责任制落实工作,坚持“集体所有、家庭经营、长期承包、明确责权、合理分配”的原则,大力推广“集中开发,拍卖经营,滚动发燕尾服”和“两权分离,买断经营、利益分成、司法公正”等成功经验,深化林地经营体制改革,推进林地使用权合理流转,进一步落实毛竹山生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明确集体与承包者的权、责、利关系,让竹农吃下“定心丸”,放心投入。对竹业开发大户实行挂牌保护政策,真正使经营者进得来、留得住、有利图。营造竹业发展的宽松环境,调动多元化投入的积极性。
  2、加强科技下乡,推进科技兴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关键是提高竹农的科技素质,使笋竹生产与加工由数量型的扩张变为质量型的提高,才能一改过去粗放的掠夺式经营,转变为科学的集约型经营。首先,建立健全竹业科技服务网络,大力推广实用技术,培育、开发竹林资源,运用科技使竹林增值增效。其次,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现场会、技术讲座、组建流动科技服务队、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将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到第一线,让竹农深刻领会、全面掌握科技管护知识。第三,以毛竹科技示范片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动力,通过加强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普及竹业科技知识,提高竹农素质。
  3、分类指导,优化竹林结构,提高管理水平。依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大力实施分类经营与定向培育技术,发展优质、高效的丰产林。首先,根据山场立地条件的不同,进行合理规划,不同的毛竹山场林分,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与培育措施,逐步实现一般粗放经营向科学经营方向的转变,由低投入低产出向高投入高产出方向转变。其次,加大对低产林的改造,我省低改示范林的数据显示,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1∶11.3改造低产林,其实就是营造绿色银行。
  4、加大投入,完善竹山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各级政府资金有限,完全依靠政府去改善竹山基础设施是不大可行的。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竹农投入竹业生产的积极性,制定竹业开发扶持政策,从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面进行扶持,积极鼓励和引导竹农从事竹业开发,努力聚集全社会各方力量,加快竹山的路网和水利建设,改善交通设施,尽可能实现竹山通路、通电。建立竹农投工投劳投资,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为辅的投入机制,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竹山基础设施的改造。
  5、鼓励技术创新,出台优扶政策,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笋竹加工业。首先各级政府和笋竹企业 要紧紧依靠大专院校和省级科研部门的技术力量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切实改变当前我市竹加工的传统化、简单化、附加值低的局面尤其是要在竹纤维、竹医药、竹食品、竹能源的引进和开发上取得突破 这些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竹材产业化制品。其次积极通过山海协作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笋竹加工企业合理调配笋竹资源实现笋竹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第三,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笋竹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支持企业采用联合或兼并的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三明市农调队
责任编辑:林运裕

 

精彩评论2

正序浏览
宁泰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7: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楼主,我顶你
 
 楼主| 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09-2-26 17: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看帖无罪 回帖有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5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