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北京] 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复制链接]
梦马1986 发表于 2016-11-28 1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区十五届一次人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老秘网区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预计到今年底,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01.9亿元,比2011年年均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7.2亿元、年均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3.9亿元、年均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8亿元、年均增长11.3%;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0.64亿元,年均增长13.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71亿元,年均增长7.1%;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7亿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46元,年均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80元,年均增长14%,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瓶颈加快突破的五年。五年累计实施区属重点项目603个,完成投资225.8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8个,到位资金124.02亿元。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武罐、成武高速和五阳、礼武公路建成通车,兰渝铁路年内通车,渭武高速顺利建设,武九高速即将动工;新建通乡公路3条,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硬化通村公路421条1830公里,硬化率达到93%,提高了77个百分点。城区南山渭子沟引水、北山喷灌、油橄榄高效节水灌溉、白龙江和北峪河堤防等重点水利工程建成投用,新增节灌面积10.54万亩,解决了368个村23.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供电通村率达到100%,贫困村动力电实现全覆盖,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85%,长期制约武都发展的基础设施落后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过去的五年,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后劲持续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新发展油橄榄20万亩、核桃15.56万亩、中药材12.73万亩,更新改造花椒8.44万亩,完成油橄榄、花椒、核桃高接换优194.43万株;借助电商平台连续举办花椒节会,成功举办中国油橄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1〕成立大会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国际论坛,花椒、橄榄油等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产值实现翻番增长,花椒产值突破21亿元,油橄榄综合产值突破11亿元;完成劳务输转67万人(次),创收93亿元。橙子沟电站、祥宇油橄榄生态园、佛仁制药二期工程等13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大元坝电站、锦屏坝电站、金鑫工贸二期等11个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全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家,武都工业集中区纳入全省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洛塘至裕河旅游公路建成通车,千坝牧场公路即将建成通车,万象洞、姚寨沟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我老秘网区荣获“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区”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名区”称号;东盛国际物流港和盘旋路小吃市场等13个市场建成运营;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西部地区首家“农村淘宝”县级服务中心和甘肃首家“阿里巴巴·陇南产业带”,全区有效运行网店1400家,实现销售额8.51亿元。建立财政性存款与信贷投放挂钩机制,组建政府投融资平台4个,17家中小微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建设加速推进,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五年。编制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五大片区控制性详规、36个乡镇总规和545个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新建了钟楼、江南、滨江三个公园,建成人行天桥5座,新增停车泊位4800个,新建改造公厕32座,长江大道东西延伸段、东江水大桥等项目建成投用,吉石坝新区建设快速推进,钟楼、江南片区功能不断完善,莲湖广场改造顺利完成,西南小区、北峪河西堤路等旧城改造项目加快实施,城市供热、供气、排污管网铺设及美化亮化同步跟进,南北两山、吉石坝片区、白龙江河滩地等重点区域绿化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集中整治,严格规划执法,城市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7.4平方公里,达到15.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增加7万人,达到19.4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7.5个百分点,达到34.54%。安化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顺利推进,4个乡完成撤乡建镇,建成美丽乡村217个,城乡面貌日益改观。
——过去的五年,是脱贫攻坚持续发力,减贫进程不断加速的五年。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2〕和“双联”行动,全面落实省委“853”精准脱贫管理办法〔3〕,精心制定实施“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4〕,以三大特困片区和两个藏族乡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积极探索电商、旅游等扶贫模式,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五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39亿元,区本级整合扶贫专项资金1.2亿元,争取国开行贫困村社基础设施融资贷款8.3亿元,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1.75亿元,发展互助资金项目330个,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114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8个。五年减贫12.59万人,贫困面由2011年底的45.83%下降到19.1%。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建设大步迈进,综合效益持续向好的五年。五年累计实施退耕还林17万亩,落实天然林管护面积136.91万亩、重点公益林管护61.4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251万株,建成绿色通道484.8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9.82%,裕河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6条,治理重点地质灾害隐患133处、水土流失66.07平方公里。全面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达到310天以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均控制在计划指标内。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质量持续改善的五年。五年累计投入教育专项资金6.9亿元,自筹资金近2亿元新建了东江初中等6所城区学校、39所乡镇幼儿园,实施校安工程31项,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52所,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投资近3亿元的绵阳中学陇南育才学校,基本解决了城区入学难问题。“两免一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认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二本上线率连续5年名列全市第一。建成“农家书屋”695个,“武都高山戏”、“三仓灯戏”成功申报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老秘网区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年累计获得发明专利130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城镇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制度运行良好,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行,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现全覆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改善,我老秘网区被评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社会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城镇新增就业183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农村危房改造8200户、棚户区改造1810户,建成廉租房1157套、限价商品房1677套,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逐步解决。积极筹措资金,全面落实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民族宗教、优抚安置、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改革纵深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政府机构改革和工商、质监、公安交警、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成立4个街道办事处,城乡规划管理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卫生、计生机构合并运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局台分设、管办分离。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有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展良好,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中心建成运行。大力推进工商登记商事制度改革,“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行,非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社会治理不断创新,风险防控全面加强的五年。“六五”普法全面完成,“七五”普法扎实开展,我老秘网区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法制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制定完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办法》,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集中解决了西南小区旧城改造、兰渝铁路陇南车站拆迁等一批突出问题,信访形势持续好转,五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071起、受理办结群众来信来访3182件(次)。制定出台《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及责任追究办法》,层层靠实乡镇、村社和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推进“平安武都”建设,强化网络舆情监管,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三维数字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成运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的五年,是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五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整治“四风”突出问题,政风行风持续好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相关规定,全面清理办公用房,从严规范公务活动,“三公”经费持续下降。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五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5件、政协委员提案558件,答复网民留言1404件。市区共建的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进驻事项214项。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主动承接省市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107项,取消区级行政审批事项177项,完成“四张清单一张网”〔5〕建设,切实提高了办事效率。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发展启示我们,推进武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汇集智慧,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加快武都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坚持走具有武都特色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不断激发人民群众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始终做到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强化制约监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责。必须坚持稳定为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些经验是过去五年生动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武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这是正确贯彻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积极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付出心血汗水、做出突出贡献的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省市驻武单位、部队官兵,向在我老秘网区的投资创业者、全体纳税人,以及所有关心、支持我老秘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区域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财源建设后劲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十分艰巨;城乡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部分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不强,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等等。对此,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目标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动我老秘网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综合分析今后五年的发展形势,我们将迎来国家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建设、脱贫攻坚等重大发展机遇,省、市一系列叠加政策将持续深入实施,同时也面临宏观经济下行、产业转型升级提速、诸多矛盾凸显的严峻考验,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发展基础来看,近年来,通过灾后重建和国家、省、市重大项目建设的投资拉动,全区基础设施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随着兰渝铁路、渭武高速、武九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陆续建成,武都的区位优势将会进一步显现,为花椒、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和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创造了条件,加快发展的动能将不断积聚与释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科学定位、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新局面,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按照区十六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6〕,坚持“五大发展”理念〔7〕和“八个并重”〔8〕导向,深度落实“433”发展战略〔9〕,更加注重抓脱贫、兴产业、促增收,更加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更加注重推改革、扩开放、求创新,更加注重抓协调、重法治、促和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10〕建设,把武都打造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贯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建设美丽新武都,确保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4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56.8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5.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44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805元,年均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控制在9‰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下达的指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区政府今后将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紧盯22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以“三片两乡”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精准落实“七个一批”〔11〕脱贫措施,全力抓好富民产业培育、劳务技能培训、易地扶贫搬迁等各项工作,加快脱贫进程。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实施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确保两年内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村村通水泥(沥青)路目标,五年内实现乡乡通二级路,不断提高交通支撑保障能力;切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力争2017年彻底消除农村危房。创新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模式,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力争2018年底实现全区整体脱贫目标。
(二)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发展布局,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油播种面积,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油橄榄、花椒、核桃、中药材、蔬菜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畜牧养殖、茶叶、小杂粮等区域性产业,力争全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突破240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橄榄、花椒主产区和加工基地。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宣传,切实提升武都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积极培育生态型观光农业、环保型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工业运行监测协调,切实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现代制药、水电开发、新型建材等环保工业,积极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加快武都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择优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入驻,引导同类企业集中发展。力争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发展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乡村自驾、健康养生等旅游业态,加快裕河、千坝牧场等重点区域旅游开发,启动琵琶两河至裕河旅游公路改造、万象洞缆车等项目建设,完善文化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大力培育发展文化旅游企业,推进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加快“智慧旅游”发展,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围绕打造连接西南西北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目标定位,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以仓储、物流配送、产品交易等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积极融入关中、天水、成渝等区域物流中心。坚持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大力发展家政、养老和商业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普及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推动特色产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扶持企业到“新三板”〔12〕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大力支持金融业发展,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五)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发展保障能力。坚持交通先行,全面实施“6873”交通突破行动〔13〕,全力做好渭武高速、武九高速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力争天平铁路南延线、阳平关--陇南--九寨沟铁路、武都通用机场开工建设,切实抓好国省道升等改造和联网路、出口路、断头路建设,形成内通外畅、高效安全综合交通体系。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白龙江干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切实抓好重点河段防洪减灾和山洪灾害防御,保障城乡防汛安全。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提升城乡用水安全和保障水平。加快油橄榄、花椒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五年新增节灌面积3.5万亩以上。积极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不断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三网”〔14〕融合发展,不断提高信息网络覆盖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六)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按照“打造宜居宜游宜商山水园林文化名城”目标定位,进一步调整城镇发展布局,优化城市发展结构,大力推进东江、吉石坝新区、汉王、两水片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提升,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市政设施、地下管廊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将橄榄文化、橄榄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和建设当中,彰显地域特色文化,倾力打造“中国橄榄之城”。坚持产城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创业有机结合。大力提升建制镇建设水平,有序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改革,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扎实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推动城市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努力构建城市治理长效机制。力争2020年城镇总人口达到24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1%以上。
(七)强化生态修复及环境保护,加快美丽武都建设。围绕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建设等重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1.68%。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坚决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确保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均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内。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节约用地、用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加强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利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扎实推进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实施好城区防洪排涝项目,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八)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激发内生活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融入兰白经济圈、关天经济区、成渝经济圈,加强与川渝、陕南地区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农业农村、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厘清政府市场边界,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促进非公经济快速发展。
(九)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力争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1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应用,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壮大文化产业。精心筹办陇南市九运会,推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深入开展。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35万人以上。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扩大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覆盖面,逐年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最大限度满足城乡居民住房消费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保护残疾人就业创业权益。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扶持少数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确保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十)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推进依法治区。深入开展“七五”普法,畅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积极推进网络问政。全面推进“网格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深入开展“平安武都”建设,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制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制度,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法制化水平。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2017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2017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8%,达到110.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5%,达到18.1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7.5%,达到14.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8.7%,达到76.96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达到110.98亿元。
——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8%,达到11.49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达到2.81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达到23594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达到7209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达到42.59亿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8‰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区政府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精准施策,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当务之急,充分利用国开行支持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对照贫困村脱贫指标,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统筹抓好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卫生室、乡村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质量完成100个贫困村社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年内实施30个村社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0户,解决44个村2.6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二是着力抓好产业培育。把增加贫困户收入作为核心工作,落实精准扶贫措施,因村因户因人施策,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劳务输转、电商等多种方式,促进贫困户就业和发展生产,增强自我脱贫能力,实现稳定增收。切实加强精准扶贫专项贷款、互助金监督管理,引导农户将资金用于发展增收产业上。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作,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连接机制,让农户更多地分享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利润。全年新栽油橄榄1万亩、花椒5万亩、核桃2.5万亩,发展蔬菜面积16.8万亩、中药材10万亩;完成特色经济林高接换优40万株;完成劳务技能培训4200人(次),劳务输转13.5万人(次),创收24亿元以上。
三是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创新搬迁方式,科学规划选址,多渠道筹集资金,及时协调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马营张坪、外纳透防等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三仓罗车寺、角弓白草山等村易地扶贫搬迁完成主体工程。重点抓好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安置区地质灾害治理、河堤、路网等基础设施及学校、卫生院、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批搬迁农户安置房主体工程,确保2018年全面完成搬迁任务。
四是加强精准扶贫管理。围绕“六个精准”〔15〕要求,着力抓好“1+17”精准脱贫方案实施,推进各项政策措施到户到人,确保年内减贫3万人以上、55个村实现整村脱贫。以建档立卡数据清洗工作为契机,对2014年、2015年退出贫困人口,按照新的脱贫验收标准再次进行“回头看”,全面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度,坚决杜绝“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等问题发生。加大对群众举报、网络舆情、审计检查中发现线索的查处力度,有效遏制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
二、紧盯项目建设,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积极谋划争取项目。深入研究对接国家、省、市有关投资政策和产业导向,紧密结合“3341”项目工程、市委“433”发展战略及全区“十三五”规划、扶贫攻坚行动实施,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城市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环境治理、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切实做好项目储备、论证、申报和争取工作,年内储备接地气、利长远的项目300个以上,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库和政府投资项目三年滚动计划。
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上报项目抓争取、批复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切实加快江南长安医院、长江大道西延伸段、苟坝河大桥等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创新项目投融资机制,充分利用政府投融资平台,采用PPP、BOT、TOT〔16〕等融资建设模式,盘活存量资本,全力促进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积极主动协调服务渭武高速、武九高速等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在我老秘网区顺利实施。
三是努力扩大有效招商。认真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库建设,精心论证包装一批补短板、成熟度高的招商项目,切实提高招商项目质量。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开展定向招商、精准招商和以商招商,积极引进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战略投资者,切实提高项目成功率和资金到位率,为全区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活力。力争全年招商引资签约资金58亿元以上,到位资金45亿元以上。
三、聚力补齐短板,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推进金鑫工贸二期、祥宇油橄榄生态园二期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衔接,力争汉坪工业园区规划尽快批复,年内开工建设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祁连山水泥厂、佛仁制药等重点企业增产增效。力争全区新增规上企业1户,工业增加值达到3.55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6551”文化产业体系〔17〕和“1313”特色文化大市建设工程〔18〕,做好高山戏、坪垭藏戏挖掘整理工作,精心打造民俗风情旅游品牌。加快南山生态民俗博览园建设,年内建成精品农家书屋51个、乡村舞台126个。启动裕河八湖沟景区建设,抓好姚寨沟、裕河游客接待中心、自驾游营地等旅游项目实施,建成千坝旅游公路,进一步做好万象洞景区提升改造工作,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配套完善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做好旅游资源宣传包装,积极探索景区公司化运营模式,打造旅游精品品牌。加快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交通、通讯等旅游服务保障,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共同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5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以上。
三是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以兰渝铁路货运站建成投用为契机,加快吉石坝现代物流园建设,重点抓好东盛国际物流港二期、兴源商贸有限公司物流配送中心、烟草公司配送站等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发展仓储配送、连锁经营、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及健身、休闲、养生等新兴服务业,支持开展造价咨询、评估代理等中介服务,加快构建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强安化、外纳等农贸市场规范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
四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着力抓好“农村淘宝”、“陇南产业带”等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多措并举培育电商人才,拓宽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积极开发网货产品,加强网货质量监管,规范网店经营行为,加快建立统一的电商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网店信用体系和网货供应平台,推进电子商务提质增效。加快武都东盛电商产业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吸引生产商、运营服务商和网商入驻,推动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切实抓好电商扶贫工作,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优化物流配送网点布局,落实电商扶贫具体措施,年内建成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90个,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深度融合。力争年内全区网店数量达到1800家,所有网店达到“心级”以上,钻级网店达到50%以上,争创冠级网店10家以上,电商线上销售额达到4亿元,销售总额突破8亿元。
五是加强金融支撑保障。全面落实促进金融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区内银行增设分支机构和网点,扩大信贷投放量,力争新增贷款35亿元以上,社会融资总量突破200亿元。进一步完善财政性存款与信贷投放挂钩机制,积极推动政银企对接,营造良好的项目融资环境。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金鑫工贸、祥宇油橄榄等企业在“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开展互联网金融和非法集资专项整治,认真做好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工作,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加快推进规划编制,积极配合做好城市总规、各片区控规修编和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年内完成5个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20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和城区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加强规划刚性控制,落实乡镇、街道属地管理责任,严格建设工程“一书两证”办理和农村个人建房审批。加大规划宣传力度,认真落实规划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加大规划执法力度,重拳整治城乡违规建设行为,健全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监管机制,切实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二是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统筹推进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加快吉石坝污水处理厂、城区天然气门站等项目建设进度,开工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尽快启动南长江大道东西延伸、麻池片区路网等项目。加快交警支队片区、西南小区、北峪河西堤路棚户区改造进度,启动滨江体育场棚户区改造工程,全力抓好集中供热扩面工作。持续推进南北两山和城市重点区域绿化,彰显生态宜居城市特色。稳步推进安化镇基础配套、产业发展、镇容镇貌整治等工作,积极组织实施角弓、洛塘、桔柑等乡镇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新建美丽乡村40个以上。
三是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分片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巡查管理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重点区域和主要路段整治力度,着重解决乱摆乱放、乱搭乱建、占道经营等问题。严格规范户外广告审批程序,坚决取缔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牌匾。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加大垃圾清扫和清运力度,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实现垃圾日产日清。加强城区交通秩序管理,严查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确保城区交通顺畅。加强物业服务企业监管,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加大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实现舆论与管理良性互动。
五、强化环境治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治理改善城乡环境。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公益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城镇、村庄、景区周边、公路沿线、河流两岸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绿化,加强水源林、风景林、古树名木保护,年内完成退耕还林11万亩,建成绿色通道50公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强化矿山综合整治,严格落实生态脆弱区域封山禁牧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监测预报、救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抓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年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3平方公里。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力度,集中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重点污染源,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7

正序浏览
清英 发表于 2016-12-7 11: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前面五年总结部分写的很好
 
兄弟们挺住 发表于 2016-12-9 00: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迫切需要借鉴。正在赶稿子。
 
厚积薄发 发表于 2016-12-9 23: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治理改善城乡环境。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公益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
 
启航 发表于 2016-12-16 10:3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完成水土流失治救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抓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年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3平方公里。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力度,集中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重点污染源,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
 
gg69520 发表于 2016-12-21 21: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大力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治理改善城乡环境。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公益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城镇、村庄、景区周边、公路沿线、河流两岸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绿化,加强水源林、风景林、古树名木保护,年内完成退耕还林11万亩,建成绿色通道50公里。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强化矿山综合整治,严格落实生态脆弱区域封山禁牧措施,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监测预报、救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抓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年内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5.3平方公里。加大环境执法和污染治理力度,集中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等重点污染源,确保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0天以上。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切实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天一朔 发表于 2016-12-25 15: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是切实加强城市管理。坚持分片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巡查管理与联合执法相结合,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挠头的人 发表于 2016-12-26 10: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学习中……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