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社会发展] 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7-8-10 11:4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陆丰是粤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县城之一,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滋润着祖祖辈辈的陆丰人民,影响着陆丰文化艺术的发展。


一、文化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镇文化站21个,村(社区)文化室326个,在建市民广场1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1个(在建)、景观路1条。


        (二)基层艺术团体、文艺协会和职校、各艺术门类工作室建设情况


        1.专业戏剧艺术团体情况:有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和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各1个,两中心共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传承人6名、市级非遗传承人13名,有国家三级导演1名、三级演员4名,四级演(奏)员共29名;有青年演(奏)员33名,委托专业艺校代培毕业、结业学员19名。


        2.基层文艺协会、艺术工作室情况:全市有各艺术协会(研究会) 16个,拥有国家级协会会员51名,省级会员143名,市级会员277名,本级会员1209名。各艺术门类工作室约160个。


        3.民营剧团情况: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66个,演员1980名。


        4.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情况:有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开设有戏曲、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有艺术类教师33名,现在校艺术类学生293人。


        (三)文化遗产项目情况


        1.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陆丰皮影戏参加“中国皮影戏”申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获得通过,成为世界级非遗项目;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滚地金龙、甲子英歌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碣石麦秆画、玄武山庙会等15项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市级保护项目达29项,县级保护项目54项。有省级传承保护基地2个、市级传承保护基地8个,省级生产性示范基地1个。基本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四级保护体系。


        2.文物普查情况:博物馆文物登录编号554件套、序号为649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3000件;玄武山管理会馆藏的文物登记号为348件套、序号为525件套、单个文物总件数达1022件。包含了国家一、二、三级文物和普通文物。


        3.古村落保存现状:拥有国家级“四料”古村落1个,国家级古村落1个,省级古村落5个。还有一批古村落正在普查中并予以活态保护。


        (四)文化艺术发展情况


        1. 戏剧、民间文艺创下了汕尾地区多个第一。


        陆丰正字戏第一个晋京参加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珍稀剧种展演,并获得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第一个亮相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成为在央视亮相最多的稀有剧种;2009年出版的《正字戏》一书成为广东省首部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的书籍,并获得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第一个把明宣德七年正字戏手抄古剧本整编打造成精品剧《刘文龙》并荣获第九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陆丰皮影戏第一个荣获“第21届国际木联大会暨国际木偶艺术节”的“最佳传承奖”;第一个走进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访谈节目《城市1对1》;第一个赴香港迪斯尼乐园连续展演56天;《中国皮影戏正面影身第一“家”》于2015年3月被省政协录入《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中国皮影戏”(含陆丰皮影戏)参评世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陆丰皮影戏是汕尾市首个也是唯一被评为“世遗”的项目。


        民间文艺方面,大安滚地金龙第一个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第一个随省政府访问团出访白俄罗斯、乌克兰、美国洛杉矶参加展演;甲子英歌舞作为民间文艺第一个代表汕尾市登上央视综艺频道《舞蹈世界》献艺;陆丰渔歌《锦海渔歌》第一个荣获中国首届水上民歌大赛金奖。


        2.民间工艺品方面,麦秆画、金属雕、木雕、贝雕等闻名遐迩,多次代表汕尾市参加省工艺精品展并获奖。此外,还有八仙八骑、鲤鱼灯、旱龙船、麒麟舞等都被很好地保护传承下来,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情尽展陆丰文化丰厚的底蕴。


        3.美术书法、文学创作和音乐舞蹈各方面佳作连连。如舞蹈《麦田童话》获“星耀杯”第六届国际青少年艺术比赛广东省总评最高奖项“特金奖”。


二、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做法及工作思路

   

        陆丰市委、市政府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先后出台了《陆丰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11-2020年)》《陆丰市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措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好传承和文化强市的建设。


        (一)大力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常态化。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活动,融合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团体章程中。


        2.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以陆丰组织原创的创文宣传工艺品、家风家训漫画、禁毒漫画为蓝图,在全市各镇(场、区)主要街道、学校围墙(栏)等绘制张贴文化墙,建主题公园、景观路等,从而达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良好效果。


        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以“好家风、好家训”为重点,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挖掘乡土民俗道德文化,开展“颂中华经典、学道德模范、做有德之人”的活动。


        4.深化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运用媒体报道、文艺演出、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推动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常态化;深化拓展“中国好人”“广东好人”“汕尾好人”“陆丰好人”推荐评选评议活动;开展“走访老模范”活动,建立完善褒扬激励机制、媒体宣传展示机制,树立好人好报鲜明导向。


        5.引导文化祠堂建设,给传统祠堂文化注入新内涵。注重发挥祠堂文化“以德育人”功能,挖掘祠堂家谱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把祠堂变成为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阵地。


        6.抓好道德讲堂建设。推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讲堂,使之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群众参与道德实践的社会课堂。


        (二)加大对古村落文化和历史文化名镇(村)的保护和活态传承


        近年来,我老秘网市宣传部门一方面印发宣传画册,制作电视专题片,请国家级专家走进陆丰讲解古村落保护知识,宣传古村落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意义,另一方面按照“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文保工作原则,加大对全市已申报古村落的保护,使古村落文化活态传承、生态传承。


        (三)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


        1.开展送戏、送书画进校园活动。近年来,我老秘网市多次组织陆丰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进入中小学校园,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的文化自觉,共同打造陆丰非遗文化传承的新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学习并喜爱上传统文化,不断夯实文化根基。


        2.举办“书香陆邑”全民读书活动,开展“中华诵经典”活动。


        3.全市各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设、绘制文化长廊、文化墙,让墙壁“说话”,让文化上墙。


        4.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宝贵的民间艺术,扶植年轻一代学习传统民间艺术与民间技艺,陆丰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联合成立陆丰市文化艺术人才培训基地,并于2016年秋季开设戏曲表演专业,通过增设特色课程,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艺术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引导群众开展节庆活动


        为群众搭建舞台,让百姓唱主角。2013年底以来,陆丰市委宣传部打造的“百姓周周乐舞台”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人民群众送上300多台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的喜爱,被授予“汕尾市特色文化品牌”称号。


        民间还有结合民俗、节庆开展的“妈祖文化节”“端午龙舟大赛”“中秋诗会”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群众参与。


        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一方面发动老百姓讲身边人、身边事,突出乡土特色,贴近群众生活;另一方面发挥传统文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思想号召力,既“活”了宣传又“聚”了人心,丰富了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五)创新形式,通过媒体全方位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主流媒体担当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陆丰市广播电视台播出的《道德讲坛》栏目,有《百家姓》《史记》《弟子规》等125部中华传统文化节目,将传统文化的深层意蕴与电视媒体的通俗表达融合,完成了对中华传统节日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现代化解读。


        创新活动形式,发挥新媒体受众广、受众年轻化和传播快速的优势,打造宣传文化网站手机版,开设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精彩视频等艺术栏目,加大传统艺术的宣传传播;挖掘民间网站人才优势和工作热情,支持开展“网络摄影大赛”“网络征文活动”“网络书法漫画大赛”等,鼓励多拍摄、多传播陆丰人文、民俗、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


        (六)加大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力度,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宣传部门通过“送出去”“请进来”“传、帮、教”等举措,培养了正字戏、陆丰皮影戏具有艺术中专学历的青年演员61名,依托各艺术工作室、职校培养了各艺术门类、群众文化人才约1.6万名。


        打造出正字戏精品剧《刘文龙》《妈祖》《青蛇传》等,陆丰皮影戏《哭塔》《飞天》动漫版和传统长剧《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等,将剧种存留的优秀传统剧目通过整理工程挖掘、整理出来,通过精品打造活态传承下去。


        将《三字经》、寓言、成语故事等编成短剧,由正字戏、陆丰皮影戏等国家珍稀剧种进行演绎。如陆丰皮影戏《龟兔赛跑》《东郭先生》等。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由相关部门成立编纂机构,编写相关艺术教材和剧本


        在落实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材(如有关戏曲科学发声、民间工艺的教学等方面的教材)。用戏剧表演的形式演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教材、剧本编写难的问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业人才把《三字经》、寓言、成语故事编写成剧本,提供给基层文化团队进行演绎、宣传,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重视传统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储备纳入工作议程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基层的宣传文化工作者学习、进修,以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建议文化主管部门举办民间文化人才大专研修班、地方戏曲人才大专研修班,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平台。促进地方文化艺术人才的成长,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后劲。


        (三)策划组织地方戏曲擂台赛,扶植地方戏曲的发展


        组织开展地方戏曲擂台赛、民营剧团汇演等,给予地方戏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同时,也建议媒体组织此类活动时多向地方戏曲倾斜。


        (四)把乡村戏台、县级剧团剧场建设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予以支持

   

        目前,乡村剧团没有自己的排练场,基层专业剧团原有场地大部分年久失修,而新建剧场又往往受限于资金无法筹措而使他们望而却步。


        建议有关部门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通过合理利用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群众戏曲文化聚集区;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基层戏曲创作生产条件,支持县级剧团建设专业性、规范性剧场。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shqscsfdx86 发表于 2023-5-19 10: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目前,乡村剧团没有自己的排练场,基层专业剧团原有场地大部分年久失修,而新建剧场又往往受限于资金无法筹措而使他们望而却步。            建议有关部门把简易戏台纳入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范围,注重保护利用古戏台,通过合理利用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群众戏曲文化聚集区;通过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基层戏曲创作生产条件,支持县级剧团建设专业性、规范性剧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2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