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社会发展] 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报告

[复制链接]
木然成诗 发表于 2018-2-5 1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

关于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文物保护工作

  

 

为促进xx县文物保护工作,8月18日,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县文广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一行到华弹镇开展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华弹字库、南华宫,召开座谈会听取县文广体旅局、华弹镇文物保护工作汇报,委员们从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移民搬迁等方面就如何保护、开发利用好历史文物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xx县域内文物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历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四川省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认真做好了境内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县上分别于2007年、2014年拨出专款开展了xx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xx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县境内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制作了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电子地图。全县共有文物点90处,州政府公布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政府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其中古遗址6处,古墓葬61处,所有文物点均已纳入国家文物数据库管理,并纳入文物保护范畴。全县有可移动文物14件,都已进入国家可移动文物统一资源库,每件文物持“身份证”,做到有据可查,实现了全国文物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动态管理。其中,《华弹南华宫》《华弹字库》分别于2007年、201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县文保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文物事业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文物保护工作也突显出了更多的难点。县域内文保单位除设立标志牌保护,一批重要文保单位得到修缮和维护外,部分文物处于监管无力状态。

(一)重视不够,文物保护工作还未摆上应有位置。根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文物保护是实行的“属地管理”和“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文物管理一直是县文广体旅局负责,2012年文广体旅局“三定方案”中撤销了文物管理所,由文化市场管理股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由于文物管理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导致省级文物保护经费无法下拨,且无专职专业的文物保护管理人员,也就谈不上进行有效的文物保护和履行行政执法职能。 其次,部分基层干部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的事,缺乏“守土有责”意识,普遍群众则认为文物保护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缺乏基本的文物保护知识、法律意识。

(二)规划滞后,未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移民搬迁规划

将文物编制专项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是文物保护的前提和保证。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文物所在当地政府,并没有制定对应的文物保护、维修措施、搬迁规划,当文物出现问题后政府的保护措施和配套措施又显得滞后,存在“重经济发展轻文物保护”现象。华弹镇属于白鹤滩水电站淹没区,华弹渡口为一古渡口,扼川、滇之要塞,建有“六宫四庙”固有“佛教圣地”之美称。应该说,能被挖掘的文化元素非常之多,然而,对于该地区文物的搜集、搬迁、神话故事的整理等,并没有制定出一套完整细致的方案,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考。

(三)宣传乏力,干部群众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缺少对文物保护知识的必要宣传,基层群众文保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比如有些地方,出现将碑文用于房屋建造的现象,又或者认为文物属于私人财产,想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

(四)经费不足,文物保护工作亟待加强。2012年文物管理所被撤销,近年文物维修等费用全靠县文广体旅局自有资金支付,资金有限所以发挥的作用也不明显,众多急需抢救维修的文物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置,甚至一些文保单位的日常维护工作也开展缓慢。例如,南华宫残破严重,维修难度大,为了安全起见,目前仅仅是通过拉出警戒线防止当地群众进入,留一名年过六旬的老人打扫清洁维护日常,这些文物点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

(五)文物人才队伍匮乏。文物的发现、挖掘、保护、编制等系列工作,都是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处理,我县文物管理股并无专职、专业文物保护管理人员。随之xx县旅游业发展,文化旅游也将走上正规化,人才的缺乏将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并将影响全县文物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关于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几点建议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中华民族在5000年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牢固树立文保意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坚持在发展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通过科学有效的保护,使文化遗产与时代发展同行,为时代所用,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力量,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力量。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文保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正确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关系,充分认识加强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抓紧抓好。一是要逐级成立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实施有效管理。特别是文物所在地乡镇一级,要将文保工作列入每年重点工作,落实专项经费用于文保工作,指定文物保护专职工作人员。二是要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文广体旅局起牵头作用,发挥主导地位,相关单位、乡镇列为成员单位,加强与县文广体旅局文体局等管理部门的配合,积极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三是将文保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并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和督查,切实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搬迁规划编制实施工作。紧紧围绕"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宁南”建设,以世界巨型水电站建设为契机,对淹没区文物及其保护情况进行全面的梳理,建立基本台帐,统筹规划管理。一是要加强文保队伍建设,邀请专家、文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参与文物保护。做好文保工作者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教育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提高文保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要尽快编制出文物搬迁规划。政府要组织协调文广体旅局、规建局、发展经信局、国土等部门,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加快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搬迁规划。三是提前做好搜集整理工作。像南华宫、华弹字库这类尽量维持原貌搬迁,“六宫四庙”因历史、人为原因已不存在实物的,应组织专业文保队伍采取民间走访、查询资料等方式,竭力挖掘历史素材,通过科技手段作出原貌设想,为移民规划统一搬迁打下坚实基础。

(三)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明确规定,文物保护是各级政府的责任;第十条规定,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增加。一是要尽快解决由于机构改革撤销县文物管理所的问题,打通省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下拨途径。二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积极探索和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创新思路,制定鼓励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爱好古物收藏的人士提供资金、文物、图像资料、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参与到文保工作中来。三是要尽快全面落实文物保护修缮措施,重点抓好急需进行抢救性维修的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使各级文物尽量保持原有风貌,减少损失。四是加强文物管理队伍建设,利用每年人才引进契机充实人才队伍,有计划的组织文保工作者进行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尽快建立一支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吃苦耐劳的高素质文物工作队伍。

(四)将文物保护与开展社会教育、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对已修缮的文物向社会做好陈列展示工作,为观众提供科学、文明、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展陈内容,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寄托。例如,对南华宫、字库的主题进行充实,发掘历史故事,使之成为旅游景点,丰富宁南旅游资源,使文保单位在保护中得到合理利用。 

(五)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文保宣传工作是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充分利用《文物保护法》颁布纪念日、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时机,集中开展文物保护意义、目的和要求的宣传,采取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形式,如举办文物陈列、知识竞赛、新闻媒体报道、专题讲座等,广泛宣传《文物保护法》。把文保宣传教育与中小学校热爱家乡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广大中小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物的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使依法保护文物的理念深入人心,努力使文物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为文保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4粉丝

2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