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沟通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来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学会与人沟通,不仅要与同事沟通,更要与领导沟通。下属如果能与领导进行有效沟通,对建立并保持良好上下级关系,对自己以后的成功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i9 `/ {# o! C+ S2 j
7 S: G& _% f: r% q/ W
一、坦诚相待,主动沟通
$ ~: n( D+ t) N* \8 } [5 M/ |+ o( c) s! ^
在工作中,下属要赢得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领导感受到你的坦诚。工作中的事情不要对领导保密或隐埋,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与领导交往,这样领导才觉得你可以信赖,他才能以一种真心交流的态度与你相处。以理服人不是说服领导的最高原则,如果没有让领导感受到你的坦诚,即使你把一项事情的道理讲得非常明白,实际上一点用也没有,因为人是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动物,生活中情大于理的情况比比皆是,在感情与道理之间,人往往侧重于感情,领导者当然也不例外。来到一个单位后,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与人坦诚相待,给人留下坦诚的印象。 9 q4 I( V, \5 C, }" V
/ k c8 e/ J. d$ f' C0 f
与领导沟通,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工作不久、阅历较浅的下属,工作热情高,富有开创性,对工作任务能够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但下属往往摄于周围人际环境的压力,主观上不能与领导进行有效沟通。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得不到领导的了解和采纳,就不能使自己才华得到发挥,因此,不与领导主动沟通,会使你丧失展示才华、取得成功的机会。任何人都难免会犯错误,但有的下属一旦在工作中出现纰漏或错误,就会感到内疚、自卑,甚至后悔不已。犯错误后,不去主动与领导沟通、交流,而是惟恐领导责备自己,害怕见到领导。事实上,犯错误本身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要尽早与领导沟通,以期得到领导的批评、指正和帮助,同时取得领导的谅解。消极回避,不但不能取得领导的谅解,反而有可能让领导产生误解。古代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就是一个主动沟通取得成功的典范: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源于廉颇对蔺相如的一些误解,当廉颇发现自己的错误后,深感内疚。通过廉颇主动地“负荆请罪”,他们之间的误会即可化解。
3 Q! H5 h, j9 b- }7 M0 X6 K) x2 c
二、了解内心,适度恭维
9 q: f+ }& u: O" v, K1 |0 v% K, d$ o8 k$ F0 Q4 q
# K) D6 r* x5 f# O, O* p
下属只有了解领导的个性心理,才方便沟通。领导者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作风和习惯。对领导有个清楚的了解,不要认为这是为了庸俗地“迎合”领导,而是为了运用心理学规律与领导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处理上下级关系,做好工作。人性中有一种最深切的秉性,就是被人恭维的渴望。与领导者交往时要永远记住,领导者都希望下属恭维他、赞扬他。你要找出领导的优点和长处,在适当的时候给领导诚实而真挚的恭维。你可以请领导畅谈他值得骄傲的东西,请他指出你应该努力的方向,你要恭恭敬敬地掏出笔记本,把他谈话的要点记录下来。这样做会引起他的好感,他会觉得你是一个对他真心钦佩、虚心学习的人,是一个有培养前途的人。 6 H8 ]: n6 \8 F K5 `# h) o
7 ] A9 N* ^5 Z4 }
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领导,你也要给予适度的恭维。下属应该明白,上级之所以把他安排在这个岗位上,一定有它的原因。现实中有太多的时候,我们并不了解对方。你之所以不了解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围着一个大布包,是因为你不是阿拉伯人;你之所以不觉得男人梳一条大辫子会感觉到帅气,是因为你不是清朝人;你之所以不认为一条蛇是神圣的,是因为你不是印度人;你之所以不觉得一头牛是不可侵犯的,是因为你不是孟加拉人。领导者所做每一件事情,都一定有他的理由。对你看不惯的方面,你不要过多地批评、指责和抱怨,更不要当面顶撞或争论,而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必要时给予领导适度的恭维。 4 D6 ]+ w) A/ @7 v8 f3 s$ h
2 w/ w! L* j$ O- P& L5 \8 O) M& \* ^4 I# L) r" F" |* p
三、心怀仰慕,把握尺度
' V& d6 t& r% J8 S, U与领导沟通成功与否,不仅影响领导对你的观感,甚至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只有对领导怀有仰慕的心情,才能实现有效沟通。与领导交谈时,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向领导叙述重要事宜,或回答领导提问时,如果做到目不斜视地盯着对方的眼睛,不但会增强语言的说服力,还会给领导留下精力充沛、光明磊落的印象。听取领导讲话,高兴时不妨扬起眉,严肃时瞪大眼,困惑时大胆问,听完后简要复述,这样做会给领导留下头脑敏锐、率直认真的印象。反之,如果你唯唯诺诺,无动于衷,就会给领导留下反应迟钝、消极应付的感觉。
, x7 Q5 l+ Q6 B/ m% F6 l+ |% [/ ?5 \1 h. f$ `
与领导沟通,要把握尺度,不能无原则地扯关系、拉近乎。对领导交办的事情,要慎重,看问题要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不能一味地附和。如果你确信自己在某件事上没有过错,就应该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必要的场合,只要你从工作出发,摆事实、讲道理,也不必害怕表达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对于领导者个人的事情,作为下属不能妄加评论。对领导提出的问题发表评论时,应当掌握恰当的分寸,有时候你点个头、摇个头,都会被人看作是你对领导意图的态度,轻易地表态或过于绝对地评价都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误,是要负责任的。
& g, r. ^& Q' W7 G: y3 u8 j8 `. b+ I2 C* I+ U0 r/ d
四、注意场合,选择时机 & z$ j) ~) T% Z% s; S5 t2 X1 w5 K
领导者的心情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你沟通的成败。当领导者的工作比较顺利、心情比较轻松的时候,如某些方面取得成功、节日前夕、生日等时候,心情会比较好,这是与领导进行沟通的好时机。当领导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你准备向他表达祝贺时,你要选择一个比较适当的场合,营造一下氛围,向领导表达祝贺的同时,提出你的问题。领导一天到晚要考虑的事情很多,假若你仅仅为了一些琐事,就不要在领导埋头处理大事时去打扰他。领导心情不好,或者处于苦恼时,他可能是因为工作头绪繁多忙得焦头烂额,可能是因为受到上级的斥责感到消极颓废,可能是因为事业发展受阻感到压力过大,可能是因为家庭纠纷导致自己沮丧不已,也可能是因为遇到重大问题不能决断而感到迷茫。这个时候领导的心情特别差,你的意见他很难听进去,不便于沟通。
2 X g% o% K' `& n与领导沟通,要注意场所、选择时机。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的实力比杨虎城大得多,且又是蒋的拜把子兄弟。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有心对蒋发难,但杨担心把自己的观点摆在张的面前,而张又不赞同,后果实在堪忧。眼看时间越来越近,杨虎城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场合,利用手下的一名共产党员叫王炳南与张学良认识的机会,在一次与张晤面中,便对张说道:"王炳南是个激进分子,他主张扣留蒋介石!"张学良及时接口道:"我看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于是两个聪明的将军开始商谈行动计划。杨虎城与张学良沟通,很好地注意了场合,把握了时机,最终促成了一段光辉历史。
+ } L/ ~2 |3 ^6 _& x% p* R& C* G% _
- m: W0 u: [' }五、尊重权威,委婉交谈 ( H- L" d7 b Z9 H' [! I
领导者的权威不容挑战。有些领导的能力虽然平平,但不要因此认为这样的领导就是不中用的,他一定是有某种优点,所以他的领导才会提拔他。不论领导是否值得你敬佩,下属都必须尊重他。如果你对外宣传领导的优点,一旦风声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关心你。在成功策划某项工作时,即使是你的功劳,也要把选择权留给自己,而把决定权给领导。 ( ^# _) y) z a9 p2 l& N" z4 g4 J
与领导谈话时,要采取委婉的语气,切不可意气用事,更不能放任自己的情绪。有一次,香港中文台名嘴窦文涛来到重庆发生过一次口误,错把“重庆人”说成“四川人”,惹得重庆人不高兴。他的秘书用委婉的语气给他纠正,并拿“北京人”与“河北人”的关系打比方,窦先生不但不生气,反而豁然开朗,对秘书倍加感激,他们之间的关系更默契了。 " }" ~, {; E' H- y
总之,下属与领导沟通,要讲究方法、运用技巧。况且,与领导进行有效沟通,保持良好上下级关系,不是人格扭曲,不是狡诈诡谲,不是欺上瞒下,不是阿谀奉承,也不是人际交往异化流俗,而是为人处世的一门学问。
' E9 v }0 y/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