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通关中小细节差点误事
, ?" F) I" V* ~
/ z" y7 }1 }* }5 E 2011年9月,台湾某集团董事长一行从台湾包机专程来我老秘网市阜宁县考察投资项目。市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我办做好保障服务工作,确保董事长一行9月18日返台通关顺利。我接到任务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请各有关单位落实保障措施,确保通关顺畅。9月18日下午2时,我到机场督查通关事宜时,发现董事长一行的行李均已顺利过关登记,但包括董事长在内的5名重要嘉宾的证件却没有提前交付查验部门。按照通关要求,相关证件必须输入电脑才能办理出入境手续。如果等董事长一行到了再办理,势必会影响通关速度。一个小细节的疏忽,会影响到重要嘉宾礼遇待遇的实施,影响到董事长一行对我老秘网市的良好印象。情急之中,我马上电告阜宁方面,请他们安排专人立即将董事长一行5人的护照先行送达机场,终于在董事长一行抵达机场前顺利办理完各项通关手续,确保了董事长一行通关顺利。2 H( ?7 v* ~2 j3 T" Z9 O) H* K
, t. J* u; ?4 ?
通过这个细节,我觉得在参与重大活动时,应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工作要过细,对工作任务要对照流程逐一落实;二是与有关部门保持沟通,了解清楚要求并及时反馈;三是制定完善重大活动礼遇待遇实施办法,严格按制度程序办事。
1 V6 l0 q0 `9 G4 S8 a
0 P: R9 Z0 t O6 n5 e3 \1 I 【案例2】迟报的重要信息变为失实信息
: |6 v3 C; f6 k% |7 _; e5 N; \) r) Y- E6 j7 |; N
2011年7月初,某市直部门向我们报送了一条反映生猪价格高位继续上涨的调研信息。我一看便认为这是一条值得上报的信息,因为今年以来上级领导对大米、猪肉等重要食品的价格变动情况高度关注,而我们盐城又是全国生猪大市,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很有代表性。当时,我手头正在处理一件急事,加上这条调研信息篇幅很长,条理又有点乱,编辑加工需要较长时间,就准备隔天再处理。但接下来的几天都忙于其他事情,未能及时编辑报送这条信息,结果一直拖到四天后才报出。报的时候既没有重新核实情况,也没有报请领导审签,就以“盐城市反映生猪价 格高位继续上涨”为题直接报了上去。省信息处的同志看了这条信息后很感兴趣,立即呈送办公厅分管领导审签,准备报有关省领导参阅,并上报国办。办公厅分管领导在审签这条信息时,对承办的同志说:“再请盐城的有关同志核实一下,据我所知,我省有的地方生猪价格已经出现高位回落迹象。”核实的结果是我们盐城的生猪价格果然也于一天前“掉头”回落了。证实这一情况后,我立即与省信息处联系,说这条信息是几天之前调研的成果,现在有关情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生猪价格不是继续上涨而 是高位回落了,已经不能再用了,并主动作了检讨。好在由于省里把关,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然将失实的信息报给省领导甚至国务院领导,就被动了,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
3 U- j5 s! d2 L7 f1 H& z% Y0 P ~7 u: l. r* F, f; x2 k4 P5 }% E
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过其时,一文不值。信息工作更是如此。经过深刻反省,我意识到信息处理必须分秒必争,报送信息前一定要对信息反映的有关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坚持领导审签制度,夯实自己的文字功底,确保信息处理工作又好又快。
7 q }) j& P% \* W/ w; [$ l
% N$ k5 M% M( _$ ]& S 【案例3】 一份公文让领导签了两次拟办意见3 d/ b* E+ S% B! S% e. U8 Q
$ s9 m8 w# o% E& e
2011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致函同意我老秘网市建湖县开设二类水运口岸。按照规定,此函需转发给建湖县政府。于是在安排有关人员起草好批文后,我对批文内容进行了审核,并提请分管秘书长提出拟办意见,送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由于对市政府办发文要报请办公室主要领导审核的新规定没有及时掌握,在提请分管秘书长给市政府分管领导签拟办意见时,没能及时提醒,导致拟办意见不符合规定要求,结果发文流转到文电处被退回,只得请分管秘书长按规定重新签拟办意见。就这样,一份公文让领导签了两次拟办意见。
8 ~% N" `; ?, N" n0 x8 ~+ q4 o3 a7 @) x5 K
这个失误让我意识到,做好公文流转工作应加强与文电处联系,及时掌握公文流转方面的新规定,遇到吃不透的情况要及时询问,防止凭经验办事。/ b) c- V$ E1 d1 p( E6 {
2 y' `& o0 ~4 f n7 V7 U1 i7 s9 [
【案例4】33座的车安排了34个人8 p" | j9 Q1 ^$ o
/ L3 ]' I j9 f4 K' M) _+ D b
2010年4月,根据市领导和办公室领导安排,我负责全市沿海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观摩现场工作会议的车辆调度工作。当时我们一共调了三辆车,有33座的 1号车安排给市四套班子领导、秘书长和各县(市、区)委书记 乘坐,有45座的2、3号车安排给各县(市、区)政府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乘坐。由于当时事情较多,我就让市沿海办做好车辆乘坐安排的编排工作,同时再三叮嘱有关同志,1号车考虑到书记、市长一人两座,方便领导工作和上下车,只能安排31人。 事后,我一直觉得自己交代得很清楚,加上沿海办也经常组织类似活动,应该不会有什么差错,所以就没有再过问这件事情,把重心放到现场查看工作中。晚上到宾馆报到时,我看到会议手册“观摩乘车安排”时才发现乘车编排出现了失误,1号车安排了 34人,不用说书记、市长一人两座,就是一人一座还会有一个人没有座。发现这个情况后,我准备与两位秘书长打个招呼,请他们乘坐2号车,以解燃眉之急。好在活动报到期间,有两位市领导和一位秘书长因公不能参加这次观摩活动,这样1号车实际乘坐 还是31人,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r6 ]" I5 {) H
4 d6 i) {2 R# D% w8 l5 ~& n 发生这件事以后,我一再提醒自己在会议服务过程中,不管事情大小,必须做到有交代、有对接、有检查,把失误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要尽可能考虑一些应急预案,千万不能因细节失误而影响大局。
) Z3 W* p4 W2 i/ D# J2 w2 X0 T0 R$ M5 ~7 M C: G1 g
【案例5】迟到的市领导讲话稿
! _( O5 ]2 |" i6 @ l) v, T3 F3 o. e" F+ t% o( V# P* C; Y
2006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城建工作会议,临时决定由我对口服务的市领导主持这次重要会议。会议前一天接到起草市领导主持讲话的任务,在城建处的协助下,当天晚上不到八点就把主持讲话稿写好了。但是当天市领导和分管秘书长在外接待上级领导,直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我才得以通过电话把主持讲话稿的内容逐字逐句向分管秘书长作了汇报。随后,又根据分管秘书长提出的意见,作了一些简单的修改。因为考虑到这位市领导刚由外地调到我老秘网市工作,分管秘书长要求我次日早一点到班,以便把主持讲话稿送到市领导手上,于是第二天一早,我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办公室。那个阶段经常加班加点,睡眠不足,看着距离会 议召开还有一段时间,于是就趴在办公桌上打了个盹,不料竟睡着了,醒来已经是差几分九点。我飞快地跑到电梯口,几部电梯全都在使用中。于是改走楼梯,一路狂奔到三楼东会议室,只见一群人簇拥在市领导周围,急得团团转。因为我的失误,导致会议未能在九点准时召开,估计推迟了几十秒到一分多钟时间。
3 E; Y" {+ c% \4 G5 R1 i6 y2 W- d- f- P
这件事提醒和教育我,做办公室工作,永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特别是为领导服务的具体事情,一定要提前到位。
& }+ [! v1 }& ^' Y& E3 c# [4 N2 `# C
【案例6】一次遗忘造成工作漏办2 U* U% ?* r+ M7 h! `
: f5 a" q! c+ g7 Y6 F0 p8 r%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