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7日,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钓鱼合国宾馆举行晚宴,欢迎参加朝核问题北京六方会谈的各国代表。李肇星部长致祝酒辞,全文如下:- l6 C4 g& i9 S r* \2 G1 G" |# ]: n
% o" [/ B8 {' M/ N$ j
各位团长、朋友们:
0 [6 c) q2 n6 ^4 @
8 `+ |" Q7 [' ^$ V 我代表中国政府,欢迎各位来北京参加六方会谈,祝贺会谈的举行。
1 a, H( _* I! b5 P8 B; {4 ?0 p8 @$ \! b* Z, Z
钓鱼台曾是中国清朝一位年轻皇帝送给他一位老师的礼物,是一个充满善意和可能给这里的人带来好运气的地方。' t {8 p7 S; J' w
' p' P# @+ I! h# c( e 身处此地,一种历史感会油然而生。
% l1 Y0 Y- k: W% v$ U. ]
5 s6 o5 C# \* ?& ?& X5 a 这座花园目睹过许多重大外交事件。在这里,通过对话,冰山可以消融,敌意可以化解,信任可以培育。钓鱼台历史的最好启迪就是:和平最可贵,通过对话争取和维护和平最可*。2 a& ]% v5 o+ F
0 T, s4 _8 e" R' n7 A$ h$ @
进入新世纪,各国人民更加渴望和平与发展、友谊与合作。但东北亚地区仍未完全摆脱冷战阴影。
6 {' Q g! D9 d( o+ c( W; j/ Z2 ?% w h7 v0 x& w
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发生,在使我们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为有关各方尽释前嫌,实现东北亚持久和平与稳定提供了机遇。
' o V5 @( ^( U i
/ K& H2 \- ~6 {* x% M; [ 今天的会谈就是各方求同存异、增进互信和和解的难得契机,值得珍惜。2 ], R0 y, t- R' [% ]3 J/ X
0 z7 A G5 ]4 p5 t' X) _0 J; g
中国古诗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里的钓鱼台泛指世界各国的钓鱼台,也包括我们所在的这个钓鱼台。希望并相信各位同事将以自己的远见、智慧、耐心、勇气和对和平事业的诚意寻求共赢。为此,我提议,为北京六方会谈成功,为大家在钓鱼台“稳坐”愉快,为和平、健康干杯!# `- N; }3 U4 }" U* P
2 _7 d- z8 z+ E" t
为举世瞩目的重要国际会谈举行酒会,而祝酒辞仅438个字(含标点),可谓短小精悍,简洁之至。细品全文,其意蕴隽永,文采斐然,堪称佳作。8 P9 B* @) Y" [
: a. \0 n$ v! Z- U e# h- Y: |
一般地讲,外交场合的讲话,常常体现严谨甚至近乎刻板的语言特点,尤其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代表团会聚一起,商讨极富火药味的禁核问题时,更是如此。而这篇祝酒辞,却绝少朝美怒目相向所投下的阴影。李肇星以主人的身份,用充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话语,娓娓道来,胸襟豁达又不失深沉。他由钓鱼台的历史谈起,说会谈的场地“是一个充满善意和可能给这里的人带来好运气的地方”。以地映意,充分体现我们的民族文化习俗,并由此很自然地引出这次会谈的宗旨:“和平最可贵,通过对话争取和维护和平最可*。”尤其令人击节赞叹的是,李肇星提出“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发生,在使我们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为有关备方尽释前嫌,实现东北亚持久和平与稳定提供了机遇”。这是充满辩证的理解,可谓意蕴隽永。6 j% T2 T" ~7 I6 q
; Z. R& W8 b0 Q" W& N9 a* r 这篇祝酒辞,语气平易、亲切,联想巧妙,引喻贴切。李肇星由中国尽人皆知的古诗“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说到作为东道主的希望,并在结尾提议:“为北京六方会谈成功,为大家在钓鱼台‘稳坐’愉快,为和平、健康干杯。”这里的“稳坐”一语双关,既是对会谈进行状况的期望,也是对会谈结果的良好祝愿,与上面所提的“增进互信和理解”的会谈基调恰相呼应。9 ?" d" i8 ]2 \& ?: _ D
' H9 N0 ^! Q7 `% h; a
李肇星是一位有着诗人气质的外交家。西汉扬雄曾言:诗人之赋丽以则。这篇祝酒辞,意蕴隽永,文采斐然,似可以“诗人之赋”喻之也。+ A5 t5 I7 g6 A. S+ F5 c
作者:长 弓
# ?' C- a# P$ Z
, c7 s! K: V l* m" ?! [ # j a8 q" w, q% z& o3 z
- U6 T' T1 @/ ]3 H% R. m+ b&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