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加强粮食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4-19 09: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加强粮食生产 保障粮食安全
                    龚德汉
  
  桃源县地处湘西北、洞庭湖尾闾、沅水中下游,因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而得名。全县总人口97.3万,其中农业人口81.6万,耕地面积128.7万亩,其中水田102万亩,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县。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加强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强化基础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粮食生产规模和效益获得稳步增长,粮食产量位列全国百强,跻身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县行列。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195.9万亩,总产量75.3万吨,总产值11亿多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0%以上,连续5年实现增产增收。全县人均粮食占有量877.5公斤,出售商品粮33.65万吨,商品率达到47%,高出全省平均值16个百分点。具体来讲,我们有以下经验和做法:
  一、强领导,重扶持,巩固粮食生产基础地位。粮食是国之根本,抓好粮食生产更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主要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强化领导机制。进一步明确了粮食生产县长负责制,建立了“政府牵头、县乡联动、部门配合”的粮食生产领导体系,把粮食生产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今年,县政府又成立了禁抛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联乡镇禁抛荒责任制,并要求乡村两级对以往抛荒或可能抛荒的耕地登记造册,实施合理流转。特别是针对双季稻适宜区存在的“双改单”问题,各乡镇组成专门工作小组,逐户开展说服教育,督促播种双季。二是强化责任考核。县政府将粮食生产纳入了乡镇岗位责任制考核内容,将210万亩粮食播种计划层层分解到乡村,逐一落实到农户,并明确规定,对完成不成年度任务的乡镇,将实行“一票否决”。通过这些措施的施行,今年全县早稻播种面积达到65.31万亩,比去年增加4.25万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达到78万吨,有望突破历史最高纪录。三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标语、墙报等方式,大力宣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宣传种粮大户和高产典型,积极营造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
  二、兴水利,抓服务,增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注重了软硬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方面,狠抓水利建设,为粮食生产奠定良好基础。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桃源就一直是全国知名的水利大县。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生产保障能力,我们先后以百库整治、堤垸加固、渠道整修为重点,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先后获得水利建设“国家先进县”、“全省十强县”和“芙蓉杯”三项殊荣。仅2005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65亿元,完成工日882万个,移动土石方1811万方,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近40万亩。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创造了“国家投资型”、“民办公助型”、“一事一议型”、“利用外资型”、“大户独办型”、“多户联办型”、“村级集体经济型”、“转换经营机制型”、“丰产反馈型”、“城乡牵手联动型”等10种水利建设模式,得到国家、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一方面,整合技术资源,为粮食生产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节本、增效、增收”的要求,统一制定了县粮食生产技术方案,编制了相关培训教材,把粮食生产技术列入科级干部培训的常规内容,受训干部将近有500多人次。组建了粮食生产专业技术队伍,有 10名高级农艺师、30多名农业技术特派员常驻乡村指导粮食生产。广泛开展了技术推广和指导工作,2年来共发放技术资料7万多份,以村为单位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600多次,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轻简化栽培、测土平衡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到广泛应用。2008年,全县软盘育秧抛栽面积达到11万亩、种衣剂浸种面积23万多亩、频振式诱蛾灯诱蛾杀虫面积8000多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项目面积80万亩、配置水稻专用配方肥4500吨、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190万亩以上。
  三、改良种,扩加工,提升粮食生产经济效益。要实现促进粮食生产,增加粮食产量的目标,根本之策还是在于提升种粮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按照“发挥区域优势、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品质、形成产业特色”的思路,积极做好了两个方面的文章。一是做好“优良”文章。结合良种补贴发放工作,明确优势区域,确定主推品种,种植早稻杂交稻9万多亩,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面积15.1万亩,高档优质稻32万多亩,全县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根据粮食生产的区域优势和种植习惯,突出发展水稻深加工专用粮、优质稻和饲料粮等特色品种,形成了平丘区的专用粮和优质稻产业群,山区的饲料粮产业带。二是做好“精品”文章。高度重视粮食精深加工和品牌开发,每年安排50万元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支持企业技改扩建,不断提升粮食加工转化能力。目前,我县以湘鲁万福、三尖农牧等企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产业已初具规模,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并催生带动了一大批从事订单生产、规模生产的种粮大户。2008年,全县粮食订单收购面积达到110万亩,直接增加农民收入2100多万元,涌现出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41个,特别是九溪乡农民李月成,种粮1215亩,出售商品粮540吨,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同时,我们还培育了湖南名牌产品“湘鲁万福”大米、无公害农产品“世外桃花香”和“穗丰”大米、“三尖”牌鸡饲料、乳猪饲料等知名品牌,极大的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
  四、办试点,创高产,探索粮食生产新型模式。2008年,我们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产优质”的思路,积极开展了水稻高产示范创建工作,集中创办了3个省部级万亩水稻示范片,全县40个乡镇分别创办了1个千亩高产示范片,从早稻生产的情况来看,成效比较突出。3个省级示范片平均亩产为475公斤,其中的核心示范村亩产达到495公斤,分别高于常规产量97公斤和117公斤,乡镇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为397公斤,高于常规产量19公斤。具体来讲,有三个方面好的做法。一是采取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粮食安全的特殊意义,决定了粮食生产工作不同于普通农业生产,采取必要的行政推动,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创办高产示范片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粮补政策,对片内种粮情况进行实地核对,耕地抛荒或宜双地区“双改单”的农户暂缓发放种粮补贴;一方面采取由县政府牵头,部门和有关乡镇领导负责,专职技术干部办点的办法,集中推进3个省部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二是采取现代技术和传统手段相结合。高产示范片在技术服务上,实行“三统一,四到户”,即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栽培管理,做到了种子分发到户、技术培训到户、资料印发到户、跟踪指导到户。不仅大力推广化学除草、化学调控等现代技术,而且大力倡导秸秆还田、绿肥翻耕等传统方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土地肥力,实现了粮食生产水平的全面提升。三是采取大面扶持和重点奖励相结合。在县级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优先保障项目。今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了80万元高产示范片建设专项资金,其中60万元用于保障双季稻、超级杂交稻和高档优质稻的示范推广,免费发放优质良种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0万元用于开展高产竞赛活动,鼓励各乡镇、种粮大户、种田能手开展高产公关,争当高产典型,在高产示范片中再建百亩高产示范带、十亩高产示范户、一亩高产示范丘,形成大面增产,局部突进的良好态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