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增创山区引资优势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12 21: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返回上页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增创山区引资优势


李细求

    从1984年我市引进第一家三资企业以来的近二十年里,全市利用外资取得很大成效:累计合同利用外资9.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93亿美元。大量外资的引进,为我市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我市利用外资却不甚理想,实际利用外资1997年达到顶峰9132万美元后,1998年迅速滑至谷底3744万美元,1999-2001年连续三年徘徊在6000万美元左右的水平,直至今年才出现转机。1-8月,合同利用外资5025万美元,比增89%;实际到资3950万美元,比增18%。今年以来,利用外资虽然有了较大起色,但与全省引资形势比较,仍有很大差距,如规模小、比重低、项目质量不高等。我市利用外资规模上不去,质量水平不高,究其原因,除区位劣势、交通不便、软环境不够宽松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招商引资缺乏高水平和富有吸引力的载体——工业园区。因此,在当前利用外资增势趋缓,吸收外资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显露的时候,必须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审视,以新的视觉研究解决好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问题。

    一、 薄弱环节:工业园区(开发区)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我市第一个工业小区始建于1990年,是建宁均口的车头工业小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全市已建成或正在兴建的工业园区(小区)共有32个,园区占地面积近30平方公里,目前园区还剩余土地面积近17平方公里。全市用于园区建设资金约为3亿多元。据不完全统计,园区共入驻企业近300家,其中“三资”企业25家;实际利用外资近4000万美元。园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多家,其中“三资”企业12家;工业产值280554万元,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8%。经营状况较好,利税达千万元以上的园区只有4个。从上述一系列数字可以看出,园区发展并不理想,土地闲置严重,外资企业入园少,招商情况不佳。总之,园区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形势不容乐观。

    二、 园区建设:新形势下值得重视的深层次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作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开发区、工业小区等园区建设,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许多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反观我市,开发区、工业小区等园区建设都未能取得重大进展,其园区建设相对弱势主要体现在:

  1.园区规划不完善,缺乏产业分工明确的园区、投资区载体。园区原本是利用外资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园区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园区多头审批、多头管理、主管部门不统一,且管理混乱。有的乡镇为完成引资任务,自行设立了相当一批小规模、低水平的工业小区。园区数量虽多,但布局分散,投入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吸引力不强,造成园区开而不发。全市园区土地利用率不到50%,土地浪费严重。

    2.园区内产业关联度不高。一些园区创办时定位不准、方向不明、起点不高,为了吸引企业入园,根本不考虑产业关联性,在引资上饥不择食,只要企业愿意入园,就大开方便之门,缺乏必要的规划与引导,导致园区内企业杂乱无章,无法体现产业特色,削弱引资后劲。目前,全市园区中,没有一个能形成产业特色。

    3.规模小、经济带动力不足。据统计,1平方公里以上的园区仅8个(含已规划但未开发到位的园区),最大的永安尼葛开发区9.2平方公里,最小的仅几十亩,而小开发区占了大多数,有的开发区仅3-4家企业。如此规模的园区,可想而知,它对区域经济的带动力是极为有限的。

    4.吸引外资力度不够。全市园区只有25家外资企业入驻,实际到资仅4000万美元左右,分别占全市三资企业数和到资数的12%和20%左右,说明了园区环境、政策等方面还没有对外资形成较强的吸引力。

    三、 主攻方向:加强园区建设,增创山区引资新优势

    近日,省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省我市的对外开放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利用外资也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工业园区在吸引外资中的载体作用将更加凸显。要提升一个地区的工业总量,就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园区是当前吸引投资,加快发展区域经济增加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这一点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发。

    1. 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加快园区开发建设。一是要结合发展县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根据资源和产业优势,规划和开发工业园区。在园区规划上,要借鉴各先进开发区的新经验,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前瞻化的原则,把全市做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整个规划体系应科学合理,同时注重生态、人文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形成“多区一体”的功能布局。全市各园区间可根据产业、资源做到优势互补,产业联动,互为依托,协作配套,各具特色。在新建园区的规划上,要坚决突出主导产业,做好入园项目的分类指导,引导有潜力的企业入园,增资扩营,滚动发展。目前,要把京福高速公路通车后形成的交通便利因素考虑进规划中,对京福路沿线作为重点规划区域优先规划,重点开发建设。二是要根据现有园区布局,加快整合工作。目前我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存在小、多、滥的问题,各自为战,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配套。今后,要对新开发的园区实行全市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但当前必须对现有园区进行整合,来一次全面清理与评估,集中力量扶持对全市有典型意义的园区,坚决取消少数长期引不进项目,开而不发,名存实亡的空壳园区。对机构职能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的园区,要限期整改。三是增强园区在构建“三条战略通道”中的作用。要把园区建设和参与全市“三条战略通道”建设结合起来,使园区在西接“大京九”、东联“闽东南”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目前, 我市各类园区存在规模小、成本大、质量低的问题,无法集聚产业,配套不全,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在软硬环境建设上无法达到较高水平,不能对投资者产生较大兴趣。要针对以上不足,从规模、质量上入手,建设高起点、高水平,有一定规模的园区,以吸引大批投资者。一是扩展园区规模,提高办园水平。要在对现有园区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对确需保留的重点园区加大投资予以拓展,使其达到一定规模。对新规划建设的园区,应制定一定的规模和基础、配套、管理各方面的标准,达不到标准不得批准立项、开工建设,宁缺勿滥。二是提高园区整体质量。各工业园区要积极开展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和环境意识,发挥其开放窗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示范作用,规范各企业的环境行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三是抓好产学研,增强孵化能力。要提升园区的科技含量,积极与著名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建立开发能力强的孵化基地。可考虑在市区或周边地区建一科技工业园区,做为全市的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的源头基地,把分散的产学研项目集中起来,针对各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进行集中研发,分散推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成果转化孵化经济,培育一批好项目,带动区域经济提升科技含量,推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3.“软硬”兼施,打造招商引资新环境。

    (1)完善园区各项功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区域发展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国内外投资者对园区齐备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园区提供的“五通一平”早已不能适应投资者的需求,传统意义上较高水平的“九通一平”(道路通、电力通、供水通、排水通、燃气通、热力通、电话通、电视通、网络通和土地平整)也已开始落伍,国内外投资者对园区功能的要求已超越传统“九通一平”的内涵而更加注重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整合功能,即新的“九通一平”(信息通、准入通、配套通、物流通、融资通、市场通、人才通、人脉通、核算通和综合城市平台)。因此,在园区建设上应充分考虑其前瞻性,以其高标准、高起点“筑巢引凤”。

    (2)刻意营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我市地处内陆山区,硬环境无法与沿海相比,但通过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可以弥补不足。而当前外商对我国投资环境关注的重点也逐步从硬件转到软件方面。可以说,创造优良的软环境在目前尤为重要。一是树立服务品牌,创建优良的服务环境。各园区应根据“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设立精干、富有活力的行政管理机构,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办公”的新型管理模式,完善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建立三个全程服务体系:即从咨询、签约、报批、项目建议书、可研、签定合同、申报到批办的项目洽谈引进过程的服务体系;从办理税银登记、批租土地、委托设计、基建施工、办理设备进口到申请水电指标、办理消防、环保、招工各环节的项目实施过程的服务体系;从经营管理、劳保、产品出口到法律诉讼等项目动工投产后的常规服务体系。园区客商只需和管委会打交道,根本无需考虑其它关系,客商尽可全心考虑企业发展。二是依法行政,积极改善政策环境。要加大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力度,规范政务行为,出台统一的园区管理规定,注重长远利益的发展,树立“大成本”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如客商入园可以在若干年内用实现的地方税收冲抵土地款;对进园项目“只收税、不收费”,建立无费区,把投资者的风险和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增强园区吸引力。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恪守公开、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结合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树立全市一盘棋的观念,实行国民待遇,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打击假冒侵权,保护投资者的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提高全市的信用水平。

 

(作者为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局长)

责任编辑:黄元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