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抓“特色”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21 22: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返回上页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抓“特色”

●江祖芳

一、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是”强市富民、发展三明”的现实需要

一是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可以有效地盘活我市的特色资源,加快发展品牌经济,培育特色专业市场,形成区域特色规模经济。具体地说,它有利于我市各县(市、区)在特色产业的生产加工各个环节中,加快科学技术的推广、传播和应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加快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交流,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提高;有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市场体系,实现规模销售、降低成本;有利于形成个性化、地方化的品牌优势,扩大产品知名度,加快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实现规模效应。

二是有利于实现农民致富。可以有效地发挥我市在旅游资源、水利资源和林业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潜在优势,通过选准突破口,以某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起点,吸引千家万户农民广泛参与,形成浓厚的市场经济氛围,逐步走向富裕之路。经济实力强、素质较高的农民可以发展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特色生产加工项目,也可以参股龙头企业分享企业利润,获得较好的收益;经济基础薄弱、素质较低的农户可以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生产加工项目,也可以与龙头企业签定合同,找到”定单”,由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获得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农民的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还可以进一步投资办厂或参股龙头企业,分享特色产业发展带来的更大利润。

三是有利于实现财政增收。从近年来各地的实践和目前的现状看,凡是特色农产品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地方,就能够不断壮大农业经济规模,给县、乡、村三级财政带来可观的收入来源。

四是有利于实现城镇化。各县(市、区)通过不断发展特色产业,使农业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张,农业生产率得到迅速提高,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原料、资金、市场,而且游离出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特别是特色产业加工体系得到发展后,带动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逐步转移和相对集中,产生了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和规模聚集效益,同时还会带动其它外部聚集效应如能源、交通、通讯、金融、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系统的相对集中,引发第三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城镇化的发展。

二、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必须把握好关键环节

从近年来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经济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必须谋求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持久的特色竞争优势,取得高于平均水平的经济效益。根据各县(市、区)现有的基础情况,我们必须采取适宜各自发展的特色竞争战略,把握关键,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要从别具一格上着眼。首先要瞄准一个字,就是要盯住个性化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选择能提供与众不同的特色产品,积极推动,大力发展,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如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外观特点、客户服务、特殊原料、传统秘方、历史文化、自然特点、经销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使之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得超常的经济收益。

二是要从集中一点上着手。就是要毫不犹豫地从一种特色产业入手,集中各自的优势资源,采取超常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从浙江和我省各地的发展经验看,其共同特点就是不撒胡椒面,不求面面俱到,而是将战略的注意力集中于一个特色点上,把特色产业逐步做强做大,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领先优势。

三是要从成本领先上着力。就是要全面提高成本优势低成本运作能力,千方百计在研究、服务、营销、广告等多方面节约成本,使特色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规模优势,获得领先地位。尤其是当其它竞争对手已失去利润时,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利润,从而得以生存、发展和壮大。这样,特色产业就能长期处于低成本地位,赢得成本领先的竞争优势,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是要从循序渐进上着想。要深刻认识到特色本身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体现了经济发展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一个落后国家或地区不可能一下子发展成为一个发达国家或地区,而是从一个方面入手,逐步发展,逐步扩张。当然,这里所说的特色并不排斥一县二色一县三色一县多色的发展思路,而是强调了落后地区应从一个特色产业开始,按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逐步发展的基本思路,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各方面已积累了广泛的资源要素、知识要素、管理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营销能力,就可以迈开步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发展特色县域经济要在不断创新中寻求突破

1、品牌要创新。品牌是特色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力的集中反映。一要大力挖掘地方特色。立足实际,从环境优势中寻找特色,从资源优势中培植特色,从传统优势中筛选特色,从品牌优势中挑选特色,从历史、古迹中挖掘特色,从现代科技中创造特色。二要认真选好特色品牌。重点考虑四个因素:具有独特性(独特的资源原料供应、独特的技术或秘方、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独特的使用价值、独特的设计及其品质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具有可观的降低成本潜力。三要提高特色品牌的质量。要有过硬的质量标准,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并以科技为中心,不断推动品牌上档次、上水平。四要抓好特色品牌的宣传。要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增加投入,将品牌的典型特征通过广告宣传使之深入人心,形成消费者知品牌、买品牌的浓厚氛围。

2、营销要创新。要跳出孤立营销的做法,树立全市、全省、全国大营销、大市场的理念。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广告宣传要创新。要改变过去就产品论产品的广告宣传模式,树立全新的广告宣传理念,即树立特色产品系列具有独特性的理念、树立特色产品系列在某些方面第一的理念、树立特色产品生产企业新形象理念,使特色产品深入人心,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二是营销网络要创新。要以资本为纽带,把营销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要以特色产品龙头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建立辐射面广的营销网络;要眼睛向外,跳出本地到外地兴办市场,让特色产品在外地生根发芽,扩大知名度;要积极参与全国、全省、全市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会、展销会,推动特色产业产品扩大销售;要鼓励特色产品龙头企业建立产品特色市场、厂家直销中心、展销中心,形成特色产品连锁营销网络;要发挥各县(市、区)驻外办事机构的作用,使其成为宣传和销售特色产品的重要窗口。三是营销方式要创新。要广泛采用各种灵活的营销方式,注重以诚营销,强化人本观念,营造人和氛围,吸引新老顾客群。同时,要通过营销活动培育一大批忠于特色品牌的消费群体,提升特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3、制度要创新。要通过制度创新降低组织运作成本,激发产业组织活力,推动特色产业持久发展。一是抓好规划协调。各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审时度势,对已确立的特色产业成立专门组织规划协调机构,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特色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组织开展特色产品的流通、科技推广和广告宣传、信息发布,积极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不断拓展市场,加快特色产业发展。二是发挥好个体私营组织优势。要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从农户、个体、私营抓起,从激活经济细胞入手,尽快形成星火燎原之势。特别是特色产业刚刚起步的地方,更要调动千家万户农民的积极性,从事特色产品生产和销售,把每个经济细胞搞活。三是加快特色产业工商一体化发展。鼓励特色产业加工龙头企业与专业市场结合,建立直销中心批发市场,通过参股、控股、投资、合资、收购、兼并等形式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同时制定优惠政策让特色产业流通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四是大力推广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通过吸收农民、居民闲散资金和小企业资金入股,不断扩大资本积累,降低产品成本,防止加工企业盲目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质量低劣、成本升高,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管理科学的大型股份制特色产业龙头企业。

4、科技要创新。关键取决于科技创新程度。重点从两个方面突破:一要加快特色产业产品开发创新。围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消费者需求三个目标,集中精力,发挥优势,加快建立特色产业加工产品开发研究中心,引进先进食品加工企业参与本地特色产品的开发。同时,制定特色产业科技进步特殊奖励政策,建立奖励基金,形成科技项目引者有奖、科技人才来者有利、科技成果转者有效的氛围,使技术和专家技术人员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此外,还要注重先进设备、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使特色产业加工产品更富地方特色、更具现代品位。二要加快特色产业基础产品开发创新。各县(市、区)要建立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研究推广中心、特色产业基础产品种子繁育创新研究体系和健全特色产业基础产品县乡村三级科普网络,让新的优良品种得到迅速推广普及。要建立科研基地,投入足够资金、人才,应用各种科研手段,联合攻关,想方设法培育出可供鲜食和更适合加工的特色品种,确保特色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久盛不衰。

(作者单位: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

(责任编辑:温 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