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调研天地——谈谈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21 22: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返回上页

———调 研 天 地———

谈谈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


●柳忠武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方针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深刻揭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内涵,激起全市上下新一轮创业的热潮。讲发展、议发展、抓发展、形势逼人。发展离不开环境,然而,环境是一个地区长期文化积淀的生成与薰陶,是政府公共治理结构所逐步产生的社会效应,是领导决策机制通过体制的作用权力发挥的效果,是社会全员对价值观念行为目标、思想认识趋同性等综合因素形成的社会大氛围,基本包括了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舆论环境等。因此,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毫无疑问,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采取很多措施,制定很多良策,强化这方面工作,但由于主、客观因素很难达到统一,事倍功半的结果常常令人困惑。比如,各地在招商引资中实行优惠政策大比拼,有些地方充分运用土地杠杆,地价优惠到白送的程度,有的运用税收资金杠杆,政府以企业奖励基金之名行“税收返还,财政返还”之实,以行政区域为分隔的招商引资中的产业重复布局成了经济发展中的“顽症”,其根子还是在现行的政绩考核机制导向,这些都是经济发展软环境所涉及的问题。如何营造好经济发展环境,我认为,除了常抓不懈的几项工作外,还应该把握好:

一、不断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社会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形象成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项标准。近年来政府实施再就业工程,推进国企改革,安置下岗职工,防灾赈灾,发展旅游经济,实施科教兴市、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惩治腐败等所采取的决策都体现了政府对形象问题的重视。政府形象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评价,又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对政府影响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97年中国建立了政府形象战略研究项目,把政府形象问题摆上了议事日程。政府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是由具体的政府行为尤其是政府组成部门的整体素质与形象构成的。一个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不仅对一个地方的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对经济建设环境有着不可估量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政府指挥机关的表率作用首先体现在效能和开明、清明、透明的形象上。言必信、行必果,时刻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一位,不断以实际行动改善投资环境,通过对政令执行不畅,作风浮躁守旧,本位主义严重,唯上不唯实,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讲排场不讲实效的系列行为进行不懈的克服与斗争来提高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打造一个信用政府。有关的社会调查表明人们非常关注政府信用度问题,信用对内是生产力,对外更是吸引力,在当前各地纷纷以优惠政策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而更高一筹的招商则是以诚信作为一个城市对外招商引资的名片,宁可自己有损失,也要树立诚信政府的品牌,绝不让对外商的承诺打一分折扣。因此,不断塑造良好的形象是经济发展环境的首要条件。

二、努力培育同心同德抓发展的人文环境

今年以来,我市上下开展的“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项目竞赛活动,已经呈现出浓郁的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不甘寂寞,奋力争先的拼劲正在逐步形成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团结拼搏的顽强斗志,正在培育成新时期三明的人文环境。全社会要共同来维护、促进和发展。应该看到,一个地方的人文环境与其文化背景,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三明作为福建省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框架构筑得很牢,一些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对市场经济体制所带来的行为观念的冲击心理准备不足。转变需要时间,甚至阵痛的考验,可是时间对我们稍纵即逝,机遇和我们一再擦肩而过。于是,循规蹈矩,不偏不倚,务实有余,创新不足,在市场经济形势面前,茫然不知所措,甚至缺乏自我加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的站在改革的岸边指手划脚,评头论足:“这也不行,那也不敢”。这些行为、观念与同心同德抓发展的人文环境是格格不入的,必须认真加以纠正。我们要在全社会树立以维护经济发展环境为荣,以损害经济发展环境为耻的“荣辱观”,用道德的、法制的力量综合解决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要充分发挥媒体导向的作用,把良好的舆论环境调动起来。当前要围绕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大力彰显正气,带动机关作风的转变,带动思想观念的更新,带动改革创新精神的宏扬,带动严明高效行政风格的形成。

三、集中精力抓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角色定位往往决定了市场化的进程,由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权力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市场经济向政府提出的严峻课题。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似乎是有为政府的表现,但实际上做不到,其结果是捉襟见肘,处处尴尬。由于政府职能的功利性,有利益的事几个部门争着管,成本高又难管的事则互相推诿,出现管理“真空”“缺位”。政府职能转变,尽管有一个过程,但可以断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转得快,谁就争得主动,争得时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把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指明了方向。但在现阶段体制转型期仍存在一些思想认识障碍:一曰顺其自然,由市场化进程去逐步调节;二曰以不变应万变,免得摸错了石子过不了河。其实,归结到底就是对改革信心不足。对经济发展环境而言,政府职能转变极其重要,近年来上海市政府把职能“归位”到政策环境的创造者上,通过创造宏观政策环境,保障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大大降低了投资商综合运作成本。为了培育中介市场,使政府把“越位”职能交还经社会,他们把许多政府职能如行业统计调查、评估论证、信息发布、技能考核等让行业协会承接,并规定行业协会不再挂靠政府部门,公务员不得兼任行业协会领导职务,从组织体制上把各种行业协会与政府彻底脱钩,防止其变成“二政府”,政府则集中精力抓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一个“信用上海”,提高其投资软环境的社会信用度。政府角色的转换,职能的转变,使整个投资软环境在规范中活起来,使外商投资机缘、机遇、机率都很高。

四、以改革促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然选择

1、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权力,尽量减少和避免行政审批中腐败行为的发生。要取消所有的不应再进行审批的项目,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代替行政审批的,都要转由市场手段来处理。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管理科学,程序规范,制约有效的监管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防止滥用审批权的问题发生。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积极探索,通过公开、透明、集中、配套的形式向社会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使审批权力在监督机制下运行,其作用和成效是明显的,推行电子政务,实现网上审批,达到更加完善的行政审批与服务效果将是政府下一步努力的目标。

2、改革财金制度,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堵住“三乱”。要彻底清理银行账户,严禁设立账外账,取缔“小金库”,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这是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治本之策。就我省而言,大多数地方推行会计集中核算,“三乱”现象有效遏制,部门利益相对平衡,投资环境大大改善。有人认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管得过死,对调动基层积极性不利,认为在经济活动中,对一些不便由财政承担的费用由账外去处理,“灵活”度大。事实并非如此,各地实践证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利大于弊,改革后,那些地方的经济活力丝毫没有减弱,招商引资的势头依然趋旺,而政府可集中盘活的资金越来越大,有效缓解了财力支付的矛盾,营造的是一个更加宽松、和谐、安定规范的社会环境。

3、改革用人机制,构建人才环境。经济发展环境中,人的因素第一,人才环境优不优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目前,专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知识年龄老化以及大量人才外流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环境建设造成制约。因此,首先要进一步营造利于人才引进、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注重发挥部门单位在引进人才中的主体作用,对急需人才,重点岗位人才在大原则(公开、公正、竞争)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引进的程序和手续,要因才而异,放活门槛。其次要启动人才绩效考评机制,探索一套能真正显示业绩的评价机制,不能让那些“红帽子”满天飞而实则庸才的人挡住组织考核的视野。要多元化评价人才,既看有否真才实学,又看能否进入市场竞争,造就一个能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而不至于“危难时刻才见英雄”。再其次,启动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提高高级技工的薪酬待遇,引导人力资源向技工队伍流动,解决目前高级技工人才紧缺的问题。

作者为市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黄茂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