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尤溪县产业集群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006年第3期)

[复制链接]
择善而从 发表于 2009-5-26 17: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1年以来,尤溪县实行县领导一人一项目、机关一局一项目、每个乡镇引资一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工作机制(简称“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民营主体投资创业的热情得到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得到有效激活,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县域经济发展变化看,一个明显亮点就是产业逐渐朝集群化发展。以深化“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是尤溪县推进新兴工业县建设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一、“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在尤溪县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是尤溪县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尤溪县通过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成功引进项目530 多个,纺织、矿产、林产三大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上下游配套、左右关联的企业群,初步具备了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可以说,没有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没有引进大批项目,培育产业集群就无从谈起。
    2. “三个一”项目机制所倡导的拼搏理念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动力。纵观浙江经济发展过程,浙商甘于吃苦、敢于冒险的锐意进取精神在创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创造了一个个“零资源”打造产业集群的经济奇迹。尤溪县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所倡导的不甘落后、敢拼敢上的精神,日益成为激励全县上下干事创业的精神动力。产业集群形成的初期,这种精神动力将带给创业者无穷力量,成为激励创业者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种种条件限制,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力量。
    3. “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所培养锻炼的人才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支撑。在这些年的招商引资过程中,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通过不断接触市场、了解市场以及帮助业主解决具体问题,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及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得到普遍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极大增强。同时,尤溪县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政府搭建的这个创业平台,一批干部在商海中大显身手,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带动了广大群众投资入股的积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了企业群的形成和发展。
    4. “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所营造的投资软环境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助推器。“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以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努力营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回报最快、信誉最好”的投资环境。一是除了兑现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外,还制定了供地、供水、供电、规费、子女就学、科技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二是坚持“环境谁优我更优、服务谁好我更好”的宗旨,按照“三个零距离”服务机制要求,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三是实行县处级领导挂钩私营企业制度和谁引进谁帮扶的“招管一体”帮扶制度,使企业在遇到问题时能依托具体部门和责任人,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让外来投资者放心、舒心、安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促进了产业集聚。
    二、尤溪县当前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实力不强,产业规模不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尤溪县的企业实力普遍不强,三个支柱产业中还没有形成一个带动力强、对整个产业拉动力大的龙头企业。同时产业规模也比较小,如三大支柱产业中纺织业比重最大,占41.9 %,2004年产值5.49 亿元,但与周边长乐县纺织业产值超100亿元相比规模过小,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易被边缘化,从而产生经营风险。
    2. 企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从产业层次看,尤溪县目前培育的三个产业集群都属传统产业,主要依靠劳动力低廉及利用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而技术密集度高、附加值高的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则没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企业科技力量不足,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
    3. 企业贷款难问题普遍存在,扩张做大的瓶颈亟待突破。目前尤溪县企业发展资金主要靠自身原始积累和民间融资,从银行渠道获取资金比较难。而民间融资成本高,月利率一般在1.2—1.5%之间。这固然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缺乏可用于担保抵押的财产;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信息透明度差,导致其资信不高。但另一方面和金融机构惜贷也有很大关系,不少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也难以贷到款。
    4. 企业之间没有形成相互依存的分工协作体系。尤溪县三大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企业群,但离“集群”的标准还相距甚远。企业之间更多的是空间上的集聚,产业分工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完善,企业之间的产业和技术关联不高。上下游产业之间的技术断层和需求结构之间的错位,很少能通过上下游产业之间的互动来形成成本优势。
    三、进一步推进尤溪县产业集群建设的对策思考
    1. 市场主体方面,要在培育、壮大关联企业上下功夫。一要大上企业,培育集群“土壤”。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企业为基础,就不可能形成产业集群。有人担心同类企业发展得太多,会形成恶性竞争。事实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如果放眼全省、全国、全球,我们的企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以致于不能形成规模竞争力,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所必需的土壤、氛围、气势。应该坚持实施“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三头并进”投资机制、“三个平台”创业机制,落实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举措,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形成民营企业星火燎原之势;要坚持专业小分队招商、专场招商、中介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尤其要围绕三大产业、围绕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引项目,借势、借力加快三大产业发展。二要做大企业,打造产业“龙头”。集群发展快,关键龙头带。纵观各地产业集群发展实践,培育龙头是最终必须要走的路子。尤溪县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应该有计划地在资金、政策、人才上扶持若干重点龙头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县内县外联合,组建大企业、大集团,使之成为集群的核心主体和产业升级的带动力量。要规划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布点,把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拉动作用强的大项目,放在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内,充分预留产业链扩展空间,辐射、带动、聚合产业集群,引导分散的中小企业逐步集中,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三要促进关联,形成企业“狼群”。一群狼胜过一只虎,只有把企业关联起来,才能形成“狼群效应”。产业配套是最好的投资环境,能对客商形成强劲吸引力。如果在支柱产业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配套,厂商也会看中产业配套环境慕名而来。因此要达成“实现产业集聚、关联配套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目标”的共识,今后招商引资在招“大”招“强”的同时,要突出重点,根据产业链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链上的项目和企业,形成有效关联,以降低区内企业的外部成本,为产业集群的诞生和成长奠定基础。同时,政府应积极以政策为诱导,推动产业关联配套,促进产业聚集区的发展,包括用地政策、环保政策、税收政策等,引导分散的投资项目向产业聚集区发展。
    2. 产业载体方面,要在开发、引导、提升园区上下功夫。经济学有一个“漩涡理论”,简单地说,就是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集中到一个地方,能够取得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建设工业园区,就是利用这种漩涡效应来加快产业聚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如果没有抓好园区这个载体,那么产业集群的发展只能是盲目、忙乱、曲折的,必定会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发展空间窄小、资源效益低下等“负产品”,最终制约发展。2003年,尤溪县拉开了埔头工业园建设序幕,并迅速形成规模,结束了没有一个像样园区的历史;股份运作、避田进山开发城西工业园,更是进一步拓展了工业经济的发展空间。但是,园区开发进度不快、档次不高、园内企业联系不紧等问题比较突出。针对存在问题,应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科学开发,保证需求。要制定园区发展规划,逐步推进开发,切实保证企业用地需求。园区建设在起步阶段,政府投入一定的启动资金是十分必要的,但随着园区规模的扩大,就要更多地利用市场化手段运作,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将“筑巢引凤”和“引凤筑巢”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园区投入自主增长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坚持以项目带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项目进园力度,加大服务项目力度,确保“开发、引进、做大”三个环节的紧密连接。对乡镇工业小区建设要注意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建成优质工程,不搞全面开花。二是正确引导,合理布局。在工业园区规划中,要十分注重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注重配套建设,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工业园区规划还要与城镇规划相结合,纳入所依托城镇的总体规划,使其成为城镇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不能只局限于土地方面,还要包括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辅之以相应的政策措施。要在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下,制定园区的专项建设规划。要突出市场导向,形成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并努力引导向“园中园”、“专业园”方向发展。三是提升档次,打造亮点。对已建成的园区,要加大规范力度、优化园区环境,真正建成能展示尤溪发展成就的“窗口”;对正在建设的城西工业集中园要加强规划,严格按规划实施,对园区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同“西连”相结合,同城镇建设相配套,建成生机勃勃的园林式工业园。
    3. 创新发展方面,要在技术、管理、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一要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存在于产品和工艺流程两方面,所谓的低技术产业也可能存在很多高技术的工艺过程。尤溪县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少有高新技术方面的突破,必须同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对接,借脑借智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不断改善产品质量,促进市场组织、营销等方面创新。二要推进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方面,必须从依靠权威、依靠聪明到依靠制度、依靠诚信再到仰赖企业家素质和企业文化。制度创新方面,针对家族管理弊端,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按照《公司法》的规范运作,引导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过渡。三要推进机制创新。服务机制要创新,建立完善的产业服务系统,发挥服务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更全面地了解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信息,采用先进的储存、检索方法迅速及时地向广大企业提供信息,并根据企业对信息的特殊需要定期向企业提供信息,促进新技术成果迅速商品化。融资机制要创新,通过设立金融贡献奖、召开银企供需洽谈会、做大做强担保公司,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有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互动机制要创新,组织、引导建立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依法制定行业章程,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4. 品牌打造方面,要在领导、扶持、激励上下功夫。发展产业集群,不仅要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而且还要打造地区品牌、产业品牌。打响地区品牌就是要通过彰显、宣传一个地区的独特优势,提高这个地区的知名度。这是一个地方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也是促进招商引资、拓展市场的最好抓手。从尤溪的实际来看,就要打响“朱熹诞生地——福建尤溪”品牌,这块牌子不属于经济范畴,但如果打响了,就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打响产业品牌,就是要让更多人一听到这个地方,就知道这个地方有什么知名产业,就是要让业内人士一提起某个产业,就能想起这个地方。尤溪三大主导产业都要努力打造成一个品牌,尤其是矿产业品牌,如果能够打响铅锌矿(华东最大的有色金属矿)产业群品牌,就能对矿产经济、全县经济的发展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在具体的品牌打造过程中,应该抓好三个环节。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优势品牌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力量,配强班子、保障经费、强化责任、落实方案,加大协调力度,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以打造“朱子文化城”为抓手,加大“朱熹诞生地——福建尤溪”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尤溪知名度。二要强化政策扶持。筛选一批强实力企业或富有特色和潜力的行业“单打冠军”,作为创品牌的重点对象,在资金、政策、行政等方面进行扶持。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扶持优势品牌的各项政策,发挥企业创品牌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强化质量工作、加强市场营销、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创名牌的内在动力,并切实从财政资金安排、信贷投入、税收返还等方面,落实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三要健全激励机制。全面兑现对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企业的奖励,对创品牌重点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对发展缓慢、后劲不足的,取消其享受的优惠政策;对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要加强引导、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林静,中共尤溪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5粉丝

33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