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三明市本级固定收入企业税收管征的调查与思考(2007年第5期)

[复制链接]
量周沙界 发表于 2009-5-26 17: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了充分调动市、区两级政府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增加两区财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三明市人民政府于2003年11月出台了明政文[2003]130号文,规定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分成市级固定收入、区级固定收入和市、区固定分享收入三部分。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管征的48户市属企业和市区的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作为市级固定收入,从2004年1月1日开始执行。
    一、 基本情况
    (一)企业分类情况
    48户企业按经济性质划分有三类。第一类是内资企业,有43户。其中国有企业10户,集体企业3户,股份有限公司6户,有限责任公司24户。国有企业主要有三明电业局、省烟草公司三明分公司、市邮政局、市公交公司等10户;集体企业是三钢劳动服务公司、小蕉轧钢厂、三明烟草分公司劳动服务公司3户;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有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等6户;有限责任公司主要有福建三钢集团公司、厦工三明重机有限公司、英博雪津啤酒(三明)有限公司、三明纺织有限公司、福建电信公司三明分公司等24户。第二类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有福建三明金明农资有限公司、中银斑竹水电有限公司和三明华茂化工有限公司等3户。第三类是外商投资企业,有中国移动三明分公司、中国联通三明分公司等2户。
    按行业划分,48户企业共涉及8个行业,其中工业企业27家,建筑企业2家,交通邮政2家,信息传输4家,批发零售9家,餐饮业1家,租赁服务业1家,其他企业2家。
    按规模划分,大型企业只有5家,其中工业企业有福建三钢集团公司、福建三钢闽光股份公司、福建三明化工责任有限公司3家,批零企业有三明烟草分公司和三明医药股份公司2家,其余所有企业均为中小型企业。
    (二)三年来入库税款情况
    2004年至2006年,48户企业入库税款分别比上年增长40.6%、11.7%、1.05%,由高速增长逐渐趋于停滞状态。收入变化的特点有:
    1. 税种增长差距较大。营业税增长缓慢,2004年比2003年有所下降,2005年和2006年略有增长,分别增长8.8%和11.95%。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由2003年的1787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3737万元,年平均增长36%,三年翻了一番多,是增长最快的税种之一。城建税占的比重特别大,48户企业城建税占直属分局征收的城建税总额最低的达81.8%,最高的2004年占到85%。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快速增长。2004-2006年,土地使用税分别递增41%、53%、63%,印花税增幅为69%、32%、11%。48户企业的市级财力与市区地税征收税费形成市级财力比重逐年下降,市区三个局(直属、三元、梅列)2004-2006年分别征收市级财力21362万元、25926万元、28846万元,48户企业形成市级财力分别为14085万元、15722万元、16116万元,而所占比例分别为65.93%、60.64%、 55.87%,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说明了市区其他企业税收增长速度超过了市本级48户企业。
    2. 重点税源突出。在市本级企业中,年税收100万元以上的户数在25-27户之间,三年分别入库税款达14686万元、16719万元、17059万元,占48户企业入库税款的93.3%、95.08%、96%,其余20多户入库税收分别只占到6.7%、4.92%、4%。2005年有注销户2户,2006年税款为0的户数有4户。
    3. 内资企业税收占9.5成。2004—2006年,内资企业43户税收收入占48户企业税收收入的比例分别是96.8%、95.3%、94.9%。外商投资企业除中国移动三明分公司和中国联通三明分公司纳税较为可观外,另外3户税收贡献甚微。在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主要以三明化工责任有限公司、三明烟草分公司、三明电业局、三明邮政局、三明饭店为龙头,三年缴纳税款分别为2183万元、1900万元、1252万元、711万元、453万元;集体企业的三钢劳服公司和小蕉轧钢厂三年效益大幅增长,税收节节攀高,三年入库税款达2260万元;股份公司主要以福建三钢闽光股份公司和三农集团股份公司及三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三户企业三年分别入库税款10730万元、330万元、907万元;有限责任公司有三钢集团公司、英博雪津啤酒(三明)分公司、三明电信公司、三明纺织有限公司、厦工集团三明重机有限公司、齿轮箱有限公司等24户企业,缴纳税款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年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3户。
    4. 第二产业税收独占鳌头,第三产业税收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税收2003年所占比例56%,2006年达到78%,三年时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得益于做大工业的效益显现。第三产业税收所占比例逐年下降,2003年占44%, 2006年下降到22%,形势较为严峻。
    二、存在的隐忧
    1. 小户不少。48户企业中,小企业有21户,占43.8%。营业收入不到2000万元的企业有8户,如盐业公司、二新化印刷有限公司、三明金义农资有限公司、金三明实业有限公司等。这些小户企业缴纳税收很少,如金义农资有限公司2005-2006年缴纳税收8万元,金三明实业公司两年缴税2万元,现已停业。三明至福州高速公路通车后,市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两年无收入。
    2. 停业户、注销户逐年增多。2003年,三明市烟叶复烤厂和福建省金三明烟叶复烤有限公司并入福建省三明金叶复烤有限公司,已成空户, 2005年申请注销。金三明实业公司、金义农资有限公司、烟草劳服公司3家从2004年开始逐渐停止经营活动,进行债权、债务的清理,也将注销。关停企业户达10.4%。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无税可缴的户数还将逐渐增多。
    3. 经营困难户引人关注。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国有股权转让民营企业“西安飞天”后,把三农公司资金抽走数亿元,造成三农公司部分产品有市场、有销路但无资金进行生产的困境,2005年亏损2157万元。三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四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因企业领导出现经济问题,公司经营严重滑坡、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由2004年的4.5亿元、2005年的4.2亿元,降至2006年3亿元,两年降幅达33.33%;缴纳税款2004年598万元、2005年235万元,2006年只有74万元。煤、油等能源价格大幅上升后,为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稳定,三明市煤气公司煤气销售价格不变,导致企业2005、2006两年分别比2004年多亏损107万元、145万元;公交公司2004年利润16万元,2005、2006两年分别亏损50万元、388万元。
    4. 第三产业相对滞后。48户本级企业中,第三产业户数21户,占44%,但所提供的税收占48户企业税收的比重逐年下降。在21户企业中,三明烟草公司、中国移动三明分公司、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有较快发展,烟草公司缴纳税收三年来分别增长22.9%、12.5%、16.6%;移动公司2005年增长28%,2006年增长33%;市商业集团2005-2006年两年分别增长36%、31%。税收保持较稳定和略有增长的企业主要有三明电信公司、中国联通三明分公司、市邮政局、三明饭店等企业。税收大幅下降的企业主要有三明医药股份公司、四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三明烟草分公司下属的4户多经企业。
    5. 其他因素。一是英博雪津(三明)啤酒有限公司随时有可能变更为外资企业,一旦变更,每年将减少地税收入2100万元以上,直接减少市级财政收入1000万元以上(按2004-2006年三年平均计算)。二是退城入园企业,在市区——沙县财政体制未明确之前,市本级企业迁往沙县工业园的有福建立丰印染股份公司、厦工三明重机有限公司、厦工三重铸锻有限公司、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三明制造有限公司,这几家企业如何管征、由谁管征,将直接影响市级财政收入。三是受铁路运输的瓶颈影响,三钢集团在三明继续扩大产能受到制约。
    三、 优势和亮点
    “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5年三个产业结构比例为24.9:38.3:36.8,2006年为23.5:40.7:35.8,第二产业比重提高,市规模以上工业持续增长,税收也随之增加。
    1. 冶金及金属压延行业发展迅猛。三钢集团2003年产钢200万吨,2004年254万吨,2005年发展到300万吨,2006年310万吨,三钢集团、闽光股份、钢松公司、小蕉轧钢厂、闽光新材公司5户企业年销售收入2003年69.71亿元,2004年96.3亿元,2005年112.9亿元,2006年113.2亿元,三年增幅分别为:38.14%、17.2%、0.3%,提供的税收随之攀高,直属局征收的税收和教育费附加2003年5436万,2004-2006年分别为7239万元、6499万元、9382万元,2005年因原材料大幅上涨,效益略有下降,三年形成的市级财力为6674万元、5723万元、7804万元,占市区三个局征收市级财力总数的31.24%、22.1%、27.05%。2007年初三钢集团中板项目投产、三化电石厂建制归并三钢集团,三钢效益将上新台阶。
    2. 啤酒厂脱胎换骨。2002年11月,濒临绝境的三明啤酒厂被福建雪津啤酒兼并,投入资金约4500万元进行技改,2003年5月投料生产,当年生产啤酒6.5万吨,销售收入1.33亿,2004-2006年分别生产啤酒12万吨、14万吨、17万吨,销售收入为2.23亿元、2.4亿元、2.77亿元,三年入库地方各税合计5055万元,教育费附加499万元,加上增值税、消费税,该公司已成为除三钢集团以外的第二大纳税大户。
    3. 成长型企业不断壮大。市属企业机械、纺织行业的齿轮箱有限公司、机床有限公司、三明纺织有限公司、福维纺织有限公司,近几年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加强经营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4户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都比2003年大幅提高,缴纳地方税收由2003年的426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1073万元、2005年的2255万元、2006年的1853万元,特别是齿轮箱有限公司2003年税收入库只有189万元,2004-2006年分别达770万元、1155万元、1021万元,分别增长4.1倍、6.1倍、5.4倍,该企业成为全国齿轮箱行业的骨干企业之一。
    4. 退城入园土地开发成为税收增收新亮点。福建立丰印染股份有限公司退城入园搬迁沙县,腾出土地105亩用于房地产开发,可售商品房约30万平方米,销售收入约12亿元,可实现税收1.2亿元以上,加上建安营业税收约1500万元,5年左右完工,每年可提供税收2700万元以上。同时,厦工三明重机公司、厦工三重铸锻公司、三明机床有限公司沙县厂房正在建设,即将迁出市区,两个地块可开发的面积500多亩,也将成为可观的后续税源。
    5. 地税部门优质服务,助推经济发展。三明地税系统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积极当好参谋,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五条关于壮大地方税收总量、增加地方可支配财力的建议被采纳,通过开展对煤炭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等调研,加强了税收管征,各项收入创历史新高。2006年土地使用税调高等级和范围后,48户企业年增加地方财力1000万元。市区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地税机关重视扶持市属48户企业的发展,扶优助强,培植可靠的后续税源,实行“保姆式”管理,为企业排忧解难。每年直属局都安排有关科室负责人、税管员到48户企业中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在征管工作、窗口服务、办事效率、廉政建设等方面广泛征求企业意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根据工作需要,把熟悉税收政策、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干部调整为48户企业的税管员,使服务质量得到保证。几年来,直属局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一是落实技改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2003-2006年为三明齿轮箱公司、机床有限公司、三明纺织有限公司、厦工三明重机公司、三钢劳服公司、福维纺织有限公司6户企业审核抵免所得税3439万元,大大提升了这些企业的装备水平,提高了产品档次和质量,从而提高了企业效益。二是落实困难减免税政策,根据省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实施意见,减免公交公司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合计18.1万元,减免雪津啤酒(三明)有限公司受自然灾害的企业所得税200万,落实财税[2006]47号《关于邮政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免征营业税的通知》,减免三明市邮政局营业税、费30万元。这些政策的落实,有力地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后劲。
    四、几点建议
    1. 经济发展是根本。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已走过三年,市区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长,初步达到了做强中心城市,不断壮大市区经济财政总量的目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质量和效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方式转变不快,市区经济实力、活力有待增强,产业关联度不大,企业集聚度不高,生产性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48户企业税收占市区税收总量的比例逐年下降的趋势不可逆转,应该跳出48户企业看市区的经济税收发展。要按照“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主动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充分发挥“前锋、基地、枢纽、支撑”作用,扎实推进“三市”发展战略、“四地”发展定位、“两带一圈”发展格局、“五个对接、五个突破”发展举措的落实,突出产业集聚,强化工业支撑,以“3+1”产业集群为重点,以重点企业为龙头,全面推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要调整三个产业结构,加强、突破、壮大工业。目前我市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占了近一半,冶金、机械与金属深加工,纺织业、化工、生物产业等优势行业应努力做大做强,成为税收重点大户。服务业是地方财政收入最稳定的来源,要把发展壮大服务业作为经济调整的“重头戏”,依托产业集聚催生的专业市场,改造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壮大房地产、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新兴服务业。要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今明两年我市投资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平均增幅达21.9%,到2008年将突破300亿元。泉三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徐碧新城、台江新区、下洋中区“三大片区” 建设将拉大城市框架。总之,只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税收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2. 尽快理顺市区与沙县财政体制。随着退城入园的进度加快,市区迁往沙县工业园区的企业逐渐增多,理顺财政体制工作应提上重要议程,应尽快制定能调动市、县积极性,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方案。同时,市本级企业已注销2户,正在清算的有3户,无经营户也在逐年增加,48户中有部分企业已名存实亡,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3. 优化税收法制环境,提高规范税收执法能力,实现纳税服务的新发展。要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正确处理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依法征税与完成税收计划、依法征税与纳税服务之间的关系,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要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方便纳税人及时足额纳税为目标,加强和改进纳税服务工作,健全纳税服务体系,整合纳税服务资源,努力打造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环境,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和水平,为三明在海西建设中加快崛起多做贡献。

    作者简介:邓寿丰,三明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副局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粉丝

40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