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专家视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复制链接]
宁建老秘 发表于 2009-11-13 08: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编者按:从1958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极不正常的年代,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相继出台,一场无视经济和科学规律,疯狂冒进的举动在全国蔓延。在这个特殊时期,一向被认为最富于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们的言论行为,可能是最耐人寻味的。本文作者杜润生在给我们如实描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同时,字里行间中还透出了他对当时现状的反思。 : i2 b/ N* C3 z% \5 Q# E7 S7 X: t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发动

, R* @* `8 D }/ V) ]' b! y

    1956年,在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之后,毛主席又讲了处理经济建设中的十大关系问题,主张大中小并举、土洋并举,摆正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博得全党一致拥护。经过1956年和1957年的发展,国务院领导人鉴于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冒进,造成新的经济失衡和紧张关系,因而提出反冒进口号。1958年初,毛批判反冒进,提倡解放思想,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小社并大社、全民办工业等运动之后,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高潮。
    若要解释人民公社和大跃进,首先应该看到,它是一个生产大发展运动,组织一支农业生产大军,发展生产力。在合作化运动中,毛曾几次说,合作化后,要争取达到和超过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他还提出,15年超英,30年赶美。英国是地球上的富裕中农,美国是地主富农(1957年12月15日在江苏党代会时的讲话)。1956年在党的八大预备会上,毛也说如果没有一个生产的大发展,又怎么叫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这个优越性预期的主要依据,就是有生产大军可依靠。
    但是合作化以后,农村并没有发生那种预期的变化,1956年粮食反而减产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减产。相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也不尽人意,“工农差别”有所扩大。这使毛不得不亲自站到前台,来指挥经济事务,希望“以苏为鉴”,创造出一种不同于苏联冷冷清清搞建设的气氛,走出一条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发展经济的道路,这就导致了“大跃进”。
    中国合作化的组织形式,基本是学习前苏联共耕社(初级社)、集体农庄(高级社),只是小有改进,而无大的创新。人民公社就不同了,毛打算领导中国数亿农民做个大试验。这个试验不是民粹派式的,避开工业化问题;也不同于以私有经济为基础的西方合作模式;更有别于第二国际先资本主义、再社会主义的主张;不是严格的先社会主义、后共产主义的模式,不走一般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而是想试验一下中国大同世界的理想。全国是一个大公社,政社合一,公社之内有分工,“工农兵学商”都搞,每个人都要学点工,也要学点农,学点兵,学点商,也要批判资产阶级。把这个设计用马列主义的语言写进“人民公社”决议。“人民公社”和“大跃进”是相配合的,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靠群众的热情,靠“人海战术”,搞现代化。废除商品交换,实行“半供给制”,不搞严格的按劳分配,可以按消费品所能满足供应的程度相应地引入按需分配。
    这种指导思想,引发了“共产风”的泛滥。如任意到群众家里收“金银铜铁锡”,除“一铺一盖,一碗一筷”之外都要归公;连农民家里的自行车都要交出来,“按需”归干部使用。不但东西是公家的,人也是公家的,“公有制”就成了“大家拿”。公社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废除按劳分配。加上政社合一,人民公社具有政权职能,上面的高指标、高征购,到了下边就可以搞行政强制、瞎指挥,甚至打人、批斗人,侵犯人身权利。
    然而,在人民公社试验开始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遭到农民的抵制呢?当时农民也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望,因为相信共产党,也就相信并大社、大兵团作战。农民认为拼命干二三年,大炼钢铁,大修水利,就会带来迅速的改变。
    在另一面,是政治高压的影响。从1957年以来的反右派、农村社教,干部承受着政治压力,奉命带头响应,农民也只得随“大流”。人们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从众心理”,实乃无权者的机会选择,或曰“羊群效应”。有的时候,当你对事情下不了判断时,或者把两害相衡取其轻者作为行为方向时,有了“领头羊”,只要有人干、我也干;你入社、我也入社;你造假、我也造假;你浮夸、我也浮夸等等。直到人民公社“一平二调三收款”,农民自身权利遭到极大剥夺,而“大锅饭”也维持不下去,大批人浮肿或消瘦,许多人都不能干活了,于是出现了“生产力起来暴动”,群众性消极怠工现象普遍化,可怕的大饥荒也终于发生了。原来的理想变成了一堆泡沫,政府、农民两败俱伤,农民损失更是惨重。

" K- m' f% ?; o0 b* [

我所见到的二三事

: i1 u& J' v+ v/ s& z8 u1 ~

    大跃进掀起后,有一次,毛主席问科学家钱学森,一亩地到底能产多少粮食?钱学森从纯科学道理上讲,如果把植物所接受的太阳能都化成粮食,一亩地产4万斤是可能的。毛主席相信了各地亩产上千、过万斤的“卫星”,遂提出粮食多了怎么办?中央要胡乔木主持进行研究,把张劲夫和我叫到北戴河,与农口的谭震林、廖鲁言等人一起研究。得出结论是,只要亩产达到一万斤粮食,中国无论是吃,是用,还是造酒,任何办法都无法有效的处理那么多粮食。于是,毛主席提出了“三三制”(即用耕地的1/3种植农作物,1/3休闲和种植绿肥,1/3种树种草)。那时在北戴河的人们,白天游泳,晚上跳舞,一派乐观气氛。廖鲁言说:“现在情况是科学家跟不上农民了,农民远远走在他们前头了!”
    在此之前,我曾把山西太谷阳邑老家的几位儿时同学请到北京来,问他们:“究竟一亩地能产多少粮食?”
    他们说:“现在上报统计都是假的。”
    我问:“怎么假法?”
    他们说:“都是移植的办法,几十亩地的红薯都移到一亩地里。”
    我还亲自到天津郊区考察,地里每一行都是拉着电线用电灯照明,庄稼密植度大得进不去人,一看就是假的。
    后来钱学森说,他说的只是一种科学上的可能性,不是现实性。“光合作用”还得通过植物成长过程的生物化学反映,庄稼并非有多少光照就能产出多少粮食来,还有其他条件的作用。上海植物生理学家说,用植物生理学总结万斤亩产量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栽培技术学家才能说出门道。然而,当时不利的影响却已经造成了。
    开始,我对大跃进的提法也是持赞同态度的。当时我还讲过中国能够后来居上。我在中科院全体会上说,后进的国家可以利用先进国家的成就,用不着一切事情都从头开始。资本主义最初发生于西欧。海上贸易的发展,刺激了生产对科学的需要,带来产业革命。恩格斯说过,生产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它对科学的推动力远远胜于办几十所大学。苏联工业化建设本来落后,但因为有社会主义制度,所以上世纪前期后来居上。下一个中心将要转到亚洲、转到中国,中国不但是个大国,而且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双重优势,将来生产发展起来,对于科学技术会有更大的需要。这一需要将转为动力,推动我们很快掌握现有的并创造出新的科技。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毛主席提出的大跃进,我们应认真对待。
    今天看来,以预测远景经济技术变革来支持当时近似一场政治运动的大跃进,类似钱学森的解说,也是文不对题。

) Y% [3 \" i* q" j7 U* z

对运动的反思

: o( y% O7 H1 d

    无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还是在共产党几十年的历史上,历时3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都是短暂的。虽然短暂,它的发生却并非偶然。它产生在当代的中国,有多方面深远的原因,不宜只追究个人的影响和责任。我认为问题发生在以下几个方面:
    共产党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自然要按本身历史使命探索实现社会主义诺言的新途径。当时没收了官僚买办资本,充实国营经济,接着实现了土地改革,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反封建任务。又有个社会主义阵营,相继走十月革命的道路,由落后国家实行革命跳跃,要树立社会主义样板。于是乘解放战争胜利的鼓舞,来一次跳跃,放弃原来的新民主主义渐进设想,转上全面消灭私有制。在全面公有制基础上,依靠群众运动,实施所谓“大兵团作战”,伴随着反倾向斗争,加快实现工业化步伐。这是个诱人的前景,可以在短期内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各种乐观信息反映到上层,助长了领导者的冒进情绪。看来,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要经历前进、后退的曲折过程。
    十月革命以前,列宁曾批判民粹派空想主义,主张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时间,但夺政权以后却马上宣布实行“军事共产主义”。后来他承认是办了一件蠢事,并提出“新经济政策”。只实行了几年,在斯大林时代又放弃了。
    在中国,毛泽东同样明确的反对民粹派思想,夺取全国政权以前提出来的新民主主义,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一旦取得政权,政治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的变化,就萌发了试验主观偏好的社会主义模式。主要表现于中央关于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提出工农兵学商、政社合一、一大二公,吃饭不要钱,打破社界、乡界、县界的大协作,要办几千户、上万户的大社,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推行公共食堂、幼儿园、幸福院、红专学校等福利化政策。既有别于苏联军事共产主义,又区别于民粹派的农民平均主义,而是中国大同世界理念的社会主义新版本。
    从哲学上说,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到理性,中间还应有一个阶段,用过去老哲学家的话叫做感知。感知不同于感性,是要有一个分析、批判、研究的过程。毛泽东所说的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似乎缺乏一个分析肯定环节。他常常说这个地方能做到的,为什么其他地方就做不到?这个地方可以一年高级化,为什么别的地方就不可以?老区能办社,为什么新区就不能办?这个地方的深翻地能生产上千斤粮,别的地方自然也可行。和1958年“大跃进”的狂热相比较,1955年的“社会主义高潮”也就不难理解了。
    人民公社制度作为一项社会试验,划定一个地方实行,并非不可行。过去中国历史上就有过不少的乡村建设经验,如梁漱溟在山东、晏阳初在广西、阎锡山在山西的“兵农合一”试验,等等。但人民公社一声号令,一下子就卷入了6亿人口,“浮夸风”、“共产风”,走向极端,造成大灾难,付出代价太大了。
    然而,毛泽东毕竟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是他带头坚决果断地纠正上述错误。1959年彭德怀上书,指责大跃进、人民公社是小资产阶级狂热病,刺激毛泽东接受教训,更提高了反右倾的调门,事情遂不可收拾。坏事变成好事,其长远结果,党的领导一旦适应群众的要求,就引起政策上的变化。
    正因为“大集体经济”吃不饱饭,甚至饿死了人,农民就要想办法,避免风险。其办法,一种是在体制内自己采取一些能吃饱肚子的做法,包括社员和干部互相串通的应变办法,即日后我们所说的“瞒产私分”,这是一种无权者的抵制。一种是扩大自留地,把一小块土地变成自己的“避风港”,避免集体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大试验的风险。出发点并非追求新发展和本身利益最大化,而是维系身家性命、生命安全。扩而大之,就搞包产到户,寻求制度变迁。包产到户所以成为农民的选择,在开始阶段,本是出于一种规避风险的意识。经过一段群众与领导间博弈、互动的过程,终于演变为新的经营体制。被人们接受下来,完善成为公有土地家庭承包制。

9 Z; W5 d/ m3 _

作者小传:

0 S ^ D" g1 ]3 U3 e* v& U

    杜润生,1913年生,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
    1927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32年,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群众组织。1933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文史系。在“一?二九”学生运动中,参加学联,参与领导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中,在山西太行山地区从事抗日武装斗争和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先后担任晋中游击队三支队支队长,太行区党委宣传科科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委员,太行区六分区、二分区专员,太行区行署副主任,太行区党委城工部太原城委书记。
    解放战争中,随刘邓大军南下,先后担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秘书长,中共中央华中局秘书长,中共豫皖苏四地区党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在领导中南新区的土改运动中,提出了分阶段土改的主张,得到毛泽东的肯定。
    1953年初,调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任秘书长,兼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从事党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争论中,由于质疑过早消灭私有化,受到批评。
    1956年,参与《中国科学技术12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遂调入中国科学院,任秘书长、党组副书记。1961年,主持了《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的草拟工作。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入国家农业委员会,任副主任。1983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后改为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职期间,多次受中央委托,负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农村政策文件的起草工作。
    1989年,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撤销,随后离休。
    杜润生是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名誉教授。著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杜润生文集》、《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等著作。

2 ?8 ~* R) m$ v! f" w+ I2 ?

(转载自《科技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粉丝

8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