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福建省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复制链接]
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10-3-22 08: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温家宝总理在《求是》2006年第18期中提出:要为农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把服务作为联系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建立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推进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福建在农村村级自我服务和内生发展能力的培育与提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全国以财政补贴形式推进建立农村“五大员”队伍,进而全面建立起农村“六大员”队伍。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初在福建视察时指出,“五大员”制度很好,有利于农村农业发展、科技提高和应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2003年初,在总结部分市、县组织农村计生管理员队伍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042005年相继启动并推广了聘用村级农民技术员、乡村医生、综治协管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协管员队伍制度。2006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由省委农办牵头,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人口和计生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卫生厅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五大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将农民技术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乡村医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整合为“五大员”。20064月,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促进乡风文明的需要,在“五大员”的基础上,增加“村级文化协管员”,形成了目前覆盖全省的农村“六大员”队伍。“六大员”队伍建设从农民群众最盼望、最迫切的事情入手,从已经在做、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工作内容涉及农村的技术服务、医疗卫生、村镇建设、环境保护、土地管理、计划生育、文化娱乐等农村生产生活的主要方面,为农村培育了一支稳定有效的“三农”服务队伍。到20066月,全省已选聘农村“六大员”108696名,其中,村级农民技术员41729名;乡村医生24223名;计划生育协管员13166名;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14789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14789名;文化协管员每个行政村聘用1名。

一、农村“六大员”制度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推动,为“六大员”队伍建设提供核心保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六大员”队伍建设,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要求各相关部门落实农村“五大员”政府津贴,加强对“五大员”的培训和管理,并把对“六大员”的补助列为省政府2006年为老百姓办15项实事之一,为“六大员”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政策保障。省委农办负责牵头,各归口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政府统筹、部门协作、上下联动,跟踪管理,加大对“六大员”的协调和督促力度。

(二)严把“两关”,为“六大员”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一是把好选聘关。“六大员”制度实行“县管、乡聘、村用”的管理机制,聘用符合条件的村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般不兼任村级农民技术员。民主化与透明化的选聘程序,充分尊重了农民意愿,形成党和政府部门协同协调、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机制。

二是把好培训关。各部门精心制定培训计划,科学编制辅导材料。分期分批、相对集中,深入基层开展岗前培训和专项技能培训,发挥农函大、农广校等教育培训基地优势进行培训。2005年全省各级举办岗前培训班和业务培训班1449期,培训72631人次;其中,投入乡村医生培训经费900多万元,建立乡村培训网点70多个,培训乡村医生30706人次。“六大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在培训中不断提高,提升了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农民得到了更加专业化和针对性更强的便捷服务。

(三)建章立制,为“六大员”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建立津贴补助制度。各大员实行每月50元至200元不等的补贴标准,各级财政把津贴补助基本按季度直接发放到“六大员”手中。各市、县(区)根据实际做好配套资金支持。2005年各级财政安排了1500万元、3100万元、3160万元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用于农技员、乡村医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员的补助。2006年,各级共安排农村“六大员”津贴专项资金11431万元,其中,省财政预算安排9893万元;各市、县(市、区)财政共配套资金1538万元。资金的有效筹措确保了“六大员”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队伍的相对稳定。

二是建立工作管理制度。“六大员”队伍实行由归口管理部门管理为主、村两委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有些地方还探索成立村级服务站,加强了村一级对“六大员”队伍的日常管理。“村里的‘六大员’,切切实实就在身边,一有什么需求,他们马上就来服务,他们真是我们的贴心人。”这是村民对“六大员”高度评价。农村这一支永不走的队伍,构筑了服务“三农”的新平台,拓宽了农村公共服务的覆盖面,促进了公共服务向农村的延伸。

三是建立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制定考评细则,量化考评内容,通过半年考核、年度考核和抽查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方参与的综合考评。严格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调动了“六大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实现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保证,如对在服务“三农”工作中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予以优先提拔任用,并与村级干部的备选挂钩;享受列席村两委会议、参与管理村组事务,赋予一定的协调村事务等权利。

二、农村“六大员”制度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六大员”是继“南平机制”后对创新农村基层工作机制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化,符合现阶段我省农村的客观实际,符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现实需求。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实施财政补贴,体现了公共财政的理念,也是福建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举措之一。

(一)促进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通过“六大员”队伍建设,在村一级建立了一支根植于农村的工作力量;以村级为依托,建立了村支书为站长的综合服务性组织,强化了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六大员”不仅是一支服务队,也是农村一股新的管理力量,有力弥合了农村工作中的断层,成为新时期密切农村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农村“六大员”引导村组建村级专业技术协会,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的建设,带动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的增收。通过“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形式,构建村民自治的核心力量。农村“六大员”的角色由农村公共服务的消费者向生产、消费、管理和受益者一体方向转变,实现农民的自我管理与服务的有效结合。

“六大员”队伍建设促进了乡镇政府由管理向服务方向转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加强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强村民自治组织以及延伸乡镇机构对农村的工作等角度来看,“六大员”队伍创新和发展了农村基层政权和经济组织,夯实了农村基层工作基础。

(二)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不足,促进农村新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六大员”队伍建设,促进了由资源分散汲取向资源整合方向转变,充分调动农村本土力量,促进了发展生产、咨询建议、手续审批、矛盾调处、帮扶救助多位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综合体系的建设。“六大员”成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媒介,有效扭转了过去“村级无抓手,相互踢皮球”的现象,有力缓解了农村供给中“面”和“点”的矛盾;公共服务供给的延伸,覆盖范围的扩大,把政府的服务送到农民手,更为直接和快捷,针对性也更强。以村一级的组织为依托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了农村公共服务的延伸和集中供给,改变过去政府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分割性、封闭性和分散性的结构,组成了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公共服务载体,完善了面向农村市场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三)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

通过“六大员”队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队伍。农村中有许多一技之长的专家和一些有丰富外出打工经验的村民被聘为农村“六大员”,经过岗前及专业技术培训,成为素质较高、能帮助农民致富或解难的乡土人才。如今,六大员队伍活跃在农村各个领域,不仅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业产量,而且努力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推动了本村农业生产产业化。“六大员”队伍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各司其职,使公共服务进村入户,补充和发展了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作为农村工作机制创新中的一种全新的探索,六大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员配备不平衡,设置不够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后续力量不足;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宣传力度不够,等等。

三、完善农村“六大员”制度的思考

建设农村“六大员”队伍,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农村工作在基层的重要延伸。其实质是在当前农村面临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外流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对农村内生资源的挖掘、整合与优化,培育农村工作和农村发展的本土内生力量,缓解农村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供给低效的问题,形成多位一体的互动机制,有效促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以培育农村内生力量为取向,增强农村自我公共服务能力

建设新农村,需要培育农村内生力量,要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组织化程度,激活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培养农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增加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引导各方力量参与,逐步增强农村自我供给的能力,完善多元化供给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六大员”队伍建设是培育农村本土自我服务和内生发展能力的一种探索,对于如何进一步发挥“六大员”作用,挖掘农村内部力量,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持续推动新农村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实践。

(二)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加大外力投入

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需要加大农村投入,整合资源,引导资源向农村配置。“六大员”队伍作为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在村级延伸的重要载体,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整合基层资源的作用。要继续出台完善“六大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和意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提高“六大员”补贴水平,充分调动“六大员”的积极性;加大培训费拨款力度,建立“六大员”培训专项经费。在政府推动下,适当引导市场参与,在沿海较发达地区,可进一步整合政府、市场、合作组织、农民等多方力量,开展有偿服务的探索。

(三)以村民为本,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

增强农村公共服务,村民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要以村民为本,进一步推进公共服务决策的民主化与透明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形成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需求的有效表达机制。要强化“六大员”服务村民的职能,建立“六大员”和其他村民积极的互动关系,身体力行,深入群众,主动服务,树立典型,让村民能够享受到他们的服务。

(四)以载体创新为依托,探索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

“六大员”工作各有侧重,工作量也有区别,需要整合各员力量,通力协作,发挥团体作业能力。大胆创新管理载体建设,可以建设“村级服务站”,由村支书任站长,统筹协调“六大员”的日常工作,建立村级站与村委良好合作关系;可以直接由村支书牵头、村委代为管理,统一协调“六大员”队伍;可以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合作组织发展,采取村委与合作组织联系管理方式,村委承担日常的管理工作,合作组织负责协调组织技术指导和培训。南平顺昌探索以村级发展服务站为平台,作为农村“六大员”队伍的“调度室”和“指挥部”,建立了以村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工作的本土基层团队。村级服务站对内“聚力”,对外“借力”,在管理“六大员”队伍,整合农村内部资源,培育内生力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一种探索需要继续实践、加以完善。

(五)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管理运作机制

在“六大员”管理上,采取松散式为主、适度集中为辅的灵活的管理方式。在运作机制上,探索建立完善适合农村的招聘、考核和培训制度。“六大员”队伍建设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只要有利于开展农村工作,无损农民利益的,各地对省里相关规定的灵活变通应适度允许。通过建立培训机制,缓解“六大员”后续力量不足的问题,为“六大员”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促进“六大员”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保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六)以加强领导为保证,持续推动“六大员”建设

“六大员”队伍建设涉及农村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需要有融入全局的意识,统筹安排,精心部署,有组织、有步骤地稳妥推动和落实。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六大员”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农村“六大员”工作的领导,探索建立把“六大员”建设与有关干部的考核相挂钩的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和完善“六大员”队伍的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9粉丝

28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