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经济建设] 关于培育一村一品产业情况的调研报告

[复制链接]
流清秘书 发表于 2010-4-29 08: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今年5-6月,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我市培育一村一品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到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各县()、重点乡()、村了解情况。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升级,全市发挥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良好开端,在局部地域已形成主导格局。据调查,2008年,列入市一村一品的项目32个,涉及41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0.25%。其中种植业项目19个,养殖业项目8个,加工业项目5个。这32个项目共完成投资5000多万元,辐射带动农民2万余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9.5%,农民从一村一品项目中人均可增收500多元。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强力推进。各地都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市新村办制订下发了《关于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推进一村一品的实施办法(试行)》,渝水区还成立了发展一村一品领导小组,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产业特色凸显。围绕“3321工程”和“新、奇、特、精、优”特色项目,发展了新余蜜桔、苎麻、葡萄、高产油茶、枣、良种猪、麻绿笋、麒麟西瓜、香瓜、生猪养殖、散养蛋鸡、肉牛肉兔养殖、蔬菜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形成一批产业基地、特色村和专业户。2008年,新余蜜桔种植面积达6.3万亩,苎麻4万多亩,麻绿笋6000余亩,麒麟西瓜3000余亩,葡萄3500亩,葛4000亩,养殖良种猪50万头,蛋鸡10万羽,鸭37万羽。分宜县确立了优质稻、苎麻夏布、生猪养殖、苗木花卉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南乡种粮养猪,北乡织布种瓜,凤阳葡萄洋江萝卜闯天下”的发展格局;渝水区已基本形成了“东粮西菜,南桔北茶”的产业格局。

三是培育了一批带头人。我市出台了《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参与一村一品创业的配套办法》,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工租赁和承包土地搞农业综合开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返乡农民工创建一村一品示范基地(项目)提供1-5万元贴息贷款。如凤阳返乡创业青年陈小红引进种植麒麟西瓜,总结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栽培技术,培训技术骨干300余人,2008年,辐射带动7个村21个村小组400余户农户1000余人,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产量1.5万吨,农户人均从中受益5000多元,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四是加强了项目扶持。市里设立了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基金500万元。在全市确定了32个一村一品项目加以扶持。通过补助、贴息、奖励的办法支持项目发展。并不定期地开展督查,了解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帮助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五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我市积极引导、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把产业、农民与市场联结起来。分宜县共组建各类联合体、合作组织、专业协会137个,2008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会员2000余人。渝水区目前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1家,社员2800余人。如:分宜瑞星农民苎麻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从事苎麻生产、经营,并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价格,使农民利益得到保护;渝水区罗坊镇花生米专业合作社采取多种形式,通过产、供、销一条龙,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就全市综合分析,在局部地区、部分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户发展格局,但无论是基地发展规模、区域集中度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大多数的一村一品项目局限于自然村,以行政村算,参与主导产业农户的比例低,远达不到一村一品的要求。如:河下镇河下村委的肉兔养殖局限于井头村,下村镇城坊村委的蔬菜基地,仅限于喻家。全市按照严格标准意义上的专业村极少,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二是农业技术服务跟不上,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农技队伍力量与任务的矛盾仍然突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满足不了现实需求。从目前的一村一品项目上看,无论是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还是农产品“三品”质量认证水平,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全市农产品中,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仅2个;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仅1个。

三是一村一品带头人缺少,劳动力素质仍然偏低。农村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劳务,留守农村搞种养的基本上是老人和妇女,科技文化素质低,传统务农观念浓厚,思想比较守旧,缺乏一批能够把发展一村一品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上的短缺严重制约一村一品发展,信用贷款难度大,对一些很好的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河下镇档头村早脆王鲜枣项目,经过专家论证是个好品种,大部分农民也认同该品种,但是缺乏资金,只开发了100亩,使得今年计划无法实现。南安乡朝阳村的香瓜项目今年种植面积3000亩,种植户达200多户,但通往基地的道路状况很差,产品运输困难。界水联盟有机蔬菜基地节水设施也跟不上。

五是中介服务组织松散。多数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组织,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生产订单较少,使农户和市场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对接,生产者普遍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全市32个一村一品项目中,与龙头企业实施有效对接的不多,在整个主导产品销售中通过龙头企业销售所占比重不高。如:散养蛋鸡项目,“北农大3号”蛋鸡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确实是个好产业,但是5月份有10万多羽蛋鸡正值产蛋高峰期,蛋销路问题没有解决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又如:葡萄面积扩增,仅限于本地消费市场远远不够,外销渠道又不顺畅,鲜食葡萄储藏保鲜设施缺乏,包装简单,一旦供求关系失衡,势必造成损失。

六、产业化发展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发展一村一品必须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使农业向食品工业、饲料工业和营销业等上下游产业延伸,拉长农业产业链。但是,我市农产品初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低。我市除大米、苎麻等产品进行了加工外,其它都是直接出售初级农产品,缺乏精深加工。

三、几点建议

(一)制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按照农业部制定的一村一品统计指标体系,开展全面调查,摸清底数,为指导一村一品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认真研究本地资源、区位和布局特点,正确分析市场需求,找准产业和产品发展的切入点,结合我市“3321”工程、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心镇规划制定全市一村一品发展规划,明确分阶段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及其扶持政策,加强宏观指导,在规划布局上,注重产业规模、区域规模和板块效应,提高产业聚集度、区域聚集度,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发展,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推进,使其既具有区域特色,又能形成拳头产品。逐步形成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的发展格局。

()大力培植好示范村(乡镇)。从目前一村一品发展项目所在行政村(乡镇)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的行政村(乡镇),进行示范村(乡镇)建设,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形成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典型。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示范村(乡镇)授予一村一品专业村(乡镇),对成绩突出的乡镇、有关部门及项目带头人给予表彰,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带动一村一品发展。同时,及时总结推广一村一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一村一品典型宣传力度,加快建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技术服务。一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推广的财政投入,并列入专项经费管理,解决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培训、科研、试验、示范、推广经费问题。二是理顺管理体制,界定市、县(区)、乡镇农技部门的工作范畴,明确各级农业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切实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农业技术服务。三是强化专业培训,组织专家或聘请教授对乡镇农技五站的工作人员及农民技术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指导能力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的能力,适应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要求。四是稳定和优化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对乡镇农技人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原则上农技人员要做到专职专用,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并注意从大专毕业生中汲取一批专业人员。

(四)加快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农业、质监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一村一品主导产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以示范村为依托,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包装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扶持示范村特色产品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商标注册。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提升一村一品的内在品质。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批发市场、超市和旅游商品经营场所设立产品销售专柜和专卖点,实行连锁经营、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开拓农产品市场。

(五)扶持培育新型农民组织体系。把规范、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大户、农村经纪人、专业市场等放在突出位置,使其成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市场主体。强化培训,建立一支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员骨干队伍,深入到示范村,帮助建设专业合作社,并指导其完善章程和各项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使其真正成为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的主要产业组织形式。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各种农民专业协会联结,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龙头带基地,基地和协会联农户,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种养加一条龙。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六)建立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一是做好一村一品项目的论证、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开发。二是对于确定的示范村,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统筹协调、各计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本部门的有关涉农资金和项目向示范村倾斜。县级政府要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解决好当地公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联保体贷款模式,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信贷支农力度,实行专业合作社社员贷款的联合互贷互保,彻底解决农民贷款找担保难的问题。四是切实落实农业保险办法,着力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开展农业保险以补偿农业自然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

(七)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围绕主导产业,依托市内职业技术教育学校、乡镇农民技术学校、各级农民培训中心,以实用技术、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法律知识为重点,对示范村的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农村基层负责人培训计划,加强对示范村驻村指导员、农民技术骨干和村级领导班子的培训,不断提高带动能力。推行培训项目招标制度等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193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